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上传人:奇*** 文档编号:251974287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情景导入,心动与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注意:,“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二者的关系应该怎样?,知识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唯物主义:存在(物质)决定思维(意识),唯心主义:思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王守仁(,1472-1529,)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心外无物,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2,、“存在即被感知”,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辨一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发现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学生:,教师:,学校:,农民:,工人:,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的关系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原因,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并且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原因,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一切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小结:,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a.,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b.,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本质,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历史,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水 火 气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观点: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决定的,(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状态,1,、主观唯心主义,实质: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实质: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观点:认为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决定一切,唯心主义形态,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哲学,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注意:,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1,)哲学上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小结,1,根本分歧,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练习,:,A,B,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存在即被感知,B,C,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C,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C,B,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能否产生理,论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 B,C D,A,C,1.,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B,自我测评,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3,、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