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对接高考,真题集训,自主学习,对接高考,真题集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ppt课件:发达的古代农业,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6课标全国,,,25),汉代田庄经济,2.,(2016课标全国,,,26),宋代土地政策,3.,(2015课标全国,,,24),小农经济的形成,4.,(2015课标全国,,,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2015课标全国,,,27),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6.,(2013课标全国,,,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1.,从考查方式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很大,多以选择题为主,仅在,2013,年课标全国,卷以第,40,题形式呈现。,2.,从材料形式看,,以古代文献材料为主,同时出现了地图、表格等多种材料形式,史料多为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3.,从考查知识看,,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商业的发展考查频率相对较高;从朝代分布上看,汉、宋、明清三个时期所涉命题较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1.,(2016课标全国,,,27),明代江南经济的发展,2.,(2015课标全国,,,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3.,(2014课标全国,,,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4.,(2013课标全国,,,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5.,(2012课标全国,26),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4课标全国,,,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2.,(2013课标全国,,,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课标提示,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考点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考点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考点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刀耕火种,青铜农具,犁壁,铁犁牛耕,曲辕犁,垄作法,代田法,一年一熟,都江堰,筒车,考点二,铁农具,封建土地所有制,交纳赋税,自给自足,基本模式,精耕细作,考点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主学习答案,巧学妙用,漫画证史,牛耕的出现,图解历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巧学妙用图解历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图示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济的演进,易错易混,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图示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济的演进易错易混自然经济、小,考法,1,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考题,1,】,(2016,福建高三质检,),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答案,D,考法1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考题1】(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ppt课件:发达的古代农业,(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自身缺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3),政府政策因素,: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考法,2,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考题,2,】,(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答案,B,考法2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考题2】(2016河南高考适,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ppt课件: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考法,3,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问题,史料一,考法3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问题史料一,史料二,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身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1),史料一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人口在数量上和区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图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趋势:总人口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原因: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1)史料一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人口在数量上和区域分布上的特点。,(2),史料二认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环境,而且更受制于外环境的影响。史料二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史料二的观点?,提示,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我国农业经济在封建社会早期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2)史料二认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环境,而且更受,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ppt课件:发达的古代农业,(1),从经济结构看,: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1)从经济结构看: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4),从土地所有制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4)从土地所有制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考法,4,农业的发展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考法4农业的发展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地区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后,中唐,以后,灌溉,98,29,23,938,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地区时间,阅读史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提示,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阅读史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水利灌溉事业不断发展。,说明: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水利灌溉事业不断发展。,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ppt课件:发达的古代农业,(1),过程,秦汉时期:我国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和生产技术南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时期:继续南移。,北宋靖康之变至南宋:完成南移。,(2),影响,对城市交通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1)过程(2)影响,对人口分布:人口的迁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对人才教育: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对民族关系: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口分布:人口的迁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1.,(2016,课标全国,,,25),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1.(2016课标全国,25)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解析,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以判断画像砖反映了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农业生产情况,不是个体农户的生产情景,故选,D,,排除,A,;画像体现的是生产场景,看不出精耕细作的信息,排除,B,;汉代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C,。,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以,2.,(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项。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因果倒置,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地主兼并土地,促进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项错误。,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说,3.,(2015,课标全国,,,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解析,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是随着北方战乱较多,大批人口南迁,带去了众多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而形成的,故,C,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海外贸易拓展影响商业的发展,,A,、,D,两项错误;土地集中加剧不仅是在南方地区,且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B,项错误。,答案,C,3.(2015课标全国,26)唐宋时期,江南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