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第一章--烃类热裂解课件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251968618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8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工-第一章--烃类热裂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有机化工-第一章--烃类热裂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有机化工-第一章--烃类热裂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烃 类 热 裂 解,第一章 烃 类 热 裂 解,1,第一节 烃类热裂解技术,一、反应原理,(一)一次反应,由原料烃类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主反应,1.烷烃裂解的一次反应,正构烷烃,断链反应(CC断裂、较易),烯烃,烷 烃、强吸热、不可逆、,C原子数越多越易断裂,脱H反应(CH断裂)烯烃H,2,、,强吸热、可逆,C,5,以上环化脱H 环烷烃 H,2,第一节 烃类热裂解技术一、反应原理(一)一次反应由原料烃,2,正构烷烃的裂解规律:,断链反应比脱氢反应容易进行,多碳比少碳的易断链,烷烃的脱氢能力与分子结构有关(?),带支链的C-C、C-H比直链的易断裂,脱氢反应与断链反应均为强吸热反应,脱氢吸热值更高,6 断链反应为一不可逆反应,脱氢是一可逆过程,正构烷烃的裂解规律:,3,思考:,比较表1-2中的反应(2)-(5)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在断链反应中,低分子烷烃的C-C键在分子两端断裂在热力学上占有优势,所得小分子主要为CH4,所得较大分子主要为烯烃。,随着烷烃碳链的增长,在分子中间断裂的趋势增大。,思考:结论:,4,异构烷烃 无简单规律可偱,异构烷烃裂解所得的乙烯、丙烯比正构烷烃的收率低,而H,2,、CH,4,及C,4,以上烯烃的收率较高。,异构烷烃 无简单规律可偱异构烷烃裂解所得的乙烯、丙烯比正构,5,2.环烷烃裂解的一次反应,环烷烃,(带侧链),先侧链从,中部断裂,无侧链环烷烃,脱H反应,较易,环烯烃、芳烃等,开环反应,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侧链烷基比烃环易裂解;环烷烃脱H比开环容易;环烷烃比同碳数的链烷烃裂解时的乙烯、丙烯收率低,丁二烯和芳烃的收率较高。,2.环烷烃裂解的一次反应 环烷烃先侧链从无侧链环烷烃脱H,6,3.芳烃裂解的一次反应,芳烃,芳环脱H缩合反应,侧链断链反应,侧链脱H反应,多环、稠环芳烃、生成焦油直至结焦,苯、甲苯、二甲苯等,芳基烯烃H,2,3.芳烃裂解的一次反应芳烃芳环脱H缩合反应侧链断链反应侧链脱,7,4.烯烃裂解的一次反应,发生断链和脱H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和二烯烃。,5.各族烃类的热裂解反应规律,P教材15页。,4.烯烃裂解的一次反应发生断链和脱H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等低,8,(二)二次反应,由一次反应生成的乙烯、丙烯进一步反应生成各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为副反应。,1.烯烃的裂解,2.烯烃的结焦,3.烯烃的加H和脱H,4.烃的分解生碳,结焦是在较低温度下(1200K)通过芳烃综合而成;而生碳是在较高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脱H为稠合的碳原子。,(二)二次反应由一次反应生成的乙烯、丙烯进一步反应生成各种产,9,(三)裂解反应机理,1.自由基反应机理,链引发:在热的作用下,C-C断裂生成两个自由基。,链增长:自由基的夺氢反应(生成新的自由基)和自由基的分解反应(生成一个烯烃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链终止:自由基与自由基结合成分子的过程。,2.分子反应机理,(三)裂解反应机理1.自由基反应机理2.分子反应机理,10,作业:P48,第1题,作业:逢双周的星期三第1、2节课交主教学楼5楼教师休息室。下周可不交。,作业:P48,第1题,11,二、热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一)原料特性,1.族组成(PONA值),P链烷烃;O烯烃;N环烷烃;A芳香烃,2.氢含量和碳氢比,3.关联指数(BMCI值),对于生产乙烯、丙烯的原料,要求O、N、A族越少越好。一般原料愈轻乙烯收率愈高。,一般氢含量高的原料有利于裂解生产轻质气体产品。,BMCI值表示油品芳烃的含量,是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函数。,4.特性因素K,是反映原油及其馏分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特性数据.烷烃的K值最高,芳烃最小。,二、热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一)原料特性1.族组成(PONA,12,(二)工艺条件,1.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高温(一次反应是吸热反应,T,其平衡常数K,且反应速度也,;,但从热力学上分析:烷烃完全分解为碳和氢的反应的K比一次反应的更大,故在高温下一次反应不占优势,,从动力学上分析:在高温下烃类裂解生成乙烯的反应速度远比分解为碳和氢的反应快,且生成乙烯的反应发生在先。故可以采用短的停留时间。,短停留时间(裂解温度和最佳反应时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P20-21,与原料有关、毫秒裂解炉,2.烃分压与稀释剂,低烃分压(一次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脱氢为可逆反应。断链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与无力无关。降低聚合等二次反应。,动力学上都不利。但对高于一级的副反应更不利。,稀释剂:水蒸气、(氢气)加入水蒸汽的作用 P22-23,(二)工艺条件1.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高温(一次反应是吸热反,13,三、管式裂解炉的生产工艺流程,1.技术要求,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三、管式裂解炉的生产工艺流程1.技术要求高温、短停留时间、,14,2.Lummus裂解生产工艺流程,2.Lummus裂解生产工艺流程,15,作业:P48,第7题,作业:P48,第7题,16,第二节 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技术,一、裂解气的组成、分离要求与分离方法,1.裂解气的组成,CH,4,、C,2,H,4,、C,3,H,6,、H,2,、CO、1,3丁二烯、等,2.裂解气的分离要求,聚合级乙烯含量,99.9%、聚合级丙烯含量,99.5%,3.裂解气的分离方法,深冷分离法(173K以下的冷却系统)、油吸收法及其它各种分离方法。,第二节 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技术一、裂解气的组成、分离要求,17,二、深冷分离生产技术,深冷分离过程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压缩和制冷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将裂解气加压以及通过对烃蒸,汽压 缩制取分离所需的致冷剂,为深冷分,离创造条件。,气体净化系统: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除去裂解气中含量不,大但对后续操作和产品纯度有不利影响的杂 质。,精馏分离系统:通过精馏塔把裂解气中各种有用组分进行分,离,并实现生产高质量乙烯和丙烯的目的。,二、深冷分离生产技术深冷分离过程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18,三大代表性流程:,顺序分离流程;,前脱乙烷流程;,前脱丙烷流程。,根据各精馏塔在分离过程中的位置和顺序,,国内外广泛采用顺序分离流程。,三大代表性流程:根据各精馏塔在分离过程中的位置和顺序,,19,(一)、裂解气的多段压缩技术,对裂解气进行压缩,使各组分沸点升高,从而实现分离。,必须严格控制压缩后气体的压力不能高于373K。(防止二烯烃的,聚合),采用多段压缩技术,段与段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不仅可以节省能,量,降低压缩功消耗,而且可以在段与段之间分离出相当量的水分,和重质烃,从而减少后续干燥及低温分离的负担。,(一)、裂解气的多段压缩技术对裂解气进行压缩,使各组分沸点,20,(二)、酸性气体脱除技术,酸性气体主要指:H,2,S、CO,2,、COS、CS,2,、硫醚、硫醇、噻吩等。,酸性气体的来源:H,2,S一部份由裂解气原料;另一部份是由裂解,气原料中所含有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过程中发,生氢解反应而生成的。,CO,2,的来源有三部分:,酸性气体的危害:降低产品质量、腐蚀设备管道、使催化剂中毒、,形成干冰造成堵塞。等。,1.酸性气体的来源及危害,(二)、酸性气体脱除技术酸性气体主要指:H2S、CO2、C,21,工业上多采用化学吸收方法脱除酸性气体,。,对吸收剂的要求:,工业上已采用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溶液、乙醇胺溶液、N甲基,吡咯烷酮等。,2.碱洗法脱除酸性气体的生产技术,工业上多采用化学吸收方法脱除酸性气体。2.碱洗法脱除酸性,22,使裂解气中酸性气体和硫醇,氧硫化碳等有机硫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脱除的目的。,(1)碱洗法生产原理,使裂解气中酸性气体和硫醇,氧硫化碳等有机硫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23,(2)碱洗法工艺流程,(2)碱洗法工艺流程,24,(3)碱洗塔操作条件,操作压力:1.0-2.0MPa,碱洗温度:303-313K;裂解气在进入碱洗塔之前要适当预热。,控制在适当低的碱液浓度下进行反应,节省碱的用量。,(3)碱洗塔操作条件操作压力:1.0-2.0MPa,25,裂解气中含硫较高时可考虑采用乙醇胺法。,乙醇胺法所用的吸收剂主要是一乙醇胺和二乙醇胺。,吸收剂可以再生循环使用:在高温和较低压力下解吸。,3.乙醇胺法脱除酸性气体的生产技术,裂解气中含硫较高时可考虑采用乙醇胺法。3.乙醇胺法脱除酸,26,4.乙醇胺法与碱洗法生产技术比较,4.乙醇胺法与碱洗法生产技术比较,27,作业:P49,第12题,作业:P49,第12题,28,(三)、脱水技术,水的危害:水在低温下结冰,并能与轻质烃类,形成白色结晶水合物。防止深冷分离,系统冻堵。,2.脱水方法:吸附脱水法。常用的吸附剂有分子,筛、活性氧化铝或硅胶等。,裂解气脱水常用3A分子筛。,3.分子,筛脱水与再生工艺流程:,通入氮气或甲烷、氢气等载气加热升,温使分子筛得到再生。,(三)、脱水技术水的危害:水在低温下结冰,并能与轻质烃类2.,29,(四)、炔烃脱除技术,乙炔、丙炔、丙二烯等。在裂解过程中生产的。,炔烃的危害:为了保持乙烯聚合时催化剂的寿命;,在高压聚乙烯生产中,乙炔的积累使乙烯分压降低;,乙炔分压过高,会引起爆炸。,1.炔烃的来源及危害,(四)、炔烃脱除技术乙炔、丙炔、丙二烯等。在裂解过程中生产,30,催化加氢法和溶液吸收法。,2.脱除炔烃的方法,(1)催化加氢法脱乙炔:,基本原理(主副反应,关键在于催化剂的选择),前加氢和后加氢,前加氢:在脱甲烷塔前,利用裂解气中的氢对炔烃进行选,择性加氢,以脱除炔烃。,后加氢:是在脱甲烷塔分离后进行加氢脱炔。,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后加氢。,加氢脱炔催化剂,钯系催化剂,非钯系催化剂(镍、铬、钴系催化剂),催化加氢法和溶液吸收法。2.脱除炔烃的方法(1)催化加氢法,31,加氢脱乙炔工艺流程:分段加氢,加氢脱乙炔工艺流程:分段加氢,32,丙炔和丙二烯的脱除:精馏法和催化加氢法(后者又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一般采用液相加氢法。,(2)溶剂吸收法脱乙炔:,丙酮、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丙炔和丙二烯的脱除:精馏法和催化加氢法(后者又分为气相(,33,三、裂解气深冷分离工艺流程,(一)顺序分离流程,将裂解气按含C原子的多少,由轻到重逐一分离。,三大代表性流程:顺序分离流程、前脱乙烷流程、,前脱丙烷流程,三、裂解气深冷分离工艺流程(一)顺序分离流程将裂解气按含C原,34,(二)前脱乙烷流程,从脱乙烷塔顶分出甲烷、氢和C,2,馏分,塔釜得到C,3,及更重组分。,(二)前脱乙烷流程从脱乙烷塔顶分出甲烷、氢和C2馏分,塔釜得,35,(三)前脱丙烷流程,脱丙烷塔居首,C4及更重组分不进入脱甲烷系统。,(三)前脱丙烷流程脱丙烷塔居首,C4及更重组分不进入脱甲烷系,36,(四)深冷分离三大代表性流程的比较,(四)深冷分离三大代表性流程的比较,37,作业:P49,第15题,作业:P49,第15题,38,第三节 热裂解过程的能量有效利用技术,一、节能途径,1.裂解炉,2.急冷系统,3.三机系统,4.冷区系统,第三节 热裂解过程的能量有效利用技术一、节能途径1.裂,39,二、节能措施,1.提高裂解选择性,2.提高裂解炉的热效率,降低裂解炉的排烟温度,降低过剩空气系数,减少炉体热量损失,3.改善高温裂解气热量回收,取消蒸汽过热炉,改善废热锅炉热量回收,(一)裂解系统,二、节能措施1.提高裂解选择性(一)裂解系统,40,(二)分离系统,(二)分离系统,41,1.中间冷凝器,1.中间冷凝器,42,2.中间再沸器,2.中间再沸器,43,1.制冷过程,2.复叠制冷,(三)深冷过程能量的有效利用,1.制冷过程(三)深冷过程能量的有效利用,44,(四)热泵,(四)热泵,45,作业:无,作业:无,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