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燃烧与灭火,说课,第七单元课题,1,襄阳市第三十四中学 汤 芬,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氧气的性质,燃 烧 与 灭 火,一些物质的燃烧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基础,(,二,),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过程与方法,1,、,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情感目标,一、教材分析,(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2,、对着火点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一、教材分析,二、学 情 分 析,九年级学生,教学策略,学法指导,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课程要求,和特征,学习心,理规律,三、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1,、创设情境法,2、实验教学法,3、多媒体教学法,4、引导探究法,帮助,学法指导,教学策略,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动手实验法,知识小结,练习反馈,分组实验、探求新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流程图,发散思维、再探新知,学以致用、灭火自救,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纸条而不选石块?,煤块也是可燃物,为什么选它来做实验的人很少?,为什么用灯帽能快速盖灭酒精灯?,生活中还有棉花、汽油等可燃物,为什么它们在常温下都不燃烧?,活动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竞赛 用较短时间控制物质的燃烧,实验用品,:,纸条、煤块、酒精灯、火柴、小石块、铁丝、坩埚钳,要求,:,在较短时间内点燃某种物质,再将其熄灭,时间越短越好。,(二)分组实验、探求新知,探究活动一,1,、猜测燃烧的条件是:,(1),可能需要,_,(2),可能需要,_,(3),可能需要,_,(4),可燃物,氧气或空气,一定温度,(二)分组实验、探求新知,活动探究二:改进实验、再探新知,预测实验过程可能观察到哪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二)分组实验、探求新知,提示: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根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1,)烧杯中的物质与铜片上的物质 哪一处发生燃烧?为什么?,(,2,)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3),怎样使试管中的红磷燃烧?,(,4,)从环保的角度分析,:,此实验与刚才的演示实验相比较有何不足之处?,活动探究三:自学教材,(二)分组实验、探求新知,燃烧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燃烧定义,(二)分组实验、探求新知,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尝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并解释蜡烛熄灭的原因。,提供的器材如下,:,(,仅供参考),水、沙土、湿抹布、剪刀、扇子、烧杯、面碱(碳酸钠)、白醋(醋酸),活动探究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三)发散思维、再探新知,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低于着火点。,(三)发散思维、再探新知,(四)学以致用、灭火自救,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熄灭酒精灯,油锅着火,碰倒酒精灯着火,煤气着火,纸箱着火,森林着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四)学以致用、灭火自救,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去掉其一即可,),(五)知识小结、练习反馈,练一练:,1.,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棉花比煤更易被点燃,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A.,棉花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棉花比煤的着火点高,C.,棉花比煤的着火点低,D.,棉花比煤的密度,2.,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五)知识小结、练习反馈,五、板书设计,第七章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六、教学反思,1,、通过创设情境,,播,放两段熟悉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性。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2,、,本节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四个探究活动,以问题和任务的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猜想”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3,、板书别具匠心。,谢谢!,恳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