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 五 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东周,西周,镐京,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犬戎,河,水,渭,水,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期,前1046,前771,前476,前221,西周,前770,前475,东周,春秋,战国,前256,平王迁都洛邑,“,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其时间起止与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所记载的时间基本一致而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互攻战而得名。,分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前1046,前771,前476,前221,西周,前770,前475,东周,春秋,战国,前256,平王迁都洛邑,1.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文化:大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文化高度繁荣。,;,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第一,,,王室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由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第二,,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大国,争霸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三,,,外族与中原发生冲突。,狄,人南下,,楚,人北来,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提供了,空隙之机,,大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发动战争。,1、,背景,二、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这是争霸产生的前提。,3、,过程,2、,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兼并战争,齐桓首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前期:,中期:,后期:,原因:,标志:葵丘会盟,城濮之战;,“楚王问鼎”,“卧薪尝胆”,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思考1: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霸主?,1)有较好的自然条件(,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2)重用人才(管仲),推行改革(,成东方强国,),3)采取有效的争霸策略(,“尊王攘夷”,联合黄河中游诸侯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思考2:称霸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葵丘会盟,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史典连线,退避三舍,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思考: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关键战役是什么?,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晋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是我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退避三舍,今山东省鄄城,春秋五霸,之,楚庄王,饮马黄河,楚王问鼎,一鸣惊人,史典连线,(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史记,思考:“楚王问鼎”说明了什么?,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之,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卧 薪 尝 胆,思考:,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古人曾说过:“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史实,评述以上观点。,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也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作用,。,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争霸战争,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增强了新兴地主的势力,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在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国家开始实现局部统一,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大国为了争霸,推行改革,采取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措施,以增强国力。由于战争,人口流动频繁,促进了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比较分析两张地图反映出的政治(国家情况)、经济(城市情况)和民族关系情况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代被韩、赵、魏三国所取代;宋、鲁、吴、越等国消失,形成战国七雄。,各国出现了不少新兴城市。,北方出现了长城。,说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纷纷崛起,夺取了政权;统一趋势增强。,反映出少数民族开始强大,南下骚扰中原,导致民族关系渐趋紧张。,说明当时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封建经济发展起来。,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战国七雄格局形成的标志,:,三家分晋,赵,魏,韩,秦,齐,燕,楚,北,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格局的形成,实质,春秋末年,晋国和齐国卿大夫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与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斗争,田氏代齐指的是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来的国君姜氏成了诸侯。至此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新格局。,三家分晋是指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控制了晋国的政权,并在各自占领的地盘,上建立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表明新兴地主阶级在晋国夺权斗争的胜利。,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战国七雄哪些是西周初年的封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都有的国家,思考:,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而春秋五霸的五个霸主是先后出现的。,战国兼并形式图,燕,齐,赵,秦,魏,韩,楚,长平,马陵,桂陵,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兼并战争,孙膑,3、,兼并战争的性质,早期,:封建兼并战争,后期,:封建统一战争,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秦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围魏救赵,齐魏:,4,、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二、是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更加渴望统一;,三、是各国国君为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所以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离娄上,东胡,匈奴,肃慎,羌,乌孙,巴,蜀,越族,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分布,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纷争,融合,主要民族:,华夏,胡,匈奴,戎,越,融合途径,作用:,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战争,实质:,华夏文化的扩大,四、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纷争,融合,春秋:诸侯争霸,原因,东周王室势力衰落,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目的:,掠夺土地、人民,争做霸主,概况:,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出现,三家分晋:晋 韩、赵、魏,田氏代齐:,战国七雄:,表现,齐魏兼并:桂林之战、马陵之战,秦赵兼并:长平之战,齐、楚、燕、韩、赵、魏、秦,性质:,性质:,作用(评价),消极:,积极:,主要民族,融合途径:,作用,知识建构,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崩溃,C,大国崛起,D,诸侯野心大,2,下列哪一种情况符合战国历史,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C,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D,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B,D,课堂练习,C D,3,、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一特征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各诸侯国普遍实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4,、,“,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从实质上反映了,A,、统一趋势进一步增强,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C,、分封制日益走向衰落,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B D,、,5,、,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事件是(),A,、平王东迁,B,、葵丘会盟,C,、城濮之战,D,、楚王问鼎,6,、,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A D,、,7,、,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8,、,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侯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C,、,C A,、,9,、,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10,、,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的政治新格局是,A,、春秋争霸,B,、分封诸侯,C,、战国七雄争霸,D,、楚汉之争,11,、,战国时期齐魏交战中的主要战役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城濮之战,A,、,B,、,C,、,D,、,D,、,B,12,、,春秋时期,齐桓公能够确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主要是依靠,A,、周王室的支持和认可,B,、黄河中游各诸侯国的拥护,C,、,“,尊王攘夷,”,的,策略,D,、较为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13,、下列诸侯国中不是西周分封的是,A,、楚国,B,、赵国,C,、齐国,D,、卫国,14,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斗争,D,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斗争,15,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A,华夏文化的扩大,B,华夏族开始形成,C,华夏族战胜夷蛮,D,封建生产方式扩展,16.,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城濮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A,B,C,D,C,A,二、材料解析题,17,阅读下列关于管仲改革的材料,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国语,齐语,材料2: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国语,齐语,材料3: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材料5: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论语,宪问,二、材料解析题,17,阅读下列关于管仲改革的材料,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国语,齐语,(1)材料1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政。,材料2: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国语,齐语,(2)据材料2,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凝聚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材料3: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3)材料3、4说明了什么问题?,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以此达到积累财富、富国强兵的目的。,材料5: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论语,宪问,(4)材料5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管仲改革使齐桓公不用大动干戈而称霸天下。改革从客观上维护了中原华夏族的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