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非特异性免疫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0593378 上传时间:2024-11-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非特异性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11章非特异性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11章非特异性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篇 免疫学基础,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经验免疫学时期,-,抗感染作用,科学免疫学时期,-,免疫系统及功能,现代免疫学时期,-,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免疫学的发展,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2.,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 三个方面:,免疫功能,功能正常(对机体有利),功能异常(对机体有害),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抗感染,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清除损伤、衰老、死亡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肿瘤细胞,肿瘤或持续性感染,-,免疫是对人体是一把双刃剑,免疫功能的双重表现,第十一章 非特异性免疫,学习目标,1.,掌握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方式和生物学作用,3.,了解机体中发挥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感染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组成:,机体的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体液中的免疫分子,第一节 机体的屏障结构,一、皮肤与粘膜屏障,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2.,分泌杀菌物质,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二、血脑屏障,三、胎盘屏障,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第二节 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一、吞噬细胞,(一)吞噬细胞的种类,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1,募集与迁移,2,识别与调理吞入,3,杀菌与消化,(二,),.,吞噬和杀菌过程,(三)吞噬结果,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对于胞外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强大的吞噬杀伤作用,可将其完全降解、消化、排出体外,有些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虽被吞噬,但不能被杀死,可在吞噬细胞体内存活、增殖,,甚至随吞噬细胞游走到达其他部位造成感染,1.,吞噬,2.,形成吞噬体,3.,溶酶体被溶解,4.,细胞被裂解,细菌增殖 细菌释放,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三、,TCRT,细胞,四、,B1,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抗胞内菌感染、抗病毒感染、抗肿瘤,不受,MHC,限制,可直接发挥杀伤作用,在早期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分布于肠道固有层、腹腔,早期抗感染、维持自身稳定,第三节 体液中的免疫分子,一、补体,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具有辅助抗体溶菌溶细胞的作用。,(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补体的固有成分,C1,、,C4,、,C2,、,C3,、,C5,、,C6,、,C7,、,C8,、和,C9,、,B,因子、,D,因子,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介导补体活性片断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的受体。,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及脾细胞等产生,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56,作用,30min,即被灭活,(二)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激活主要有两条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Ag,Ab,IC,C1qrs,C1qrs,C4,C4b,C2,C4b2b,C2a,C3,C3b,C3a,C4b2b3b,C5,C5b,C5a,C4a,C6,C7,C9,C8,C5b6789,C3,转化酶,C5,转化酶,攻膜复合体,激活物,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A,B,C,A:,电镜下,C1q,分子形态;,B:C1q,分子模式图;,C:C1,识别免疫复合物模式图,攻膜复合体造成细胞膜损伤,A:,攻膜复合体正面;,B:,攻膜复合体侧面,C3,C3b,C3a,C5,C5b,C5a,C6,C7,C9,C8,C5b6789,攻膜复合体,C3,C3b,C3a,B,、,D,因子,Ba,C3bBb,C3bnBb,C3,转化酶,C5,转化酶,旁路途径,激活物,:,细菌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3.,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IgG,、,IgM,),表面结构(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等),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C5,C9,C3,,,C5,C9,,,P,因子、,B,因子、,D,因子,所需离子,Ca,2+,、,Mg,2+,Mg,2+,C3,转化酶,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3bnBb,主要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4.,补体的其它激活途径,MBL,(又称甘露醇结合蛋白,,MBP,)在血清中与丝氨酸蛋白酶原(,MBSP,)结合形成复合体。此复合体与细菌或其它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后发生结构改变,具有与活化的,C1q,同样的生物学活性,可水解,C4,和,C2,分子,继而形成与经典途径相同的,C3,转化酶,进一步激活后续成分发生相同的末端效应。,MBL,途径,(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溶解细菌和细胞作用,2.,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3.,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表,11-2,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补体成分或裂解产物,生物活性,作用机制,C5,C9,(攻膜复合体),溶菌溶细胞作用,MAC,嵌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层结构中,使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容物渗漏,C3b,、,C4b,调理作用,与细菌或细胞结合使之易被吞噬,C3b,、,C4b,免疫黏附作用,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黏附于红细胞或血小板,使复合物易被吞噬,C1,、,C4,中和病毒作用,增强抗体的中和作用,或直接中和某些,RNA,肿瘤病毒,C2a,激肽样作用,增强血管通透性,C3a,、,C4a,、,C5a,过敏毒素作用,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结合后释放组胺等介质,使毛细胞血管扩张,C3a,、,C5a,趋化作用,以其浓度梯度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二、溶菌酶,广泛分布于血液、唾液、泪液及其他分泌液中,具水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作用,三、防御素,对细菌、真菌、原虫和有包膜病毒具有广谱的直接杀伤活性,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等,发挥各种非特异性效应,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学意义,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程度,影响,B,细胞免疫记忆的维持,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协助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效应,目标检测,1.,免疫的功能表现为,、,和,。,2.,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包括,、,和,。,3.,机体的屏障结构主要有,、,和,。,4,吞噬细胞主要包括,和,。,5,吞噬作用的后果表现为,或,。,6.,补体激活途径有,和,。,7.,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为,,激活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其中,C3,转化酶为,,,C5,转化酶为,,膜攻击复合体为,。,8,补体活化后的生物学活性有,、,、,和,等。,9,补体早期抗感染作用以,途径为主,而晚期则以,途径为主。,填空,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超敏反应,B,肿瘤,C,移植物排斥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耐受,3,下列哪项不属于机体非特异免疫范畴,A,皮肤与粘膜,B,正常菌群拮抗作用,C,补体,D,抗体,E,溶菌酶,4,两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所需离子相同,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激活物质相同,E,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5,条两补体激活途径中都参与的补体成分为:,A.C3 B.C2 C.C4 D.C1q E.C1r,6,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活化顺序是:,A.C123456789 B.C142356789 C.C124356789,D.C132456789 E.C143256789,7,补体主要存在于:,A.,血清,B.,细胞表面,C.,组织液,D.,淋巴液,E.,唾液,8,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物质为,A.IgG,B.IgM,C.Ag,D.IC,(免疫复合物),E.,细菌脂多糖,单项选择,简述,免疫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补体 攻膜复合体,名词解释,1.,简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因素。,2.,比较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不同点。,使用说明:,在播放幻灯片前,将“宏”的“安全性”设置为“低”时,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随时用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数字,即可显示当前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