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投资理论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50542864 上传时间:2024-11-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国际投资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章 国际投资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章 国际投资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垄断优势论和产品周期论,第二节,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论,第三节 比较优势论,第四节,投资诱发要素组合论和国际直接投资效应模型,第五节投资周期论和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第六节国际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第七节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第一节,垄断优势论和产品周期论,垄断优势论,产品周期论,一、,垄断优势论,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又称所有权优势理论或公司特有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Stephan,Hymer,),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了新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的思想束缚,为后来者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因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二、,产品周期论,产品周期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弗农(维农),(,Raymond Vernon,)。,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原先是个市场营销学的概念,是指产品象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诞生、发展、衰退的过程。维农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把这一概念用于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现象。,196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家,季刊上发表了名为,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学术论文,从,产品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进行对外投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贡献在于它不仅为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找到一种独特的视角,而且也是战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一种总结。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这一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有人认为,这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公司初始的对外投资行为,但对于解释已经成为国际生产与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却是无能为力的,第,二,节,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一、,内部化理论,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国际生产体系逐步形成。西方的经济学家不满足于海默、维农的特殊投资模型。他们从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交换机制的形成过程出发,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Theory,内部化理论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雷丁大学的经济学家,巴克利,和,卡森,首先于,1960,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吉狄、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础是科斯教授的产权经济学理论,。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企业的性质,文中指出:由于市场失灵等市场属性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将厂商所拥有的科技和行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于是将这种“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由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与其他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属于一般理论,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而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仅从产品或生产要素等某个侧面来分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因此内部化理论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其他理论。,二、,国际生产折衷论,国际生产折衷论(,Eclectic Theory,),又称国际生产综合论,是由英国雷丁大学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在,1977,年首先提出的,主要回答了,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的方式,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有所不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克服了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只注重资本流动方面的研究不足,他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区位选择等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国际投资研究向比较全面和综合的方向发展。国际生产折衷论是在吸收过去国际贸易和投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肯定了绝对优势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也强调了诱发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上的不足。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可以说是几乎集西方直接投资理论之大成,但它毕竟仍是一种静态的、微观的理论。,第三节 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Kiyoshi Kojima,),提出的。,小岛清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所谓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所谓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与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相比,比较优势论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这样容易在海外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找到立足点并占领当地市场;(,2,)由于中小企业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中小企业能够小批量生产、经营灵活、适应性强,因此中小企业投资于制造业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3,)该理论强调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市场,第四节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论和 国际直接投资效应模型,一,.,投资诱发要素组合论,(P56),二,.,国际直接投资效应一维和二维决定模型,(57),第五节 投资周期论和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投资周期论,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一、,投资周期论,投资周期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说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研究了,67,个国家,1967,年到,1978,年间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就越大。,他将对外投资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本国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外国的区位优势又不能加以利用(,2,)外国投资开始流入,可能会有少数国家的少量投资,其目的在于取得先进技术或“购买”进入本地市场的权力,净外国投资额逐渐增长(,3,)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在增长,但外国投资净额开始下降(,4,)直接投资净输出阶段,投资周期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投资活动中带有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即经济实力最雄厚、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往往是资本输出最多、对外直接投资最活跃的国家。但是,如果从动态分析的角度出发,就会发现该理论与当代国际投资的实际情况有许多悖逆之处。现代国际投资实践表明,不仅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也很活跃。此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动态数列,仅用一个指标难以准确衡量各国对外投资变动的规律性。,二、,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20,多年间,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发达国家之间直接投资发展很快,并且这种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同产业内部的双向投资。,邓宁指出,在传统的部门中,产业内双向投资的比例是较低的,而在技术密集型部门这个比例在迅速提高。,邓宁认为,直接投资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同一产业内部,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之间科学技术水平相近,都拥有研究与开发的实力。还有一个引起产业内双向投资的原因是产业内国际贸易。,E,M,格雷汉,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双向投资,是在于,“,跨国公司,产业分布的相似性,”,,相似的东西容易接近。,海默,和,金德尔伯格,也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寡占反应行为,”,说,。他们认为各国,寡头垄断,组织为获取或保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会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占领地盘即,“,寡占,”,这个形式来进行,而产业内,直接投资,止是这种,“,寡占,”,竞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出现的,安全港理论,,也能解释双向投资的行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收益,虽较发达国家高,但安全性弱,法律保障程度小,即要承担极大的政治,经济风险,。因此,宁愿把资本投往发达国家,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而产业内部条件相近,投资见效也较快,亦可更迅速地获得,利润,。可见,该理论的运用很容易导致双向投资的增长。,产业内双向投资论是根据近,20,年国际资本流向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资本,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并集中利用相同,产业,内部的现象提出来的。,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用它来解释产业内双向资本流动的现象有合理之处。但该理论还需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使之趋于成熟。,第六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一,.,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一),积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和技术,可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填补技术上的空缺,提高东道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引进外资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企业素质,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等等。,(二),消极,的作用,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能够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条件极为苛刻,技术也相当落后,投资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获得稀缺资源,占领商品市场,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从而使发展中国家 未能摆脱经济上的落后。同时,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吸收、消化、运用外国的直接投资,因而不得不长期依附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发达国家还可以把经济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FDI),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状况,国际直接投资及其载体跨国公司,(TNC),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1990,年的世界直接投资中,只有,12,的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但到,1995,年已上升到,36,。从,1980,年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平均流入量为,126.34,亿美元,,1986,年到,1995,年年平均增长,69,,,1996,年到,2000,年年平均增长,19.3,,在,20,世纪,90,年代,,FDI,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在,2000,年达到,24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2003,年为,1720.33,亿美元,,2004,年上升到,2680,亿美元。,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巴西和印度。发展中东道国吸引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七节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二)新古典理论,(三)托宾的投资选择理论(,P64,),(四)马柯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P65,),(五)威廉,夏普的资产定价模型,(,P66,),(六)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认为,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证券投资发生的原因。当两国都不存在资本流动限制时,如果两国间存在利率差别,那么两国能够带来同等收益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值会产生差别,这样就会发生利率低的国家向利率高的国家投资。,这一理论认为,资本国际流动取决于各国证券(股票、债券)收益率的差别,当一国的证券资产价格一定时,利率越高,其收益就越高;反之,利率越低,其收益就越低。,这一理论在解释国际证券投资方面比较有效。按照这一理论,资本流动总是从资本供给相对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相对稀缺的国家,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实际情况却是另外一种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