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3》PPT课件(教育精品)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0218487 上传时间:2024-11-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3》PPT课件(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题西林壁3》PPT课件(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题西林壁3》PPT课件(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题西林壁,(宋)苏轼,庐山风光,庐山风光,庐山瀑布,庐山西林寺,西林寺壁,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诗词的开创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苏轼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反对变法,屡遭贬抑,出任杭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这首诗正是在他由黄州贬汝州团练副使时经过庐山而作。,背景资料:,在官场历经坎坷的苏轼,却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是著名诗人,他同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是著名的画家。在水利、教育、音乐、数学等很多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2,、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缘:因为,此:这,此山:这座山,诗中哪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部分是诗人所感受的?,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思考诗人的观察角度有哪些?,1,、正面、侧面,2,、远处、近处,3,、俯瞰、仰视,4,、以上都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与下面哪句相近呢?,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联系生活想一想,填一填,不识,真面目,只缘,;,不识,真面目,只缘,。,这两首诗有何相同?,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首诗都是写游山,都是借景议理。,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结句都用“缘”字引导主题。,你从“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分别领悟到了什么?,两首诗中,诗人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景致使我们有了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可以抓住诗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对比学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作业:,1,、默写古诗,背诵古诗。,2,、搜集王安石与苏轼的写景的诗歌,读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