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诗性意境的建构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4963340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画诗性意境的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画诗性意境的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画诗性意境的建构 国画诗性意境的建构 【摘 要】我国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历史,经过不断的演变,国画与诗性已经融合到了一起,这种融合使得国画作品能够拥有更强的表现力,诗性意境的构建往往可以让国画的内涵更加深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这种诗性意境让国画更加传神。文章主要结合国画的开展以及前人的观点探讨诗性意境对于国画的意义,并提出国画诗性意境构建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国画;诗性意境;构建 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开展和积淀中,国画吸取了大量的艺术养分,渐渐开展成一门“大艺术。在这千年的开展史中,国画与诗性往往纠缠在一起,著名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经提出,“传神是国画创作的最高艺术境界,这表达了中国画的审美特质,即诗性意境的构建能够让国画的表现力更强,表达的内容更加传神。开展到现代,国画的诗性意境依然以其特殊的艺术姿态在多元的艺术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诗性意境的构建进行探讨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诗性意境在国画创作中的意义 诗画同源,异曲同工。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曾经这样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充分表达了诗和画具有同源性,在进行诗歌的赏析诗,往往优秀的诗歌都能在脑海中营造出一副传神的画卷,优秀的国画也是这样,其中诗性的意境自然流转,画面也变得更加传神。千百年来诗画想通,彼此照应。而且说起诗和画的起源,都和文字的创作有关,众所周知,我国文字最初是从象形字演化而来,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幅画,字与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且国画和诗理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古画家王士祯有言“闻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诗和画具有相同,古人就已经这样认定了。 诗性意境拓宽国画的内容。诗和画都是作者受到外界的刺激借客观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而诗性意境能够极大的扩大国画的内容,让国画能够融入人的思想意志,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国画千年的开展并不仅仅是国画技法的开展,更是诗性思想的升华。诗性已经对构建更是评价一个伟大的画家的重要方面,只有诗画相称相合,相辅相成,国画浑然天成,超脱于图画构图、色彩之外,更能见思想之深刻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使人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静止的国画也因为这种诗性意境的构建带有了浓烈的生命感,充满了思想的活泼泼的生机感。 诗性意境对国画的审美做出了延伸。对于诗画相容产生的美感的最大的赞扬莫过于苏东坡那句“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国画的开展历史与诗性密不可分,国画的根底是工笔画,是写意的根底,而写意又反作用于工笔画,让工笔画的精神内涵更加饱满,使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得到抒发和表达。欧阳修有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假设见诗如见画。这就说明了古代画家不重写实重写意,在自己的头脑中对意境进行加工和诗性结合,最后形成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国画的蓝图,意境的融入,往往能够取得超越自我,物我两忘的创作境界,然后创作出伟大的国画作品。 二、国画诗性意境构建的方法 借联想构建国画诗性意境。联想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在国画的创作中也有用武之地。把不具备联系的几个事务联系想象到一起,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使自己的国画作品具有更加诗性的意境。诗歌创作的根底是想象,诗歌和国画相通,想象也可以作为国画创作的灵感源泉。既然是联想,就不应该受到一些常规的局限性,国画的联想就不能拘泥于构图,灵活而巧妙的构图往往能够给欣赏者留下巨大的联想想象空间,以到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明代大家沈周的作品?庐山高图?就别出心裁的采用了S形的构图方法,近景,中景,远景相互叠加,相互重合,使画面具有鲜明的层次感,同时庐山高大磅礴的气势也被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且,灵活而又有新意的构图方法带来的巨大的想象力空间也成为了这件作品最大的亮点。而且法无常法,在国画的画法上也应该灵活多变,跌宕起伏,抒发出作者的心绪,并用一种大气磅礴的意境征服欣赏者。 跳跃升华构建诗性意境。“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性意境源于人对自然的感悟,当这种诗性意境的感悟应用于国画中时,很自然的就会变成自然感悟的跳跃和升华。当经过了创作中充分的构思,画和诗早已分的不那么明确,画和诗结合,既是画,又是诗,这才是诗性意境应用的最完美的境界。如元代倪云林的“硬之画,以独特的手法用自己的笔墨升华了影子的内涵,用诗性的拓展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极能打动欣赏者的心灵。 虚实结合构建国画诗性意境。虚实结合不仅是重要的文学艺术手法,同时也能运用在国画的诗性意境构建上,虚实相生,虚虚实实,能够充分表达出国画诗性意境的特点。虚与实在中国哲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生又相克,对立又统一,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处理好虚实的关系,就能在诗性意境的建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虚实的结合也能让欣赏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国画的内涵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诗性意境也会变的更加的深邃。 通过含蓄运用构建诗性意境。我国传统文化中含蓄是一个很大的特征。古代很多时期都以含蓄为美,成功的国画作品,合理地运用含蓄的手法,往往能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性意境空间填充和修饰,使欣赏者不禁去挖掘,不禁去浮想,创作无穷无尽的意境感,起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效果,给欣赏者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 三、结语 诗性意境的构建能够让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纵观国画史,但凡能够构建出诗性意境的作品都已经留名千古。即使是各种艺术格局百花齐放的现代诗性意境构建的研究也对国画技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菲.20世纪初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栗等人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 【2】 罗钢.学说的神话评“中国古代意境说J.文史哲,2021. 【3】 程亚鹏.中国写意油画的开展历程及意义J.世界美术, 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