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4-1佛教的产生与性质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8475212 上传时间:2024-10-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4-1佛教的产生与性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4-1佛教的产生与性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4-1佛教的产生与性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佛教文化,*,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佛教文化,*,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佛教文化,*,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佛教文化,*,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佛教文化,*,第四讲,佛教文化,认识佛教,佛教是什么?,为什么要正确认识佛教?,怎样认识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何?,学习佛教文化有何意义?,佛教文化,对佛教的种种误解,社会的误解,佛教是一种迷信,是那些愚夫愚妇的宗教,。,佛教是一种有神教,它是拜神的,依靠佛、菩萨,来,拯救自己的。,佛教是一种命定论,因为佛教讲因果报应,你前世造什么样的业,今世就要受什么样的果报。,佛教是一种消极的、出世的、逃避社会责任的宗教,因为佛教讲看破红尘。,佛教是外来(印度)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佛教文化,对佛教的种种误解,信佛者的误解,1,信佛教就是为了求得个人的解脱。,2,信佛教是为了求得来生的福报,因为我前世造了很多业,所以今世受这么多苦,那么我今世信佛教,来世就可以有福报。,3,信佛教是为了求神来保佑自己,这个不是求来世的福报,而是求现世的福报,。,有很多人到寺庙去许愿,求菩萨保佑自己,等到将来自己事业上、人生上有了成就再来还愿。,4,甚至有人信佛教是为了求得一种神通。,佛教文化,第一节 佛教的产生,佛教文化,一、佛教产生的背景,佛教文化,“,吠陀文明,”,(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文明的特征:,吠陀信仰;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社会变动思想上百家争鸣:“沙门”思潮,沙门教派不同的观点,:,九十六种外道、六十二异见,六师外道,沙门思潮的特征,一、反对婆罗门教。二、大都承认轮回,也都以寻求解脱为根本目标。三、普遍禁欲。四、弃世修习禅定。,佛教就产生于这个,政治上列国纷争、思想上百家争鸣,的时期。,二、佛陀与佛教,佛教文化,梦象受孕,:,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梦见白象而受孕,。,佛教文化,其母产后不久去世。幼年的释迦牟尼由姨母,波阇波提,夫人养育长大。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文能武。净饭王因其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圣王”,(统一天下的君主)。,佛教文化,2,、出游与出家,悉达多王子幼年时,就喜欢沉思,世间弱肉强食、生老病死种种现象,都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都促使他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受一位沙门的启发,他有了出家的念头。,佛教文化,出游四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 北魏,夜半逾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 北魏,在天神的帮助下,释迦太子离开了王宫,从此踏上了出家修行的历程。,3,、寻师修行,净饭王劝说无效,只好在亲族中挑选五位青年,随从悉达多王子一起修行。他们先后寻访、跟随当时最有名的一些学者学道,结果都不能满足要求。又开始了六年苦行,但终因徒劳无功而毅然放弃。五位随从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继续他们的苦行。,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向东趺坐,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王子在树下进入甚深禅定,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片清朗的夜空中,目睹明星,豁然大悟,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佛教文化,降魔成道,释迦太子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经过了七天七夜的入定,战胜了内心群魔的诱惑与扰乱,悟出了宇宙人生的本质,获得了解脱。,印度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与大塔,释迦牟尼成道以后,首先来到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位以前的随从第一次宣讲了佛法,使五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皈依佛教。他们是佛最初的五位弟子,。,此后四十五年中,直到八十岁逝世前,他没有间断过说法工作。,4,、初转法轮,佛教文化,5,、普渡众生,佛初转法轮后,受其教化而皈依的人很多,包括许多外道。其中最著名的出家弟子有摩诃迦叶等十人。佛的姨母波,阇,波提也皈依而成为第一个出家女弟子。,佛的出家弟子,男的叫,比丘,,女的叫做,比丘尼,;在家弟子,男的叫做邬波索迦(,优婆塞,),女的叫做邬波斯迦(,优婆夷,),合称为,四众弟子,。,佛教文化,游行教化,:,佛陀带领着弟子们秉承着中道,履行着简朴的行为态度,四处游行,应机的教化着所有有缘的众生,。,佛教文化,涅 槃,佛陀在,80,岁高龄时,游化到拘尸那迦城外,在两棵娑罗树中间头朝北方、右胁而卧,进入了涅槃境界。,佛教文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虽称十号,然一般皆列举十一号,即:,(,1,),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2,),应供,,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3,),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4,),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5,),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6,),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7,),无上士,,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8,),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使往涅槃。,(,9,),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10,),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11,),世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此外,诸经论中亦有仅列举十号者,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诸说。,7,、十大弟子传教,头陀第一摩诃迦叶,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连,解空第一须菩提,说法第一富楼那,议论第一摩诃迦旃延,天眼第一阿那律,持律第一优波离,多闻第一阿难陀,密行第一罗睺罗,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成千上万,但最为有名的弟子有十人。他们是:,佛教文化,佛陀释迦牟尼去世以后,他所创立的佛教通过他的十大弟子对他生前的教诲,回忆、忆诵、记录、整理,这就是佛经的,结集,。,由此产生了典籍,有了传教的理论,使佛教得以弘扬传播,越出印度半岛,流传到世界各地。,佛教文化,佛陀入灭以后,佛教经由佛弟子及印度佛教护法者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的大力宣扬,普遍流传全印度;乃至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向北经中亚诸国传到中国。十三世纪,佛教因为回教徒入侵、印度教盛行,而在印度消失。,佛教文化,不过,佛教仍继续流传于印度以外其他地方。首先,佛教传播到印度的邻国,其次传入非印度文化圈地区,中亚、中国、韩国、日本。佛教适应了当地的传统思想,而形成不同地区的佛教文化圈。至今,佛教历经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文化,佛教是什么?,第二节 佛教的性质,佛教文化,“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脊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王喻如来正偏知,臣喻方等涅槃经,又象喻佛性,盲者喻一切众生无明也。”,(,涅,槃,经,卷三十二),佛教文化,佛教究竟是什么?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佛教是宗教,也有人认为佛教是哲学,也有人认为佛教是教育,等等。其实,只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客观的分析,并不难认清佛教是什么。,佛教文化,一、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文化,佛教不符合,“,宗教,”,的标准,按照西方宗教学的观点,要,成为一,个宗教,,必须满足下列各项,条件:,1,宗教必须有一个全能全知,的“,造物主,”,依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宇宙,万物和所有的生命,。,佛教否认有外在,的造物主,。,2,这个造物主,依照他的意志操作运转宇宙万物和所有的生命,。,佛教认为六道轮回不过是众生“自作自受”的结果。,(业报),佛教文化,3,任何,宗教都认为:人,是卑微的,,没有,自救的能力,,必须仰仗造物主的,救赎,。,因此,,他称造物主为,“,主,”,,,称自己,为奴仆,,信奉宗教就是要,做一,个绝对,顺从的奴仆,,以得到,造物主的,怜悯和恩准,进入,天堂。否则,他,将会受到最严酷的惩罚,被打入地狱,永不复出。,佛教认为,,人身难得易失,极为宝贵,六道之中,就解脱和觉悟来说,人道具有种种,优势,。人人都有佛性,人人,可以,修道,、人人可以,成,佛。佛教反对他力救济,悟道、成佛惟有通过,自己的觉悟,。,佛教文化,4,一切宗教都讲求绝对的,“信仰”,,绝不可怀疑造物主的意旨。任何,宗教,你可以和他探讨辩论,但只要你最后问到造物主时,就不可以再往下多问了,。此时,,只有,“,信,”,与,“,不信,”,的问题,信仰什么?信仰造物主的意旨,绝对不可以对造物主提出丝毫怀疑。,佛教提倡“正信”“智信”,不,强迫人信仰,只以理服人,,再劝,人去,学佛,的身“教”和言“教”,。佛教的修持是建立在“信、解、行、证”的基础上,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教文化,5,每一个宗教,都有一个,教主,,他们是神的代表或是神的使者,这些宗教是由他们创立的。这些宗教,有组织,有阶级、层次、职称和领导系统。,释迦牟尼反对偶像崇拜、盲目信仰,强调“智慧”的根本作用。 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兴建过一间庙宇、树立过一座佛像、颁布过一部经典,这说明他从来没有企图要建立宗教系统。,佛、法、僧 教主、教义、教徒,总之,,佛教无法用“宗教”的概念去框定,。,佛教文化,二、佛教不是哲学,佛教文化,佛教,也不是哲学,1,哲学必须依照,二分法,来进行分类,定性: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是,一元论还是,多元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佛教既不唯心也不唯物;既非一元亦非多元;既不属有神论也不属无神论;既非性善论亦非性恶论。因此,佛教也很难用“哲学”加以框定。,佛教文化,2,任何哲学思想,都必须依照,逻辑学,来进行思维探讨。逻辑学的三,大基本定律,:,第一为,“,同一律,”,:即,A,就是,A,,,B,就是,B,。,第二为,“,矛盾律,”,:,A,绝不是,B,,,B,绝不是,A,。,第三为,“,排中律,”,:一件,事物不可能,同时既是,A,又是,B,。,佛经上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烦恼即菩提”,“,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等等。,佛教的思维,方式与,哲学大,异其,趣。,佛教文化,3,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是,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佛教则以,证,到真如实,相、开启,本具,智慧、解决,生死为,主题。,哲学,重,思辨。,而,佛法则重,实证,。,因此,尽管佛教富于思辨性,包含有古代最丰富精妙的哲学思想,但不能说佛教就是哲学。,佛教文化,三、佛教是什么?,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不是哲学,佛教更,不是,迷信,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佛教文化,“,佛,”,(,佛陀):,“,觉者,”,,即,“,觉悟的人,”,或,“,觉醒的人,”。,“,觉悟,”,了什么?就是彻底、究竟、圆满地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一个人只要能够做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佛。,因此,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教是教育,是一个觉悟者的言教和身教。,学佛就是要学习觉悟者的言教和身教,从一个不觉悟者,变成觉悟者,以实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目标。,佛教乃“佛陀教育”之简称。,佛教文化,弗里德利希,尼采:“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爱因斯坦:“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 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章太炎 :“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梁启超:“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人世而非厌世。”,思考题,“佛陀”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认识,佛教,的,性质,?,为什么说用“宗教”的概念无法,界定,佛教?,佛教是迷信吗?,阅 读:,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学佛群释,济群法师:,佛教怎么看世界,佛学概论,(牛津通识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