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操作课件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248292501 上传时间:2024-10-23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69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技术操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医技术操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医技术操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9/14,#,中医特色,技术操作,骨伤科,拔火罐法,拔火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罐的类型:玻璃罐、竹罐、陶罐,点火方法: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拔罐方法:,坐罐法,又名定罐法,适用于阵痛治疗;,闪罐法,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多用于脊背、大腿等面积较大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刺血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min,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凝血功能情况)。,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二、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五、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六、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部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4,、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选定的部位(穴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一般,10min,。,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7,、清理用物,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8,、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罐。,七、注意事项:,1,、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2,、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灌口是否光滑,有误裂痕。,4,、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5,、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处理,擦干后备用。,6,、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7,、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再用注射器吸出液体,保持干燥,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中药灌肠法,适用范围,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高热等。,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带下病等,物品准备,直肠注入法的用物,治疗盘:量杯、,50ml,注射器、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直肠滴注法的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输液架等。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操作方法,直肠注入法,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测量药液温度,,39,41,,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松开止血钳缓缓推注药液,药液注完后在注入温开水,5ml,10ml,,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用卫生纸轻轻揉擦肛门,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协助取舒适卧位。,直肠滴注法,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止血钳,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注意事项,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沐足法,沐足俗语称为洗脚,脚向来被认为是人体穴位汇集处,脚舒服了,人自然就经络打通,觉得精气十足。,(,1,)沐用水的选择,足用水一般取自来水、河水、井水、山涧水、矿泉水为基本用水。假如条件允许,应尽可能选用井水、自来水、山涧水或矿泉水。若河水、溪水所含的有害物质(如化肥、农药)含量很高,则不宜用来沐足。因为用这样的水沐足,在温度的作用下,随着毛细血管扩张,人体皮肤对这类有害物质会大量吸收,不但对人体无益,反而会带来事与愿违的恶果。,(,2,)沐足容器的要求,1,、质地,沐足用的容器以木制盆为好。因木制盆散热较慢,有利于保温。假如去商场购买沐足盆的话,应该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无毒无害的沐足盆。不论是哪一种沐足盆,总的要求是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2,),高度,一般来说,沐足盆的高度最好能超,20,厘米高(没过踝关节),宽度则以能容纳双脚即可。假如沐足盆太矮,热水浸泡的位置就低,浸泡到的下肢皮肤面积也就相对较少,因此,沐足的效果自然要差些。需要提醒的是,沐足时坐的椅子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应高低适中,以保证身体的姿势处于舒适状态为宜,。,(,3,)沐足时间的,一般来说,每次要达到十分钟到一小时为宜。对于有些病人,沐足时间要适当长一点,如慢性风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48,小时后)、外感风寒证、寒性头痛、慢性胃寒疼痛、慢性高血压病等。每次具体时间的安排,还要根据沐足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气候变化、工作性质以及沐足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总之,沐足后感觉良好就是恰当的时间,1,忌空腹时沐足:因为在沐足的过程中身体消耗很多热量,尤其在糖元贮量较少时,容易因血糖过低发生低血糖性休克。,2,忌餐后立即沐足:如果饭后立即沐足会因气温的升高,热量的刺激,使皮肤血管膨胀,消化器官中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妨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3,儿童不宜沐足: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种功能不健全、不稳定,长期用热水给儿童泡脚,会给神经、血管的功能带来一些影响,尤其会使小孩的足下受到影响,不利于足部的健康发育,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足,会造成扁平足,故儿童不宜泡脚。平时用一般的温水短时洗脚就可以了,4,忌沐足当风:沐足的温度通常会引起全身出大汗,这时候避风是很重要的,否则不仅会引起感冒,还会引起腰腿痛,发展为长年不愈的慢性病。,5,忌水温过高:一般以,38,43,为好,如果水温过高,使人体热量不容易散发,容易发生虚脱,甚至烫伤,因此水温切忌过高,通常应从,38,开始,逐渐增至,40,42,。当然,温度的选择还要依据不同的个体和泡脚的时间长短来定。如有心脏病的人,泡脚水温度不宜太高;假如是一个外感风寒的人,泡脚水的温度可以适当高一些。如果在过热的水中浸泡或淋沐过久,可使身体及四肢的血管大幅度扩张,大量血液流向周围血管,引起短暂性脑缺血,产生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甚至发生昏迷和猝死,6,忌用力搓擦皮肤:有人沐足喜欢拼命搓擦皮肤,造成表皮细胞损伤,甚至出血,这会使皮肤这一人体自然防线的抗御能力下降,在皮肤微细胞破损处细菌或病毒会乘虚而入。,7,忌在水中久泡:如果在水中久泡,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引起大脑暂时性缺血,严重时可晕倒。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热水中久泡,有诱发中风的危险性,8,忌在不卫生的场所沐足:现在不少人出差在外,旅途疲劳,可能会去泡脚屋泡脚,也有被朋友邀请去泡脚屋的。有些传染病,像脚癣、肝炎、疥疮都会通过泡脚而传染。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最好选择比较正规的沐足场所,也可选择家庭泡脚。,9,忌沐足过勤:沐足过度摩擦皮肤对人体无益,因为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能阻止病菌侵入人体。如果过度摩擦,就会损伤皮肤,减弱其防卫作用。如果沐足过勤,会使皮肤因缺乏油脂而变得粗糙、干燥、皮屑过多,甚至发生皮肤裂纹或损伤。四季沐足的频率应有别,沐足的次数,一般每天,1,次,因治疗需要也可以每天,2,次,但老年人应以每天,1,次为宜。若因劳作汗出很多时,需随时沐足。一般人,在冬季可,1,日一,1,次,夏季每日,2,次,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属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生猛燥烈,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天灸”、“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咳喘、痹症、腹泻、喉喑、口疮、小儿遗尿等病症,一、基本操作方法,(一)辨证选穴用药,1,腧穴选择及配伍:,(,1,)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如,肾衰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2,)选择阿是穴贴药 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3,)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4,)取穴施治 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5,)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二)贴敷方法,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三)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1,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3,敷脐疗法 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4,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四)注意事项,1.,告知穴位贴敷有可能发泡事先应做好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