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第一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第二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第三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发展方向,本章学习重点:,1,、我国统制性外贸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弊端。,2,、三个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我国外贸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有哪些?,第一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一)外贸统制的含义,1,、定义:,外贸统制是指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管理、控制和调节,也被称为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2,、内容:,(,1,)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法律、方针和政策;,(,2,)国家统一设立管理外贸的专门机构;,(,3,)国家统一设立对外贸易专业公司和审批其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4,)国家制定外贸的中长期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5,)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包括价格、税收、利润、信贷、外汇留成、承包指标等,统一调控、管理对外贸易活动。,(二)我国实行外贸统制的必要性,1,、,可以保证我国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以此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歧视、军事威胁和经济上的,“,封锁,”,与,“,禁运,”,。,2,、,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以便能,统筹兼顾,地调动各种生产资源,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能够使我国有效地防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防止他国,以邻为壑的倾销政策,,把大量过剩产品销向我国,以此转嫁危机。,4,、能够使我国步调一致地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并获取更大利益。,避免内部竞相削价、互相拆台的现象,。,防止出现在获得小集体微观利益的同时,却失去了国家的宏观利益。,因此,外贸领域比其他领域更需要国家的统一管理。,(三)我国实行外贸统制的手段,1,、对外贸易的计划管理,早期的外贸计划是以直接的指令性计划为主,后期则是以间接的指导性计划为主。,2,、进出口企业管理制度,这是指国家对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各外贸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例如:地市级以下外贸公司曾经没有外贸经营权。,3,、保护性关税制度,是指对进出入我国关境的商品,由国家统一征收保护性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我国的进口关税率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低关税率:,对国内不能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征收较低的关税,以保证国内生产和生活的正常发展。,第二类为高关税率:,对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以及国内不能生产的非必需品征收较高的关税,以培植国内工业的发展。,(,2,)我国的出口关税率也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高关税率,:,对国内工业急需的原材料和大量出口会造成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的产品征收较高的出口关税。,(例如:中国是锑的世界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1996,年产量达到,10,万吨,比,95,年增产,44%,,造成国际市场价格大跌,由,3500,美元,1,吨跌到,1900,美元,1,吨,于是国家开始对出口的锑征高关税。),第二类,为低关税率或者免征关税,:,对其他多数产品征收较低的或不征收出口关税,以鼓励其出口。,.,4,、进出口许可证制,5,、外汇管制制度,6,、货运监管和禁止走私制度,货运监管,的依据是进出口货物许可证和有关批准文件。海关如发现未经许可的进出口货物,分别给予退货、没收或罚款处理。,查禁走私,是指海关对违反国家法令而非法携带、运输、邮寄的有关物品(如文物、军火、毒品以及偷逃关税的商品等)进行查证、处理的一种制度,。,(如,1994,年丹东市的汽车集体走私案),7,、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这是指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包装等严格按照合同及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和监督管理。这是维护对外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国家信誉,促进生产,加强外贸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这一部分需了解我国外贸体制建立的进程及该体制的基本状况。并了解这种体制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和主要弊端。,1949-1951,年建立贸易部,下设外贸司。,1952,年建立外贸部。,1953,年,,对原有的国家外贸公司进行了调整,,成立了,15,家外贸专业总公司。,形成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各外贸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的外贸体制。,除这些国家级的外贸专业总公司外,还在一些重要的口岸设有分公司,,直接经营一部分进出口业务,约占全国贸易额的,40%,。对这些分公司实行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一),1978,年之前我国外贸体制的优点,这种外贸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了前苏联的国家垄断制度。,它对保证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对外原则的贯彻执行,对顶住外国经济压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二),1978,年之前我国外贸体制的缺陷,1,、独家经营,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经营渠道单一,各部门和地方没有外贸权,积极性难以发挥。,2,、政企不分,不利于调动外贸公司的积极性。,指令性计划太重,外贸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过少,导致外贸企业的经营没有活力。,3,、产销脱节,影响了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外贸业务中一直实施出口产品,“收购制”,,,外贸企业到生产企业把产品收购来,然后销向国际市场。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出口产品只面对外贸公司,不面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产销脱节。,4,、吃“大锅饭”,使企业和职工不关心外贸经济效益。,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经营好坏不与企业利益和职工收益挂钩,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苏联模式的弊端),5,、管理层次过多,经营手续繁杂,使外贸行业官商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下,。,(例如江阴化工一厂,1984,年从德国引进生产线),可以看出,我国弊端丛生的外贸体制如同整个经济体制一样,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第二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一、,19791987,年的外贸体制改革,(一)调整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1,)进出口管理委员会;(,2,)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有关部门的对外经贸工作。,1982,年,3,月决定把上述两个委员会与外贸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合并,由两委、两部共同组建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管理机构,对外经济贸易部。,.,(二)实行政企分开,政府:,制定和贯彻全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与规章制度;制定和贯彻全国外贸的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组织政府间的贸易谈判与签订贸易协定;审批各类外贸企业的设置和发放进出口许可证等。,企业:,全面推行经理负责制,给企业以人权、财权、经营权和决策权,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三)下放部分外贸经营权,增加外贸经营渠道,国务院在外贸放权方面推出了以下改革措施:,(,1,)批准中央有关部委成立进出口公司,经营本部门产品的进出口业务;,(,2,)陆续授予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口业务;,(,3,)允许,“,三资,”,企业在自身生产产品的范围内经营进出口业务;,(,4,)通过,“,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的方式使部分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产品进出口的权力。,.,(四)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五)举办经济特区,搞活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政府对,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特殊的经贸政策和灵活措施,人们称这两个省为“两个大特区”。,1979,年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并陆续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设立了部分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城市和地区在对外经贸活动方面都享受较优惠的政策,对搞活我国的外贸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后来又有了,海南省和浦东,等经济特区,。,(海南洋浦开发区:,31,平方公里土地,出租给外商,70,年。从,1988,申报到,1992,年,3,月批准的波折),(六)外贸专业公司开展代理业务,各外贸公司逐步开展起了进出口代理业务。代理制的推行是对收购制的改革,,目的在于调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外贸行业产销脱节造成的种种矛盾。,然而,由,收购制向代理制,的改革步伐却一直是缓慢和艰辛的。,(,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所经营产品的所有权是否转移?在收购制下,产品的所有权转移;代理制则不转移。),(七)举办贸、工、农、商、技结合的联合经营实体,如,1982,年,2,月成立的中国丝绸公司,是第一家全国性的工商贸、产供销相结合的专业化联合企业。组建这种带有,综合商社,性质的外贸实体,是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上改革解决了一些老问题,但是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老问题,中解决的主要是吃,“,大锅饭,”,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新问题,主要是下放外贸经营权造成了外贸行业中的秩序混乱。,在扩大地方和企业外贸经营权的过程中,由于审批条件掌握不严,使一些不具备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条件的企业也成立了外贸公司。,这类公司没有高素质的外贸人才,没有国际营销网络和信息渠道,只会通过竞相削价来挤占国际市场。,这不仅会导致外贸经营秩序混乱,而且会使本国利益无端受损。,.,二、,19881993,年的外贸体制改革:,承包制,国务院决定,从,1988,年开始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在全国外贸行业全面推行承包制。,19881993,年外贸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推行了两轮的外贸承包制。,搞承包制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外贸行业向旧体制的痼疾“大锅饭”所进行的一次最猛烈的冲击。,.,(一),19881990,年为第一轮承包制,第一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规定,各省市政府、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各工贸总公司三个渠道分别向中央,承包三项指标:,(,1,),出口创汇额;(,2,)上缴中央外汇额;(,3,)经济效益。,承包指标内:,承包指标一定三年不变。完成承包指标以内的外汇收入,大部分上缴国家,小部分留给地方和企业。外汇留成比例按地区的不同、行业的不同和商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超额指标:,超过承包指标的创汇额,,20%,上缴中央,,80%,留给承包单位。,对亏损的处理:,承包制规定承包单位盈亏自负,只对政策性和历史性亏损给予,适当补贴,,减亏或增盈部分全部留给承包单位自用。,.,与上述外贸承包制改革相配套新推出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三项:,(,1,)适度放宽外汇管制。,(,2,)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地方、部门和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均可到外汇调剂市场买卖外汇。,(,3,)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指外贸商品出口后,税务部门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缴纳的增值税等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以此避免出口商品被双重征税的结果,,因为商品进入外国关境时还要被征收进口环节税。,.,(二),19911993,年的第二轮外贸承包制,第一轮外贸承包制的积极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出口创汇积极性,对扭转吃“大锅饭”体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对改善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确保国家外汇收入的稳定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第一轮外贸承包制也还存在着一些缺陷:,(,1,)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所形成的不完全自负盈亏;,(,2,)地区间外汇留成比例不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3,)为完成承包指标而过多地出口利润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愿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并于,199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二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91,1993,年的第二轮外贸承包制规定,各省市政府和各外贸、工贸专业进出口总公司及其他外贸企业分别,向中央承包三项指标:,(,1,)出口总额;,(,2,)出口创汇额;,(,3,)上缴中央外汇额。,这次承包制的实施主要是从推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入手,在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情况下,使外贸行业逐渐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良性发展轨道。,.,与第二轮外贸承包制相配套推出的新改 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1,)取消出口补贴,实行全面自负盈亏新机制。,(,2,)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