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7209816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5.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Your company slogan,第一章,人兽共患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影响流行的因素,流行规律,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病发展阶段,传染病相关概念,人畜共患传染病概述,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坼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时医院情景,人类致病病原体,1709,种,其中人兽共患的病原体,832,种,已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00,多种,我国已发现的有,100,余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EID,)和再现传染病,(R-EID),约有,60,多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上世纪爆发的七大瘟疫,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使欧洲约半数人口命丧黄泉。,1900,年旧金山重现,1918,年 西班牙流感,,5000,万人丧失性命,1924,年在日本暴发“日本脑炎”,1976,年美国爆发军团病,1986,年英国发现疯牛病,非洲,疟疾 每,30,秒杀死一名儿童。,霍乱被认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仅,1961,年那次爆发就有,350,万人患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概述,人兽共患传染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WHO,1959,。,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同一种病原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或单向传染。,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间接传播。,人兽共患传染病分类,病原体分类,接触性传染病毒病,虫媒性传染病毒病,朊病毒,细菌病,革兰氏阳性细菌病,革兰氏阴性细菌病,放线菌病,螺旋体病,寄生虫,病毒病,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人源性人兽共患病,互源性人兽共患病,真性人兽共患病,宿主性质,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Anthropozoonoses),:,指自然状态下主要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但也能传播给人类,如狂犬病、鼠疫、布氏杆菌病。,人源性人兽共患病,(Zooanthroponoses),:,指一般情况下主要为人类疾病,但也能传播给动物,如人型结核病(人传给猫和猴)和阿米巴病(人传给狗)。,互源性人兽共患病,(Amphixenoses):,指自然状态下就在人之间、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如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及葡萄球菌病等。,真性人兽共患病,(Euzoonoses):,指必须以人和某种动物分别作为其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多见于寄生虫病。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均必须以人为终末宿主,人还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直接人兽共患病,循环性,人兽共患病,媒介性人兽共患病,腐生性人兽共患病,生活史,直接人畜共患病:,是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传染病,无生活史上的发育过程,如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等。,载体,循环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完成其生活 史需要两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参与。如猪、牛带绦虫病及其囊尾蚴等。,该类多为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媒介性人畜共患病:,在病原体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同参与。病原体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繁殖或完成某 一发育阶段,才能传播到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如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淡水鱼,终宿主为人、猫、狗、猪、鼠等。,腐物传播性共患病:病原体需要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生物性的滋生地或储存处如土壤、污水、饲料、食品和植物等。病原体在非动物体上繁殖或进行一定阶段的发育,才能传染于脊椎动物。如破伤风、气性坏疽、肝片吸虫病和钩虫病等。,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危害,人兽共患传染病种类多、分布广,鼠疫、麻风病、莱姆病、艾滋病、轮状病毒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鼠疫:第一次大流行,1,亿人死亡;第二次流行,2500,万人;第三次流行,仅印度就死亡,1200,万人,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疯牛病、口蹄疫、流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兽医传染病学: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内容: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通用措施;传染病的分布范围、病原简介、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等。,掌握兽医传染病学的基础:生物化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主要成就,1956,年消灭了牛瘟(牛瘟兔化弱毒苗),1996,年消灭牛肺疫(牛肺疫兔化弱毒苗、兔化绵羊适应苗),控制马传贫(,1967,年沈荣显等研制成功驴白细胞弱毒苗),猪瘟(周泰冲等研制猪瘟兔化弱毒苗),疾病监测技术和疫苗研制取得了重大成就:单苗、联苗、基因工程苗、浓缩疫苗(王泽霖)、微量血凝抑制试验、高致病禽流感,ELISA,、,RT-PCR,检测试剂盒,存在问题,随着马属动物数量减少,猪、家禽成为畜牧业者关注的重点,我国目前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禽蛋产量也居世界前列。,猪的疫病是困扰养猪业的头号问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同时造成肉品质低下,影响出口。猪瘟仍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三大疾病之一(猪瘟、圆环、蓝耳),养禽业上新城疫病毒出现不同基因型、禽流感出现使养禽业受到重创。,小动物疾病中犬瘟热和细小病毒是犬类疾病中多发病和高致死性疾病。,法规建设:动物防疫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防疫条例,、,动植物进出口检疫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疫病防控、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基因工程领域转基因控制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动物,环境,病原,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方向,基础研究薄弱:传染病生态学、分子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应用研究:防控,体系建设,,单一的技术手段组合,实行标准化,可操作。,感染(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成为感染。,感染梯度: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与病原的致病性、毒力、宿主特性有关。,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成为传染病。,特性:,微生物;传染性和流行性;免疫学反应;获得性免疫;特征性临诊表现;明显的流行规律,现在观念:所有生物因子感染引起的疾病,都应当视为传染病。,传染病相关概念,外源性和内源性,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温和性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感染的类型,按病原分类,按动物种类,按受侵害器官或组织分类,按病程长短分类,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国内:,123,分类(动物),甲乙丙(人类);国际兽医局:,AB,分类,按疾病来源分类:地方病、外来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他:法定传染病、新生传染病、重新出现传染病、虫媒性传染病、烈性传染病,传染病的分类,按传染病危害分类,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措施:隔离、封锁、扑杀、销毁。,二类疫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该类疾病危害性、爆发强度、传播能力以及控制和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但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相似的强制措施。,三类疫病: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其多呈慢性发展状态,法律规定应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并通过预防、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控制。,国际,A,类:超越国界、具有快速传播能力、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该病的流行应经常或及时向,OIE,报告。,国际,B,类: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每年定期向,OIE,报告一次以上。,按,疾病的来源,分类,外来病:国内尚未证实存在或已经消灭而在国外存在或流行,从别国输入的疫病。,地方病:由于自然条件限值,某病尽在一些地区中长期存在或流行,而在其他地区基本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现象。,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疾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和流行,并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这种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他分类法,法定传染病:指由国内或国际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一旦发现或怀疑发生 时必须立即报告给相应级别兽医当局的疾病。,新生传染病:是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重新出现传染病:是指那些过去熟知,已经控制或消灭的传染病又重新回复到具有流行程度传播状态的疾病。,虫媒性传染病:是指其病原体主要依靠吸血昆虫在动物间传播的传染病。,烈性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性恶劣、致死性高、危害大、难控制的传染病。,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出现为止称为,。,前驱期:从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刚一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明显期:前驱期之后一直到传染病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分表现出来这段时间称为,。,转归期: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或康复或死亡,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一般症状,主要症状、特征症状、示病症状,了解潜伏期的意义,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确定动物引种隔离时间。,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传染源,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传染源:是指某种病原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传染病发展四个阶段所处的动物,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宿主,终宿主:病原在其体内完成有性繁殖过程的宿主,称为终宿主。,宿,中间宿主:只在体内完成无性繁殖过程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主,储存宿主:能够在自然界中长期维持致病微生物存在的动物,称为疾病的储存宿主。(通常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动物能满足储存宿主的条件,称为主要储存宿主),概,次要宿主:能够感染病原微生物,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疾病的传播,但不能维持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持续存在的动物,称为次要宿主。,念,偶然宿主:偶然感染病原微生物,也可能引起疾病甚至死亡,但不能实现疾病的传播,这类动物称为偶然宿主。,增强宿主:和储存宿主在同一环境生活,能感染疾病对疾病感度敏感,可以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与猛烈流行,并将疾病传播到人或其他动物,但无法持久。这类动物称为增强宿主。,微生物与宿主共生,宿主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对引起疾病的微生物高度易感;感染后能大量排出病原微生物。,自发排出微生物,具有排除病原微生物能力的动物,并不一定与病原微生物构成共生关系,微生物对宿主可造成严重甚至是致死的疾病。,必须依靠吸血昆虫传播,病原微生物没有自发的排出途径,必须依靠吸血昆虫传播疾病,微生物与宿主必须是一种疾病关系。,成为主要储存宿主的条件,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与方式,了解传播途径的意义,掌握病原体传播方式及各传播途径所表现出来的流行特征,将有助于对现实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和判断,有助于合理消毒,控制污染和防止疾病传播,保护易感动物免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防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传播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传播途径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成为传播方式。,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水平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饲料和水,土壤,生物媒介,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相关概念,胎盘传播:受感染的怀孕动物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