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24706702 上传时间:2021-07-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近似值, 之所以有良 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 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 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 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 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 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 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 (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 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 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 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平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 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 如在竖 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 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 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 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面L 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并对此深刻 的进行了反思: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 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 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 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 是主动的。二、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 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 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 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 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 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 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三、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 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 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 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 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 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 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 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 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现行第九册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教材实施改革新内容,其中的利弊在于:1、教改方向有点聚向七年级的教学方法,意图是与七年级的教学接轨,这种设 计本来是一件好事,让小学生尽快接受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教学方法,并为七 年级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2、课程改革改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就有点不够恰当了,因为五年级第一学期既没 有学约分,更没有学六年级的倒数,这样使教师教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对这个知 识的掌握也十分艰难。如:解方程:20+2X=10如果用旧知识来解答是非常容易 的,是根据 除数=被除数+商”,就可以求出2X。再根据 幺个因数二积 出一个 因数”就可以求出X 了。而新教材的教法是方程两边同时 X2X,先把方程左边的 2X消去,而20攵XX2X从小学的算理上讲,应该是从左往右算,(在三至五年 级学混合运算都是这样要求学生计算的) 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矛盾, 很 难接受这种算法;即使学生接受了这种算法,方程的右边出现了10X2X,这时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10,便得到2=2X,再把2X和2调换位置,成为2X=2 , 然后再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才求出X=1 ,这种算法既费时,对成绩中等以下的 学生又难理解,就会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落下, 并对今后的学习会都 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在稍复杂的方程的内容安排上也欠妥。在这一内容上,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 的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同时进行,在同一节课要解决两个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 难点的学习内容,至于教师是没问题的,但对学生来说难度就大了,首先,前面 所说的解方程是比较简单的方程,相当部分学生学得一塌糊涂,再进行学习稍复 杂的方程更难掌握。其次,正是有稍复杂的方程解答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在学生 的心理上就有解不开的结,所以对怎样运用好的方法去进行列出解应用题的方 程,那就更难掌握,因此,有部分学生把这一知识采用的学习方法的放弃,这就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能达到为七年级打好基础的目的。以上三点是本人在教简易方程中感受最深的浅见,不知各位同行是否有这种感 受,请各位同行多提这新教材好教学方法,本人乐意接受。谢谢!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它是 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 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 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 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 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 I 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 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 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 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 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这是 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 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 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可 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 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 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 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时先出示实物, 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 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 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 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 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 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 中,我以 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 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 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 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 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这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 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计算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 学习。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因此,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价值,不只是知道几个公式和进行公式面积计算, 更在于通 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信心。这次单元的测试成绩来看,学生掌握本本单元的知识还不够,测试成绩也不 够理想,及格人数是13人,最高分数是92分,最低分数是15分。测试的题量 适当,浅难度相平,整个试卷题目几乎都是套公式计算的形势,可是学生的成绩还是很不理想,主要的原因是:1、学生不认真做题,审题,不理解题意的意思, 大多数同学都是不会运用公式列式计算,懂得运用公式列式计算了,计算的结果 有不对,或者计算面积的单位不对。总是写着长度单位,还有一些同学还不会辨 别图形得高与底便是哪一条线。2、填空题第一大题也是没有人做得满分,也是 丢份很严重,主要是没有掌握好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公式推导过程的有 关知识,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自己认真的操作拼图实验, 没有注意观 察,归纳总结。3、第五大题也是丢分的横严重,一大半的学生都是随心所意的 列式计算,根本没有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可见学生的解决数 学问题能力很差。通过这次的测试的成绩以及有答题的一些情况, 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以 下几点:1、音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加强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习活动 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 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 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 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 学习兴趣。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 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重组教材: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 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 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 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 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二、练习的层次性针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 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 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 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 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 2),这 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 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 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 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 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 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三、教学语言的描述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 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 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四、学生的操作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 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 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 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 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五、尊重个体差异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 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 4种,有的学 生摆了 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 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这体现了新课标的 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