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海燕》五章可用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246474898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海燕》五章可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老子海燕》五章可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老子海燕》五章可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老子五章,房山实验 海 燕,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其人,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关于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1、构成世界的实体,2、创造宇宙的动力,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1.,道,可道,非,常,道。(否定判断句),道,如果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名,非常名。,名称,如果说得出,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两者来源相同,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从道理中探求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微妙之处,极限,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初始和根源,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分析,评析,:本章开篇明义,树立高标。“道”是这章(也是老子全书)的核心概念,是老子最高的哲学范畴。在这里“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具有无限的潜在力量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道”具有不可言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本源!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无”和“有”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过程。“无”并不等于零,相反,因为“道”具有潜藏的特性,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特性。“无”在老子看来,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蕴涵着无限的“有。”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发点。老子就是从这里出发,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恶了。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的,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的,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的,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的,前和后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因此,圣人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规律来教化。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永远不会失去。,评析:,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动的。美与丑、善与恶、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生的,同时这种相对关系也不断地变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一切事物在相对的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互相依赖,相互补充。老子强调每个人都要发挥创造的动力,但是不能让自己的私欲无限发展。“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为”、“功成”,正是强调人要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但是对于人类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自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就是强调个人要消除占有的冲动,因为人类社会的争端,就在于人人都想扩张自己的私欲,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怎么看待“清静无为”?,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回归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无为”悖乎人类生活的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的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抛弃,一切聪明智慧,人民才会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一切仁义道德,人民才会,回归,孝顺慈爱;抛弃一切机巧和利益,盗贼才能消灭。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东西,光作为原则提出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依从,:表现单纯、坚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具体论述治国主张,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对百姓怀有“仁”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不宁静。,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治国者无欲,则不积聚奇巧器物,“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能承担国家的,耻辱,,这样的人才算是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国家的,灾祸,,这样的人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倒像是反话。,评析:,此章从生活经验出发,引申出弱能胜强、柔能克刚的道理,其本质上也是强调“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即“受国之垢”,“受国不祥”。可用老子中“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来概括这种治国的“柔”性:老子用水做喻,就是告诉我们“圣人”能做到谦卑,言辞谦逊,才能使国家安宁。,正言若反,意即从反面来表述正面,从否定来表达肯定。,如“,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等语中,就是以“愚”“缺”“屈”“拙”“讷”等“反”面的词来表达“大智”“大成”“大直”“大巧”“大辨”等正面的意思。,“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1、“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2、韬光养晦,“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3、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小,人民少,有各式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徒。虽有车船,没有地方乘坐它;虽有武器,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喜欢习俗。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到,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措施。,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安土重迁。,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相往来。,你同意吗?,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总论,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之私。所以老子提出“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无”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多少无谓的牺牲,老子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的情怀,,而不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他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为。,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