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一、二课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46474842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一、二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二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二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发展心理学,课时安排,第一节 绪论(9.3),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理论(9.8),第三节 胎儿的生理发展(9.15),第四节 胎儿的心理发展(9.22),第五节 婴儿的心理及认知发展(9.29),第六节 婴儿的言语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10.13),第七节 幼儿的心理发展(10.20),第八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和认知发展(10.27),第九节 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第十节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1.3),第十一节 小学儿童的思维、认知及社会性发展(11.10),第十二节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11.17),第十三节 青少年的思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1.24),第十四节 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12.1),第十五节 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2.8),第十六节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2.15),第十七节 成年晚期(12.22),第十八节 期末复习(12.29),第十九节 期末考试( 1.5),第一课 绪论,内容提要:,本节课将首先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界定,说明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内容及其关系,简要论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个体年龄特征问题。,其次,介绍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节本途径。,最后,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体制、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三个角度,探讨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个学科。,人的心理现象,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心理科学是超科学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相关方面,两个部分:1、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是其中最主要的;2、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四个相关方面:1、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2、生理因素的发展;3、动作(act)和活动(activity)的发展;4、言语的发展。,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种系心理发展,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心理现象为人类所特有,但它在动物界长期进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逐步出现了一些心理现象,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动物进化标志之一是其结构的分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的出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了原始的心理。,1、刺激感应性阶段 例:腔肠动物:水螅,(2)感觉阶段,蚯蚓,他们产生了头神经节,而且出现了有彼此独立的原生质的神经元,节肢动物是进入较高级发展水平的动物,昆虫有较大的脑神经节,形成了发达的受纳器官,并具有各种本能。,(3)知觉阶段,爬行类在大脑半球有大脑皮质;鱼类发展了大脑半球的腹内侧面,即纹状体;这些脊椎动物有较高的分析综合能力。,(4)思维萌芽阶段,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心理的特点,1、有意识的心理,2、社会性的心理,3、有语言功能的心理,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2、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个体发展的三大研究取向,1、生理发展,强调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能力、饮食和睡眠需求对行为的影响。,2、认知发展,强调智能、包括学习、记忆、问题解决和智力,3、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强调个体独有的持久特质,以及生命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年龄范围和个性差异,个体的生命历程会按照年龄范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产前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婴幼儿期(出生到3岁);学前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春期(12-20岁);成年早期(20-40岁);成年中期(40-60岁);成年晚期(60岁到生命终止),发展心理学的进展,(一)发展心理学横向整体化变化,1、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如,发展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心理病理学、发展心理社会学,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人们更习惯地称发展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学,研究重点在儿童、青少年,近二十年,发展心理学家已经以个体生命的全过程为其研究的对象,研究重点,突出地强调研究个体早期和中老年期的心理特点。,(二)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纵向整体化变化,发展心理学的重点转向了应用方面,即人类的具体实践领域,如如何实现优生优育、早期经验及教育等问题上。,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1、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2、发展心理学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取向,3、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的研究,4、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认知发展论,一、认知发展的三级水平的观点,卡洛尔(J.B.Carroll):最高水平层由一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间水平层由七种因素构成,即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一般记忆容量、一般流畅性、一般视知觉、一般加工速度、一般听知觉;最低水平层则由许多特殊因素组成。,德梅特里奥和瓦拉耐兹(A,Demetriou&N.Valanides):提出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1、环境指向的水平,2、自我 指向或 超认知的水平,3、信息加工有关的过程水平,二、五种智力新理论,1、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2、斯腾伯格(R.Sternberg)成功智力理论,3、柏金斯(D,N,Perkins)真智力理论,4、塞西(S.J.Ceci)生物生态理论,5、梅耶尔(J.D.Mayer)和 戈尔曼(D.Golenman)情绪智力理论,第二课 发展心理学理论,内容提要:,本章介绍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维果茨基、皮亚杰、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 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 主要观点,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与演变,儿童心理学家提出要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 诞生奠定了 最初的思想基础。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则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直接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成了 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年)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发展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的研究有重要影响。,(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著作儿童心理(1882年出版)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二)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2、1882年到一次世界大战为形成时期,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 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 发展率先作了研究,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派别,霍尔(G.S.Hall)问卷法,比内(A.Binet)智力测验,格塞尔(A.Gesell)儿童发育常模,施太伦(W.Stem)人格主义学派,杜威(J.Dewey)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行为主义,弗洛伊德(S.Freud)精神分析学说,华生(J.B.Watson)行为主义,皮亚杰(J.Piaget)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Lev.Vygotsky)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在短的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优点是:可以研究较大样本,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二、纵向研究,在较长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也叫追踪研究。优点是: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样本少,并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三、交叉研究,横断与纵向的交叉研究,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一)弗洛伊德其人,(18561939)Freud,Sigmund,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 的创始人。1856 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他在求学时看到J.布罗伊尔医生用催眠法治疗癔病。深信神经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他曾用催眠治病,后创始用精神分析疗法。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倾向。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他以为身体上的敏感部分都属于性觉区。著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二)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理论,他提出人格的结构及发展理论,理论核心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本我: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 ,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它像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年龄越小,本我越重要。如婴儿。,自我:意识结构部分。它是遵循现实原则的。是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和外部世界的中介。自我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为二级过程思维。,超我:包含两部分,一是良心,二是自我理想。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它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也会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口唇期(出生-1岁),性本能主要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喂食是特别重要的。,2、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较大冲突,父母营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3、前生殖器期(3-6岁),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以及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4、潜伏期(6-11岁),性器期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继续不停地发展。,5、青春期(12岁以后),青春期的到来唤醒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人的八个阶段及每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 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或游戏期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5、青年期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 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人的能力得自遗传”(高尔顿)“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二因素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3)相互作用论,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华生与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各种心理现象是行为的组成的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观的刺激(S)到反应(R)来论证。,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非学习性的情绪反映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嫉妒和羞耻情绪行为的研究,斯金纳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华生的刺激-反应不同,他认为可观察到的刺激引起的行为为应答性行为,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刺激引起的行为为操作性行为。,1、反射强调塑造,2、强化与消退,3、及时强化,斯金纳对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1、育婴箱,2、行为矫正,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者不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切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1、攻击性,2、性别化,3、自我强化,4、亲社会行为,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的发展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各种机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各种心理机能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机能发展的原因:,1、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所社会规律所制约,2、儿童在与成人交往中,通过掌握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内化学说,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来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内部财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其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他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示经过不断地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就是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皮亚杰的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新皮亚杰主义简述:,1、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年龄阶段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2、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不赞成只是研究认知的发展,要求把儿童心理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性研究,除了认知,还有情绪、自我意识、人格等。,个体发展的概述,产前时期(受精至出生),胚芽期(受精至第2周),细胞迅速分裂,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壁上,胚胎器(2-8周),主要的器官和身体系统开始生长,胎儿期(第8周直至出生),主要的器官开始分化出来,胎儿踢腿并紧握着拳头,能够听到子宫外的声音,胎儿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母亲的饮食、健康、年龄和药物使用的影响,开始出现反射,智力水平部分上已经定型,一些心理障碍可能会埋下根源,认知功能会受到母亲烟草、酒精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一些人格特质已部分上由遗传决定(如神经质、外向性),母亲使用药物和酒精会导致易激惹性,即难以应对多种刺激,以及难以使孩子形成依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