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6468178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情景导入,2011,年,11,月,21,日,据外电报道,泰国当局,20,日表示,在持续,4,个月的洪涝灾害中遇难的人数已增至,602,人,其中大部分溺水死亡,这是泰国近半个多世纪来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洪灾。,新课学前导航,【,思考,】,你能说出泰国此次洪灾的成因吗,?,【,提示,】,洪灾发生的原因应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来解答。,泰国今年雨水大且持续时间长,,受灾面积广,,部分水库和堤坝高度不够或年久失修。,目标定位,1,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种种因素。,2,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3,培养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基础梳理,自学导引,一、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和洪灾的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洪水,_,或,_,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溢出,冲垮,2,洪灾的危害巨大,(1),直接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2),间接危害:,_,、,_,、,_,、能源等的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等。,供水,电力,交通,二、洪灾的形成原因,1,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一是,_,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1),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形成主要是天灾,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道等原因可导致水位上涨或堤坝溃决;,当流域,_,速度大于河道的,_,速度时,易形成洪水。,洪水,汇水,排水,(2),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_,,损失就可能越严重。,2,人类活动对洪灾的影响:人类对流域内,_,的破坏、大规模的,_,等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者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发达,植被,围湖造田,思考感悟,为什么说我国的洪灾和旱灾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答案:自然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夏季风弱,锋面雨带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人为原因,:,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致灾的可能性大;经济发达,损失的程度大。,三、洪灾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_,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_,;疏浚河道,加快,_,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_,等。,调蓄,漫溢,泄洪,水位,2,非工程措施: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拟定居民,的,_,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应急撤离,要点串讲,知能突破,1,洪水与洪灾的区别与联系,洪水与洪灾不是一回事,但洪水可能会诱发洪,灾。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如下图所示:,要点,洪灾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特别提醒,(1),荒无人烟的地区不会发生自然灾害,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才称为自然灾害,无人区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也就不会形成自然危害。,(2),洪水并不等于洪灾,洪水只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只有洪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时,才能形成洪灾。,2,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的形成,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大,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3,人类活动对洪灾的影响,4,洪灾的防治措施,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则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目前,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的作用,防,洪,减灾,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项目,内容,防,洪,减灾,措,施,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将防灾减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2011,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今后,5,10,年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例,(1),图中,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2),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_,的特点。,(3),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气候:,_,;,地形:,_,;,水系:,_,。,(4),历史上淮河流域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建议?,【,解析,】,第,(1),题,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数量,多少及其分布状况、河道弯曲程度等方面描,述。第,(2),题,我国降水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因而,降水变率大,南方地区受锋面雨及台风雨的,影响,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第,(3),题,从自,然原因看,淮河地区多洪涝灾害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进行讨论。,第,(4),题,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上、中、下游有所不同。上游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水库;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田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水道。,【,答案,】(1),黄河长江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3)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活动点拨,教材透析,一、教材,P,86,问题,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期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春夏之交,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暴雨天气,6,、,7,月份,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7,、,8,月份,华北、东,北地区,锋面雨带移至并控制本,地,,出现盛夏暴雨,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2),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洪涝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3),气候异常,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洪灾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二、教材,P,89,活动,我国地域辽阔,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类型的灾害发生。我国各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如下表所示:,自然灾害多发区,主要自然灾害,华北地区,洪涝、干旱、地震、农作物病虫害等,东南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洪涝、地震等,川滇地区、西藏,东部、贵州西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黄土高原,干旱、水土流失、病虫害、地震、滑坡等,以干旱和洪涝为例,分析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原因:干旱是由于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形成的;洪涝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防治措施:干,旱: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洪涝:加强,暴雨的监测和预报;防涝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