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246048931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73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考二,轮复习,2.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考情分析,年份,读设问知考向,2017,(,全国文综,,,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_,(,北京文综,,41(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江苏地理,,27(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分异规律。,2016,(,全国文综,,,37(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全国文综,,,10),磷高积累区是,_,。,(,全国文综,,,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_,。,2,考情分析,考查知识,纬度性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分布的差异,3,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梳理,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两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4,基础梳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方法技巧,5,基础梳理,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一个概念,自然带,(,1,)形成,6,基础梳理,(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7,基础梳理,2,两个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8,基础梳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9,基础梳理,(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C,,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10,基础梳理,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自然带谱越简单。,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11,基础梳理,3,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等。,(2),分析全球山地雪线,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带山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12,基础梳理,(3),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山体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融化,雪线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4),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13,基础梳理,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主导因素:水分。,方法技巧,14,基础梳理,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15,基础梳理,16,基础梳理,三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1,五大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水分等。,2,四类表现,表现,实例分析,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由于,56S,65S,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地带性自然带分布的改变,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部的东西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形成荒漠带;西侧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自然带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这些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17,基础梳理,方法技巧,在分析非地带性因素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部自然带不同,就是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能继续向东延伸,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带。,(2),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该地区大部分为海洋。,(3),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如天山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发育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4),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虽距赤道远,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从成因来看,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18,基础梳理反馈,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1,2,题。,19,基础梳理反馈,1,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20,基础梳理反馈,【答案】,1.B 2.C,【,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及各地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知,,对应的内容分别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第,2,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21,核心考点,热点命题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运用,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22,核心考点,第一步:读材料,获取信息,信息,:文字信息明确了冻土的含义,知道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青藏高原的冻土为多年冻土,其上层为活动层,下部为永冻层。,信息,:活动层的特点是冬冻夏融;永冻层的特点为常年冻结。,第二步:审设问,确定解题思路,设问指向为,“,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第三步:调运知识,求解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温度升高,青藏高原处于表层的活动层将因升温而,增厚,,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因冰雪融化补给河流的水源将增加;春播时间将,提前,;由于表层温度升高,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23,经典考题,(2016,全国文综,),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24,经典考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25,【,答案,】,(1)A,(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结合气温高低、生物生产量与土壤中磷含量的关系可知,该地区气温较低,且生物生产量较低,故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第,2,题,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与磷高累积区相比气温较高,生物生产量较高,地表径流量较大。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该地区磷含量少,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26,课堂小结,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