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5121660 上传时间:2024-10-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主火炬的燃烧,利用燃烧加工食物,火 箭 发 射 升 空,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猜想2:要有氧气,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猜想1:要有可燃物(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假设1:三个条件只须满足其一就能燃烧。,假设2: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请指出下面图中哪些物体能燃烧(,可燃物,):,沙子,棉花,水,纸,酒精,木材,火柴,岩石,提供资料,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可燃物,是燃烧现象能发生的首要条件,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另两个条件的可能性,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在500mL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白磷,另一端放红磷,观察现象,。,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空气或氧气,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 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实验探究,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讨论与交流,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可 燃 物,铜片上的红磷,铜片上的白磷,开水中的白磷,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物质是否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再次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得出结论,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一、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无烟煤,着火点,(,0,C),40,240,250,|,330,320,|,370,700,|,75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硫燃烧,木炭燃烧,铁燃烧,认识燃烧,这些燃烧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可燃物和助燃物,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1、CO,2,能支持燃烧吗?但实验发现,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后伸进盛有CO,2,气体的集气瓶中,仍能继续燃烧,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电灯通电属什么变化?有什么现象发生?它属于燃烧现象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属什么变化?是氧化反应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三、认识燃烧,思考,练习反思:,1、这里所说的燃烧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现象,实际上更广义的燃烧概念:,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3、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三、认识燃烧,火善用之为福,饭店厨房,钢铁厂,不善用之则为祸,大兴安岭火灾,衡阳火灾,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居 巢 黄 麓 谢 玉 荣,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木船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木材着火点,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实验7-2,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现象,原因,中的蜡烛一会熄灭;,中的蜡烛燃烧情况不变;,中的蜡烛很快熄灭., ,中的蜡烛因缺氧而熄灭;,中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保持在其着火点经上,所以继续燃烧;,中产生了大量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说明将可燃物置于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条件下,能达到灭火的目的。,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点燃一根蜡烛,请你用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所提供的物品: 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等。,也可以不用上述物质.,6、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 结果蜡烛熄灭了。,5、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足时,蜡烛熄灭。,4、用湿布覆盖,结果蜡烛熄灭了。,1、用沙土覆盖,结果蜡烛熄灭了。,2、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隔绝氧气),(去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下),(降温至着火点下),小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离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活动与探究:,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前面实验,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Na,2,CO,3,2HCl = 2NaClH,2,O,CO,2,讨论,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厨房着火,宜选用,扑灭。,图书馆着火,宜选用,扑灭。,化学实验室着火,宜选用,扑灭。,木材着火,宜选用,扑灭。,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要注意什么事项?,灭火方法,3、隔绝空气(或氧气),2、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燃烧条件,3、与空气(或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物质着火点,1、有可燃物,整理归纳,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居 巢 黄 麓 谢 玉 荣,钻木取火,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能燃烧,。,煽风点火,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因此能燃烧。,杯水车薪,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柴草的着火点以下,因此火不能熄灭,釜底抽薪,缺少了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因此不再燃烧。,成语中的化学,作业:P,131,2、3、4,六、课堂反馈,不要慌,你一定能解决,情景4: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在山林中遇火逃生时,应沿什么风向跑?,情景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利用了什么原理?,情景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利用了什么原理?,情景3: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怎么办?利用了什么原理?,第二课时 课 题 1 燃 烧 和 灭 火,1、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白磷,热水,红磷,白磷,(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_、_,(2)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 :_,(3)通常保存白磷的方法是 :_,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露出水面,与氧气接触,将白磷放在冷水中,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火箭”能使木船的温度升高至木船的着火点,隔离可燃物,氧气,三国演义,一起来探究,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_,玻璃棒,_,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罩住烧杯的蜡烛,_,3,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湿棉花,_,干棉花,_,燃烧,不燃烧,熄灭,不燃烧,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必须有,氧气或空,气。,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用扇子扇煤炉火,却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煤炉火,温度不能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增大了氧气的浓度,加大了反应速率,燃烧更旺。,为什么,蜡烛火焰,一,吹,就灭,?,用嘴吹蜡烛火焰时,增加空气流通的同时,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一吹就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