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676178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3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部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知识系统整合,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商鞅变法,1.背景,(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3)军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4)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5)各国变法:,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在魏国改革。,2.内容和特点,项目,领域,措施,特点,政治,(1)废除,设立军功爵制度,(2)什伍连坐制度,(3)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4)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1)核心是鼓励“耕战”和实行“法治”,(2)实质是建立,.,统治,(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4)影响深远,经济,(1)废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颁布标准器,.,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世卿世禄制,统一度量衡,地主阶级,3.影响,(1)积极作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下一步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血缘宗法制度,土地私有制,(2)历史局限,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刑。,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概括归纳,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具有哪些有利的条件?,(1)秦孝公支持。,(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重点识记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社会矛盾,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少数民族鲜卑族主政北魏,、民族矛盾激化,统治出现危机。,(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较安定,民族融合趋势加强。,(3)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阶级矛盾,2.内容,领域,措施,内容,经济,方面,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税,征发,.,租调制,规定授田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政治,方面,整顿,吏治,实行,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迁都,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社会,风俗,革除,旧俗,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与汉族通婚,土地,徭役和兵役,俸禄制,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3.作用,(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缓和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教材拓展,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内容全面,措施得力。,(2)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及卓识,冲破阻力。,(3)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重点识记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三冗”“两积”导致北宋中期严重的,财政危机和频繁的外患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经验教训与王安石的工作经验和无畏精神。,社会危机,2.内容,富国之法,。,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役,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等,强兵之法,“省兵”,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了军费开支,军队战斗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之法,改革,和选官制度;整顿太学,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了新法的实行,青苗法,市易法,科举制度,3.评价,(1)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局限性:,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北宋中期的危机。,教材延伸,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引起民众的不满。,(3)偏重于理财富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名师课堂在线,实战演练,夯实基础,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的封建化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例题】(2014年浙江自选模块,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作用及商鞅的结局。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可知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进而从政治制度和国家统一的角度来分析法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第(2)问从材料一中的“不见德不知义”“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可推知商鞅变法重视严刑峻法、轻视道德教化;从材料一中“残伤民”可推知商鞅变法加重了对百姓的压榨,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推知这是在商鞅变法中利益受到侵犯的奴隶主贵族的言论,在此基础上再归纳出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的原因。,答案:,(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刑;加重了对百姓剥削与压迫。,第二单元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知识系统整合,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落后的,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2)政治:,俄国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反抗,阶级矛盾激化。,(3)军事:,1856年,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4)思想,:“,”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5)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和推动了改革。,农奴制,克里木,十二月党人,2.内容:,1861年3月3日,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1)农民无条件地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2)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3.评价,(1)进步性,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亚历山大二世,(2)局限性:,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前提下进行的。,4.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废除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农村中一些富农开始经营资本主义农业。,(2)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农村地方自治局和城市杜马。,司法制度方面: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3)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开始传入俄国。,思维拓展,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1)农奴主更多地从市场上获得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扩大了国内市场。,(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3)农奴主获得大量“赎地”资金,很多转化为资本。,重点识记二、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幕府统治的危机,政治上:专制落后的幕藩体制、等级制度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领主土地所有制,农民负担沉重;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关系上:,政策、西方列强逐渐入侵。,思想上:吉田松阴等人推动了日本由锁国到开国思想的转变。,(2)黑船来袭:,1853年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3)倒幕运动(前提):,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闭关锁国,2.内容,政治上,(破旧立新),(1)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3)颁布,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经济上,(殖产兴业),(1)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重点兴办,和重工业,(3)从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到扶植私人企业,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推动民间企业兴起,文化上,(文明开化),(1)重视教育,确定“,”方针,(2)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派遣人员出国留学,(3)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4)生活习俗西方化,大日本帝国宪法,军事工业,国民皆学,3.评价,(1)积极作用:,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使日本变为工业国,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世界强国。,(2)局限性:,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形成了带有封建专制色彩的天皇制。军国主义传统浓厚,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归纳总结,历次改革中削弱贵族特权的做法,(1)梭伦改革:改变权力分配原则,实行财产等级制。,(2)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封国采邑制,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3)王安石变法:废除“恩荫”,择优录取。实行免役法、方田均税法。,(4)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旧的等级法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5)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6)戊戌变法:取消旗人特权。,重点识记三、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成为时代主题。,(2)经济:,中国,初步发展。,(3)阶级:,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4)思想:,维新思想兴起,19世纪90年代进一步发展,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主张。,2.维新过程和内容,(1)兴起,:,揭开变法序幕。,(2)发展,:维新派在京沪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变法,得到爱国知识分子、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和光绪皇帝的支持。,救亡图存,民族资本主义,公车上书,(3)高潮:“百日维新”,。,变法措施,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方面,允许,.,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化,教育,方面,普遍设立,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