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册教材分析数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358358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三册教材分析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第三册教材分析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第三册教材分析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07年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三册教材分析,天河区龙洞小学 樊雪冰,F,33800371,本册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计算,),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量的计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统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还有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编写特点,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是本实验教材编写的总体风格,另外“数学广角”是新增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本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出两个一位的乘法。,、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米、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个格表示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课时安排(参考),一、长度单位(节),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节),三、角的初步认识(节),四、表内乘法(一)(节),五、观察物体(节),六、表内乘法(二)(节),七、统计(节),八、数学广角(节),九、总复习(节),各,单元的内容剖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积累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经验。,(建意:要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如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的测量活动,发现两种情况:一、同一长度的物体,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以至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建意: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如厘米可以借助图钉、手指的宽度。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最后还要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注意:此教材中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过去“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现在教材中直接给出几条线段,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测量的就可以了。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以后高年级对于线段才给予严格的描述。),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例解决笔算加法写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例、解决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建意:利用情意图提供的素材、运用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旧知。从口算过渡到笔算。利用小棒图或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位加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建意:运用摆小棒根变成捆的直观过程。教材中改变传统教材中直接呈现计算法则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从个位加起或从十位加起的方法,从而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教师可以再通过比较得到出较为优化的计算方法。从中加强学生对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不退位减法,:重点解决如何对位和计算顺序的问题。(利用直观图,让学生理解算法,用虚线框呈现计算顺序,注意在小结时应提醒学生“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退位减法:,是本单的重难点。着重解决为什么要退位和如何退位的问题,即算理与算法,。(书18页例2结合小棒图与竖式的分解图展示退位减法的方法和算理这是一个新的调整,特别是竖式分解图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退位减法全过程的思路。但注意学生写出的竖式应该是最后的完整竖式,不是分解式。另外书23页用例4: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在教学中学生对图中信息收集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可以给予明确的指引如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面,是()面。你们是指谁二(1)班。还有在求其它班得多少面红旗时,学生可能是数出来或是计算出来,教师可以再给指导,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主要解决计算顺序的问题,并从中巩固加、减法的计算。,连加、连减:主要是进一步巩固计算顺序,并学习连加、连减的竖式方法(两种)。,(注意教学中要把口算与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某一步能用口算时可直接用口算,不用写竖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从左往右计算(没有小括号),给出了两种的竖式方法。这样可以更清楚看到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当某一步能用口算时可直接用口算,不用写竖式。,(淡化了第等式,只在最后写出得数),加减法估算,:知道估算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交流认识到估算的方法并不唯一,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估算方法,,有不同的估算思路,只要合理都可以。,请华康小学苗佳娜老师介绍以下各单元的内容,谢谢!,请各位老师拨打反馈信息302211+4位满意度(1为满意,2为基本满意,3为不满意发送到1314575978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