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347649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一、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全面考虑三维目标,准确把握学习要求,二、确定恰当的数学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学段目标具体要求,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与落实技巧,充分挖掘预期目标的多元价值,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关注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一、目标是教学的灵魂,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的作用。因此,实现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首要任务是:制订全面、具体、适切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自我解读:在使用教材时,什么是可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变与不变的依据是什么,?,这关键取决于教学目标,因为目标才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仅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正所谓“深入浅出”。,全面考虑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针对过程性目标设计教学,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经历,过程,体验”来实现三维目标。自我解读:数学教学进行目标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突显三个维度的目标,一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这三维目标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体验其中的数学奥妙,进而增进对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编排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实际情况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教学实践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做中理解知。可以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人教学,因为这个故事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比较小兔和砖(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着,4,块砖)。小猪和木头(把猪和木头一个一个地对起来,木头多余,1,根),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就是“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就是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再让学生(合作学习)结合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在动手操作中正真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年级上册比一比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体验学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习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给出了各个目标水平对应的行为动词,教师应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具体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自我解读: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课标,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对当前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要求;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具体,就是要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作出具体界定,而不能只是抽象地说“理解,”“,掌握,”,。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起到教学的定向作用。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显示层级递进关系),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准确把握学习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给出了各个目标水平对应的行为,确定恰当的数学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恰当的数学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学段目标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学段目标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具体要求,第二学段(,4-6,年级),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数学思考,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问题解决,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学段目标具体要求第二学段(4-6年级),思考,对比两个学段的目标具体要求,体现了,新课标,一种怎样的设计思路?,思考对比两个学段的目标具体要求,体现了新课标一种怎样的设,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从全局出发,确立明确的目标,进行系统设计,融合统一,整体提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现有的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多种有效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准绳,以课程标准为水平尺,同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认识并适当把握三维目标的关系,(,2,)多元不表示一节课的目标设计与实施要面面俱到,(,3,)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浅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作用落到实处。,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与落实技巧,教学目标具有三大功能:期望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期望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总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策划教学活动时,要对预定达到的境地和标准进行规划,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而使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教学目标的期望功能。调控功能教学目标既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又可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进而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激励功能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要使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得到发挥,我认为关键条件是必须使教师的主观性与实际的客观性相统一。,充分挖掘预期目标的多元价值。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多元价值,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关注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加深,案例,圆锥的体积,教师提供多组实验材料,通过小组多次实验,学生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存在的体积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