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创新手册第一章创新经济学知识经济学bofv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4335502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45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津创新手册第一章创新经济学知识经济学bofv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牛津创新手册第一章创新经济学知识经济学bofv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牛津创新手册第一章创新经济学知识经济学bofv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牛津创新手册,第一章 创新:文献综述,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第三节 创新的形成,第四节 创新的系统属性,第五节 创新的差异,第六节 创新的经济绩效,第七节 我们对创新了解了多少?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第一节 引言,一、传统学术研究中的创新,1,、研究经济长期变迁的学者关注:资本积累、市场运作机制。,2,、研究创新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运行效果的学者:,将创新本身被视为“黑匣子”,“黑匣子”中发生的一切留给其他学科研究。,第一节 引言,二、创新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出现,1,、,20,世纪,60,年代,创新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开始出现,萌芽阶段,1,)最初的创新研究在其他研究名目下进行的,如“科学研究”“科学政策研究”等。,2,),1965,年,英国萨赛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中心成立,,(Science Policy Research Unit,SPRU),成果:发现科学仅仅是决定创新成功的诸多因素之一,导致:学界对创新研究领域的关注点变化,用以描述创新特征的概念发生变化,第一节 引言,1995,年至,2005,年,社会科学引用文献索引,SSCI,中每,10000,篇社科类文章中题目涉及“创新”的学术文章所占比重示意图,第一节 引言,二、创新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出现,2,、,20,世纪末、,21,世纪初,发展阶段,1,)一系列关于“创新”的新的研究中心和研究部门成立,相关期刊和专业协会出现,关注: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变迁中的作用,2,)研究机构的特点: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说明:学界开始认识到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创新的必要,第一节 引言,三、创新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特征,1,、自创新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起,其学术工作便趋向学科交叉特点。,原因:创新的“黑匣子”意味着“学习”“认知”,,“学习”通常发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之中,如群体、团队、企业和网络等,,社会学、组织科学、管理学和商业研究等多方面学科以组织的运行为研究内容。,2,、英国萨赛克斯大学,SPRU,的情况,第一节 引言,三、创新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特征,2,、英国萨赛克斯大学,SPRU,的情况,1,)研究团队的交叉学科背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工程学等。,2,)设立自己的交叉学科硕士和博士课程。,3,)外部基金支持,吸引大批年轻学者前来实习、工作。,4,)属于年轻大学,更易接受社会上新的需求、想法和观念。,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一、发明和创新的区别:是否运用于生产,发明,VS.,创新,提出想法 付诸实施,发生在任何地方,如大学 主要发生在企业里,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一、发明和创新的区别:是否运用于生产,1,、发明和创新存在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差,原因:,1,)发明诞生时可能不具备商业化的部分或全部条件,2,)发明和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发明到最终应用需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克莱恩和罗森博格,,1986,年),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一、发明和创新的区别:是否运用于生产,2,、发明创新:组合知识、能力、技能和资源等,1,)例如,企业进行创新,需要,生产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设施,市场营销知识,运作良好的分销系统,充足的财务资源等,2,)创新者:负责组合各种必要资源的人或组织(熊彼特,,18831950,,称之为企业家),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二、创新的分类,1,、,熊彼特的划分:新产品、新工艺、新供应源、新市场、新企业组织方式。,1,)经济学主要关注前两类:,施莫克勒(,1966,):,产品技术:如何创造或改进产品的知识,生产技术:如何生产产品的知识,赫德森和克拉克(,1990,):,产品创新:产生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创新:产生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的改进,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二、创新的分类,1,、,熊彼特的划分:新产品、新工艺、新供应源、新市场、新企业组织方式。,1,)经济学主要关注前两类:,Edquist,(,2001,):,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不同,新产品:增加收入和就业,新工艺:主要为削减成本,Schumpeter,(,1934,):,从整个经济层面,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影响趋于模糊,,一个企业(产业)的产品可能为另一个企业(产业)的产品或服务所用,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二、创新的分类,1,、,熊彼特的划分:新产品、新工艺、新供应源、新市场、新企业组织方式。,2,)创新的其他方面:组织创新,埃德奎斯特(,2001,):,技术流程创新:产生新型机械,组织流程创新:应用新的办法组织工作,Chandler,(,1990,):,组织创新还包括企业之间的安排,许多重要的组织创新发生在分销配送环节,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二、创新的分类,2,、,另一种创新分类:基于新技术相对于已有技术的差异程度,Freeman,,,Soete,(,1997,):,“增量性”或“渐进性”创新:从发明开始、不断改进的持续性创新,“根本性”创新:引入全新类型的机器,或“技术革命”:产业内的创新集群,熊彼特:,更关注后两类创新,具有更大意义,Lundvall etc.,(,1992,):,渐进性创新的累积影响与根本性创新的影响一样,或者更大。,现实中,大部分经济收益来自渐进性的创新与改进。,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三,、,讨论:,A,在一种环境下引入一种创新,,B,之后在另一种环境下引入该种创新,二者都可成为创新者吗?,熊彼特:,A,为创新者,,B,为模仿者,霍布德(,2000,):,B,也是创新者,,B,首次将该创新引入新环境,克莱恩和罗森博格(,1986,):,模仿可能导致创新,,许多有价值的创新都发生在产品或工艺的扩散过程中,金和纳尔逊(,2000,):,将某个事物引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需进行大量调整,,如组织变革,进而形成渐进性创新,第二节 什么是创新,三、哪些不是创新:线性模型,克莱恩和罗森博格(,1986,),1,、线性模型的内容,1,)假设:创新是应用科学,按照既定阶段顺序进行,2,)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3,)存在原因:迎合了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以及其所效力组织的利益,2,、线性模型的问题,1,)创新因果链仅适用于一小部分创新,Von Hippel,(,1988,):,用户的经验才是创新的最重要源泉,2,)忽略了创新过程各阶段的反馈与循环,第三节 创新的形成,一、熊彼特的理论,1,、熊彼特,型:创新是对特定问题持新思路的个体企业家和社会惯性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持续斗争的结果,社会惯性具有一定内生性。,2,、熊彼特,型:有必要对大公司中的“合作型”企业家精神进行系统研究。,第三节 创新的形成,二、创新过程的三个主要方面(熊彼特),1,、所有创新项目均具有根本的内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经济学调研、评估所有信息、择优选择的标准行为规则行不通,2,、创新需要快速进行,以防后来者跟进,3,、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的“抵制新方法”力量或称“惯性”,第三节 创新的形成,1,、创新项目的不确定性,Authur,(,1994,):,创新型企业应警惕出现“路径依赖”的潜在问题,在决策早期对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和方案持开放态度,Van de Ven,(,1999,):,企业需要多元领导力,包容各种对立性观点,多元领导力,不断变化的世界,同质的、单一的领导风格,稳定的环境,第三节 创新的形成,3,、惯性,外来发明综合症,Nelson and Winter,(,1982,):,组织记忆,企业通过逐步的积累形成自身的知识和惯例,通过实践进行复制,形成组织记忆,,逐步演变成企业内部的典型体系,有利于企业日常运作,Tushman and Anderson,(,1986,):,组织记忆限制企业吸收外部知识,,尤其当外部知识严重挑战企业现有体系或知识时,第三节 创新的形成,3,、惯性,外来发明综合症,Rogers,(,1995,):,企业内部也可能出现对新知识的抵制,美国施乐公司主营复印机业务,成功发明,PC,和鼠标,但因此创新对既有业务并无大的价值,未将其成功推向市场,Cohen and Levinthal,(,1990,):,培养企业的对外知识“吸收能力”是创新企业必须具备的一项职能,无论大小企业。,第三节 创新的形成,三、解决,为创新构建相应的组织形式,Van de Ven,(,1999,):,创新型企业有必要给予组织内创新团队在试验新方案上的充分自由,Nonaka and Takeuchi,(,1995,):,在面临新挑战时,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互动模式,调动企业的全部知识积累,Granovetter,(,1973,):,知识的交流应延伸到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之中,强关联(,strong ties,):与合作伙伴的频繁交流,弱关联(,weak ties,):偶尔发生的外部交流,现代理论认为:,保持适当的弱关联有益于企业发展,第四节 创新的系统属性,一、运用系统概念研究创新活动,即应用系统概念去分析企业中的创新活动与这些活动所处的范围更广的框架中的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Van de Ven,(,1999,):,创新是集体成就,需要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众多“企业家”发挥各自作用,用“创新发展的社会系统”描述“集体成就”的特征,第四节 创新的系统属性,二、研究方法,Freeman,(,1982,),,Hughes,(,1983,),,Carsson and Stankiewicz,(,1991,):,方法:基于技术、产业或部门的特征来描述创新系统,同时在不同程度上融入其他相关因素,如制度、政治进程、公共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和技能等,伦德瓦尔(,1992,),纳尔逊(,1993,):,关注空间范畴,使用国家或地区边界来区分不同的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描述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创新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上的互相依赖性,布拉齐克(,1997,):,“区域创新系统”,以政治和行政边界为基础描述创新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上的相互影响程度,第四节 创新的系统属性,三、从系统角度研究创新的意义,1,、着眼于创新的连接机制,系统的结构性,应保持系统的开放性,2,、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普遍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缩短发明和创新的时间差,企业推动私营或公共部门的变革,政策制定者从宏观层面考虑哪一级政府能够防止“瓶颈”的发生,第五节 创新的差异,一、创新的多样性,1,、,熊彼特:,创新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转移”现象,2,、世界创新中心的转移,20,世纪以前,英国,20,世纪初,德国,现在,美国,第五节 创新的差异,二、对创新动态性的解释,1,、,马克思:,创新者的高额利润会导致模仿者蜂拥而至,直至产业内形成平均利润,2,、,熊彼特的修正:,模仿者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也成为创新者,一项创新带动同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其他创新,形成创新的“集群”效应,将创新的动态性用以解释不同长度的商业周期,3,、马克思,-,熊彼特的技术竞争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产业增长、国际贸易和竞争,模型核心:,1,)技术竞争是资本主义竞争的主要形势,2,)创新为新商业机会和未来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并为持续变革提供了平台,第五节 创新的差异,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1966,),1,、内容:一项重要产品创新之后,其产业增长按生产条件和位置变化划分为几个阶段,早期竞争阶段以产品创新最为重要,后期产品标准化阶段则强调工艺创新、规模经济和成本竞争。竞争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技术从创新国家向规模大、成本低国家转移,同时伴随国际资本流动,因而也常用于解释国际资本和技术流动的分析框架。(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第五节 创新的差异,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1966,),2,、创新的差异,Walker,(,1979,),,Cohen,(,199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阐释的严格框架仅适用于少数企业,,包括对产品阶段、标准化和竞争条件变化制定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