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09-10,#,11,醉翁亭记,新课导入,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知府,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出了醉翁亭记。这篇游记佳作一出,便盛传不衰。滁人唯恐失之,于庆历八年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争相摹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遥隔千年时空,继续赏析本文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1.,品读课文,感受景物之美。,2.,领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积极意义。,3.,背诵课文。,学习目标,知识回顾,1,、解释红字词语,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2.,蔚然,而深秀者,10.,醒能述以,文,者,3.,名,之者谁 11.,太守,谓,谁,4.醉翁之,意,不在酒,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伛偻提携,7.,射,者中,,弈,者胜,8.,颓然,乎其间者,2,、翻译下列句子,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自学交流一:,走近醉翁亭,感受景物之美,欣赏下列图片,自由朗读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每张美,图配上文中的一两句美文。,景物之美,朝,暮,春,夏,秋,冬,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高霜洁,水落而石出,写法,分类描状,自学交流二:,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交流完成下列问题。(,5,分钟),1,、在美景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之乐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醉,”,与,“,乐,”,呢?本文的主旨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释疑探究:,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大展示,学生与老师及时进行补充点评。,乐点共赏:,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2.,作者乐在哪里呢?,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山水而醉,宴酣而醉,与民同乐而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醉”与“乐”在本文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这里“醉态”和“乐景”都是,“,人和,”,的表现,,哪来的,“,人和,”,?因为太守的,“,政通,”,。怎样达到,“,政通,”,的呢?因为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政原则。,主旨,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达标检测,1,、完成理解填空。,2,、拓展练习。,2,、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任选段落,展示背诵。,1,、本文选自,,作者,,,他是,时著名的,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3,、文中描写山中朝暮之景的句子 是,:,。,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4,、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5,、 文中的,“,伛偻提携,”,所指的两种人是,:,,桃花源记中则是用,来指代。,拓展练习,我来说一说:将文中描写山间朝暮、四时景的一节改成现代散文。,背诵课文,我最棒!,任选 一段,积极展示!,环滁皆山也,-,若夫日出而林霖开,-,至于负者歌于途,-,已而夕阳在山,-,回归目标,畅谈收获,1.,品读课文,感受景物之美。,2.,领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积极意义。,3.,背诵课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