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和人才培养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4180202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和人才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和人才培养,北京联合大学 高林,2006.4.11,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人才培养,深刻认识和理解评估指标体系,(1),办学指导思想,产学研结合,(2),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才、能工巧匠,(3),教学条件利用,实训基地,(4),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按产业分类,面向职业设置,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必须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考核,(5),教学效果,专业基本技能合格率,专业剖析 专题座谈会,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1.,办学指导思想,1.1,学校定位,1.2,产学研结合,2.,师资队伍建设,2.1,结构,2.2,质量与建设,3.,教学条件与利用,3.1,教学基础设施,3.2,实践教学条件,3.3,教学经费,4.,教学建设与改革,4.1,专业,4.2,课程,4.3,职业能力训练,4.4,素质教育,5.,教学管理,5.1,管理队伍,5.2,质量控制,6.,教学效果,6.1,知识能力素质,6.2,社会声誉,特色项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1.,办学指导思想,1.1,学校定位,1.2,办学思路,2.,师资队伍建设,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2.2,主讲老师,3.,教学条件与利用,3.1,教学基本设施,3.2,教学经费,4.,教学建设与改革,4.1,专业,4.2,课程,4.3,实践教学,5.,教学管理,5.1,管理队伍,5.2,质量控制,6.,学风,6.1,教师风范,6.2,学习风气,7.,教学效果,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7.3,思想道德修养,7.4,体育,7.5,社会声誉,7.6,就业,特色项目,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在“高等”和“职业”两个属性中,“职业”属性更为本质,其关系可以表示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职业教育,前者是教育的范畴,后者是教育类型的本质。,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长期发展高等专科教育,而成为职业教育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因此在教育类型特征上,更多的体现出“高等”的属性,而较少体现“职业”的属性。因此,如何实现这一转变成为迄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道难题。,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体系问题,2.,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教育定位问题,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逻辑问题,4.,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完成的标志问题,5.,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问题,6.,高大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方法问题,7.,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者问题,1.,课程的逻辑体系问题,课程改革的理论阐释,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一些基本问题仍未解决。最主要的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尚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由于长期以来高职课程贴近本科的状况难于改变,造成实际培养效果与本科趋同,毕业生与本科生在相同就业领域竞争,其劣势则不言自明。,而应由高职培养的市场紧缺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课程设计和实施效果与需要的差距,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难满足雇主的需要,其结果是在这一领域,“,有需求没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导致这一偏差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高职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导,与企业和职业相比较,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更熟悉教育和学科,因此使课程模式难于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摘自,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导引,高林、鲍洁等著,课程改革的理论阐释,2,在实践中,由于很容易在大学里找到与,多数职业教育专业相“对应”的学科,因此,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成了从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简化”的过程,其结果就是我国,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又称单科分段式或,三段式等),即将各类课程按(知识内容),顺序分阶段排列,组成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的结构庞大的体系。,作为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职教学科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重,视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课单独设课自成系统等方,面,其优点是逻辑性、(学科)系统性强。但是,,学科课程也经受着来自多方面的批判,如认为学科,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地培养能力;认为,学科课程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认为学科课程的梯形课程排列方式增,加基础理论学习的难度,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等。,理论与实践割裂是学科课程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科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此从根本上难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要求。由此看来职教课程开发的关键不是弄清课程,的宏观结构,而是在课程开发工作中如何使学习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职教课程,改革与尝试只有从本质上跳过这道藩篱,而不仅仅,是在原有学科课程上的修补与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摘自,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赵丹丹、赵志群,1990年,计算机应用,专业,2003,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进程计划表 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课程性质 课 程 课内学时 课 程 课内学时,中国革命史,64,入学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 (,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 (,16,)大学生法律基础,3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64,邓小平理论,32,体 育,64,体 育,64,科技英语,32,科技英语,32,高等数学,170,线性代数,48,概率统计,48,公 共 基 础 课,电子物理学,80,电子物理实验,16,应用数学,96,应用文写作,32,基础英语,200,基础英语,192,工程制图,64,工程制图,32,电路分析,96,电工实验,32,模拟电子技术,64,数字电子技术,64,电子技术实验,32,微机原理及应用,80,专 业 基 础 课,软件基础,64,C,语言与程序设计,80,课程性质 课 程 课内学时 课 程 课内学时,实用电工电子学,64,电子工艺,计算机引论,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64,算法与数据结构,64,网络操作系统,64,数据库应用技术,64,Java,语言,64,软件工程,64,计算机网络基础,64,64,(另一周集中实训),64,(另一周集中实训),64,(另一周集中实训),外设与接口技术,64,管理系统工程,64,数据库原理及应用,80,微机实用软件,64,软件工程及,MIS 80,CAD,及,CAM,导论,48,专 业 课,课程性质 课 程 课内学时 课 程 课内学时,64,多媒体技术应用,64,16,64,(另,1,周集中实训),64,(另,1,周集中实训),集中实训,3,周,集中实训,12,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新技术讲座,网络设计,毕业实践,Systems Analysis,DIPIOM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Development)-ICA50299,Incorporating the Certificate IV in Programming(ICA40699),2002,Prerequisite Chart,Certificate IV in IT(Programming),Diplom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Development),Stage 1,Stage 2,Stage 3,Stage 4,Business Systems,Web Authoring,Programming 1,Database,Communications&,Documentation,Visual Basic 1,Programming for,The web,Programming 2,Database Design,Project Management,Visual Basic 2,Programming for,E-commerce,Programming 3,Database Systems,Internet,Programming with,Java,Project*,Rapid Application,Development,generally,a Minimum of 12,Months as a,Holmesglen,IT,Student,prior,to undertaking the,Project is required,过去十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进展,目标:突破学科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措施:基础课程体现“够用为度”的原则;,理论课程进行“课程整合”的原则;,专业课程“面向应用”的原则;,增加“实践环节与时间”的原则。,结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问题:目标与措施相矛盾,国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典型特征:,明确的职业目标;,不具有学科系统化课程典型的三段式构;,某些课程与本科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反“够用为度”,),;,同类课程的重复性设置,(反“,课程整合”,),。,启示:,非学科系统化的新的课程系统;,非学科系统化的新的课程设计方法;,非学科系统化的新的课程理念。,学术性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改 革,CBE,Dual System,NVQ,TAFE,MES,职业系统化课程,2.,课程的起点问题,学术教育课程的起点,学科,学科知识及,其内部逻辑,职业教育课程的起点,职业,职业结构化,和职业描述,几种不同的职业描述:,1.,典型产品,2.,典型动作,3.,典型技术,4.,典型任务,5.,典型技术与典型任务,专家工人,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BAG),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范围,1,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范围,2,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范围,3,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范围,4,职业描述,确定,表述,图:从专家工人座谈会到,典型工作任务,直至职业描述,基于典型技术的职业描述,VOCSCUM,的职业描述,职业能力,组成: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发展能力,),除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以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三个方面。,职业关键能力,学习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等。,工作能力:,按工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协调能力;对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能力等。,(1,)专业职业分析,1),专业职业能力,学习分析,专,业,专业职业目标,职业能力,行动领域,(专业任务要求),学习领域,(专业课程要求),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专门,技术,专门技术,单元,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创新思维和能力,任务名称,任务要求,知识,整合课程,软,件,技,术,专,业,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