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复习指导,】,1.,本专题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及经济模式的形成、发展的相关内容。主要有:一是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与调整;二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策调整及现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发展。其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家福利制度等是复习重点。,2.,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命题形式上,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并重;命题内容上,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措施、特点、影响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福利制度等是高考高频点;考查角度上,主要考查对苏联、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及发展模式的理解,适当链接近现代史上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等经济模式,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评价等能力。,3.,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可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分析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比较中国、苏联改革的成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问题;分析比较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与中国新时期改革的不同,理解苏联工业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4.,复习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变化时,以,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为主题,分析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变化的表现、影响等。理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注意其阶段发展的政策特点;同时理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分析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形成和运用的背景,说明生产关系只有不断调整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性。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进行对比,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将本专题内容与,当今社会关注民主,追求公平公正等热点相联系,理解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经验教训,等。,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苏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在当时对于保障战时物资供应、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具有普遍意义,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一种大胆的突破,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影响较为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只是这种政策过早的取消,中断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过特有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最终建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苏联领导人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都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展开的,但都没有找到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改革道路,改革以失败告终,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近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其政策分别为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其中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分别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20,世纪,30,年代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这次危机具有影响大、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的特点。,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奉行的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遭到怀疑和动摇。美国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是罗斯福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经济,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范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大多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出现,“,新经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基本形成。,【,核心自查,】,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3),取消商品贸易分配,实行国家实物配给制。,(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新经济政策:,(1),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2),评价: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过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25,年,12,月,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权力高度集中与个人专权的政治体制。,(3),评价:,功绩:成为工业强国,为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弊端:政治方面: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经济方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3),调整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三、美国罗斯福新政,1.,措施,:,总统罗斯福为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特点和实质:,(1),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工伤保险、教育等方面。,(3),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4.,“,新经济,”,的出现:,(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3),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易错判断,】,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提示:,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控制私人资本实行国家垄断的,政策。,( ),提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实行经济干预手段,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国家宏观调控。,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但不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5.,新经济政策使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提示:,新经济政策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6.,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 ),提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和内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立的,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 ),提示:,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并没有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专题整合,】,热点考向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典题训练,1】(2012,潍坊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于,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材料二 久加诺夫在,2004,年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2),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联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的合理性。,答案:,(1),问题和危害: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集体农庄体制影响了农民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观点,),。合理性:苏联成立初期,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需要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从这个角度讲,苏联的农业政策是合理的。,【,深化拓展,】,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1.,过渡方式的区别: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结束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2.,过渡思想的对比: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即时点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济政策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高考的高频点。特别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等知识点命题较多。复习备考时,一要应对这些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的理解,分析比较其异同;二要针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分析评价斯大林模式的深远影响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苏联解体的历史渊源。,【,备选典题,】,(2012,江苏单科,T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选,D,。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时间信息,“,1921,年开春以来,”,和,“,改良主义的办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等信息,分析可知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即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排除,A,项;,B,、,C,两项与题干无关。,热点考向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影响,【,典题训练,2】 (2012,广东文综,),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据所学知识,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业、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故排除,B,、,C,、,D,三项;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工时与工资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深化拓展,】,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1.,相同点: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2.,不同点:,背景不同:前者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后者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前者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后者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根本目的,不同:前者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后者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方式不同:前者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侧重点不同:前者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后者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作用不同:前者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后者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即时点评,】,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发展模式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备考时,应分清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模式,重视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变化的现象,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的理解;从经济模式变化、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加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变化及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背景、措施及利弊的理解认识,借鉴历史经验和吸取历史教训。,【,模块链接,】,热点考向三,从政治格局、经济思想的变化等角度探讨世界现,代化经济模式的特点、影响,【,典题训练,3】(2012,海南单科,)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工党竞选的策略。题干材料反映了工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组阁,而反法西斯战争英雄丘吉尔惨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是因为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赢得了选民的支持,故,B,项符合题意。,A,项对于丘吉尔是有利条件,,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深化拓展,】,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经济思想,(1)16,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主要是商业资本运作。这时期盛行重商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2)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工业资本运作,采取机器大生产下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政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私人垄断资本产生,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更加盛行,生产与资本的无序运作更加严重,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备选典题,】,(2012,平顶山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是,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的个体理性的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即,“,社会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尽量的自由,”“,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英,),诺尔曼,.P.,巴利,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胡代光,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英、美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新自由主义的重要特征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瑞典,),马格努松,重商主义经济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典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二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自由主义,“,占据了英、美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答案:,(1),不同:古典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以宏观调控来克服和弥补市场机制所带来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作用:古典自由主义有利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王权,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凯恩斯主义有利于挽救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制度。,(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新自由主义满足了跨国公司全球资本扩张的需要;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推动。,(3),西方经济思想的演进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阶段都推动了社会发展。,【,即时点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斯大林模式的僵化也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及经济思想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制的联系,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政府职能及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复习备考时,注意与资产阶级代议制、俄国十月革命、苏联解体等相关知识链接,加深对经济政策、经济思想、经济模式的变化对政治体制、政治格局影响的理解认识。,【,中外关联,】,热点考向四,不同国家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影响及差异,【,典题训练,4】(2012,山东文综,)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 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 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深化拓展,】,世界现代史上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1.,不同,:,2.,特点,:,(1),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3),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即时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探索遭到挫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经历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的转变,最终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复习备考时,注意联系中国、苏联、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道路、经济体制、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不同点,并概括各自的特点,同时理解认识各国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也不同,要注意坚持改革和调整,要立足国情,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一、区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侧重点及根本不同,1.,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同时提出新社会主义的理论。,2.,根本不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整体上都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政治上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放弃了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并且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点拨反思,】,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二、利用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5.,文明史观: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而且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交融。,【,点拨反思,】,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备选要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1.,背景不同:前者是在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内有反革命叛乱,外有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情况下,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匮乏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后者是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制定的。,2.,内容不同: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3.,目的不同:前者是集中力量应对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4.,实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后者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5.,影响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对于保障战时物资供应、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来造成政治经济混乱;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影响较为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点拨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而实施的,在当时的战争形势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一种大胆的突破,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一、选择题,1.(2012,广东综合模拟,),有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的评论文章,以评价某一经济政策,该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涉及,(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解析,】,选,A,。本题切入点是苏俄,(,联,),时期经济政策,考查学生对几个政策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其作用不算大,故,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作用非常大,危害也不小,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B,、,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2.(2012,扬州模拟,)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的途径是,( ),A.,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D.,按劳分配产品,【,解析,】,选,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改变了原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掠夺,故,A,项正确。,3.(2012,九江一模,),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解析,】,选,B,。解答本题需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与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都属于经济模式,不存在哪一个更先进,只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就是好的,,A,项错误;,1928,年新经济政策被过早地终止了,,C,项错误;,D,项说法与事实相反,排除。,【,方法归纳,】,苏联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1),西方工业化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过程;苏联则开始就重点发展重工业。,(2),苏联以牺牲农业、轻工业,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畸形发展。,4.(2012,福建文综,),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选,C,。整理表格信息可以发现,苏联粮食产量在三个历史阶段中是逐次减少的。结合所学知识,苏联从,1927,年开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实行农业集体化,以牺牲农业的方式来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的降低。,5.(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1922,年苏联成立,,A,、,B,两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其有合理之处,,C,项正确。,6.(2012,临沂二模,),美苏冷战期间,美国总统里根曾说:,“,为什么苏联的经济业绩不佳?他们找了四个原因:春、夏、秋、冬。,”,据此里根认为苏联经济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政府管控一切经济活动,B.,自然条件恶劣影响了农业生产,C.,推行扩张主义影响经济发展,D.,民族分立运动破坏了社会安定,【,解析,】,选,A,。美国总统里根执政时,苏联经济处于斯大林体制下,运行弱化,通过行政命令指导经济发展,故选,A,项。,7.(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与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该评论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00,年,B.1920,年,C.1932,年,D.1949,年,【,解析,】,选,C,。,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转嫁经济危机,从而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再根据,“,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可得出是,C,项。,8.(2012,广东高考押题卷,),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关税,这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特点是,( ),A.,自由放任,B.,仅仅保护农业,C.,调整劳资关系,D.,国家干预经济,【,解析,】,选,D,。本题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能总认为胡佛采取的措施就只有,“,自由放任,”,,实际上胡佛也采取了一些,“,国家干预,”,的措施,只不过这种干预是被迫的、局部的,没有从总体上改变他,“,自由放任,”,的总经济思想;题干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就是他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9.(2012,淮北一模,)1933,年,6,月,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府为企业做广告,赢得社会广泛赞誉,B.,国家扶持企业但不得不损害其部分利益,C.,罗斯福总统实际上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D.,凯恩斯主义正确与否在美国得到了检验,【,解析,】,选,B,。美国罗斯福新政,规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工作时数、最低工资标准,并悬挂,“,蓝鹰,”,徽章,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这是政府摆脱危机的措施之一,谈不上做广告,更谈不上罗斯福与人民立场一致,排除,A,、,C,两项;题干说明国家扶持工业但是不得不牺牲企业的部分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凯恩斯主义正确与否不仅仅是在美国得到检验的,排除,D,项。,10.(2012,淮北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罗斯福认为:英国在欧洲的利益多,因此英国在欧洲战后重建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说,“,享受利益就应该承担责任,”,。因此,本题应选,D,。,11.(2012,福建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解析,】,选,A,。根据外国法人和金融机关持有股票的份额增加,可以判断,B,、,C,两项正确。根据个人持股数额减少,可以判断,D,项正确。整合表格信息,无法与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建立逻辑关系,故,A,项错误。,12.(2012,长沙模拟,),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是美国最重要的股价指数,同时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的晴雨表。,1991,年,4,月,17,日,首破,3 000,点,然后持续,10,年一路涨到,2000,年,1,月,14,日的,11 723,点。影响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的出现,B.,“,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C.,国家管制证券业,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解析,】,选,A,。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题干材料中持续,10,年的增长就得益于,“,新经济,”,的出现。,二、非选择题,13.(2012,烟台二模,),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是研究历史的新趋势。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文明的冲突,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文明的交融,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文池,思想的灵光,(2),新兴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文明的创新,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 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4),综上所述你有何思想启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材料强调了文明优劣论;第,(2),题,从这一时期中外政治文明成果进行概括即可;第,(3),题,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成功之处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有益尝试;第,(4),题,文明的多样性并互相借鉴和吸收。,答案:,(1),白人优越,欧洲中心,传播文明。片面夸大了西方文明的作用;文明无优劣之分;西方文明的传播表现出既野蛮又先进的双重性质。,(2),主张君主立宪,实行维新变法;主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主张民主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3),苏联: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美国: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新政,改变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4),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文明成果;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相互的;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根据国情不断创新。,14.(2012,郑州模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中国改革既有绝对必要,而改革之大义曰解放、创造,非复古,亦非俄化,则大体之国是可定矣。此无他,对内履行民主政治,提倡国民经济,采欧美宪政之长,而去其资本家专制之短;大兴教育以唤起民众,争回税权以发达产业;对内务求得长治久安之规模,对外则必脱离不平等条约之束缚。,周雨,大公报史,材料二 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和苏维埃制度下其他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比较起来,几乎是最简单、明显、清楚和一目,了然的形式。这里,我们和最文明先进的西欧资本主义直接订,立正式的书面合同。我们确切知道自己的利益和损失,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确切知道租让的期限,如果合同上规定有先,期赎回的权利,我们也确切知道先期赎回的条件。我们给全世,界资本主义一定的,“,贡献,”,,在某种方面向他们,“,赎买,”,,从,而立即在某种程度上使苏维埃政权的地位得到加强,使我们经,营的条件得到改善。,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1921,年,4,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对现实进行改革的主要主张。你如何看待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说的,“,改革,”,的基本内容。列宁是如何认识租让制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第,(1),题,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要求来总结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张。第,(2),题,结合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尝试进行分析。,答案:,(1),主张: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现政治民主;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教育上要求振兴教育;外交上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被侵略者掠夺的利权。,作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曾担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是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2),内容:实行粮食税,贸易自由和租让制。,认识:认为租让制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有利于在经济上帮助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备选习题,】,1.(2012,黄山质检,)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3/4,;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选,B,。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造成题干这一现象,,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未体现。,2.(2012,保定二模,),读漫画,赫鲁晓夫在窥探欧洲共同市场,,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该图片反映了苏联在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探索,B.,其背景是欧共体的成立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C.,主要原因在于美苏,“,冷战,”,给苏联造成经济压力,D.,其学习的效果是纠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解析,】,选,A,。观察漫画,据题干可知,当时赫鲁晓夫开始窥探欧洲市场,说明当时赫鲁晓夫试图对苏联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故,A,项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50,年代后期,当时欧共体尚未成立,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未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排除,D,项,;C,项与题干无关,答案为,A,项。,3.(2012,石家庄质检,)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D.,阶级矛盾的缓和,【,解析,】,选,B,。,“,福利国家,”,制度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实行的,结果造成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为此出现题干材料中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情况,故政府财政负担严重是导致改革的直接原因,答案为,B,。,【,真题备用,】,1.(2012,浙江文综,T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2.(2011,海南单科,T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提取信息,结合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特征分析。抓住题干中,“,利用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