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宣贯31133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3869489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宣贯3113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宣贯3113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宣贯3113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3,月,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内容介绍和要点解析,配电自动化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之一,配电自动化标准是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指导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工作,公司组织编写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配电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提出规范性技术要求。,一、概述,配电自动化标准制定的现状,DL/T 721-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814-200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正在修订),DL/T1080,(即,IEC 61968,),电力企业应用集成 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已发布第一至第四部分,其余正在编译之中),Q/GDW 328-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已作为文件下发),配电网调控一体智能技术支撑系统功能规范,(待批),配电环节技术发展路线介绍,一、概述,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的重要特点,首次明确定义了什么是配电自动化?描述了配电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主站和配电,SCADA,之间的关系。,首次将,“,信息交互,”,作为重要内容写入新标准,并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它相关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内容做出了定义。,首次将配电一次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要求写入新标准,突出配电自动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首次把配电网智能化应用功能写入新标准,在满足实用性的前提下体现先进性和前瞻性。,配电环节技术发展路线介绍,一、概述,二、编写工作的主要过程,2009年7月24日,公司智能部会同生技部、科技部、国调中心组织召开了“配电自动化标准制定工作讨论会”,会议确定了生技部负责组织制订导则,具体编制工作由国网电科院作为牵头单位,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宁夏电力公司和中国电科院、国网信通公司为配合单位。,会议要求应以公司科技部组织编写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和发展发展报告,为可行性研究基础,,明确了导则编制工作原则,提出了加快导则编制的相关工作要求。,2009年8月8日,国网电科院抽调12人组织成立了导则编写组,各配合单位相继派出了有关技术专家参加导则的编写工作。编写组共24人。,2009年8月10日,编写组在北京集中讨论导则编制框架。,2009年8月11日,公司生技部会同智能部组织召开了导则框架讨论会,讨论导则的编写大纲,形成了导则基本框架。编写组明细了分工,落实了导则各部分编写人员。,2009年8月12日,-,2009年8月14日,编写组在北京集中编写导则。,2009年8月18日,-,2009年8月21日,编写组在南京集中编写导则,形成导则初稿。,2009年8月25日,编写组根据导则配合单位的反馈意见,对导则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二、编写工作的主要过程,2009年9月3日,编写组在北京集中讨论导则初稿,进一步完善导则初稿。,2009年9月4日,公司生技部会同智能部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导则初稿审查会,对导则初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2009年9月8日,-,2009年9月10日,根据与会专家的审查意见,编写组在南京集中讨论、修改导则初稿,形成导则征求意见稿。,2009年9月11日,-,2009年9月18日,导则在公司系统各单位及总部发展部、安监部、营销部、农电部、基建部、智能电网部、国调中心等部门和国网信通公司进行了征求意见。,二、编写工作的主要过程,2009年9月20日,-,2009年9月24日,编写组在南京根据导则的征求意见反馈情况,对导则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送审稿。,2009年9月25日,公司生技部会同智能部组织专家在南京召开导则第二次审查会,评审专家对导则送审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会后,编写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导则有关章节和文字内容,于10月中旬形成,报批稿。,12,月,25,日,公司正式颁布了,Q/GDW 328-200,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企业标准。,二、编写工作的主要过程,三、总体结构,第,1,章“适用范围”,主要说明本导则的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本导则所引用的,24,项标准、导则、规范和规程。第,3,章,“,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和配电子站等术语的内涵。第,4,章,“,总则,”,,主要说明了配电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的原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需求、安全要求以及建设原则。,三、总体结构,第,5章,“,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明确了:配电主站的基本功能、扩展功能和软硬件、功能配置原则;配电终端的应用对象类型和基本要求(包括功能);配电子站的类型和基本功能;馈线自动化的实施原则和实现模式。,第6章,“,与其它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明确了信息交互的内容和信息交互的技术及原则要求。,第,7章,“,对配电一次网架和一次设备的要求,”,,主要明确了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对一次网架和一次设备的要求以及实施馈线自动化对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第,8章,“,配电通信系统,”,,明确了配电通信系统的建设应根据配电自动化的实际需要,结合配电网改造工程较多、网架变动频繁的现状,统一规划设计;并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多种通信方式的选择原则。,三、总体结构,第,9章,“,验收的技术要求,”,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内容和技术要求。,第,10章,“,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的内容和技术要求。,附录,A,为规范性目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分别给出了多系统间信息交互的定义和多种通信方式的综合应用案例,以方便理解。,三、总体结构,四、主要条款说明,第,4.1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目的和实施原则,(根据本地区配电网现状及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步骤)。提出配电自动化应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生产运行管理水平和用户服务质量为目的,不能盲目建设。,第,4.2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原则:应纳入本地区配电网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减少配电网架频繁变动。,第,4.3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的原则,,要因地因网制宜,力求经济、实用、可靠。,第,4.4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应用主体,,要考虑满足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共享和综合应用需求,。,第,4.5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相关规范要求和配电主站的,设计原则,。,1.,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2.,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3.,具备基于配电拓扑的分析应用和实用功能,4.,针对配网调度和故障抢修的,“,停电管理系统,”,5.,采用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相关系统的互联,6.,各种通信方式综合应用支持配电信息传输,先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特征,配电环节技术发展路线介绍,第,4.6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通信的选用原则,要综合考虑,多种通信方式,。,第,4.7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第,4.8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瞻性,要求。,第,5章 描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要求。,第,5.1.1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主站必备的,配电,SCADA功能和与上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GIS互连,两方面内容,明确配电网的,拓扑模型的来源,。,四、主要条款说明,第,5.1.2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主站的扩展功能内容,(,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和智能化应用,)。,馈线自动,化作为扩展功能,主要考虑馈线自动化需要结合配电网的一次网架和设备的现状、用电可靠性的要求来实施;,智能化应用,主要考虑智能电网的建设,扩展相应的智能应用。,扩展功能可以根据配电自动化的实际需求进行选配,。,四、主要条款说明,第,5.1.3,条 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符合配电主站性能指标进行,软硬件和功能,配置,需要满足,扩展性,、,通用性,要求,需要结合相应的原则和条件,配置馈线自动化和电网分析应用功能。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中提出,计算公式和性能指标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对配电主站的的,服务器,、,工作站,和,存储容量,进行选择配置。,四、主要条款说明,第,5.2.1条 主要给出配电终端定义、分类以及配置的基本原则。并强调配电终端的功能应适应,不同可靠性、不同接线方式的一次网架,。配电设备(如箱式变、配电站)往往合用一台终端,具备开关控制、配变监测、采集线路信息的功能,因此采用按照,应用场合,进行分类,便于确定终端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方便实际工程应用选型,(在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中进行功能配置)。,四、主要条款说明,第,5.3.1,条 本导则中将子站分为两类。通常,需要设置子站都是,通信汇集型子站,,的目的是在终端因为通道或其它原因限制,不能够直接连接到主站情况下,汇集终端的信息,通过子站向上的快速通道转发终端信息;对采用综自模式实现的开闭所自动化,其总控单元即为通信汇集型子站。而对于实施馈线自动化的区域,根据需要择可以设置,功能监控型子站,。,四、主要条款说明,第,5.4.1条 馈线自动化的实施条件。为确保馈线自动化能够正确实施,对,一次网架、开关设备、转供能力,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根据不同网架和设备实施不同的馈线自动化方式的原则。,第,5.4.2条 馈线自动化的类型及功能。分成了两类,:需要主站或子站参与进行,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模式,如电流型、人机交互型统一归并到,集中型,;对通过终端时序、保护、通信交互的方式实现馈线自动化,不需要主,/子站参与的模式,如电压型、综自型、看门狗型、广域保护型等方式,则归并到,就地型,。,四、主要条款说明,第,6章 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的内容和相关的安全规定,。信息交互总线是多系统横向集成和信息交互的支撑构件。遵循,IEC 61968标准,实现信息交换,支持扩展的CIM和消息交换模型,采用适配器将非标准的私有协议转换成标准协议,实现符合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数据集成。,四、主要条款说明,调度自动化系统,EMS,负荷管理系统,PLMS,配变监测系统,DTM,配电自动化系统,DSCADA/DA,故障报修系统,TCM,营销管理系统,CIS,生产管理系统,PMIS,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调度自动化系统,EMS,负荷管理系统,PLMS,配变监测系统,DTM,配电自动化系统,DSCADA/DA,故障保修系统,TCM,用电营销系统,CIS,生产管理系统,PMIS,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信,息,交,换,总,线,I,E,B,配电自动化的信息交互,遵循,61968,标准的方式,原先的接口方式,配电环节技术发展路线介绍,配电环节技术发展路线介绍,EMS,配电自动化系统,生产控制大区,安全隔离装置,信息交换总线,ERP&EAM,管理信息大区,SG186,服务总线,数据中心,企业级分析体系,文件代理,文件代理,GIS,PMS,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调度相关的应用系统,95598,信息交换总线,8,大应用,通过标准的方式实现总线之间的连接,可以使,PMS,等系统的信息和信息交换总线上的服务共享,信息交换总线通过文件代理实现,/,区和,/,区的服务共享,实时相关的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修优化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生产,/,调度可视化展示平台,跨安全区信息交换示意图,第,7,章 配电自动化对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明确了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网架结构,、,一次设备,、配电终端,工作电源,和,通信,的要求。如转供路径、工作电源、电动操作结构等。,第7.1条 明确了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区域的网架结构宜采用,标准接线,方式,要满足相应的标准规范。,第7.2条 明确了实施配电自动化要考虑不同的馈线自动化方式在实现,遥信、遥测,和遥控功能时对一次设备,的要求。,四、主要条款说明,第,8.1条 基本要求。提出了配电通信网,骨干层,和,接入层,的相关技术要求,骨干层原则上,建议采用光纤,,不具备条件时,考虑采用,其它通信方式作为补充,。接入层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结合,因地制宜,但是需要,统一接入,、,统一接口规范和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