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能力55875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3866224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68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竞争能力55875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核心竞争能力55875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核心竞争能力55875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2/8,#,第9章,核心競爭能力,第9章 核心能力,9.1 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9.3 核心能力的構面,9.4 核心能力與企業的本質,9.5 核心技術能力,9.6 突破性科技,2,第9章 核心能力,由於資訊與通訊科技不斷的突破,社會結構迅速變化,產業界的遊戲規則也大異其趣,企業家不僅應瞭解與掌握這些變化和趨勢,而且還必須更進一步地採取前瞻性的做法以開創未來。在快速變遷的外界環境下,誠如,Peter F.Drucker(1995),所說的:時代改變了,傳統組織一直賴以為基礎的假設,已不能合乎現實的需要。而知識型社會的興起,未來將是一場以資訊與知識為主導的核心能力競技場。學術界關於企業策略的相關文獻,從波士頓企管顧問集團的,BCG Model,開始,經歷了波特的競爭策略,到後來以資源基礎為主的策略觀點等,都屬於一系列的理論變遷。,3,9.1 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關於早期策略觀點的學說,首推波士頓企管顧問集團,(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1960,年代所發展出來的成長,/,市場佔有模型。此模型當時大受企業界的歡迎與矚目,因為它非常的簡單、精練,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剔除了策略中猜測與判斷的部分。如果企業規劃妥善的話,可以很容易依據該模型分配企業稀有的資金,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當面臨多變的產業環境或需要更深入的分析時,此模型就難以發揮其簡單、精練的優點。,4,9.1 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1980,年代,Michael Porter,出版競爭策略一書,他這本書的主要成就在於對產業環境提出一些分析的工具,這本書確立,Porter,在市場競爭策略學說大師的地位。從,1980,年到,1990,年代初期,只要是探討策略、競爭作用力以及市場領導等議題,幾乎都會提到,Michael Porter,的名字。到,1990,年代初期,,Porter,的理論經過十年來的驗證,發現已無法解釋許多的事實。,5,9.1 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Gary Hamel,與,C.K.Prahalad,兩人認為,未來的競爭型態並不是如傳統競爭策略所強調市場佔有率的競爭,而是一場智能領導,(Intellectual leadership),的戰爭。面對這種競爭的型態,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明瞭並發展本身獨特的核心能力。除此之外,管理者應該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現有產品與服務的潛在功能上,而不是只注重在產品或服務的本身。,6,9.1 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由於傳統策略的觀點強調產業競爭是植基五種根本的競爭作用力,而明瞭這些競爭作用力,則是發展策略與競爭優勢的基礎。而資源基礎的策略觀點則是強調核心能力,把企業當作一個能力的集合體,而不是事業單位的集合體,其中企業所擁有的科技與技能等資源,則是企業發展策略與競爭優勢的基礎。兩者的策略目標雖然一致,但基本的觀點則有不同。,7,9.1 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從策略的內涵來看,傳統策略觀點的基本原則是調整企業資源,以因應產業競爭環境的需求。而資源基礎觀點的內涵,則是充分運用企業的資源,以塑造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優勢。兩者的觀點儘管有差異,新的策略觀不是要完全取代傳統的思考模式。兩種觀點發表的時間雖然不同,但各擅勝場,沒有誰優誰劣的問題,基本上兩者卻是具有互補效果的性質。傳統策略思考的觀點,如能與資源基礎的觀點整合應用,相信將使得企業策略的制定更為完備。,8,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觀,其主要的概念是以核心能力為出發點。什麼是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提出這個概念的兩位學者,Gary Hamel,與,C.K.Prahalad,,他們在,1990,年提出這種以企業資源為策略制定基礎的觀點以後,引發許多後續的研究,學者也各有其不同的看法與見解:,1.,企業的核心能力可說是一群技能,(Skill),及科技,(Technology),的組合,也是提供顧客認知的價值,經由組織成員個別的技能與組織所用的技術之整合,及藉由工作中群體學習的方式逐漸累積,使得競爭者難以模仿,係創造與維持競爭優勢之泉源;,9,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2.,核心能力係為一個企業能整合多種技術、流程、資源,以發展具有獨特、持久之競爭優勢,並創造組織附加價值之技術或管理子系統;,3.,核心能力是組織內多種技術的整合、不是實體的資產,而是一種可以創造顧客核心價值、與競爭者差異性及進入市場的能力;,4.,核心能力為企業一組獨有的知識、技巧、技術能力以及具有創造價值能力的組織之組合,這些組合很難為其競爭者所模仿。,10,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從企業運作的觀點來看,,Hamel,與,Prahalad,所提出的核心能力概念過於簡化,無法達到一個可以操作的概念。,Mansour Javidan(1998),認為上述核心能力的概念,可以依對公司價值的高低以及運作的困難程度等層次再加以細分成:資源,(Resources),、能力,(Capabilities),、必要能力,(Competencies),、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11,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一、資源,這部分主要是企業創造價值活動的基本元素,包括:實體資源,(Physical Resources),,如廠房、機器設備等;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如員工、經營團隊、教育訓練與工作經驗等;組織資源,(Organizational Resources),,如品牌商譽、企業文化等。,12,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二、能力,企業有許多的資源,但是如何妥善運用這些資源,使其發揮預期的效益,就牽涉到企業能力的問題。能力在整個的企業活動當中,是屬於一種以功能為基礎的運作層次,如行銷能力、生產製造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以及配銷與運籌管理能力等。,13,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三、必要能力,這個層次的具體表現,就是將上述各種功能性質的企業活動,加以整合與協調,使其達到預期的目標。在一個多角化的企業當中,必要能力通常依附在事業部門,(SBU),當中。例如某一個事業部門,(SBU),擁有新產品開發的能力,這項能力的具體展現可能是該事業部門整合與協調研發、行銷、生產製造以及,MIS,等企業必要能力所得到的成果。,14,9.2 核心能力的意義與內涵,四、核心能力,是企業跨事業部門能力的組合,也是各個事業部門所擁有的技能,(Skill),、知識,(Knowledge),彼此互動、整合的結果。這些結果需要企業不斷的共同學習、投入以及承諾等,才可能培養出來。,15,9.3 核心能力的構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教授,Paul Knott,與,Alan Pearson(1996),,把核心能力看成三個構面,包括:,1.,個別員工:探討員工的技能、外顯與內隱的知識及工作習慣;,2.,企業內部正式系統:如管理制度、實體環境、技術研發體系以及工作流程等;,3.,具體的社會化系統:如非正式的溝通網路、組織學習的速度、組織文化、價值與規範以及員工彼此的互動方式等。,16,9.3 核心能力的構面,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Leonardo Barton(1995),則把核心能力看成是四個相互依存的構面,包括:,一、實體系統:科技能力不僅在員工腦海裡逐漸累積,日積月累假以時日,也會表現在員工所建立的實體系統,如資料庫系統、機器設備以及軟體程式上。實體系統更可以在員工調職或離職時,保留住個人原有的知識與技能。,17,9.3 核心能力的構面,二、組織日常資源的累積和調度佈置:組織管理系統,亦是核心能力重要的構面之一,由於員工知識的累積係由公司的工作、教育訓練以及獎勵制度加以引導和監督。這些管理系統,尤其是獎勵制度,創造了知識取得和流通的管道,同時對不合需要的知識活動設立障礙。,三、技能與知識:這部分是最常被認為是核心能力的構面之一,因而最顯而易見,這項知識和技能構面,同時也包含公司專屬的技術與研發的理念。,四、價值觀與規範:價值觀和規範決定應追求和培育何種知識,以及何種知織創造活動可被容許和鼓勵。,18,9.4 核心能力與企業的本質,Mansour Javidan(1998),認為核心能力的功用在於提供企業更好的規畫模式。除了傳統的策略規畫模式之外,核心能力的策略觀點提供企業另一種新的思考模式。這種新的思考模式,並不是要取代傳統的作業方式,而是要補傳統策略規畫作業方式的不足。傳統方式是由外而內,(Outside-in),的作業流程,整個規畫作業是從外在分析開始,瞭解外在環境的變化與趨勢之後,才進行組織內部的強弱勢分析。,19,9.4 核心能力與企業的本質,而核心能力的策略觀點,其作業方式正好與傳統的策略規畫流程相反,它是由內而外,(Inside-out),的方式來進行企業策略規劃,從內在強弱勢分析開始,掌握組織的優點與缺點,瞭解組織的能力與限制之後,再進行外在環境的分析。根據這種方式,當企業仔細衡量、評估過本身的資源、必要能力以及核心能力之後,可以更清楚地瞭解企業本身競爭優勢的來源,更能使組織自己的強勢與外在的機會配合,企業一旦掌握自己的強勢以後,就可以主動的尋找外在的產品或市場機會,使自己的強勢充分的開發與利用。,20,9.4 核心能力與企業的本質,核心能力另外一項貢獻在於提供企業各個事業部之間更好的整合,許多大型企業的個別事業部門,在它自己的市場領域可能表現得很好。但是這些事業部門單打獨鬥、各自為政,使得這些大企業無法有效的整合企業內部各個事業部門,使其發揮潛在的綜效。因此核心能力就是在扮演各個事業部之間協調與整合的角色,也就是說,核心能力可以擔當一種機制,使各自為政的事業部門可以據此找尋共同的興趣、發掘共同的問題、能力與市場機會。如果各事業部之間依據核心能力密切合作,將會促使組織做更有效、更快速的學習,強化企業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能力。,21,9.5 核心技術能力,技術是一抽象、難懂的觀念,這個名詞經常被很鬆散的引用,以致於不同的人引用時,所代表的意義可能不同。技術是系統化的知識,依無形或是有形資產的方式存在,應用於設計、開發、維護有益於人類的產品或服務方面。核心技術的觀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Thompson,於,1967,年提出,他認為企業或是組織為達成其經濟目的,必須運用適當的技術將投入的資源轉換成產品或服務,而核心技術就是完成這項資源轉換任務所依賴的技術。,22,9.5 核心技術能力,M.K.Badawy(1996),以及,Dorthy Leonardo-Barton(1995),則認為企業本身所擁有的技術能力大致可以區分成三類,如圖,9-1,所示包括:核心技術、必要技術、輔助技術。對於科技公司而言,核心技術其實就是代表一個組織或是企業的核心能力,通常被視為是組織主要的策略驅動力量。而核心技術的管理,也就是組織最重要的管理系統與實際運作的流程,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換句話說,核心技術管理是表現在組織的管理程序與功能上面,經理人員必需確實執行以確保任務的完成。,23,9.5 核心技術能力,24,9.5 核心技術能力,核心技術、必要技術以及輔助技術,這三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後兩者並不足以構成可持續領先競爭者的競爭優勢。必要技術是公司不可或缺的要件,但是其本身也不足以構成可持續領先競爭者的競爭優勢。輔助技術對核心技術能力有所貢獻,但是卻易於被超越與模仿。綜合以上的看法,公司要擁有獨一無二,且優於其他競爭者的專屬知識,才能稱得上是核心技術能力。,25,9.5 核心技術能力,英國,PA Consulting Group,的顧問,D.Coates(1996),認為,現在企業的主管經常被問到,自己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麼?這些主管的回答總是無法令人滿意。他認為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核心能力的相關理論是相當強而有力,但是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到組織裡面,有關實務作業的方法論,並沒有說清楚,他提出一套作業流程來評估核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