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2《环境问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3860730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1.2《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地理:1.2《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地理:1.2《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湘教版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1.2,环境和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人,其他生物,非生命物质,生物,其他非生命物质,中心事物不同,周围事物不同,环境的范围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受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影响的自然环境。,2,、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概念,举例,良性,恶性,天然环境,人工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二、环境因素,1.,概念: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别要求小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自然环境要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1.,概念:是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可能是自然原因,也可能是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思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历史时期,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集渔猎时代,对人类威胁小,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口集中区出现,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恶化,危及人类,征服自然,新技术革命时期,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原始平衡,紧张,矛盾激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四、人类与环境,(,1,)人类离不开环境,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必须占有含有媒质(空气、水)的一定空间;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2,)环境的反馈作用。,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1.2,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见,P4,教材,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他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P4,活动,分类及说明原因。,2.,分类:依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为:,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超过了自然界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带来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一)可吸入颗粒物,沙尘笼罩下的呼和浩特,三、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环境污染,1.,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具体方面,原 因,举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三废”排入江河湖海,来自生产生活的垃圾,来自交通、工厂,“三废”排入土壤,来自放射性物质,各类污染物排漏入海洋,“,三废”排入大气,世界的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表现,具体方面,原 因,举例,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盐碱化,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自然植被的破坏,由于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世界的生态破坏,1,、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现状及趋势:,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30,年后还要上升,1.5-4.5,。,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200,种天)、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情况:,在未来的,1000-2000,年内,海平面将升高,7-8,米。,温室气体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气态碳氢化物如甲烷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物质温室气体的功能说得单间点,它们能够保暖,就好象从春天向夏天过的人,仍然穿着羽绒衫一样,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性气温升高,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土地荒漠。,温室效应的危害是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课堂训练,1,:双项选择:,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此回答,6,7,题。,6,温室气体主要指,(),B,二氧化硫,C,氮,7,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会导致全球气温增高。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B,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增加,C,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降低,A,二氧化碳,D,甲烷,A,两极冰雪大量融化,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D,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资料,京都议定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会议中通过了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美国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酸雨出现频繁,概念及形成原因:,pH5.6, SO,2,和,NOx,排放引起。,现状及趋势:,北欧、北美、我国西南地区;,贵阳降雨,pH,值曾低到,3.1,。,主要危害:,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我国因酸雨和,SO,2,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酸雨是由于地球上燃煤或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转化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在湿度较大的大气中,由于烟尘中的金属离子作用下会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SO,2,+H,2,O=H,2,SO,3,2H,2,SO,3,+O,2,催化剂,2H,2,SO,4,类似地,氮氧化物会变成硝酸,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1825,万吨,居世界首位,酸雨可使大片土地变成酸性,肥力减退;腐蚀建筑物和生产设施,酸雨使湖泊的水变成酸性水,危害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酸雨会使植物的叶子突然枯黄,状如火烤,几天后枯死,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酸性化学污染物;对大功率的工业燃烧设备要安装脱硫装置;限制机动车辆排放各种酸性化学污染物等,(第,8,题),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酸雨污染,,A,、,B,两地酸雨严重的原因是,;瑞典、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研究发现所降酸雨与英国有关,其原因是,。,(,2,),D,地区目前面临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1,),A,、,B,两地工业发达,煤、石油消费量大,,SO2,、氮氧化物排放量大英国的,SO2,、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西风的吹动下飘送到北欧地区,形成酸雨,(,2,)土地沙漠化,(,3,)图中,E,国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但是从卫星照片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大火燃烧过的累累“疮疤”,这些“疮疤”形成的原因是,_,。,(,3,)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造成的,3,、臭氧层破坏,臭氧,(O,3,),层概念:地球的保护层。,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CFCs,类物质。,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2400,万平方公里),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臭氧空洞,”,。,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控制情况:国际,中国。,臭氧空洞,臭氧层,离地面,20,30km,以上的平流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如大量含氟致冷剂的排放,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资料,蒙特利尔协定书,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从而保护人类自己,一、单项选择,1,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B,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D,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2,为了保护臭氧层,我们应该,(),A,保护森林,B,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D,人工制取臭氧,向大气排放,3,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B,生物多样性遭破坏,C,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D,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C,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C,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A,光污染,4,、森林面积锐减,世界:,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过半;,每年的造林面积仅为砍伐面积的,1/10,左右。,中国:,“九五”期末森林覆盖率,16.55%,,世界平均水平为,25%,;,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危害:,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气候异常,物种消失,温室效应加剧。,天然水的自净作用,5,、水体污染,什么是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其自身的,环境容量(自净能力,),造成危害的现象。,国内水体污染图,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变成沼泽,阅读案例: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来自太湖流域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中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素。它们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日益简单,并影响了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3-4,题。,3,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C,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4,图中问题,、,产生的后果分别是,(),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C,酸雨现象;气候恶化,D,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第,3-4,题),3,C,4,D,6,、土地严重荒漠化,世界:,荒漠化面积达,3500,万,km,2,;,现在每分钟就有,1,公顷土地荒漠化。,中国:,目前荒漠化面积达,2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危害:,破坏土地资源,气候异常(沙尘暴),物种消失,使人类、动植物失去生存的家园 。,沙漠正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逼近北京,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近,40%,西部地区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9,、,5%,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8,、垃圾污染及危险废物转移,不道德的“垃圾转移”,进口洋垃圾,占用土地,污染地下水,污染大气(燃烧),可以重新利用的垃圾,金属、塑料制品,纸张等。,重复使用:用过的塑料袋还可以装其它东西等。,垃圾组成的变化,减少:炉渣等物品,增多:塑料、包装用品、一次性消费物品等,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强耦合事件的例子。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 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