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脂质沉积性肌病,概念,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由于脂质代谢过程中的酶或肉碱等缺乏,影响了肌肉纤维内的脂质代谢,导致异常增多的脂滴在肌纤维内堆积而引起的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近段的四肢无力,伴肌痛、症状波动、血清肌酶增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认识过程,1972年,Engle发现18岁孪生姐妹运动后数小时、长时间饥饿或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出现肌肉痛性痉挛和肌红蛋白尿。活检发现油红染色脂滴增多,推测是因为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1972年,Bressler预测到原因可能是肉碱或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的缺陷所致。,认识过程,1973年DiMauro报道一例29岁男性患者,发作性痛性痉挛和肌红蛋白尿,但无肌无力,肌活检显示脂肪无增多,但是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随后10年,更多肉碱缺乏或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脂肪酸-氧化通路中别的成份缺陷导致疾病相继报道。,1990年,曹佩芝报道2例。,病因,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肉碱,缺乏或,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为主要原因。,3、但脂肪代谢生物化学转变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障碍,均可导致脂质在肌肉或全身各器官内堆积致病。,脂类,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磷脂(生物膜主要成分),胆固醇(重要结构成分),.,浆膜,长链酰基CoA,+L-肉碱,-,CPT1,.,CPT1,线粒体外膜,CPT2,线粒体内膜,长链酰基,肉碱+,CoASH,-,CPT2,长链酰基CoA,+L-肉碱,肉碱,1、饮食(75%):红肉、鱼类肠上皮细胞肝脏胆汁、粪、尿。,2、合成:肝肾合成,原料:赖氨酸和蛋氨酸,3、肉碱98%存在肌肉中,作为重要活性代谢物质。,临床表现,肌肉肉碱缺乏,全身肉碱缺乏,2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症,3乙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线粒体内其他酶,肌肉肉碱缺乏,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散发。男女均可。儿童青少年多发,也可青中年。,2、表现缓慢进展的四肢无力,以近段为主。累及,颈肌,、面肌、,咀嚼肌,、咽喉肌、舌肌、躯干肌以及全身肌肉,也可累及心肌。肌酶可高。,3、表现疲劳不耐受,病情发作性或波动性。,4、肌萎缩少,可鸭步、翼状肩、Gower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激素治疗有效。,全身肉碱缺乏,1、进行性肌无力。,2、肝损伤:顽固性呕吐、肝大、肝功能损害、肝性脑病、高氨血症、低血糖、低凝血症、肝昏迷。,3、心肌病:心律失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波增高。,4、肾功能不全。,5、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厌食、呕吐。,6、代谢:代谢性酸中毒,发作性低血糖。,7、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8、补充肉碱有效。,2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症,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青年男性多发。,3、过度活动、寒冷、饥饿、高脂饮食可诱发,4、躯干肌和近端,肌痛,、肌无力、,痛性痉挛,及,肌红蛋白尿,。呼吸肌麻痹,5、肾衰竭,6、高糖、低脂饮食可减少复发。,3乙酰辅酶A脱氢酶转移酶,与遗传有关。,四肢近端肌无力,伴肌痛,,另外类型,多数酰基辅酶A缺乏症,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症,肌腺苷脱氨酶缺乏症,实验室检查,1、脂肪酸、甘油三酯升高。,2、血CPK、LDH升高或正常。,3、血肉碱降低或正常。,4、血乳酸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动作电位时限缩短,波幅减低,最大用力收缩时呈病理性干扰相。,神经源性损害: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病理,肌肉病理,肌肉病理,诊断,1、散发多见,个别有家族史,男女相当。,2、儿童青少年开始,亚急性/慢性起病,病情可进行性加重,可发作性或波动性、可自发缓解。,3、表现近端肌无力和疲劳不耐受(90%),下肢近端无力首发,可上下肢、颈肌(73.3%)、咀嚼肌、咽喉肌、呼吸肌,伴/不伴肌痛。,4、肌酶可升高(86.7%)。,5、肌电图(83.3%):肌源性损害(77%)或神经源性损害。,6、肌肉活检见肌纤维间、肌膜下、核旁脂滴明显增多(93.1%)。,7、激素、肉碱、维生素B,2,治疗有效(95.2%)。,鉴别诊断,1、多发性肌炎,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重症肌无力,4、CIDP,5、甲亢性肌病,治疗,1、激素治疗:,开始剂量:泼尼松,4060mg/d,晨间一次服下,用一月。每月减10mg至维持量510mg/d,维持1 2月。,减量要慢,时间要长。,治疗,肉毒碱治疗:适用于肯定肉碱缺乏者,,L-肉碱,开始剂量100mg/Kg,维持剂量25mg/Kg,46小时一次,4g/d卡尼汀+5%GS100ml,2周,补充肉碱成分:赖氨酸、蛋氨酸。,治疗,维生素B,2:,100200mg/d,对戊二酸尿症型,治疗,ATP,辅酶A,辅酶Q,VitK3,治疗,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橄榄油,红肉、鱼肉、乳制品。一日多餐、避免饥饿。,病例一,病例二,病史,患者,男,50岁,工人。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臂上举无力,上楼梯及蹲位起立困难,。近5年,抬头及咀嚼无力,曾用激素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近3个月因股骨头无菌坏死停用激素而症状加重,下蹲不能站起,不能远距离行走,咀嚼无力及吞咽困难加重而入院。无家族遗传史。,查体,血压,脉搏92次/分,体温36,呼吸20次/分。发育正常,营养差,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神智清,,语音低微,,双眼球向各方向活动自如,,双咀嚼肌力弱,,双鼻唇沟对称,软腭上举对称,咽反射尚存在。双侧转头耸肩无力。四肢消瘦,,近端肌力3级,肌张力低,远端肌力4级,,无肌束颤动,无肌肉握痛及假性肥大。,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无感觉障碍。,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见特征性改变,重复频率刺激无明显递增或递减。心电图为,左前束支传导阻滞,。肝B超为,脂肪肝,。右肱二头肌活检,恒冷切片,经HE、MGT、油红O、PAS染色后光镜观察,示肌纤维大小不等,萎缩的多为型纤维,其内可见,空泡或裂纹状。,油红O染色型纤维内见大小不等的,脂滴,。MGT未见破碎红纤维,PAS亦未见特征性改变。,体会,本病例有四肢近端肌无力,有咬肌及颈项肌无力.,肌肉病理证实肌纤维内脂质沉积,符合肉毒碱缺乏症型的诊断。,该患病史长达15年,近3年才得到正确治疗,提示临床医生对疑及本病病人应早期肌肉活检确诊。,体会,激素治疗会使病人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上应注意的问题是应首先除外可因应用激素加重的疾病,如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及结核病等。,应进食富含肉毒碱的牛羊肉和牛奶制品,改一日三餐为一日多餐,以减少糖原转化为脂肪。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或含中链及短链脂肪酸饮食,可减少脂肪在肌纤维内过多的沉积。,病例三,一般情况,患者,男,17岁,汉族,学生。,主诉:间歇性呕吐6年,肢体无力2年,缓解后复发6个月。,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恶心、呕吐为内容物,持续1-2天补液好转。,此后每年秋天类似发作,每日45次持续一周。诊断为胃炎、食道裂孔疝。治疗无效。,2年前呕吐频繁,并出现四肢乏力,双肩疼痛,易疲劳,病情进行性加重。,1年前查CK2286u/L,肌活检“肌源性损害”。予以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一月缓解。CK760u/L,6月前强的松减至15mg/d症状再次加重,四肢、颈项、咀嚼无力,CK2424u/L,肌活检“肌源性损害”继续强的松15mg/d,肌力无明显改善,CK1443u/L,出院症状进行性加重,再次住院。,入院查体:神清、言语、定向、脑神经均正常。颈伸肌、咬肌无力,四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5级,不能跳跃。无肌萎缩肌束颤动,四肢腱反射(+/-),无锥体束征,无感觉障碍,肌肉无压痛。,CK1532u/L,空腹血糖,心电图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分析,定位:呕吐定位胃肠道,肌无力定位肌肉,定性:,1、线粒体脑肌病(胃肠脑肌病MNGIE):间歇性呕吐、进行性四肢无力,活检肌源性损害,激素治疗有短期疗效。,2、脂质沉积性肌病:少年起病,病程迁延,肌无力以颈伸肌、咀嚼肌、四肢肌近端为主(肌炎、脂质沉积性肌病、甲减性肌病),进一步检查,肌活检:肌纤维大小不等,大量肌纤维内可见细小圆形空泡,有的相互融合成大泡,未见坏死和再生纤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不整边破碎红纤维。,血、尿筛查:戊二酸尿症型,其父轻度戊二酸尿症型,其母正常。,治疗和预后,维生素B,2,50mg 每日3次。,多食瘦肉、高碳水化合物、新鲜绿色蔬菜。,一月肌无力症状缓解,肌力基本正常。,1年后停药,仅饮食调节,随访4年未复发。,总结,1、病情发作性或波动性、可自发缓解。,2、表现近端肌无力和疲劳不耐受,颈肌受累。,3、肌酶可升高。,4、肌电图:肌源性损害或神经源性损害。,5、肌肉活检见肌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多。,6、激素、肉碱、或维生素B,2,治疗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