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杜氏,溃疡诊治进展,什么,是杜氏溃疡,?,杜氏溃疡(,Dieulafoy,病,杜氏,病,粘膜下恒径动脉综合征),一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0.3%,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常见于胃贲门连接部,6cm,范围内,也可见于食管、十二指肠、直肠等部位,出,血量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杜氏,溃疡,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在健康机体中,,胃左动脉,进入胃壁后,分支后,形成直径为,0.12-0.2,mm,的黏膜下,毛细血管网,杜氏溃疡病,患者,胃供血动脉,分支进入胃黏膜后,依然保持,0.4-4,mm,的恒定直径,,即,形成所谓的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畸形,的恒径,动脉扭曲,成角,,血管压力增高,表面粘膜局限性缺失,易,在胃酸及食糜摩擦,作用,下形成溃疡,继而发生破裂及大出血,。,畸形,血管局部扩张,使得血管上黏膜受损形成溃疡是杜氏,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危险因素,年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多合并有动脉硬化,易在原有恒径动脉基础上发生血管破裂出血,非甾,体抗炎药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杜氏溃疡,有哪些症状?,突发的大呕血,黑便,无消化道症状,无溃疡病史,休克,杜氏溃疡临床特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经常规药物治疗病情可短暂稳定后,再次发生呕血、黑便、血红蛋白下降,应考虑到杜氏溃疡。,杜氏溃疡临床特征,周期性出血,:大出血后,患者血压下降、血栓形成,可出现,暂时性止血,,此时胃镜检查难以,发现出血,灶。,然而一经输液或输血,由于血压上升或出血处受到刺激,,可,再发生大出血,如此反复。,急诊,内镜检查为,首选,血管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核素检查,手术探查,杜氏溃疡的诊断方法?,在小的粘膜缺损或正常胃黏膜上可见,(,1,)活动性动脉喷血或搏动性出血;,(,2,)突出显露的血管伴或不伴活动性出血;,(,3,)新鲜的血凝块附着;,(,4,)病灶,位置特殊,常位于胃贲门小弯侧,,亦,有极少数病灶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或结肠等胃远端,;,(,5,)周期性,出血,胃腔内血液全有或全无,特征。,杜氏溃疡的内镜下表现,杜氏溃疡的内镜下表现,胃贲门小弯侧,钛,夹钳夹后,血管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杜氏病的确诊率,为,20.0%,30.0%,同时诊断,必须,在出血期且出血量达,0.5 ml/min,时才能得到阳性结果,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闪烁摄影),99mTc-,红细胞,显,像,与,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当胃肠道,出血速度达,0.05,0.1 ml/min,时即可获得阳性,结果,该诊断方法,对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手术探查,反复内镜检查,及血管造影均,未能确诊和发现病灶位置,就必须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探查和,诊疗,杜氏溃疡的病理特征,(,1),病变底部胃粘膜缺损,伴类纤维素坏死,;,(,2),在缺损部有粗大的厚壁动脉袢,;,(,3),粘膜肌层下有纡曲而结构异常的动脉,;,(,4),邻近动脉有粗大的厚壁静脉,;,(,5),固有层有淋巴组织汇聚。,内镜下止血,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杜氏溃疡的治疗方法?,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治疗为,首选方案,,止血成功率可,达,70%,80,%,以上,内镜下注射:,内镜下局部注射各类药物可促使病灶局部,血管收缩,、周围组织脱水和收缩,最终形成血栓而止血。,内镜下理化治疗:,利用热凝固原理,通过电凝、激光,、热,探头及微波等手段,使病灶受热局部水分蒸发、蛋白质凝固,、组织,萎缩而止血。,内镜,下套扎及钛夹钳夹,术:,利用机械,物理手段套扎及钛夹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使血管缺血,,形成血栓,从而使血管闭塞,。,其他治疗方式,介入栓塞:,在,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或难以承受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动脉造影和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治疗:,如,内镜治疗失败,需立即行急诊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