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中国文化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719153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8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与中国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杜甫与中国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杜甫与中国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杜甫与中国文化,授课人:王立国 讲师,引 言,(一)关于人文修养与传统文化,1.人文修养之于理工科学生的意义,2.传统文化之于现代人的意义,3.当今时代的国学传承与复兴,(二)大学制度九百年,(三)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四)杜甫的文化意义(莫先生的讲座),(一)人文修养之于理工科学生的意义,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理工科的专家往往具有很好的人文修养,而对其中的某些部分情有独钟或擅长。如经济学家厉以宁,对古典诗歌很有兴趣,并有诗集;原郑州大学校长曹策问教授,在数学课上可以给学生吟诵白居易的长恨歌;物理系的同学对古典文学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可见人文修养对于学理工的头脑与生命增益良多,增添光彩。,2,.,传统文化之于现代人的意义,何为“文化”,有着多种定义。我国最本源的定义,来自周易:“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以文来教化天下人的意思。而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己积淀在我们的血脉中,如儒家所讲求的“仁义礼智信”,几乎成为我们文化性格的因子。因此我们是在血脉里继承着传统文化。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尚未形成稳固的文化模式,经历了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几乎处于断层的状态。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我们当今文化模式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3.当今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1)20世纪80年代初的“文化热”:文革结束,伤痛甫定,“文化寻根”。,(2)国学的复兴:北京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众多的文史哲研究学者。,(3)港台的风景:繁体竖排;对于传统文化表征的保留;港台片对于传统的颠覆,如周星驰的“无厘头”,正因为心中有传统,所以才有颠覆的对象。,(4)流行的时尚:乐坛的“中国风”,如周杰伦的东风破、千里之外,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典型的中国元素,传统文化的承续。,(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各省市成立相关机构,对传统文化的遗存进行保护。,(6)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大学招生开始设置文化产业管理相关专业。,(三)本课程的授课内容,第一讲:落叶未归根杜甫飘泊的一生,第二讲:遗珠何曾憾杜甫诗文创作总论,第三讲:双子星座后,千秋一诗人杜诗的魅力与影响,第四讲:高山仰止:四千年文化最庄严的光彩杜甫与中 国文化(一),第五讲:馨香漫溢:四千年文化最瑰丽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二),第六讲:镌刻人心:四千年文化最永久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三),第七讲:何处不故乡杜甫的归宿与精神家园,(四)杜甫的文化意义(莫先生的讲座),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是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曾作过关于杜甫文化意义的讲座,可以作为我们这一课程的引言。,考查形式,方式:开卷,题型:,一、必答题(50分,3选2,每题25分),1. 请以你的感受、认识与知识储备分析鉴赏如下诗歌(说出你对她的理解与认识,其主旨、艺术特色等方面,500字),例:,月 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 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2.论述题: (50分),如:请描述、论述一下你对杜甫的认识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可写整体印象、某一方面的成就或特点、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二、选答题(20分),请自行创作一首古体诗(题目自拟,律诗、绝句、古体均可,题材不限,可选自己感受最深、最为熟悉的事物与情感。),提示:可改写或化用古代诗人的句子,如:,拟杜甫月夜,王立国,今夜西域夜,石城我独看。,遥怜父母亲,泪眼望边关。,香雾屋宇湿,金辉院落寒。,何时学成后,慰君泪痕干。,第一讲 落叶未归根,杜甫漂泊的一生,引子:杜甫小传,第一节 杜甫的家庭出身:,祖辈显赫、家道中落、皇亲贵门,第二节 杜甫漂泊的启程:,求取功名、结交友朋、漫游齐赵,第三节 杜甫漂泊的转折:,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转折西南,第四节 杜甫漂泊的归程:,生活困顿、思归洛阳、去逝江湘,引子:杜公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今河南巩义市)。祖籍湖北襄阳,后其祖辈迁至河南巩县东2里的瑶湾村(现属巩义市站街镇)。公元712年,杜甫即出生于此村的笔架山下。,笔架山下,杜公诞生窑,杜公纪念馆修缮,唐代风格巩义特色 杜甫故里纪念馆开建,杜,甫故里纪念馆开工典礼5月16日在杜甫故里站街镇南瑶湾村举行。,杜甫故里纪念馆设计以笔架山和杜甫诞生窑为中心,建成唐代建筑风格和巩义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住宅园林,充分展示杜甫的生平、品质和文学成就。整个纪念馆大致分为中、南、北三路。中路是以杜甫诞生窑为尽端的两进式院落,呈前堂后寝的布局特点,主要展出杜甫的家族世系。南端为园林区,有杜甫纪念堂、诗廊和醉仙窑,设溪流、水池、与南侧小溪连接,主要展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事迹、著名的杜诗篇章及咏杜诗文和唐代灿烂的文化成就。北路营造唐代典型的农家田园风貌,集休闲和住宿为一体。笔架山上对原有登山小道进行整修,修建观景平台望岳台。整个工程占地14652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计划2005年5月开工,年底竣工。,杜公像,杜公像,杜公雕塑,位于巩县杜甫陵园,杜甫牵马图,杜甫的家庭是一个“奉儒守官”的没落贵族之家,十三世祖杜预为晋当阳侯,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等,武功文绩显赫;祖父杜审言为初唐的著名诗人,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为兖州(今山东兖州市)司马和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到杜甫这一辈上,便渐没落。而文绩卓越,被誉为“诗圣”,诗歌和思想流传影响古今。,杜甫性格耿介,有祖辈传承下来的一份“傲”和“狂”,偏狭,1,,也有诙谐的一面。思想上以儒家为主,兼受释道的影响。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高远政治抱负,然而处于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时期,杜甫高远的政治抱负未能得到实现,在仕途上,只做过短时间的谏官左拾遗和工部员外郎。这种人生境遇对其诗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见(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五),卷二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395页,“甫性褊躁傲诞”。,杜甫的一生大约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的快意漫游;3544岁的困守长安;45岁以后8年的漂泊西南;53岁后2年的流寓江湘的人生结局。在杜甫的人生中有几件大事,关系到他一生的出处进退和品节。一是24岁时进长安应举的落第,一是天宝十载向玄宗进“三大礼赋”而见用,“安史之乱”中脱贼诣凤翔见肃宗而授官,再是因疏救房琯而被贬,杜甫的人生转折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从中也可见他的忠贞、挚诚品节,后二者在其诗文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当然,杜甫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安史之乱” 所造成的混乱和战乱的颠沛流离中渡过的,其命运与时代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正是这种动荡的时代环境,与其思想、才能的碰撞,才使其在失意的人生苦旅中自铸伟辞,取得了巨大的诗歌成就,其诗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宋人誉为“诗圣”,其诗歌和思想沾溉后人,影响深远。,杜甫一生的文学作品,现今可见的包括诗歌1450余首,文19篇,赋7篇,赋表3篇,另有诗序9篇。其忠君爱国、仁民爱物的“儒家”主导思想在这些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杜甫的忠君思想和人格被后人推崇至高,苏轼谓之“一饭未尝忘君”,1,,被誉为“诗圣”,对封建士大夫的影响至深;然而其“仁民爱物”的“仁”的思想,不仅古代,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仅就这一点而言,杜甫同样值得我们敬仰。,1,(清)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张忠纲杜甫诗话校注五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7月北京第1版,第239页。,而杜甫在诗歌以外,其思想、才华等在其文中也有着较好的体现,杜文与杜诗“血脉连贯”,1,,并且有其本身的内涵和意义,在杜甫的人生与创作中占有一定的位置。,1,林继中杜文系年,漳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第一节 杜甫的家庭出身,祖辈显赫、家道中落、皇亲贵门,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奉儒守官”之家,,祖籍湖北襄阳。,十三世祖:杜预 晋当阳侯 文绩武功,晋书杜预传:,“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凯文场,称为武库。”,“南土歌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功勇。”,祖父:杜审言,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唐代“近体诗” 的奠基人之一,初唐“文章四友”之一: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父亲:杜闲 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渐呈家道中落之象 :,杜甫 可免租税 但未长久居官 官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皇亲贵门:,据学者祁和辉,杜甫寻根:读杜甫前期所写“家状”“杂文”(二),考证,杜甫母系有浓厚的李唐皇族血统,。,“杜甫母系血缘来自李渊膝下李世民与李元名两支。杜甫与帝室血缘联系最近者仅隔一代,外祖母是义阳王之女,属诸妃主之列。”,“从远祖看,杜甫距唐高祖为六代孙,距唐太宗也为六代孙。唐玄宗是太宗第四代孙,肃宗是太宗第五代孙,代宗是太宗第六代孙。从血缘联系看,杜甫血管里的帝室血液与唐代宗液是相同的。”,“了解杜甫与帝室之间血缘亲戚关系之后,对理解杜甫在上层社会的社交活动很有帮助”,以杜甫出入岐王宅、与汝阳王李琎、皇戚郑虔等贵胄之家十分熟悉为例,指出皇族帝室血缘对杜甫的影响在于“它增加了杜甫对巨唐江山的忠诚,对帝室命运的关切。”,第二节 杜甫漂泊的启程,漫游吴越齐赵、结交友朋、求取功名,35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时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漫游的目的: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风 初盛唐经济的繁荣为漫游提供了可能,结交友朋、增长见识,吴越,齐赵之行:,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天宝三载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杜甫漫游.mp4,仕途之路:坎坷而艰辛,同时亦是其人生之路的写照 ,人生漂泊旅程的开端。经过快意漫游的十几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杜甫,到达长安,此时,他的人生苦旅、诗意人生刚刚开始。,第三节 杜甫漂泊的转折,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转折西南,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献赋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第四节 杜甫漂泊的归程,生活困顿、思归洛阳、去逝江湘,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第二讲:遗珠何曾憾杜甫诗文创作总论,一 、杜甫一生的文学作品,现今可见的包括诗歌,1450,余首,文,19,篇,赋,7,篇,赋表,3,篇,另有诗序,9,篇。,杜甫现存文19篇,分别如下:杂,述,、画马,赞,、秋述、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阁画太一天公,图文,、唐兴县客馆,记,、祭远祖当阳君文、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祭外祖祖母文,、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为遗补荐岑参状、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说,旱、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东西两川说、为夔府柏都督谢上表。,1,1,据(清)张溍读书堂杜工部文集注解,见(清)杨伦杜诗镜铨(下)后附,中华书局,1962年第1版。,第一节 杜 诗,一 杜诗的创作态度:,“,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又示宗武),“七龄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壮游),将诗歌创作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唐代的诗歌风气,对,生活,的记录,内心,的倾诉 对,朝政 民情 现实,的认识,情感,的倾诉,月夜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三吏” “三别”,重锤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二 杜诗的创作状况:,据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现存,1458,首,24,卷,当时,60,卷 有众多散佚,复旦大学 陈尚君教授,杜诗流别考,三 杜诗的风格与内涵,整体风格:,“沉郁,(内容),顿挫,(形式),”,与个人性格、人生际遇有关,亦有:,细致 婉约 清新之作,内涵 :,重 情 仁者之心,恻隐之情 仁民爱物,(,病马又呈吴郎,),春 望(家国人之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 夜(真挚爱之情),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登岳阳楼(老病旅之伤),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四 杜诗的评价与流传,元稹 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至于子美,葢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顔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诗圣” 明人王嗣奭首提 宋人推崇至高,流传影响至今 :抗战时期,“,寂寞,身后事 千秋万岁名”,遗珠未曾憾,唐时 河岳英灵集,收录杜诗很少 五代时渐多 至宋、明被推崇,第二节 杜 文,一 杜文的创作,杜甫现存文,19篇,,分别如下:,杂述、画马赞、秋述、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阁画太一天公图文、唐兴县客馆记;,祭远祖当阳君文、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祭外祖祖母文、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为遗补荐岑参状、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说旱、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东西两川说、为夔府柏都督谢上表。,另有赋,7篇,,赋表,3篇,,诗序,9篇,。,二 杜文的分类,1.章表类 :,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为遗补荐岑参状、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为夔府柏都督谢上表,5篇,2.论说类:,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说旱、东西两川说,3篇,3.哀吊类 :,祭远祖当阳君文、祭外祖祖母文、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3篇,4.诔碑类:,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3篇,5.记述类:,唐兴县客馆记、杂述、秋述,3篇,6.其他类:,画马赞、图文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阁画太一天公图文,2篇,三 杜文的价值与意义,1.对杜甫本身:,政治才略,得用 对,先辈故人,的怀念 对,良吏,的赞颂 对,生活的记述,杜文与杜诗,血脉相连,所关注的事物,思维,行文,方式,2.在唐代散文史上的位置,:,上承,子昂,下继,韩柳,刘开扬先生:“杜文与太白、独孤及诸人之文亦,四杰,之后,韩柳之前文章发展之,里碑,也”,“,欲知文章发展之历程者,不可不读杜文也,”,1,,窃以为杜文的,骈散结合,的这一特点,便很好地体现了唐文由骈入散的过渡阶段,而杜文的,质实与文采兼具,,使之既无六朝、初唐文章的重辞藻俪语之弊,兼具丰富的思想内容,又不过于枯涩乏味,文章语言、形式多有变化。因而探讨杜文的价值和意义,将其,放在整个唐代文章发展史中来观照,,或不无意义。,1,刘开扬杜文窥管,草堂,1981年第1期。,3.尚未定论,学界关于杜文的研究,近20多年的杜文研究,以对杜文的全面解读为发端,由,杜文系年,到,思想内容、艺术特征,的探讨,由,文本本身,到,与杜诗的关系,,和对文中所反映的,杜甫的才性、家族亲系,都作了或深或浅的开掘;而,杜文的价值和意义,成为杜文研究的,出发点,或,结论,。文学史虽提及较少,但对杜文的介绍也由文本引伸开去,联系到杜诗和杜甫其人。我们可沿着学者们所开拓的路走下去。,第三讲:双子星座后,千秋一诗人杜诗的魅力与影响,第一节 杜甫与李白,第二节 杜诗名篇鉴赏,第三节 杜诗的魅力与影响,第一节 杜甫与李白,一、杜甫与李白的关系,1、知己之交:一见倾心 相与论文 携手共被,2、交游经历:三次共处,初次见面:天宝三载(744年)四月 洛阳相见 相处数月 文化史的盛事,“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再次见面:同年秋 在梁宋(今开封) 遇高适 同游齐梁,第三次见面:745年 在山东兖州 同游,“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李白赠杜甫的诗歌:,“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闻一多:,把他们的相遇,比之为“太阳和月亮的相碰”。,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郭沫若,:,“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二、李白的诗歌特点:,浓郁的浪漫气息 飞扬的气势 盛唐之音,李白的诗歌有一种,清雄奔放,的美。他的诗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则是爆发式的。他不是在那里娓娓动人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而是火山爆发、大河奔泻一般,把感情倒出来。他常常是一气直下,大有欲止不能之势。他的诗,想象十分壮丽,而且常常瞬息万变,驰骋于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来去无踪。前人说他“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指的正是这一点。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如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境界何等壮美!,壮大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壮美的诗境,构成了李诗清雄奔放的风格特色。,三、李杜优劣论,1、基本观点:,文学史的评价不一 :,唐元稹:,扬杜抑李,宋元 明 清:,扬杜而不抑李,至郭沫若 杜甫与李白,扬李抑杜,2、我们的态度:各有特色 各具光辉 不厚此薄彼,3、双子星座:诗歌史的,双子星座,第二节 杜诗名篇鉴赏,一、如何鉴赏诗歌:,1、感受美妙 :诵读 感受韵律之美 意境之美,2、理性分析:知人论世 通过诗句去分析了解背后的含义 写的是什么 怎样写的 即内容和结构的问题,3、情感与思想是灵魂: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里面有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和态度 即思想蕴含其中,二、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特色,1、少年时期的诗歌(出语不凡),-“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2、青年时期的诗歌(壮志雄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3、中年时期的诗歌(思力深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4、老年时期的诗歌(秋高气爽),-“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三、名篇鉴赏,月夜赠卫八处士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佳人登高 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秋兴八首鉴赏,秋兴八首,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总体评价:,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作背景:,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思想艺术特色:,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进一步的评论:,此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再深入分析说明:,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山对此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艺术手法的分析:,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象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小结:,如何用一段话评价鉴赏秋兴八首,要点如下:,1、总的评价:涉及思想、艺术两个方面,也可写出你的独特感受。,2、诗歌的写作背景、内容主旨(思想、感情)。,3、分析逐句段的意思。,4、艺术手法的分析: 起承转合、点睛之笔 用字 。,5、总结:再作一评价 ,围绕思想、艺术、情感诸方面。,第三节 杜诗的魅力与影响,一、杜诗的魅力,1、诗意的魅力:表现人生 人生的诗意,2、史意的魅力:记录历史 历史的轨迹,3、创意的魅力:开拓诗体 创造的奇葩,4、风格的魅力:沉郁顿挫 性情的磨砺,二、杜诗的影响,1、于诗歌创作的影响:影响了此后的整个古代的诗歌创作、尊杜学杜之风绵延不绝,2、于民族精神的影响:民族危机之时 想到了杜甫,3、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文化史占有重要的位置 凝聚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 使传承久远,第四讲:高山仰止:四千年文化最庄严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一),引言:我们是有“文化”的人么,第一节 何为文化,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历程与精髓,第三节 杜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位置,第四节 高山仰止:四千年文化最庄严的光彩,结语:我们在接受着杜甫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着 文化,第一节 何为文化,引言:我们是有“文化”的人吗,知识 素养,一、文化的定义,迄今为止,关于文化定义有160多种。,中国古代的论述:,“文治教化”,“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说苑指武篇),西方的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 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出文化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思想。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借助于意识和语言而存在,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和符号系统,文化就是人化,人的对象化或对象的人化,起源于人类劳动。,我们应将二者结合起来理解,既知此,又知彼。现在很多在沿用西方的概念,像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物质,又包含精神因素在内的。,二、文化的价值:,无论中国对文化的论述,还是西方对文化的定义,都在说明着 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文化的价值即在于它将人从混沌中逐渐解进化,它维持着社会内在的稳定,它昭示着人类物质与精神所达到的丰富程度和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无价的。,三、文化的作用,就社会言,维持社会内在的稳定,丰富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就个人言,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拥有对自身和社会的明确认识与定位,进而良好的适应主流社会。,第二节,中国文化的历程与精髓,一、中国文化的历程,从远古到现代:,远古文化-夏商周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混一 -隋唐文化 -宋元时期的文化 -明清文化 -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转型,从传统到时尚:,从传统文化中脱胎,多元文化混杂。,二、中国文化的精髓,儒、释、道合流,儒为主导,释、道融合其中,形成民族性格的因子。,儒:“仁、义、礼、智、信”,“温、良、俭、恭、让” ,“中庸”之道,“温柔敦厚”的诗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释:“悟”字 讲求因缘报应 来生,道: 法“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质朴(道德经) 无为 “以无为达到有为”的目的,顺其自然,传统中国人的性格:上述三种思想精华的结合和体现。,三、当今时代的文化,1、传统文化的断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新青年首倡“打倒孔家店”、 “科学” “民主” 倡导解放思想 结束了儒学在思想学术领域的统治地位,为中西文化的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1966年8月19日,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开始以后,一切外来的和古代的文化都成为扫荡目标。 除了马、恩、列、斯、毛的作品,其他都被列为“四旧”,尽在焚毁之列。大量珍贵古籍、字画被焚毁,文化遗迹遭破坏。,2、国学的复兴,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大量的寻根、伤痕小说;刘心武班主任,为此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划开了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界限,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学院的成立:,2003年11月南京大学国学院成立;,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2009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开设国学研究院,2009年4月上海江南国学院成立;,众多的国学、文化创意网站,有益于国学的研究、传播、继承与开发。,新时期以来,众多的文史研究学者致力于国学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涉文、史、哲等诸多领域。,港台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亦呈现同样研究繁盛的状况,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新的东西,如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对企业文化的解读,得益于传统文化许多。,3.多元文化的共存,传统的、古典的文化模式,随着历史的变换已经整体消逝,遗留给我们的是传统的经典、文化的遗迹、物质与精神的大量历史与文化的精华,而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稳固文化模式尚未形成,我们血液里还是传统文化的东西,西方的、现代的各种时尚、文化信息、符号的涌入,使我们现处于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我们也面临文化的发展与选择;但有一点是可以坚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必然稳固的会在我们的心中流传久远,不会轻易的丢弃,而只会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完善,因为这已形成了我们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因子。,第三节 杜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位置,一、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位置,诗歌上的“集大成”,承前启后,被誉为“诗圣”,泽溉千年,至今仍为铭记。其思想上恪守儒家正统、艺术上的锤炼创新在诗歌史上可谓是特出的。,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进而,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只要提到诗歌,是不能避开杜甫的,为唐代文学主流的一个高峰。,三、,杜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位置,进而,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杜甫的诗歌和人生都在体现、发扬、践行着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文化天空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辉映古今。,第四节 高山仰止:四千年文化最庄严的光彩,一、杜甫文化精神的内涵:,儒家思想本质上一种实践的哲学,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学说,强调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杜甫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在遵行,贯彻一生,他的这种精神和实践,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一生的行事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而弥为珍贵,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杜甫文化精神的内涵实际上对是以儒家为基调和主流的中国文化内涵的高度契合、理解、实践和张扬;本质在于忠君、为国、爱民和对一切外在人、事、物的悲悯精神、仁者情怀。,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闻一多杜甫),二、高山仰止四千年文化最庄严的光彩,1、令人敬仰:其精神和人生实践是可敬的,人是应该有一点信仰,或者说有信仰并不能,难能的是将这种信仰贯彻终生,无论穷达,都不易心中的信念,并且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思想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早年时期的杜甫即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的不俗之志,历30年而不易,病归湘江之时依然以:“天地一腐儒”自命,悲凉中有自豪,是对一生坚持的自傲。然而这种自豪与自傲中,有着多少的悲凉呢,身经乱世,半生漂泊,妻儿尚难自保,身无分文,仍心忧天下,正是这一点,才让我们起敬仰之心。,2、高峰地位:其达到的高度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杜甫的这种思想精神的高度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后代,的很多有志之士都以其为榜样,如南宋的宗泽、文天祥,在抗击外敌入侵时都以杜甫来激励自己。,3、正统定位:其所焕发的光彩是基于正统文化定位的,杜甫之所以被推崇至高,是基于正统文化定位的,即是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后人对杜甫的评价和崇拜本质是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认同、传承与实践,在古代社会主要为士大夫阶层,在现代是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位文化名人来看待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杜甫思想、精神中的忠君、为国、爱民、怜物的悲悯精神与仁者情怀。,第五讲:馨香漫溢:四千年文化最瑰丽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二),第一节 杜甫文化精神的感染力,第二节 杜甫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三节 馨香漫溢:四千年文化最瑰丽的光彩杜甫 与中国文化关系之二,第一节 杜甫文化精神的感染力,一、用情之深切,1、对亲人之情:月夜,2、对友人之情:梦李白、赠卫八处士,3、对众人之情:又呈吴郎,4、对国家民族之情:兵车行、三大礼赋,二、思想之纯正,一生奉儒,三、信念之执著,无论穷达 矢志不移,四、精神之可敬,穷困之身 非常人所能为,五、文化之渊深,奉行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和形象 一种文化的绵延不绝 在于现实的实践 非仅仅是理论经典的传承,第二节 杜甫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处处诗歌“怕见君”,1、杜以后的好诗多受其影响:李商隐的诗,2、杜诗中有文化,二、诗歌背后的文化心理,1、学杜、 尊杜在于学、尊其精神,2、宋人学杜:“皮与骨”之别,苏轼:“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三、杜甫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弘扬与传承 2、丰富与实践 3、增色与绽放,第三节 馨香漫溢:四千年文化最瑰丽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关系之二,一、“瑰丽”一解,1、异常美丽 2、风姿奇丽;辉煌,二、文化绽放异彩的呈现,1、聚集于杜甫一身,得以淋漓尽致的呈现,2、以一种美丽和悲怆的形式:诗歌与人生,三、馨香漫溢:,美丽镌刻人心 四千年文化最瑰丽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关系之二,1、在文学史:难忘和镌刻历史的诗歌,2、在心灵史:感人和镌刻人心的思想,3、在文化史:以美丽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传承文化 镌刻于人心,第六讲:镌刻人心:四千年文化最永久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三),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存在与传承,第二节 杜甫的文化意义,第三节 镌刻人心:四千年文化最永久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之三,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存在与传承,一 、中国文化的内化与存在,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化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义,民族性格的因子,儒家:“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中庸”,释家: 因缘 因果报应 “与人为善” 参悟,道家: 无为 道法自然,日本的情形:菊与刀 三道 礼仪 和服:唐代服装,文化节,韩国的情形:重视儒教 礼仪 禁忌,复旦大学历史学家 葛剑雄为什么说韩国对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有贡献,“清明” “端午” “中秋” 被列为法定节日 “礼失求诸野”,二 、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既要接受外来文化,又要保持传统的东西。,日本,2.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发展完善传统文化。,3.作为年轻一代,将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下来。,“国学” “礼仪” “精义” 一切珍贵而美好的东西,第二节 杜甫的文化意义,一 、独树高标 前无古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二 、抱诚守一 后待来者,“天地一腐儒”,三 、人文相应 不弃宏愿,“一饭未尝忘君”“一思未忘忧民”“一行未忘申智”,四 、诗魂文心,泽溉千秋,诗歌的精魂 文化的纯心 泽溉千秋,第三节 镌刻人心:四千年文化最永久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之三,一、文化与人心,文化塑造心灵 文化凝聚人心,二、深度与广度,文化传承历史 文化昭示未来,三、镌刻人心:四千年文化最永久的光彩杜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之三,镌刻人心:学杜宗杜 传承文化 绵延不衰,诗歌 :诗史、诗圣,人格:“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