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硫化氢相关知识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243546516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硫化碳硫化氢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硫化碳硫化氢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硫化碳硫化氢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神华乌海能源有限公司西来峰煤化工分公司甲醇厂,危化品培训讲义,1,、二硫化碳,2,、硫化氢,3,、双氧水,4,、浓硫酸,5,、氢氧化钠,6,、硫氢化钠,二硫化碳(,CS2,),知识,【,特别警示,】,二硫化碳,CS,2,:高度易燃,可损害神经,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闪点很低,用水灭火无效)。,一、二硫化碳,CS,2,的理化特性,二硫化碳:分子式,CS,2,, 分子量,76.14,。,外观与形状: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纯品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76.14,,熔点,-111.5,,沸点,46.3,。,一、二硫化碳,CS,2,的理化特性,相对密度,(,水,=1)1.2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63,。,饱和蒸气压,40kPa(20),,燃烧热,1029.4kJ/mol,。,临界温度,280,,临界压力,7.39MPa,,辛醇,/,水分配系数,1.94,。,闪点,-30,,引燃温度,90,,爆炸极限,1.3,50.0,(体积比)。,二、二硫化碳,CS,2,的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活性反应,健康危害,二、二硫化碳,CS,2,的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二硫化碳,高度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摩擦、受热、明火,或,接触氧化剂,均易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二、二硫化碳,CS,2,的危害信息,活性反应,与,铝、锌、钾、氟、氯、叠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二、二硫化碳,CS,2,的危害信息,健康危害,急性轻度中毒表现为麻醉症状,重度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甚至呼吸衰竭死亡。皮肤接触二硫化碳可引起局部红斑,甚至大疱。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性脑病,中毒性神经病。眼底检查出现视网膜微动脉瘤。,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安全,储存安全,运输安全,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一般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2,、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一般要求,3,、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一般要求,4,、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5,、避免与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6,、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操作安全,1,、避免接触光照,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2,、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3,、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4,、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2,、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储存安全,3,、储存罐安装于地下,上有通风阴凉的房子防日晒。为防止夏天高温和防止泄漏事故,储存罐用循环水加以冷却降温。因二硫化碳比重比水重,一旦发生泄漏只能沉在水底层,降低危险性。,4,、储存库四周应有,防火安全标志,,提示注意防火重点区;在库房周围,30m,范围内禁止一切动火。,5,、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三、对二硫化碳,CS,2,采取的安全措施,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工作人员不准带火种、手机、手表、钥匙等金属物;二硫化碳运输车和水池内二硫化碳储罐进口连接时,要把导除静电的接地线连接好。 严禁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混装混运。,3,、开关阀门时,工具要轻拿轻放,以免撞出火花,阀门要逐渐开。,四、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灭火方法,泄漏应急处置,四、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2,、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4,、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四、应急处置原则,灭火方法,1,、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2,、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四、应急处置原则,泄漏应急处置,1,、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四、应急处置原则,泄漏应急处置,2,、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3,、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4,、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五、预防、安全与劳动保护,1,、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强化预防措施,确保生产设备的密闭,并采用吸风装置,严格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并将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标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0mg,m3),以下。,五、预防、安全与劳动保护,2,、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防止皮肤接触和吸入。,3,、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及面罩等劳动保护用品。,五、预防、安全与劳动保护,4,、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禁止明火、火花及吸烟,禁止与热表面接触,设置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储运时需防火,并应与氧化剂、食品、饲料等分开,保持环境阴凉。,五、预防、安全与劳动保护,做好从业人员就业前和在岗期间的体检工作,凡查出有职业禁忌证,(,如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各种精神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先天性代谢障碍引起叠氮碘试验阳性者等,),,应禁止或脱离二硫化碳危害作业。切实做好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硫化氢知识,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1,、颜色:,硫化氢是无色、剧毒、强酸性气体,人的肉眼看不见,。因此,更加危险。,2,、气味:硫化氢有一种特殊的令人讨厌的臭鸡蛋味,即使是,低浓度的硫化氢,也会损伤人的嗅觉。,3,、密度:,硫化氢是一种相对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其相对密度为,1.176,。因此它易存在于地势低的地方。自我保护措施是只要有可能,都要在上风向、地势较高的地方工作。,4,、爆炸极限:当硫化氢气体以适当的比例(,4.3%,46%),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就会爆炸,造成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5,、,可燃性:,硫化氢易燃,燃烧时发出,兰色火焰,,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会损伤人的眼睛和肺。,6,、,可溶性:,硫化氢能在液体中溶解,,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导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烈和爆炸的危险,。,7,、,沸点:,液态的硫化氢的沸点很低,,应对这种气体应有足够的了解。,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化氢中毒症状,a),、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会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挛,瘫痪。当硫化氢浓度达到,700ppm,以上时,很快失去知觉,几秒钟后就可能出现窒息,呼吸和心跳停止,如果没有外来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抢救,中毒者一般无法自救,最终由于呼吸和心跳停止而迅速死亡。当遇到硫化氢浓度在,2000,ppm,以上的毒气时,仅吸一口气,就可能死亡,一般很难抢救。,硫化氢中毒症状,硫化氢的急性中毒作用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硫化氢中毒症状,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慢,。,硫化氢中毒症状,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和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部分病例在脱离事故现场或转送医院途中即可复苏。到达医院时仍维持生命体征的患者,如无缺氧性脑病,多恢复较快。昏迷时间较长者在复苏后可有头痛、头晕、视力或听力减退、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或癫痫样抽搐等,绝大部分病例可完全恢复。,b),、慢性中毒,如果人暴露在低硫化氢浓度的环境中(,50-200ppm,),硫化氢将对人体产生慢性中毒,,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当人员受硫化氢伤害时,没有办法预测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中毒者有可能突然倒下,在倒地之前,由于强烈的肌肉痉挛,使中毒者变得非常僵硬。因此,有些中毒者在倒下时受伤,使中毒者可能难于治疗,并可能会长时间需要某种人工呼吸器来协助和恢复呼吸。,硫化氢中毒症状,硫化氢中毒症状,急救处理,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迅速将中毒者抬离现场,放在空气新鲜和通风的地方,松开衣服同时做好保暖,然后尽快让其接受治疗,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的毒性,几乎与氰化氢同样剧毒,较一氧化碳的毒性,大五至六倍,。,硫化氢进入人体,将与血液中的溶解氧产生化学反应,。,而浓度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管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硫化氢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形式有电化学失重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以后两者为主,一般称为,氢脆破坏,。,电化学失重腐蚀,氢 脆,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硫化氢的腐蚀形式,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第一章 硫化氢气体的危害,概述及有关定义,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化氢气体的来源,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对非金属材料的老化,硫化氢对钻井液的污染,有关定义,阈限值,(TLV),: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长期暴露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硫化氢的,阈,限值为,15 mg/m,3,(10ppm),,二氧化硫的,阈,限制为,5.4mg/m,3,(2ppm),安全临界浓度,:工作人员在露天安全工作,8h,可接受的硫化氢最高浓度,:,硫化氢安全临界浓度,为,30mg/m,3,(20ppm),。,危险临界浓度,:达到此浓度时,对生命和健康会产生不可逆转或延迟性影响;硫化氢的危险临界浓度为:,150mg/m,3,(100ppm),。,含硫化氢天然气:指天然气的总压等于或大于,0.4MPa,,而且该气体中硫化氢分压等于或高于,0.0003MPa,;或,H,2,S,含量大于,75mg/m,3,(50ppm),的天然气。,硫化氢分压:指在相同温度下,一定体积天然气中所含硫化氢单独占有该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正压式空气呼吸装置,在硫化氢浓度较高或浓度不清的环境中作业,均应采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正压供气系统,在含硫环境中采用正压供气系统时,供气系统的空气压力,0,5MPa0.7 MP a,,供气量按每人不小于,50L/min,计算。,与供气系统配套使用的是可外接供气系统的正压式空气呼吸装置,或者是带快速接头的防毒面罩。供气系统应设置报警装置。,二、应急响应,当硫化氢浓度达到,15mg/m3 (10ppm),的阈限值时启动应急程序,现场应:,a),立即安排专人观察风向、风速,以便确定受侵害的危险区;,b),切断危险区的不防爆电器的电源;,c),安排专人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到危险区检查泄露点;,d),非作业人员撤入安全区。,应急管理,1,、应特别注意低洼的工作区域,比如井口方井,由于较重的硫化氢或二氧化硫在这些地点的沉积,可能会达到有害的浓度。,2,、当人员在达到硫化氢危险临界浓度,150mg/m3 (100ppm),的大气环境中执行任务时,应有接受过救护技术培训的值班救护人员,同时应备有必要的救护设备,包括适用的呼吸器具。,特别预防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