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新教案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499242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PPT 页数:32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2页
古代汉语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2页
古代汉语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导言:古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1911,年以前中国人所使用的汉语。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空的限制,所以,古代汉语只能是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文言,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一是古白话,即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这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教学中的古代汉语指文言。,古代汉语(文言)是一种历史语言,在各个方面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係,,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联。,第一节 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我们以各个时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为主干,人为地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化划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分别是:,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统称,战国文字,)、,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包括草隶即章草)、,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与今草)。,其中以秦汉之际为界,秦代的小篆和小篆以前的字体统为,古文字,汉代的隶书和隶书以后的字体统称为,今文字,。古文字与今文字之间的过渡字体是秦汉之际流行的古隶(又称秦隶)。,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统治者迷信尚神,事无巨细,均要进行占卜以问凶吉。他们把每次占卜的内容有时连同应验的结果都刻在特制的龟甲兽骨上 。这些特殊的文字资料随着殷商王朝的灭亡和殷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夷为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直到,1899,年才被人发现为宝物,(,王懿荣,),。,之后经过多次发掘, 迄今为止发掘出存世的大约有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一) 甲骨文,2,、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记录了大量上古汉语的比较早期的汉字。它虽然已成体系,但字形还多不规范,因而具有不同于成熟阶段汉字的特点:,(,1,),象形、会意字多,形声字只占很小一部分。,(,2,),字无定格,异构特多,(,3,),异字同形。,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泛涉,书史,,尚经世之务,嗜,金石,,因见药店所售“龙骨”上的刻纹,发现甲骨文,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为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三为,国子监祭酒,。庚子,八国联军,入京时,投井死。,1,、什么是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在青铜器物上铸文,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作为一个时代独具风格的字体,这里主要是指鼎盛的时期的西周金文 。,(二) 金 文,2,、金文的特点,西周金文与商代甲骨文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 直观表意的象形、象意结构形态减弱,便于书写的符号形态增强。例如虎,(,2,) 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A,形旁之意相通而混用的现象大为减少。,B,偏旁部首的位置有了较多的固定。,C,异字同形、合文等现象大为,减少 。,(,3,)形声字大量增加。一是在原独体字上增加形符和声符,使之变为形声字;一是新造的字多为形声字。,(,4,) 在书写形式上,越来越注意字形与铭文整体的协调、美观,.,2,、战国文字特点,战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形体歧异多。,写字作书每每越出常轨、任意省改、草率从事而求急就,因而造成了严重的,“,文字异形,”,的局面。同一个字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构形有歧异,就是在同一个地区不同书手的笔下也每有不同。由于这一时期汉字的随意性过大,因而字体出现了大量无规律可循的省变或 讹变,.,不过从总体上说,战国文字还是上承甲骨文、金文,下启小篆、古隶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战国文字的多歧异,又反面促进了秦代对文字的统一和改革,也为后来汉字形体的突变,-,隶变准备了条件。,1,、什么是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成。,2,、小篆特点,小篆是古文字的的终结,它的主要特点,,(1),首先是固定了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2),第二,是整个构形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四) 小 篆,1,、什么是隶书?,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2,、隶书特点,(1),将小篆不规则的曲线和圆转的线条变为平直方整的笔画,从而使汉字进一步符号化,几乎全部丧失了象形意味。,2),隶书的形体,较之小篆往往有所减省。,3,)分化与归并了小篆的偏旁(就是合体字的部件,如形声字的形符或声符),较大程度地改变了汉字的形体结构。,(五)隶 书,(,3,、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隶变,无论是在文字史上或是在书法史上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字形上说,隶书摆脱了早期篆书体系中的象形为主的“随体诘屈”的文字构成方式的桎梏,以完全抽象的线来组合字形。,1,、什么是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演变慢慢蜕化出来的,在它成为一种新字体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或多或少地带有隶书的意味,所以楷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隶书”和“今隶”。,(六) 楷 书,2,、楷书特点,楷书与它的母体隶书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 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楷书尽力排斥构形“自由化”的倾向。唐人作的,干禄字书,之类,做的正是楷书标准化的工作。,(,2,)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楷书不仅比隶书增加了斜勾“ ”、挑“ ”等基本点画,而且每种基本点画的个性特征都比隶书鲜明。,第二节 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一) 隶变,1,、什么是隶变?,所谓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这个演变从战国后期开始,到汉代中叶汉隶形成结束,经过了二三百年的时间。其间以秦汉之际的变革为最激烈,所以我们用秦篆(小篆)与汉隶作比较来说明隶变中的问题。,汉字在隶变之前,从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形体外观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若从内在的构形来考察,仍然没有超出以基本构件的象形为特征的线条表意结构的范畴,,在构形过程中能反映造字意图的“笔意”,依旧存在,只不过是不断有所淡化罢了。,经过隶变则不然,它不仅用不同形态的不同点画取代了篆书单一的线条,变化了行笔的方向,彻底摈弃了原有的象形特征。而且对整个汉字的构形作了一番全面的大调整,使篆书的笔意几乎被完全隐没,代之而起的是,点画组合而便于书写的“笔势”。,2,、隶变的方式,(,1,),用一个新的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如包括某一构件的局部和相关构件组合后的合部或局部)。,(,2,) 将篆书中的同一构件形态分异成不同的构件形态。,(,3,)省变篆书繁复的结构和构件。具体作法主要有:,改变某个要件的写法,减少其中的笔划,,减少构件。,舍去笔划多或是重复的构件后选用一个笔划少的构件来代替,,合拼两个构件的同时加以改造,在一定的部位简化部首构件,3,、隶变的意义,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以象形、象意为主体的古汉字,虽然具有直观表意的功能,便于人们察形见义,但这只限于本义。而人世间的事物及其发展是无限的,绝非几千个本字本义所能概括得了。即便是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应用本字本义也为数极少,在绝大多数的场合是用假借义和引申义,而假借义和较远的引申义是与字形没有直接关系的。可见作为语言载体即记录符号的字形,是不可能标示语言中的全部词义的。反过来说,字形不直接标明词义也同样可以充当记录语言的符号。既然如此,那么这种符号在不丧失构形理据的前提下,总是越简单、越便于书写越好。象形、象意的古汉字形体繁杂,极不便于书写,很不适应社会进步和语言、文化发展的需要。,隶变使汉字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汉字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造,既从书写形式上实现了革新,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使用效率,又在本质上保持留着汉字的表义特性,从而使古老的汉字面貌焕然一新,大大增强了它的生命力。,(二) 讹变,1,、什么是讹变?,所谓讹变是指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变形。这种形变造成了字形与字义的乖离,丧失了构形的理据。后世以讹传讹,因错就错,遂成定型。 矮,讹变与前面所说的隶变不同。,隶变,是整个汉字体系演化到一个阶段时所作的整体性的形体调整,基本上是有规律可寻的、普遍性的形变。,讹变,则是个别的、毫无规律的“写错字”,并且在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发生。虽说在隶变过程中也含有讹变的因素,但二者毕竟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现象。,2,、讹变的原因,造成讹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 因形体相近而致误。,2,、 因割裂象形性笔画而致误。,象形字虽然具有一定的图画性,但是都经过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对于一个象形字的局部所象之形,如果离开了这个字的整体,就很容易误解是像别的东西,故而导致书写的讹误。,(,3,)因增加装饰性的笔划而致误。先民在应用汉字的过程中,不仅讲求实用,而且还追求其形体的美观,因此往往在一些字形中加上一些装饰性的笔划,久而成习,就改变了原有的构形。,(,4,)因增加声符而破坏了原来的象形、象意结构。,讹变是汉字在尚未定型、尚未规范化的古文字时代甚为常见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它破坏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我们在凭借字形推求字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否则是很容易犯“为”,(三) 字形的趋繁与趋简,1,、什么是汉字的字形的趋繁与趋简?,字形的趋繁与趋简是指某个字在其形体演变过程中笔划的增多与减少。,构形的繁复与简单,这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文字本来只是一种符号,从书写的角度说,当然是笔划越少越简单为好;可是汉字特殊,它是表意文字,字数众多而字字独立 ,如果笔划过于简单,不仅会造成甲字与乙字的难于区别,更重要的还会影响构形的表意或标声的效果。,2,、汉字字形的趋繁(与趋简)的表现,大凡在甲骨文中带有浓厚图画描绘性笔意的过繁的异构(如虎、马等字以双线绘其身的构形),后世即被扬弃,只继承其单线条的简单结构。,但是也有相反的趋繁一面,在形体演变过程中为了使字形表意明显或便于识读,大量在原字形的基础上增加义符或声符。寳原本只作 ,,祖、酒、從原作,字形的过繁和过简都于实用不利。当一些字繁得不便书于写的时候就需要简,而当一些字简到不便辨形别义的时候又要适当地增繁。在历史上,繁与简多是通过社会用字的自然选择来进行的调剂和寻找平衡的。,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趋简与趋繁,从表面上看只是个笔划的多与寡、书写的难与易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往往涉及到字形的表意或标声,弄清字形的繁简变化,对认识汉字的性质,对了解汉字的历史,对古汉字的识别与考释,对古代文献的研读等,都是很有意义的,。,第二章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一 “六书”的来源,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著,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理论的提出。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有异,:,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二 “六书”的原意及例字,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后叙,中不但列出了六书的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人理解“六书”,根据的是许慎“六书说”的原意。,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1,)是独体字。,(,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例字:女、目、臣、自、牛、羊、木、申、眉、果,女:像交手曲膝跪坐的妇女形。,臣:像竖目形。字形画顺服的奴隶注视主人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牛:甲骨文像牛头正视形。,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申: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和“下”就是这种字。指事字有如下特点:,(,1,)是独体字,(,2,)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本、末、朱、亦、寸,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会意字的特点:,(,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 表义的。,(,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析: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妇:甲骨文从女持帚。帚为采集的整棵植物,表示从事采集劳动的女性。本义为妇女。,4.,形声,(,1,)什么是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河”就是这种字。,(,2,)关于形声字的几点说明,A,、 有些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该字的具体含义。,B,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3,)形声字的特殊现象,1.,亦声。也就是说,亦声字即会意兼形声字。如“链”,从金从连,连亦声,意即用“金”属制成的环扣“连”起来就是“链”,“连”既表义也标音。,2.,省声。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组合成一个字时,由于结构上过于庞杂臃肿,不符合汉字方块形的美学原则,故省去声旁的某一部件,这一形声字就是省声字。如“豪” 就是豕,(,野猪,),形高省声。如果声符字“高”不省去下“口”,“高”与“豕”组合起来既不易成方块形,竖读时又会误读成“高豕”二字,于是“高”省去下“口”后与“豕”组成“豪”。,3.,省文(省形)。上古“文”与“字”是有区别的,即“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把两个以上的“文”组合成“字”时,同样由于笔画太多,结构庞杂,于是一些“文”必须有所省略,才易缩成合体字,构成方块形。如“始”,从女从胎省,女子怀胎,是人之始。再如“疑”中的右边可视为“矛”和“走”的省写,,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除了“考”和“老”二字以外,,说文解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转注字,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因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很多,争论了一千多年,至今尚无定论。,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假借字是语言中词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的词义,“令”、“长”就是这种字。,许慎关于假借的定义已经表述清楚了,假借只是从音同或音近出发,本义与假借义之间在意义上是毫无联系的。,三 “六书”的贡献及局限,1,、贡献,(,1,)“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2,)“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2,、局限,(,1,)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2,)“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为了完善汉字的结构理论,后代的学者试图突破六书理论的框架,作了许多的尝试。,第三章 汉字构型的思维模式,一 绘形象物,就是用简洁的线条笔画把语词所指称的某一物体形象地描绘下来,构成一种独立的个体图像,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它所代表的是什么内容。许慎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是。,二 烘托显物,所谓烘托显物,就是利用一种物体的烘托陪衬,来彰显所要体现的另一物体。体现在造字构型上,就是一方面把需要造字的那个词所指称的物体用简略的线条笔画勾勒出来,另一方面把某种相关的物体也连带描绘下来,让后者作为前者的烘托陪衬,以彰显前者是何物。,三 标志指物,在代表某一物体的个体图形上再作出一个标志性的记号,用以指示词义所指是该物体的那一部分。,四 借形寓意,借用某一具体之物的图形来寄寓某种抽象的概念,代表语言中某一意义比较抽象的语词。,五 符号示意,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来代表语言中某些意义抽象的语词,这种造字构型的模式就是符号示意。,六 比形象事,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代表某个客观物体的图形按照一定的事理关系形象地比配在一起,构成某种事物过程的表象,以表示某一语词的意义内容。,还有些比形象事式的字,把人体之形与人体自身的某一器官之形比配在一起,以突出和强调该器官的动作和功能,其夸张和浪漫的意味尤为强烈。,七 合字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借助构件字意义内容上的关联性,会合出某种新的意义内容,以代表语言中的某个词。,八 加注意符,假借作为“六书”之一,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商代处在文字发展的初期,由于汉字体系的发展还不完备,假借字更是数量多,比例大。姚孝遂先生取,殷墟书契菁华,中一条武丁时期卜辞为例,认为假借字占,74%,左右。因为假借大行其道,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被割裂。于是人们对大量因假借而形成的一字多用式的字进行“加注意符”的形体改造。,一,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注意符。,师,狮 吴公,-,蜈蚣 辟,-,避 辟 劈 譬,取,-,娶 弟,-,悌 昏,-,婚,二,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它,-,蛇 求,-,裘 止,-,趾 州,-,洲 厷,-,肱,北,-,背 孚,-,俘 益,-,溢 正,-,征 莫,-,暮,臭,-,嗅 然,-,燃,也有极少数的文字,加注意符后,初文被淘汰了,后起的新字代替了初文。如:骨 胃。,由加注意符也演变为改换意符。如:,说,-,悦 赴,-,讣 振,-,赈,九 加注声符,对已经造出的文字,在没有读音标志的字形上有意识地加上表音的符号,使文字的形体与语词的读音具有一种便于目治的关系,十 音义合成,当语言中的某个语词需要造字时,一方面根据这个语词的语音特点,从已有的文字中选取一个作为它的声符;另一方面,根据这个语词的意义特点,从已有的文字中选取一个作为它的意符,把声符意符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新字,以代表语言中的某个语词。,音义合成并不是改造旧字,而是一种自觉地既考虑语词的声音形式也考虑语词的意义内容来创造文字的造字方式。,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汉字也是这样。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调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一、 古今字,(一) 什么是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鞍之战,于是,翦,其发。,顺民,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以上加横线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 彊,而改用婚、擒、剪、强了。于是昏,-,婚、禽,擒、翦,剪、 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二) 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1, 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这类古今字从后起字表义的分工上看,又有几种情况:,(,1,) 古字表引申义,今字表本义。,州,洲、止,趾、要,腰、责,债、益,溢、新,薪、閒,间、景,影,等等。,(,2,) 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孰,熟、然,燃、衰,簑、北,背、原,源、午,杵、县,悬、它,蛇,,(,3,) 古字表本义和部分引申义,今字专表某一引申义。例如“解”与“懈”。 本义为解剖,引申又有懈怠、松懈的意思,后来加心旁新造懈字,用以专表“解”字的这一引申义,而本义和其他引申义(如放开、解脱等)仍由“解”字承担。,知,智、被,披、坐,座、,没,殁、反,返、食,饲、赴,讣、振,赈、 张,帐,,(,4,)古字表本义,今字表假借义。,例如“辟”与“避”、“ 闢”、“譬”、“僻”。,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晋灵公不君,:“晨往,寝门辟矣。”,礼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皆用古字。,栗,慄、信,伸、胃,谓、舍,捨、戚,慼、采,彩、牟,眸、师,狮、莩,殍、澹,赡、母,毋,,(,5,)古字和今字的表义具体化。例如“受”与“授”。 “受”字甲骨文作 ,,说文,训为“相付”。古代施受同辞,接受和授予均由受字表示。,新唐书,高俭传赞,:“古者授姓受民,以旌有功。”这里的受即是赐予(付予)的意思,是用古字。后世新造“授”予专表授予义,而“受”字专表接受义。,祝,咒,也是古今字。祝,甲骨文作 像一人跪于神位之前张口致辞 。祈祷于神,可求赐于己,也可求降祸于人,是祝字本含有祝福和诅咒两方面的意思。 后世新造咒字,专表诅咒之义,而祝字专表祝福之义。,兽,狩,也是古今字。兽字甲骨文作 ,是狩的本字。古代“名动相因”,行为动作与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每用同一个来表示,故兽在上古兼有禽兽和狩猎两个方面的意思,后世新造狩字专表狩猎(动词),而兽字则专表禽兽(名词)了。,二、通假字,(一) 什么叫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通假与假借,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的书写符号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假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二) 通假字的辨识,前面说过,通假是借音表义,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是以声音为线索。,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微子,,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归同样 。“,“阳货归孔子豚”一句,郑玄注本即“归作馈”。,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二) 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三)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古书用字的通假现象是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主要有:,1,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例如:, 信以结之,则民不倍。(,礼记,缁衣,),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例 倍与背同音,例畔与判同音,例培与凭双声,例 没与冒双声,2, 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例如:财,材、涂,途、常,尝、倡,唱、底,砥、鄂,愕、匪,斐、静,净、 说,脱、讼,颂、廪,懔、锡,赐、刑,形、政,征、悟,晤,等等。,三、异体字,(一) 什么是异体字,所谓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例如:, 以彊为弱,在俛仰之间耳。(,晁错传,), 执其干戚,习其俯仰。(,礼记,乐记,), 郎中令善媿人。,(,龚遂传,),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段太尉轶事状,),(二) 异体字的形体差异,异体字的形体差异主要有以下六种:,1,所用造字方法不同,一体为形声,一体为非形声。,如:嶽岳、耻恥、淚泪、磥磊、膻羴,等。,2, 同为形声,所取意符不同。,如:逼偪、徧遍、逾踰、咏詠、误悮、溪谿榜牓、暖煖、糠穅,等。,3, 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饋餽、昵暱、棹櫂、猿猨、裤袴、掩揜、溯泝、楠枬,等。,4, 同为形声,所取意符和声符都不同。,如:愬诉、迹跡、剩賸、 村邨、妆粧、粳秔,等。,5, 偏旁部首所处的位置不同。如: 够、峰峯、略畧 、惭慙、鹅 、松枀、秋秌,等。,(三) 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异体字在历史上不仅为数众多,而且还随着社会用字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所以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们。有一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经异体字,但后世发生了分化,记词职能有了分工,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字。,。例如“咳”与“孩”,在历史上就曾是一对异体字。,说文,:“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礼记,内则,:“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老子,:“我独泊兮未兆,如婴儿之未咳。”,释文,本作“孩”。,后来这一对异体字发生了分化,本义也罕用了。咳读,ke,,如“咳唾成珠”。即今咳嗽的咳。孩仍读,hai,,用为幼童之称。咳与孩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喻,-,谕”,原本晓谕,比喻义都可通用,后来分化,晓谕主用“谕”,比喻义用“喻”。,“份彬”,原本通用,指文质具备的样子,,说文,引,论语,“,文质份份”,今作彬彬。后世分化,彬仍表本义,而份改读,fen,,用作量词。,四、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一 简体字的形体来源,1,古体字。,捨舍 採采,氣,气,雲,云,從,从,網,网,2,古代的异体字。,禮,礼,趕,赶,無,无,棄,弃,3,俗体字。,燈,灯,遷,迁,稱,称,皺,皱,辭,辞,實,实,4,简省一些成份。,墾,垦,務,务,廣,广,鑿,凿,飛,飞,標,标,燭,烛,婦,妇,習,习,點,点,5,同音替代。,醜,丑,幾,几 後后,餘,余 徵征 鬬斗,裏里 製制,薑,姜 麺面,範,范 繋系,6,草书楷化。,辦,办,書,书,學,学,東,东,門,门,為,为,樂,乐,當,当,盡,尽,專,专,歸,归,頭,头,7,符号代替。,風,风,趙,赵,對,对,歡,欢,戲,戏,雞,鸡,難,难,鄧,邓,這,这,樹,树,聶,聂,鳳,凤,8,新造形声字。,遠,远,態,态,認,认,補,补,竊,窃,9,新造会意字。,滅,灭,寶,宝,二 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1,)绝大多数繁简字是一对一的关系遷,迁處,处體,体舉,举(,2,)也有一对多的关系,里(长度单位、乡里),裏(里外),里余(我),餘(剩余),余複(夹衣、繁杂),復(往而复来),复發(出发),髪(头发),发干(干戈),幹(才干),榦(树干),乾(干湿),干升(容量单位,量器),昇(升起),陞(提升),升,经歷 日,曆,历,祭壇 罎罐,坛,鐘,表 千锺粟,钟,猎,獲,收穫,获,祗有 一隻,只,词 汇,第一章 绪论,一 字与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基本上是用一个字来代表语言里的一个语素。,而词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字是书写符号,是组成词的要素。而词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成分,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在古汉语中,有些字本身就是词如:“上”“下”“左”“右”“冷”“热”“忧”“乐”“天”“地”“人”“民”等。,有些字本身不能成为词,必须与别的字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词,如“葡萄”“蟋蟀”“玻璃”“苜蓿”等联绵字,都只能看成一个词。,有些字在有的情况下是词,在有的情况下又不是词,仅仅是字。例如“犹”和“豫”都是词。“犹”有“像,一样”的意思 。“豫”有事先的意思,它们都能独立运用,具备词的条件;,有些合成词里的字,虽然其本身有意义,但只能看成这个复音词的一个语素,而不是词。如“寡人”“先生”,“寡”“人”“先”“生”四个字都有意义,但它们只是作为这两个复音词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出来,一独立出来,就与它们所组成的复音词的意义不同了。,在一般情况下,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因为在造字之初一般是一词造一字,一字记一词,字、词对应较整齐。但是在汉字和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词和异词同字的现象。,异词同字:,同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意义毫无关系的词。,醜,形容词,相貌难看。,西门豹治邺,:“呼河伯妇来,视其好醜”,名词,类。,尔雅,释鸟,:“凫,雁醜。”,怕:,(,):恬淡、淡泊。司马相如,子虚赋,:“怕乎无为,憺乎自持。”,说文,:“怕,无为也。”这个词后来用“泊”字表示,(,)害怕,惧怕。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异字同词,:,同一个词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形式。如异体字、 古今字、繁简字。,“背叛”的”叛”这个词,可用“叛”这个词,有时也可用“畔”,“娶妻”的“娶“这个词,可用“取”,也可用“娶”。,表“抵押”的“质”这个词,可用“質”,也可用“质”。,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古代汉语中字和词是有区别的。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以词为单位而不是字。,注意:古代的注释书、字书、韵书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是词,如“虚字”、“连绵字”实际是虚词、连绵词。而说“词”“辞”时则专指虚词。,二 古与今,古与今的关系是相对的辩证的。,穷 古义与今义的转变时期在近代。,行李 古义与今义的转变时期在唐宋。,青 古代多指蓝色或绿色。但也指黑色。,三 词汇与避讳,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周公之礼 敦伦,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之理,於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1,避讳造成了词的意义发生变化。,没,m,本义是“沉没,淹没”的意义。后来由于避讳有了“死”的义项,如曹操的,褒枣氏令,“,不幸早没”,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殁”,恙,是忧心的意义,后来由于避讳有了“病”的义项。如:秦观的,答文潜病中寄,“,君其专精神,微恙不足一论”,2,避讳产生了同义词。,“死”的同义词:物化、去世、逝世、弃世、过世、下世、就世、谢世、凋谢、死灭、毙命、毕命、殒命、殒灭、捐背、捐馆、殂落、徂落、殂谢、徂谢、迁化、怛化、疾终、长逝、永诀、永别、永眠、长眠、就木、填,沟壑,、仙逝、仙游、千古、作古、归西、归天、大故、不在、过去、不禄、不讳、不可讳、跨鹤西游、千秋之后、升天、涅盘、坐化、羽化、鹤化、物化、圆寂、归寂、示寂、入寂、入灭、灭度、示灭、尸解 崩、,驾崩,、山陵崩、晏驾、升遐、登遐、宾天、大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汉文帝 名叫 刘恒 ,于是把 姮娥 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 常山 ”,齐国权臣 陈恒 于是也就成了“ 田常 ”。,汉武帝 叫刘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 蒯彻 ,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 蒯通 ”。,汉宣帝名 刘询 ,故荀子在汉代成为“孙卿”。,汉光帝名叫 刘秀 ,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 茂才 ”。,汉明帝叫 刘庄 ,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夫时,化,则刑重,时乱则刑轻。,后汉书,应劭传,化,国之日舒以长。,后汉书,王莽传,3,避讳使得一些事物改变了名称。,孝感的前身名孝昌,以“孝道昌盛”而得名。至五代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于同光二年(,924,年)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山药又名薯蓣,薯豫。据,本草纲目,载:因避唐代宗名“豫”讳。改薯蓣为薯药。宋朝,宋英宗名“曙”故又改薯药为山药,才有了现在的山药之名。,陆珊典 杜子腾 毕运涛 范建 付研杰,侯霹净 高亚郭 方项磐,尤勇,慈,-,(游泳池) 李劳慕,-,(你老母) 包显涛,-,(,保险套,) 梅德生,-,(没得生) 曾昆楠,-,(真困难) 郑典,-,(正点) 甘礼良,-,(*娘) 吴悦晶,-,(无月经) 史健仁,-,(死贱人) 范坚强,-,(强奸犯)倒转来读,夏建,-,(下贱) 梁良昌,-,(,娘娘腔,),廖仕敬,-,(尿屎巾) 施村奇,-,(思春期) 蔡思嫦,-,(菜市场),曾桃燕,-,(真讨厌) 陶仁彦,-,(讨人厌) 梅爱姿,-,(没爱滋) 麦莹,-,(卖淫) 史耀前,-,死要钱,第二章 单音词,一、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所谓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言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单音词在古代汉语中占优势,特别是在先秦汉语里这一点尤其明显。据统计,,诗经,中单音词占,90.3%,左传,89%,,,史记,、,尔雅,占,80%,。,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般词汇中,复音词却占了,80%,左右。,古代汉语中单音词不仅数量多,而且使用频率远比复音词高。,古汉语词汇主要由单音词构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一)汉字的特点,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节的方块汉字作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而汉字又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具有极大的独立性,这为单音词的产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可以说,古汉语单音词占主导地位,是古汉语词汇与作为表意符号的汉字的单音节、表意性、独立性等特点相适应的必然结果。,(二)书写条件,最初是把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就是那个时代的“书籍”。稍后,古人发明了简札,把字刻在竹简和木札上,(,至发明笔墨后,才改用笔墨书写,),,再串联起来成为“书”。这样的书写条件,当然就要求文字越简单越好。,因此,古人在写文章时,总是力求用最少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单音词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因而在古汉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就非常大。,(三)书面语与口语分离,古代书面语与口语是分离的。古汉语书面语虽然以口语为基础,但却有许多与口语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突出。口语则成为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它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紧密相关。,当然口语的发展也不断地影响着书面语的发展,但始终未能像现代汉语一样与书面语逐渐合流。书面语作为古代汉语的正宗,一代一代流传,,而口语反而长期被人们忽略。虽然偶尔有一两部作品记录了口语,但与书面语比较起来,那就微不足道了。,我们所讲的古代汉语,实际上只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古汉语书面语与口语有许多差别,如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但主要差别在于词型,书面语以单音词为主,口语以复音词为主。,因此,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是造成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的重要原因。,古汉语单音词的特点,1,多义性,以“贰”字为例,其常见义项有“副的、匹敌、辅佐、重复、不专一、两属、变异、二的大写”等,其中多数义项现代汉语里都不用了。,2,灵活性,古汉语中单音词的用法相当灵活,这和单音词义项多、引申情况复杂以及古人表述特点、语境等原因密切相关,稍不小心就会出问题。,左传,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其中“故”义为“仍然”,如果理解成“所以”也错了,3,能产性,单音词义项多,每一个义项都有可能与其他相关的单音词组成复音词,故其构词能力显得很强。,以“中”字为例,其义项多达数十个,常见者如“中等”、“中间”、“里面”、“符合”、“考取”等。仅由这几个义项与其他单音词构成的复音词即有数十个之多,例如“中士”、“中人”、“中品”、“中才”、“中主”、“中足”、“中君”、“中女”、“中户”、“中子”、“中正”、“中古”、“中甲”、“中庸”、“中道”、“中年”、“中行”、“中界”、“中心”、“中央”、“中流”、“中宵”、“中野”、“中肠”、“中程”、“中式”、“中元”、“内中”、“区中”、“域中”、“夜中”、“坐中”、“国中”、“梦中”、“客中”、“居中”、“寰中”、“胸中”、“洞中”、“心中”、“意中”、“杯中”、“ 闺中”、“眼中”、“考中”、“正中”、“命中”、“高中”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橫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二刻拍案惊奇,:“议论之间,只见许多人牵羊担酒,持花捧币,尽是地方邻里亲戚,来与大郎作贺称庆,。”,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汉书,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孟子,告子章句上,:,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宋史,范尧夫传,:,愿公虚心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己出。谋自己出,则谄谀得乘间迎合矣。,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左传,子鱼论战,:,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第三章 复音词,第一节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单音词演变成复音词,复音词数量不断增加,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进步,古代的书面语也在不断发展,词汇的复音化不断增强。,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史记,五帝本纪,:,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 者。,第二:文言文也在不断地吸收口语词汇丰富自身。,世说新语,就中运用了大量的复音词,据笔者统计,有,2537,个,其中偏正式复音词有,958,个,占复音词总数的,37,。,局陈 托大 寒士 礼拜 阿堵 债主 法师 王师 京师 偏师,田夫 大夫 丈夫 姊夫,船官 礼官 乐官 从官,健儿 兵儿 偷儿,祖母 乳母 继母 后母,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牀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后遂以“阿堵物”指钱。,第三:古代汉语某些复音词的形成,往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关。,1,比喻,鞭策:原指皮鞭和竹鞭,都是马鞭,用来催促马快跑。,荀子,性恶,:,前有衔辔之制,后有鞭策之威。,归有光,示庙中诸生,:,“,愿更加鞭策,以成远大。”,其比喻义是督促。,雌黄:,一种矿物,即鸡冠石,可以做颜料。古人用来涂改文字。后比喻信口更改,随便乱说。,晋书,王衍传,:,“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如今成语“信口雌黄”的典故即出于此。,海:,比喻义有二:喻大,似海洋般宽阔。如“海量”喻酒量大。“海涵”喻人的肚量宽宏。喻人或事积聚,众且广。如“人海”、“学海”、“火海”等。,蟊贼:本指害虫,“蟊”指吃禾苗根的害虫,“贼”指吃禾苗节的害虫。后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如,后汉书,岑彭传,:,“我有蟊贼,岑君遏之。”,陶冶:,本指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又有比喻义,指培养、锻炼。如,旧唐书,刘禹锡传,:,“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滥觞:,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酝酿,本义是酿酒,又比喻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准备工作。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蚕食,史记,魏公子列传,:,“其后秦稍蚕食魏。”,后来演变成双音词,现代汉语也还在使用。,瓜分,柳宗元,封建论,:,“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形成双音词之后,至今也很常用。,瓦解,史记,淮南王安传,:“,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汉书,晁错传,:,“上下瓦解,各自为制。”,席卷、囊括,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借代,杜康,相传杜康是最早造酒的人,故以杜康代称酒。属于以人代物。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干戈, “,干” 是盾牌,“戈”是一种兵器。连用时往往指代战争。属于用具体表示抽象。如,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巾帼,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亦用作妇女的代称。如“巾帼英雄”。,丝竹, “,丝”指弦乐器,“竹”指竹管乐器,常用来指代音乐。,王羲之,又如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须眉,原指胡须和眉毛,借以指代男子。如,红楼梦,第一回,:“,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女子,实愧则有馀,悔之无益。”,缙绅,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刘伶,酒德颂,:,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丙丁,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餘不多及,閲后乞付丙丁。”,姚雪垠,李自成,:“,朕已再三嘱咐,每次给卿手谕,看后即付丙丁。卿万勿稍有疏忽!”,3.,用典,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聊 之民,距全齐之兵,朞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清,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渔利:,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药以活人,岂敢杀人以渔利!”,推敲,矛盾,垂青,中肯,东道,捉刀,垄断,染指, 问鼎, 结草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於,郑灵公,公子宋 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曰他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