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管理课件学习

上传人:唐****1 文档编号:243498976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信息化管理课件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档案信息化管理课件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档案信息化管理课件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二讲 档案信息化,一、档案信息化概述,二、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三、电子文件,四、传统档案的数字化,五、数字档案馆,一、档案信息化概述,(一)概念,档案信息化,是在国家总体规划和宏观组织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手段,以,档案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档案工作为依托,,以,档案学最新理论为指导,,按照信息社会和国家档案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开发和利用的,现代化管理过程。,(二)外国档案信息化概况,美国,1985年成立了,国家档案与记录署(NARA),,由总统直接领导,并对各联邦机构文件的产生、保管、提供利用、最后处置等给予指导和帮助。 NARA于2005年开发了,联邦政务架构档案与记录管理纲要版本1.0,(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Records Management Profile),2006年以来,这套标准已经成为美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设计统一标准的参考体系。 在NARA的牵头和组织下,美国建成了,档案信息导航系统(NAIL),。NAIL是拥有全国各种档案馆藏信息的联网可检索数据库。实现了全国数字资源的网上集成化查询、检索和利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国家。 除了体制上的建设和保障外,美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信息化工程,来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英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围绕英国国家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而展开的。英国国家档案馆所保存和收藏档案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展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和在国际互联网络上开通自己网站的档案馆之一。,从,1995年英国就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远程在线服务的技术方法。,1999年英国国家档案馆制定并发布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该报告由英国国家档案馆和英国中央计算和电信局领导牵头制定,参加单位有国防部、财政部、税务局等十一个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实施联合王国数字档案馆计划,1995年,英国国家档案馆与伦敦大学签订了七年合同,内容是南伦敦大学代为接收和保存政府部门和国家档案馆挑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并通过为联合王国数字档案馆建立的编目,向公众提供远程检索服务。,2003年1月,英国国家档案馆制定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电子文件管理、鉴定和保护指南,该指南规定了政府机关电子文件向国家档案馆在线和离线移交的办法。,同时,,制定了一项通用标准,规范各部门向英国国家档案馆移交电子文件的格式,,,提供给软件开发商和各部委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费用和繁复劳动。,此外,,英国国家档案馆与其他档案部门之间合作与共享密切,英国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参与高校多,达,140多所,。,(三)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况,1,,萌芽起步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一90年代初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档案界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1979年起,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四川、辽宁、江西等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等个别大型档案馆陆续购置计算机设备,进行档案管理自动化课题的研究和实验,编制出一些简单的档案检索程序,初步积累了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的一些经验。,80年代中期开始着力于制订档案著录标引的国家标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档案编目和机读档案目录制作方面的规范,主要有:档案著录规则(1985年制订,1999年重新修订,DA/T18一1999);中国档案分类法(国家档案局1987年编制);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国家档案局1988年编制,1995年修订再版)。,2,,快速推进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本世纪初),90年代,,大多数省级档案馆都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馆内部业务管理的网络化和计算机化。,1999年底国内(主要是大陆地区)在互联网上可以查询到的档案网站仅12个,发展至今已经超过1000多个,这些网站分属不同省份,涉及国家、省、市和区四个级别的综合档案馆、大学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同样,在,这一时期,国家实施经济信息化战略,加快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应用成了普遍工作方式。随着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应用发展,电子文件的类型和数量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档案管理正式提上议事日程。,3,,系统发展阶段(本世纪初一现在),2002年11月,国家档案局进一步发布了我国档案工作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个专项规划,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成为我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文件。,2005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审议通过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简称“金档工程”)作为“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除此之外,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电子公文归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2002年11月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计算机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环境、计算机设备、网络环境等,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核心任务),在档案从形成到保存或销毁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具体包括资源创建、资源管理、资源服务、系统设计与管理等内容。,资源创建:原文信息、目录信息、编研信息等。,资源管理:存储、载体转换、迁移、访问和安全控制、备份。,资源服务:档案馆服务(目录检索、档案原文浏览、网上展览、编研信息发布)档案室服务(针对内网用户提供查询、浏览、利用申请和批准服务)。,3,,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重要保障),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逐步形成标准规范体系。,4,,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技术保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5,,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6,,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全面兼顾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包括: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各级档案部门在建设工作中,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原则,1,系统规划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3,标准开放原则,4,安全可靠原则,二、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1,档案的,收集,:设定归档范围,可对立档单位归档情况进行统计,有利于展开收集情况核查,并随时量化管理和汇总统计。,2,档案的,整理,:计算机对档案进行合理分类,有序排列,建立各种档案信息数据库。,3,档案的,保管,:现代化库房密集架控制技术。,4,档案的,检索,:计算机把检索工具转换为机器可识别代码,编制各种目录。,5,档案的,利用,:开发灵活的计算机查询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系统作用,6,档案的,编研,:计算机智能化给出编研课题与达成条件,自动筛选,完成编研过程。,三、电子文件,(一)电子文件的概述,1,,定义:,电子文件,又称数字文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概念,但它的基本特征是公认的。,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把电子文件定义为:,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的,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为何不称为电子档案?,原因有二:,(,1,)在电子文件形成初期,尚不能确定这种新型载体的文件是否作为档案永久保存,即便将其接收进馆,仍称为文件而非档案,时至今日,虽然电子文件作为档案保存的可能性已经得到论证,但称谓并没有随之改变。,(,2,)电子环境中,现行文件与档案之间的界限已不明显,目前我国也多以电子文件的称谓为主。,2,,电子文件的优势,(,1,)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2,)应用性强,传输速度快,(,3,)流动性强,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占用空间要少的多。许多存储柜才能完成的储存任务,可能只需一张光盘或移动硬盘就可以完成,只要一个复制键就可以完成备份,同一份电子档案可以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服务。,一个小型档案馆所需要的所有资料只要一个移动硬盘就可以全部带走。,应用性强,传输速度快:,电子文件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能同时保存文字、声音、图形和影像文件。这就增加了电子档案的可读性、可视性、可靠性。同时电子档案能够多方面、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流动性强,易于保存:,电子文件可以互相之间进行复制传送,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电子档案使用者看到的往往是“复制品”,“原件”仍保存在档案部门,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性和流动性。,3,,电子文件的特点:,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信息的系统依赖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信息的易变性,信息存储的分散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信息的集成性,信息的可操作性,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电子文件第一次使用了人工不可直接识读的记录符号,数字代码(“,0”,和“,1”,),人工语言数字代码人工语言,人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识读和理解经过复杂编码的“比特”,只有通过计算机特定的程序对这些代码进行解释还原,使之还原为输入前的状态,人工才能识读它。,系统的依赖性,两层含义:,其一,电子文件的制作、处理,以至归档后的全部管理活动都,必须借助计算机系统,才能实现。,其二,电子文件信息在现实输出时依赖于特定的计算机系统,即当生成一份电子文件的软件、运行该软件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更新换代以至与原系统不兼容时,我们需要保存老的系统,或者进行一系列适应新系统的,转换、迁移,工作,才能确保该份文件的可读性和可管理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以往的文件、档案,其信息都被固定在某一载体上,成为不可分离的一个“实体”或者“原件”,虽然可以通过静电复印等方法传播利用,但是还是能区分原件和复印件的区别。,电子文件中的信息不再对原记录载体“从一而终”,不再具有物理意义上的固定实体状态,也不再具有固定的物理位置,而是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同时,存在或相互转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或扩展、缩小其存储空间。,电子文件中的信息是可流动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磁性材料和光学载体寿命短,对于电子文件而言,,转换载体是必须的,。没有一份电子文件拥有恒久不变的载体,电子文件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形态和,物理,位置。,信息的易变性,电子文件信息容易改变,其主要原因有:,其一,人为有意改动,,计算机系统中人们对信息的增删更改十分方便,除非事先设定,否则并不会留下痕迹。,其二,系统无意改动,,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很快,编码方案、存储格式、系统软件和存储介质不断的变化,在转换过程中由于操作和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信息的改变、损失甚至丢失。,电子文件载体性能的不稳定性有可能造成文件中信息的改变,。,电子文件载体的可转换性、信息的易变性导致手工环境中依靠,保护载体的原始性来保护档案信息原始性,的方法在电子世界里失效。,信息存储的可分散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分散保存,。,其二,一份电子文件的信息可能来自其他多个文件,。,电子文件信息分散存储,在归档保存时容易出现部分信息缺失的情况,影响文件质量及其功能的发挥。,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电子文件的存储密度大大高于以往各种人工识读的信息介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文件介质的存储密度还将继续加大。,存储的集中也就意味着风险的集中,,载体一旦受到侵害,损失就可能很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和共享性,电子文件融合声像,,可实现多人、同时、异地利用,。,电子文件的出现,打破了必须在固定场所、在固定时间内查阅固定份数的文件的利用限制。,信息的可操作性,电子文件中的信息不是静态、固态、消极的,而是动态、可变、积极的信息,。由,于信息的易变性,可以方便地改变其存在状态。人们可以经过相关操作,使电子文件处于操作者希望的状态之下。,4,,电子文件的分类,按照信息存在的形式分:文本文件、数据文件、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程序文件、多媒体文件、超文本文件、超媒体文件。,按实体分类:磁盘、光盘、硬盘等,文本文件,:,是指使用文字处理系统生成的,由字符、制表符、段落符等构成的文件。,字处理系统是现代办公自动化中最常见的电子信息系统,但不同字处理系统之间一般不兼容,即生成的字处理文件不能交换使用。如果其生成文件时使用通用文件格式,如,txt,、,rtf,等,则可以做到相互兼容。常见的软件有,wps,、,word,、,excel,等。,数据文件:,是指那些记录设计参数、计算结果、分析结果、测试结果等数据信息的文件。,一般指数据库文件, 也包括含有数据的电子表格文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类信息都可以建成数据库, 如政策法规数据库、经济指标数据库、试验数据库、产品型号数据库等。数据文件因生产程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格式,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数据文件之间需要通过转换程序才能进行信息交换。文件类型有dbf 、mdb、xls 等。,程序文件:,是指源程序文件编译后生成的文件, 一般称之为计算机程序或软件,是我们接触最多的电子文件。,它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如不兼容,则可能不会正常运行。,超文本文件:,就是指具有超链接功能的文件,它可以将文件中已经定义好的关键字(,Keyword,),经过鼠标的点取(,Click,),便可以得到该关键字的相关解释。,能方便地从,Internet,上的一个文件访问另一个文件,(,即文件的链接,),,这些文件可以在同一个站点也可在不同的站点。,超媒体文件:,是超文本和多媒体在信息浏览环境下的结合。,它是对超文本的扩展,除了具有超文本的全部功能以外,还能够处理多媒体和流媒体信息。,(二)电子文件管理概述,1,,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原则,全程管理原则,前端控制原则,真实性保障原则,完整性保障原则,有效性保障原则,安全性保障可用性,全程管理原则:,指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和控制。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的总则中规定:“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等步骤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前端控制原则,主要表现为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实施有效控制,尽可能把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的所有要求设计在系统之中,从而设计出功能合理的文件管理系统作为管好电子文件的先决条件。,真实性保障原则,(,1,),原始记录性在数字世界中的演绎:,真实性就是指电子文件确系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其内容、逻辑结构和背景信息经过传输、迁移等处理后依然保持不变,与形成时的原始状态一致。,要求电子文件不是非法用户伪造的;没有经过非法改动的;处理工作也没有造成其内容、逻辑结构和背景信息的变动。,(,2,)国际,ISO15489,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定义,:,文件的,形成者与发送者,与既定的形成者与发送者相符;文件的,形成与发送时间,与其既定的形成和发送时间相符;,所谓既定,,指法规、标准、制度的规定。,总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件的形成过程中的真实性:即某一份文件客观反映和真实记录了机构业务活动,只有真实的电子文件才能有效支撑电子化业务活动,保证其有序进行。,二是文件在形成之后的真实:表现为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里未被误改或篡改,保证其历史说明能力,这样的真实性也被称为长期真实性,是电子文件作为社会记忆长久保存的基本前提。,完整性保障原则,完整性是指文件信息齐备,没有缺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没有缺损;,其二,,是作为记录机构活动真实面貌的,具有有机联系的电子文件及其他形式的相关文件数量齐全,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得以揭示和维护。,一、为了确保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完整,,,应分析电子文件的构成要素,完整的电子文件是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为了保证和维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要有意识的将这些要素集中管理。,二、将相关的文件建立有效的关联,,,如果这些文件是电子的,则将这些文件进行必要的物理集中,并通过链接、标引等方式保持其有机联系。如果还有纸质文件、影像、缩微等载体的重要文件,则将其他载体的文件电子化,并建立关联。,有效性保障原则,电子文件的有效性是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可理解性:,目前保证电子文件可理解性,即可读性的措施主要有这样几类:,其一,将电子文件以开放格式保存。,其二,将文件形成系统与电子文件一起归档保存。,其三,采用能打开多种格式文件的阅读软件,,这种软件只能浏览不能编辑电子文件,这一点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但是其缺陷是能够打开的文件格式是有限的。,其四,将电子文件从旧的技术环境转换到另外一种技术环境上。有可能造成部分文件受损。,其五,将电子文件信息转移到纸张、缩微胶片等传统载体上,,这种方法无法呈现声音、视频等非静态信息。,目前业界倾向于开放格式的解决方案。,可利用性:,可利用性指文件可以查找、检索、呈现或理解。也就是说一旦用户产生使用文件信息的需求,便能查找到所需要信息,并且文件能以用户可理解的方式输出。可利用性以可读性为前提,同时提出了便于查询利用的更高要求。,2,,电子文件的管理,(,1,)存储:,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就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电子文件的存储方式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2,)鉴定:,A.,首先是,区别电子文件真伪的鉴定。,档案部门所保管的电子档案,应当是电子文件的,原件或真实的电子文件,;否则电子档案就失去了凭证价值。归档的电子文件还应当区别出原件与复印件。,文件制发单位必须将电子文件的原件归档,,以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以维护电子文件的凭证和依据性。,档案部门应当将电子文件的,隐形条码与该文件一同归档,,以维护电子文件的权威性。,B.,其次,是对,电子文件完整性进行鉴定。,双重鉴定:一是判断电子文件信息的有用程度,称为内容分析或内容鉴定;二是判断电子有用程度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即检查电子文件的技术状况,以明确电子文件的利用价值是否处于可利用的状态,又称技术鉴定或技术分析。,两者合称双重鉴定。,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表制定应该参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执行。,(,3,)归档:,A.,物理归档:,将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主要是软盘、专用硬盘归档。这些磁盘要进行编号,以便于双方查验。还应包括改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归档时间是,实时归档和定期归档,借鉴纸质文件归档的经验并遵照有关规定定期完成。,B.,逻辑归档:,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归档时间是,实时归档。,C.“,双套制”管理:,同一内容的文件,既以其电子格式归档,也以其纸质打印件归档,归档时间应统一。,D.,鉴定完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均应编制归档文件顺序号,确定文件的保管期限,打印出文件移交目录。,(,4,)整理分类:,管理性归档电子文件应以件为单位整理,按照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分类方案进行分类。,科技类电子文件和其它专业性电子文件,按照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相同的体系进行整理。,(,5,)保管,存储设备:,硬磁盘、磁盘列阵、磁带、磁带库、光盘、光盘塔、光盘库。,存储设备的保护:,温度控制,1527 ,;相对湿度,4060,电子文件的信息维护技术:,加密、身份认证、权限控制、长期可存取、备份、物理隔离、防火墙、入侵检测。,(,6,)利用:,A.,多套保存:至少三套。一套封存、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异地保管。封存和异地保管的文件需要脱机保存。,B.,凭证利用:,电子档案的,凭据性不如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凭据性强,。因为档案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原始性、真实性、凭据性、但电子档案一般经过几次转换才能保存或还原,经过转换以后的电子文件很显然已失去其原始性。又因为电子文件易修改,能复制的特性,所以很难,断定电子档案所显示出来的最终结果是否具有原始的真实性,。,维护电子文件原始性的技术措施,签署技术,:光笔签名、数字签名(密钥),认证技术,:利用分组密码进行消息认证,认证电子文件的内容与发出时是否一致,从而证明这份文件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身份验证,:用于电子文件访问权限的控制,防 火 墙,:防御外部攻击,防写措施,:如光盘的“只读”,加密技术,:对称密码算法和非对称密码算法,维护电子文件原始性的管理措施,加强对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电子文件制作过程要职责分明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的记录系统:既包括系统中自动记录(日志管理),也包括人工的记录,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一)纸质档案数字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存储在磁盘光盘或其它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数字化成果管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包括文字、图纸、图片、照片等,技术处理,浏览,照片,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过程,拍照,扫描,photoshop,OCR,压缩,01010101,(二)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是采用录音录像数字化需要的软硬件配置对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将其存储在磁盘光盘或其它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处理过程。包括原带处理,原带采集,格式编辑转换,光盘刻录,后期工作等。,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过程,01 01 01,模/数转换,ADC,录音,录像,数/模转换,DAC,调制解调器,analog,digital,01 01 01,五、数字档案馆,(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二),数字档案馆,的具体工作职能,(三),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区别,(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数字档案馆,是以数字化的,实体档案馆为基础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设施,,面向社会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的,开放系统。,它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的访问它,以获取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它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和发布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二)数字档案馆具体工作职能,具体来说,数字,档案馆,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构建,也就是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体的建立。包括:1,接收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并对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工作流程实施在线监督和控制,以及时获取电子文件,防止重要文件的流失。2,将现有馆藏档案数字化,实现数字化档案资源在网上的发布和传递。3,支持对馆藏各种档案实体的自动化管理。4,支持以网络连接行业、政府信息资源库及不同档案馆的数字化馆藏,能够提供分散于不同地区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5,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包括目录、索引和全文)进行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