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历史 戊戌变法[人民版]

上传人:抢*** 文档编号:243496830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选修历史 戊戌变法[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二选修历史 戊戌变法[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二选修历史 戊戌变法[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戊戌变法,日落紫禁城,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酝酿中的变革,一、大势所趋(十九世纪下半叶),1,、国际形势,(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潮流),(,1,)经济上:,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资本主义蓬勃发展,(,2,)政治上:,欧美进行议会改革,民主政治扩大;,文官制度建立,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运行机制。,2,、国内形势,(,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的失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因素:列强经济入侵的刺激;洋 务运动的引导;实业救国),(,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A,、,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B,、,19,世纪晚期产生了康梁思想,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德国统一与宪法,1871,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世界之潮流,:,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之困窘,:封建专制,经济落后,思想禁锢,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1895,年,甲午战后时事漫画,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张謇,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新思想的演进,1,、近代“学习西方”思想的发展,(,1,)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及,“自强”“求富”,的口号,2,、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薛福成),(,1,)加强国防,抵制列强侵略,(,2,)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3,)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发展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考:,早期维新思想有什么不足,作用?,A,、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B,、没有付诸实践。,早期维新思想对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代表作,思想,特点,影响,维新思想,维,新,思,潮,3,、,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相结合,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用,进化论和资经济学说,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借,西方,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4,、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1,)内容: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2,)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3,)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三、,士人干政,维新变法由思想酝酿变为实际政治运动,1,、,公车上书,:,2,、创办报刊:,3,、组织学会:,4,、成立学堂:,开始标志,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谭嗣同、陈宝箴在湖南成立,时务学堂,中外纪闻,、,时务报,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强学会、保国会,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保国会,时务学堂,时务报,强学会,强学报,万木草堂,启发明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变法背景,(原因、条件),康梁思想(著作、特点),本课小结,活动准备(上书、创报刊、学会、论战),变法结果(政变、失败原因、意义、教训),百日维新(上书、组织、标志、内容、评价),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抑制列强经济侵略,课堂练习,2. 1895,年“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成为:,A.,政治运动,B.,思想运动,C.,爱国运动,D.,群众运动,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B.,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D.,为无产阶级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4.,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6,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7,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B,A,C,二、百日维新,1,、百日新政,(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1898,年,6,月,11-9,月,21,日,(,1,)、诱因(直接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洲湾,列强掀起瓜分狂潮,。,(,2,)、准备,:,理论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组织,:保国会(,1898,、,4,),人事任命,:,康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3,)、变法开始,时间:,1898.6.119.21,共,103,天 “百日维新”,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4,)、内容,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保护,农工商业,;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局。,军事:,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废除八股;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设立译书局;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2,、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变法失败,发动者:,慈禧太后,发动原因:,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阻挠、破坏变法的表现:,(,1,)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2,)控制人事任免权,(,3,)各省官员对新政犹豫观望,敷衍塞责(湖南巡抚陈宝箴除外),(,4,)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5,)废除新政(只保留京师大学堂),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三条上谕,一、革除翁同訸的一切职务, 驱逐回籍。,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洋三军。,袁世凯(,1859,年,1916,年),1892,年,朝鲜内乱,入朝平乱,办事机敏、干练,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取中华民国总统一职。,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于北京。,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3,、,戊戌余音(,历史意义和教训,),历史意义,(,1,)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潮流(,性质,),(,2,)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4,)推动维新思想和西学的传播,点燃爱国、民主的火炬,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具体原因:,采取改良的办法,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的反对与破坏,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人民群众,教训(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持,103,天,史称“百日维新”(,6,月,11,日,9,月,21,日)。,类别,颁布的新法,改革的旧制,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裁撤冗员,2,、澄清吏治,经济方面,1,、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路,文化方面,1,、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裁汰绿营,解读片段四:,“,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一个“杀”字了得,维新志士血染菜市口,你认为是哪些因素断送了维新前程?,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康广仁 杨深秀,解读片段四:,“,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一个“杀”字了得,维新志士血染菜市口,你认为是哪些因素断送了维新前程?,主观:,客观:,根本原因:,a,、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b,、袁世凯出卖。,依靠无权的皇帝 脱离群众基础 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一、,戊戌变法把裁官视为首要措施,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导致,失职失业者近万人之多,。朝野为之震惊,颇有民不聊生之感。,以上选自,危机中的变革,萧功秦著,材料二、 “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20,世纪初的民谣,材料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解读片段五:,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1,、“历史在这里沉思”,戊戌变法究竟有何历史意义?,2,、是,悲哀?!抑或是感动?!说一说戊戌变法到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绝命诗,书生意气,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课堂小结:,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康有为的变法活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百日维新,1.“,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中哪一措施,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B.,命各省推荐人才,C.,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D.,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2.,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课堂练习,1.,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迥然不同。日本很快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维新变法运动却最终失败。,2,、中国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戊戌变法和改革开放,成败原因分析。,试从两国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论证与分析。,课堂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幕府封建统治分化薄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叫高,封建势力较强大顽固;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实力强大,策略得当,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不成熟,对皇帝、袁世凯和列强寄望,具体措施,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新天皇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顽固派强大,措施激进,无法推行。,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帝国主义不愿中国独立强大,国际环境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