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431045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劳动经济学,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4.1,均衡的基本含义,4.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4.3,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4.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4.5,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4.6,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4.1,均衡的基本含义,4.1.1,古典均衡的概念,4.1.2,当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扩充,4.1.3,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均衡,4.1.1,古典均衡的概念,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他市场因素处于静止不变状态的条件下,研究单个市场均衡状态的实现与新旧均衡的变动。代表人物,:,剑桥学派的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种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确定。代表人物,:,洛桑学派的瓦尔拉,4.1.1,古典均衡的概念,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的,其调整时间设为零。,动态均衡分析,认定经济变量调整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它要分析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4.1.2,当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扩充,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均衡,凯恩斯的失业均衡,非均衡,4.1.3,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均衡,供大于求,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劳动力供过于求,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供不应求,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在生产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下,人口、劳动力资源相对或者绝对减少,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此外,供不应求除了有总量问题之外,还有结构性问题,即有可能出现特定部分劳动力需求难于满足的现象(特别是高质量、专业性人员短缺)。,4.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4.2.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4.2.3,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4.2.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1,)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2,)劳资双方对他们赖以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的信息,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3,)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其他非货币特征。,(,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是工资接受者。,(,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4.2.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图,4-1,静态均衡的形成,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图,4-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结论:若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图,4-3,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结论: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图,4-4,需求曲线左移、供给曲线右移对均衡的影响,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图,4-5,供给、需求曲线左移后劳动力市场的重新均衡,4.2.3,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图,4-6,多维劳动力市场均衡,4.3,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4.3.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4.3.2,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4.3.3,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均衡,4.3.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在考虑了时间因素后,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下一个时期(,t,+1,)的劳动力供给实际上是本期(,t,)工资率的函数。均衡也随之形成与时间序列相关的流动状态,即动态的均衡。这时的分析方法与原来抽象掉时间因素的静态分析法不同。,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称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l,期间, 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假设本期(,t,)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Wt,和,Dt,表示本期的工资率和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Wt=,f(Dt,),假设本期,(t,)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St+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为因变量。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St+1=f,(,Wt,),4.3.2,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其图形称之为“,收敛型蛛网,” 。,图,4-7,收敛型蛛网,4.3.2,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表明相对于工资率变动,供给变动的反应程度大于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这种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4.3.2,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图,4-8,发散型蛛网,4.3.2,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和就业的波动,既不是收敛性的,越来越小;也不是发散性的,越来越大,而是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点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相交,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称为“,封闭型蛛网,”。,4.3.2,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图,4-9,封闭型蛛网,4.3.3,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图,4-10,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均衡,4.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4.4.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4.4.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4.4.3,充分就业,4.4.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图,4-1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4.4.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图,4-12,地区工资均衡(一),4.4.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图,4-13,地区工资均衡(二),4.4.3,充分就业,图,4-14,充分就业,4.5,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4.5.1,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4.5.2,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4.5.3,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4.5.4,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4.5.1,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瓦尔拉需求与供给,有效需求与供给,非瓦尔拉均衡,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4.5.2,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所造成的失业现象。,4.5.2,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图,4-15,劳动力市场的自愿性失业,4.5.2,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需求成为数量限制的情形下发生的失业。,4.5.3,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短缺的含义,劳动力短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即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劳动力短缺的累积效应和溢散效应,4.5.4,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工资漂浮,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是由工资紧张促成的。,工资紧张,是指某个集团以另一集团或几个集团的工资为参照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对自己在相对工资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满。,4.6,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4.6.1,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4.6.2 W,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4.6.3,劳动力供求平衡的调节,4.6.1,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4.6.1,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图,4-16,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4.6.2 W,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图,4-17,劳动力供给弹性与工资(一),4.6.2 W,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图,4-18,劳动力供给弹性与工资(二),4.6.3,劳动力供求平衡的调节,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扩大劳动力需求,控制并压缩劳动力供给,协调劳动力供给结构,进一步完善劳动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