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业组组长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课件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424767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业组组长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业组组长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业组组长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关于全国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业组组长,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田雷,1.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讲课内容,2,.,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3.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4.,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建议,5.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效果和案例,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一、改革背景,传统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需要变革,德育理念的新变化,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12,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1.传统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需要变革,2002年高中段同等学历教育德育课程设置比较,高中,中专,技校,经济常识,经济、政治基础知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哲学常识,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政治常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道德,哲学基础知识,世界观、人生观,选修:心理健康教育,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1.传统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需要变革,(1)从传统教材看,内容上 “繁、难、偏、旧” ,过于理论化、学科化、知识化、成人化。,“繁”:,指内容繁杂、面面俱到。,“难”:,指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偏”:,指教学要求过高,重视高深的理论问题,忽视生活中的德育问题,比较空洞。,“旧”:,指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及时,时代感不足。,(2)从传统的教学方法看,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成为最常见、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技 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缺乏针对性,没有实效性,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高等学校德育课程(两课)设置改革,98方案,06方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文科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2.德育理念的新变化,(1)从“对象”出发的教学设计(“主体性”德育),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追求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德育就具有了激励个体不断发展的功能。,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主要来源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要求、学科教学的要求,而不是学生思想的实际需求;在德育活动的组织上,特别是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课程考核上采用知识性的考试方式。这种忽视教育对象的德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参与和投入,。,坚持“思想调查状况分析确定主题开展教育考核反馈”的教育设计思路,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大力开发“德育活动类”课程,通过实践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弥补学校教育中道德训练不系统,不科学的问题。,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2.德育理念的新变化,(2)从“现实”出发的教育内容(“针对性”德育),人们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如果回避社会现实问题,也就失去了德育的价值。,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对民族传统失去认同感问题;现代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人类伦理的混乱;市场经济中的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消费观、享乐观、婚姻观、理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存在等引发的对社会和政府的不信任感;以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变化、虚拟社会的迷离、技术支持下的个性过分张扬等等。,回避不等于不存在,教育不等于给结论。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开展德育教学教育,等于抓住了影响学生思想的症结。,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2.德育理念的新变化,(3)为“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生活化”德育),德育内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德育功能: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个体和他人的关系教育、个体和国家(社会)的适应教育,一是德育要从关注政治性问题向关注生活性问题转变。,二是德育要在追求遵循社会规范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德育的自我完善能力,树立“终身德育”观。,四是注重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要突破只重视有关政治、社会、道德知识的传授的狭隘视野,应同时追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3.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2001年中办国办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调整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制度。,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一、改革背景,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4.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二、改革过程,1,2,3,研讨改革方案,(),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4,起草课标和编写大纲,(),教材编写工作,(),开发教学辅助资源,(),调研,第二部分,方案1,方案2,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1.问题一:你认为根据技工学校各阶段的德育需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和是否很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很有必要,有必要,没有必要,未回答,50%,36%,0%,14%,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2.问题二:目前的方案在教学上是否可行?调查结果显示:,可行,基本可行,不可行,未回答,64%,22%,0%,14%,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3.问题三:目前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效果如何?调查结果显示:,较好,总体可以,不好,未回答,32%,45%,0%,23%,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4.问题四:该方案是否满足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调查结果显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未回答,32%,45%,0%,23%,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5.问题五:该方案的教学内容是否易于学生接受?调查结果显示:,易于接受,基本能接受,不能接受,未回答,50%,27%,0%,23%,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6.问题六:该方案实施,目前的师资水平是否适应?调查结果显示:,适应,培训后适应,不适应,未回答,14%,72%,5%,9%,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7.问题七:该方案实施,是否需要师资培训?调查结果显示:,需要,无所谓,不需要,未回答,86%,9%,0%,5%,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8.问题八:你对该方案的总体评价是:,(A)、改革创新的方案且细节较合理 (B)、改革创新的方案但细节有待完善,(C)、改革创新的方案但需要师资培训才能实施,(D)、改革创新的方案但没有操作性 (E)、缺乏科学性的方案,A,B,C,D,E,未回答,9%,82%,4.5%,0%,0%,4.5%,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的德育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实现德育的育人功能。不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依据学生需要、内容实用、功能够用的原则,全面整合技工学校德育的相关内容,力争实现德育课程的综合化。”,1.指导思想,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政治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的切入点和针对性:,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的德育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实现德育的育人功能。,课程设计的总的原则:,不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依据学生需要、内容实用、功能够用的原则,全面整合技工学校德育的相关内容,力争实现德育课程的综合化。,1.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德育的价值,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国家对德育的新要求),(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从德育的价值维度看:,(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学校德育的功能,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维度看:,(2),从学生出发,内容平实易懂的理念,(3),突出时代感,培养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理念,(4),落实素质教育,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维度看:,(5),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努力实现课程综合化的理念,(6),突出职业特点,满足德育的社会功能的理念,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学校德育的功能,学校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己任,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德育课程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坚持旗帜鲜明的立场和观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2),从学生出发,内容平实易懂的理念,更多地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矛盾和困惑;更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从人生观的角度激发学习的热情;更多地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帮助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从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更多地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3),突出时代感,培养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如勇敢、果断、坚强、自制、耐挫、自信等心理品质和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等等。积极开发智力,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4),落实素质教育,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本课程追求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努力实现课程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上追求知识、能力、态度、品质的有机统一,,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提倡学生、教师、社会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5),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努力实现课程综合化的理念,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尽可能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根据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不采用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采用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方式,,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6),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满足德育的社会功能的理念,本课程十分注意加强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教育,强调社会公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进行经济政治基本知识的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的训练,。,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2.改革理念,(1)体现自身特色,(2),以“适应”为主线,(3)以课程综合化为目标,(4),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3.设计思路,(2)以“适应”为主线,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突破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以“适应”为主线,从适应自我发展,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逐步扩展,形成了,“思想品德教育”“经济政治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教育主题,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一、改革思路,3.设计思路,主线,内容,教材,适应自我发展,思想,品德,第一册,适应社会生活,经济政治常识,第二册,适应职业活动,职业,道德,第三册,必 修 课 程,学期,序号,模块内容,基本课时,备注,第一学期,1,德育一(思想品德),40,第二学期,第三学期,2,德育二(经济政治),20,第四学期,3,德育三(职业道德),20,选 修 课 程,学期,序号,模块内容,基本课时,备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1,公民道德教育,20,四年制、五年制学校的第七九学期也可参照执行,2,法律基础知识,20,3,哲学基础知识,20,4,创业教育,20,5,心理健康教育,20,6,公共关系与礼仪,20,7,美育常识,20,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基本常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法制意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和合格的从业人员奠定基础。,1.课程总目标,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2)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的方法。,(3)知道社会道德规范对自己行为的要求,了解基本的法律规范和维权手段。,(4)知道当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5)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掌握提高职业道德的过程和方法。,(6)掌握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技能,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分析、陈述社会问题的能力。,(7)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初步形成客观地、辨证地、发展地看待事物的能力。,2.课程分类目标,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辨析道德现象、体验道德情感,逐步理解社会规范的重要性,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2)从关注社会到积累社会知识、从积累社会知识到理解社会的发展,逐步丰富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认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当前社会的认同感,进一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3)通过对个人与职业关系的认识,对个体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个体的从业意识,增强岗位适应能力。,(4)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探究社会问题,学习认识理解社会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5)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客观辨证的方法来分析所面临的社会和就业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 “终身德育”的能力。,2.课程分类目标,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国情和当前的经济政治现象,激发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热爱社会主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在了解法律和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领会现代社会尊重人权的意义,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有明确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养成崇尚道德的良好习惯。,(4)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认同其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或岗位的价值,体会其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初步具备敬业爱岗的意识。,(5)养成客观科学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愿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课程分类目标,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3.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本次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如果说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结果性目标,那么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这些结果的方法、手段、途径和桥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本课程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社会经济政治常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三个主题。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主题下分设若干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均由学习目标和内容目标组成。,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学习领域1,学习的适应,学习目标,燃起理想的火焰,激发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内容目标,1,说明职业教育的意义与作用,2,列举职业教育的成才之路,3,描述自己的职业兴趣,解释职业理想的作用,4,认可学习的意义,5,比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6,列举职业素质的内容,7,尝试进行学习生活的自我设计,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学习领域2,心理的适应,学习目标,了解自我,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处理好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环境,内容目标,1,列举心理健康的表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2,感受环境的变化,知道适应环境的方法和途径,3,说出青春期心理的特点,描述自我的心理状况,4,列举常见的心理问题,知道处理和调适的方法,5,解释自尊自信的重要性,列举提高自信心的方法,6,说明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原则和技巧,7,列举常见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学习领域3,行为的适应,学习目标,了解社会法律、道德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提高约束行为的内控力,内容目标,1,说明维持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秩序的必要性,2,正确分辨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3,说出争当文明学生的基本要求,4,解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5,说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解释其内涵,6,列举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说出被处罚的方式,7,辨别犯罪的行为,说出刑罚的内容,归纳犯罪的严重性,8,认可预防犯罪的方法,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9,说出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特殊性,10,列举公民拥有的民事权利和相应的民事责任的内容,11,说明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学习领域4,观念的适应,学习目标,探讨人生问题,感悟人生矛盾,理解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观念。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正确的维权意识。,内容目标,1,列举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有初步的维权意识,2,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懂得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3,感悟对人生问题的各种看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4,解释人生价值的正确含义,5,归纳正确看待事物的原则和方法,初步形成客观辨证地思维方式,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学习领域5,职业道德的养成,学习目标,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学会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内容目标,1,解释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2,说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的含义和价值,3,说明职业道德观念的基本要求,4,掌握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和方式,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学习领域6,身边的经济现象,学习目标,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常见的经济现象,知道个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理解身边的经济活动的能力,内容目标,1,解释市场的交换行为,2,解释商品及其价格发生变化的市场因素,3,说出家庭常见的理财方式,4,说明合理的消费方式,懂得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5,分辩常见的企业形式,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6,说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7,列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8,说出社会保障的种类和实施方法,9,列举实例,阐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和根据,10,解释我国当前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说出合法的个人收入的来源,树立纳税人意识,11,说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状,12,说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和做法,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1.课程内容标准,学习领域7,身边的政治现象,学习目标,了解当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现象,理解各项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提高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内容目标,1,说出我们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结构的形式,2,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特点,3,解释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知道正确行使选举权的意义和途径,4,列举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和方式,5,说明党的领导地位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制度,6,说出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基本要点,7,树立全球观念和发展意识,8,解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1),内容标准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2)注意把握内容标准的基础性特点,(3),注意课标对内容标准表述的变化,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2.正确理解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按照“思想品德教育”“经济政治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教育主题,划分了7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分为“学习目标”和“内容目标”,其中“学习目标”是指该学习领域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内容目标”是实现这个结果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内容标准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2.正确理解内容标准,学习领域1,学习的适应,学习目标,燃起理想的火焰,激发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内容目标,1,说明职业教育的意义与作用,2,列举职业教育的成才之路,3,描述自己的职业兴趣,解释职业理想的作用,4,认可学习的意义,5,比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6,列举职业素质的内容,7,尝试进行学习生活的自我设计,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3)注意课标对内容标准表述的变化,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结果性目标:,知识目标:如列举职业教育的成才之路;描述自我的心理状况等。,能力目标:如比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尝试进行学习生活的自我设计等。,体验性目标:,如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形成客观辨证地思维方式等。,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2.正确理解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核,以及审查教材的规章。换言之就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实施和评价作出建议,1.课程标准的含义,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四、关于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四、关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分教材),项目,内容,处理,方式,项目,内容,处理,方式,前言,课程性质,详细,具体,说明,课程性质,简单,宏观,基本理念,课程任务,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详细,具体,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简单,宏观,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学习领域,简单,宏观,课程内容,详细,具体,学习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详细,具体,实施,建议,教学建议(分章节),简单,宏观,能力培养建议,课时安排,详细,具体,评价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简单,宏观,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建设,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3.课程标准的特点,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四、关于课程标准,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3.课程标准的特点,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本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教学的具体内容。因而,课标是对课程整体设计的要求和说明,具有对课程整体建设的宏观指导性。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有弹性的,给教学组织实施留下了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四、关于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3.课程标准的特点,课标不仅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指导性的原则意见,而且对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提出了要求,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编写的要求、教学理念的确立、评价方式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建设等。包涵了课程建设的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大纲的内容更丰富和全面。,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四、关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3.课程标准的特点,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只明确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不是全部要求和最高要求。因此,课程标准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一个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和教材的教学内容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具有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的特点。,第二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四、关于课程标准,1.教材结构和内容介绍,每课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引言:,用具体的案例和情景,或简洁优美的语言引入本 课内容,起到承前启后、巧妙设疑、引人思考的作用。,教学内容:,以节、目为单位,展开教材所陈述的教学内容。,探究与实践:,针对课程所讲述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一、德育一教材分析,内 容,课时,学科分类,学习领域,第一课 谱写人生的新篇章,4,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适应,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第二节,学习改变命运,第二课 培养健康的心理,8,心理的,适应,第一节,健康心理的表现,第二节,心理的自我调控,第三节,学会交流与合作,第三课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8,道德,法制,教育,行为的,适应,第一节,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第二节,增强自律能力,第四课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6,第一节,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第二节,犯罪痛悔一生,第五课 学会保护合法权益,6,第一节,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第二节,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式,第六课 掌握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4,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念的,适应,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节,学会科学地认识事物,总计,36,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第三课养成良好品德,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第五课保护合法权益,第六课正确看待事物,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1.教材结构和内容介绍,一、德育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逻辑结构,(2)教育需求和功能分析,(3)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2.教材简要分析,一、德育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逻辑结构,2.教材简要分析,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一、德育一教材分析,(2)教育需求和功能分析,教育需求,教育功能,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所带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发展目标不明,学习缺乏动力,从理想教育入手,辅之以学习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容易在行为规范方面放松自我要求,应及时强化纪律和法制教育,突出品德与法制教育,从品德入手,提高自我约束的内控力,正值,1617,岁,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着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客观、全面地观察世界,看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一、德育一教材分析,(3)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学习节奏的调控,教学辅助材料的呈现,教学专题活动的设计,资料卡片,案例链接,名人名言,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一、德育一教材分析,(3)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教学专题活动的设计,序 号,课 别,活 动 内 容,1,第一课,制定个人发展规划,2,第二课,心理健康的自我测量,3,第三课,调查校园内公民道德的状况,4,第四课,出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小报,5,第五课,民事起诉状的模拟起草活动,6,第六课,小组辩论比赛,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一、德育一教材分析,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二、德育二教材介绍,第一课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第一节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一、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三、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用途,第二节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一、商品定价和商品交换 二、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三、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第三节认识个人投资*,个人投资的方式 二、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二、德育二教材介绍,第二课走近经济圈,第一节了解市场,一、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交易原则,第二节做现代企业人,一、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二、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第三节产业与劳动者,一、关注三大产业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合同制度 四、社会保障制度,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二、德育二教材介绍,第三课开放的中国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一、公有制经济 二、非公有制经济 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一、财政收入的形式 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 三、财政支出 四、争做光荣纳税人,第三节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二、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 三、对外经济和技术往来,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二、德育二教材介绍,第四课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节做合格的共和国公民,一、要有强烈的国家意识 二、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三、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四、了解国家决策,参与基层工作,第二节做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者,一、我国的基本选举原则 二、公民行使选举权利的法律程序 三、公民的监督权,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二、德育二教材介绍,第五课关注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当代国际社会,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当代国际社会*,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三、德育三教材介绍,第一课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职业与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二、职业道德的作用,第二节时代呼唤职业道德建设,一、职业道德与精神文明 二、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 三、职业道德与个人发展,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三、德育三教材介绍,第二课职业道德规范(讲清为什么,怎么做),第一节爱岗敬业,第二节诚实守信 第三节办事公道 第四节服务群众 第五节奉献社会,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三、德育三教材介绍,第三课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第一节忠诚,一、什么是忠诚 二、忠诚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三、忠诚是对个人归属的肯定,第二节主动,一、什么是主动 二、主动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兴趣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 三、主动应从“5S”开始,第三节合作,一、什么是合作 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合作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基本保证,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三、德育三教材介绍,第四课职业道德养成,第一节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一、职业道德认识 二、职业道德情感 三、职业道德意志 四、职业道德行为,第二节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一、见贤思齐 二、积善 三、自省 四、慎独,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四、新版教材的特点,1.求新,2.求实,3.求活,4.求效,教材,教学内容,课程功能,课程价值,德育第二册,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合格从业者,公民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德育,第二册,经济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政治基本知识,德育,第三册,职业道德,适应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一、深入把握教学需求,1.把握课程设置与内容的针对性分析,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活动,2.注重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生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3.注重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一、深入把握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活动建议,1,列举心理健康的表现,以描述健康心理的词汇为内容,开展组间竞赛,看看哪组说得最多,2,理解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收集成功者的故事,分析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3,知道青春期心理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自己现在和过去在思想、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4,描述自我的心理状况,组织开展“我的自画像”活动,然后向家长、教师或同学征求意见。也可开展心理健康的测量活动,采用SCL-90量表,了解分析自我的心理状况,5,列举常见的心理问题,知道处理和调适的方法,开展“心理大会诊”活动,教师提供案例,请学生分析,给出解决的方法。本活动可采用小组共同讨论探讨的方式。,6,懂得自尊自信的重要性,收集自信与成功的故事,或开展寻找不够自信的原因的活动,或收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做成座佑铭,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2.教学目标确立的合理性,3.教学目标的可检验性,如:德育一第三课第二节增强自律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对成长的影响,从而掌握增强自制能力的方法。,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律的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第一册第三课培养良好品德的教学目标设定,1.总体目标,(1)解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要求,说明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养成崇尚道德的良好习惯。,(2)说出争当文明学生的基本要求,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明辨是非,杜绝违纪行为,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2.分类目标,(1)知识和能力,1)说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含。,2)列举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3)正确分辨人们行为的善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4)解释文明学生的行为特征。,5)说明社会文化对人的行为影响的体现,评价其是非。,6)说出常见的违纪行为的表现,阐明其危害性。,7)说明自制力的表现,列举提高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1)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理解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从社会文化对人行为的影响,理解正确对待成长诱惑的重要性。,3)通过对校园违纪行为的分析,总结行为的危害性,增强行为的内控力。,4)理解自制力的重要性,掌握提高自制能力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高尚品德的行为,鄙视、摈弃不道德的行为。,2)树立培养高尚品德,提高自制能力的自觉性。,3)认同文明学生的行为表现,主动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1.把握逻辑结构,2.把握教学内容,3.把握教学深度,如第一课是谈学习的适应,第二课是谈心理的适应,两者统一在学生现实的生活之中。而第一课学习的适应的内部的逻辑关系是:,人总要从事某种职业-从业需要学习-引出职业教育,明确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设问:怎样才能成才-引出有理想才会有追求、爱学习才会变成材、善把握才会有成效这三个方面(这实际上就是学习的适应的内涵),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四、灵活采用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常见的教学法(例):,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法、活动模拟法,道德教育-认知法、体验法、情景表演法、社会调查法,法制、经济、政治常识教育-认知法、参观法、案例分析法,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认知法、问题辨析法、自我教育法,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四、灵活采用教学方法,2.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3.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1)更新评价理念,(2)把握评价重点,(3)使用多元评价方式,主题活动评价 、个人成长记录 、观察记录 、合作学习评价 、口头讨论 、学生自我评价 、个案分析 、作业评价 、形成性测验,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五、探索培养综合能力,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2.对能力培养的新要求,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能力,问题辨析和思考的能力,自我教育与体验的能力,合作交流与实践的能力,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五、探索培养综合能力,1.教材阅读理解,(1)区分事实和观点,(2)发现和理解主要思想,(3)找出论点与论据的内在联系,信息收集和运用,2.材料收集与运用,(1)了解多种途径的材料收集的不同方法和技巧,(2)读懂材料,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3)辨别材料的价值与典型性,(4)运用材料有理有据地论证问题,3.学习图表和表格,(1)知道不同种类的图表(示意图、线条图、条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和表格,(2)读懂图表和表格所呈现的信息,(3)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设计、使用适当的图表和表格,4.利用统计数据,(1)读懂数据,(2)知道甄别数据资料的可靠性,(3)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比较,(4)利用数据资料提出或解决问题,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五、探索培养综合能力,1.联想与迁移,(1)认识事物之间具体的联系或关系,(2)依据材料再造或形成新形象,(3)依据要求按程序实施活动,问题辨析和思考,2.比较与概括,(1)能发现社会现象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2)能根据异同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3)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进行联系对比,(4)能对相近的概念,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区分和对比,3.归纳与演绎,(1)知道从个别的事实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2)能从一般原理推理出关于个别对象的结论,4.辩证与创新,(1)知道用联系、全面和发展的观念看问题,(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生活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评述和解答,(3)依据提供的条件进行计划、方案的设计,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五、探索培养综合能力,自我教育与体验,合作交流与实践,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六、注重活动课程建设,1.活动教学的特点,开放性 、主体性 、教学性,2.活动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情境设置原则,活动参与原则,方法指导原则,一般而言,“德育课程活动教学方案”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德育课程活动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的场景设定、教学时数、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教学资源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德育课程教学方案说明”,主要包括该方案使用的条件(包括具体说明在教材第几册第几课的哪部分教学中使用)、方案设计的主要理由(包括可行性分析)、主要教学手段、方案实施的建议、活动效果检测等内容。,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七、综合使用课程资源,1.配套教参的使用,2.配套光盘的使用,3.配套练习册的使用,4.配套组卷系统的使用,教参,教学参考书介绍,教材分析,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和结构,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建议,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设计建议,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栏目解析,教学步骤、内容和方法,教学策略建议,教学评价提示,活动内容建议,活动设计举例,专题活动指导,相关资料,第四部分 技工学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各类型德育课程设置一览表,第五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和案例,一、改革效果,第五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和案例,一、改革效果,1.本次改革具有先进性,高中思想政治,技工德育,1,必修,选修,必修,选修,2,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经济学常识,德育1(思想品德),法律基础知识,3,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德育2(经济政治),哲学基础知识,4,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德育3(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5,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科学思维常识,公民道德教育,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公共关系与礼仪,7,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创业教育,8,美育常识,9,国情教育,第五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和案例,一、改革效果,2.教师使用中的反响,二、教学案例分析,谢谢,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联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