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上传人:hy****d 文档编号:243421056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讲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1,一、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二、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三、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陶渊明写,四、清官形象的理论与创作:十五贯与况钟的笔,2,一、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1.历史题材创作繁荣的原因:,以“双百”方针的提出为标志的文艺政策的调整,打破了无形中形成的题材方面的禁忌,为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可能。,1957,年的反右运动又形成了新的禁区,使得作家不得不回避直面人生、指陈时弊的创作,只能转向历史,以曲喻隐指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现实的多层次的体验与感受。,由于对“新生活”的陌生,一些作家在写作上出现了平庸乃至停滞的现象,历史题材创作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领域。,3,2.历史题材创作的几种表达,共名”的热心营造者与具体体现者:,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曹禺,胆剑篇,姚雪垠,李自成,借历史题材表达 “个人话语”:,田汉,关汉卿,陈鹤翔,陶渊明写,广陵散,黄秋耘,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等,冯至,白发生黑丝,姚雪垠,草堂春秋,民间趣味与民间意识:,吴晗,海瑞罢官,4,二、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1.关汉卿的人物设计,关汉卿:,象征性:他象征的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所以在行动中是毫不犹豫的,在心理上也是毫不动摇的。他是单向的,扁平的。,叶和甫:,“现实”的原则:只考虑声名富贵,主张“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掂量一下”。,关汉卿和叶和甫的对照关系:,理想和现实两种,原则的决裂: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分子要么坚持自己的使命、理想与人格,要么就只能陷于堕落的境地,舍此别无选择。,5,2.关汉卿的成功之处,借助历史人物塑造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实际上寄托了老左翼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一种“自我形象”、“自我认同”与“自我定位”。,这个形象显然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太一致,可以说是公开文学中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的最后表露。,对反抗黑暗、为被压迫人民代言这一知识年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的一个自觉捍卫。,6,三、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达: 陶渊明写,1.陈鹤翔,四川重庆人。,1922,1925,年间参与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起任教于山东、吉林、河北等地,抗战爆发后到成都,曾参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领导工作多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不安定的灵魂,、,在阪道上,、,独身者,、,鹰爪李三及其他,等。建国后,历任川西文化厅副厅长、川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1954,年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古典文学部副部长兼,光明日报,专刊,文学遗产,主编。,后期致力研究,创作较少。仅完成,陶渊明写,和,广陵散,,发表后影响广泛。在“文革”中被迫害,于,1969,年去世。,陈翔鹤(19011969),7,2.陶渊明的形象,不是达观的生存态度,而是潜藏在这种达观态度后面的感慨与“殷忧”。达观之外的伤感、苦闷与悲愤色彩。,自觉地与权力中心,不论是精神上的权力中心,还是现实的政治权力中心保持一种疏离关系。,远离权力中心的隐士,充满孤立之感。,8,3.陈鹤翔的个人性叙事立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间接地表露了一种个人性的面对时代的态度。,作者要能够以今人的目光,洞察古人的心灵,展示古人的风貌。使现实的寄托、心声与历史故事融为一体,作者的个性、爱恨褒贬也通过对历史的重塑表现出来。,为解读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9,四、清官形象的理论与创作: 十五贯与况钟的笔,1.十五贯的创作特色,典型的民间趣味、浓厚的民间意识和民间情感,奇案与破案的趣味性,体现了官方、知识分子和民间对历史的不同想象和寄托,10,2.十五贯的人物及结构模式,人物,况钟:具有“君轻民为贵”的思想(去掉了神秘色彩,描写内心冲突),过于执:草率、愚蠢、固执(漫画式描写),结构模式,巧合成奇冤,昏官冤枉无辜,清官以奇招破案,11,三、况钟的笔的意义,劝谏之意,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批判现实,巴人强调用笔的严肃性、“笔下有人” 的人道主义精神。,12,本章在现实与历史间展开探讨,立足于历史题材创作,将现实的言说用历史的笔触表达出来。,以三部分作家的创作立场为代表,分别论述了戏剧创作领域中的三部代表性作品。揭示了,50,年代历史题材创作中潜在的现实政策的反应、个人话语的表达和民间意识的流露等问题。,五、小结,13,六、阅读提示,14,七、思考提示,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