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二、武粳15武粳15由著名水稻育种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育成。是以早丰9号/春江03杂交,后代再与武运粳7号杂交经选育,于1999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原名5356。2004年2月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武粳15。审定编号:苏审稻200418。该品种由于米质好,产量高,定名当年就被江苏省列为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推荐品种,在苏南沿江地区种植。我市种植已几年,面积较大。,1,、产量表现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45.14kg,幅度:580760.83kg/亩,名列参试品种的首位,比对照品种武运粳7号(9520、9746)高15%。既适宜于育秧移栽,也适宜于我地小麦、油菜茬口直播栽培。而且产量潜力比较大,金坛、无锡等地种植,最高亩产达790kg,可达800kg/亩。在我市种植也有很好的表现。在全市组织的品比中,产量水平名列前茅。目前,该品种已列为全国超级稻、水稻超高产栽培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主要应用品种。米质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武粳15稻米达优质食用米3级,糙米率83.8%,堊白米率28%,堊白度 3.5%,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15.6%,胶稠度79mm,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但加工企业认为其出米率低,从而影响售价而抑制良补供种.,2,3、主要特征特性()武粳15育秧移栽作单季稻,全生育期156天(落谷收割),秧苗的芽鞘无色,芽鞘尖部淡青绿色。()分蘖偏强,集散比较适中。叶宽中等,株型紧凑,叶片挺而叶色较深。株高100cm。一般穗轴和穗下节间长占株高一半,叶鞘全抱节间。抗倒能力强。武粳15移栽时,穗长平均16.6cm左右,灌浆中后期穗轴弯垂。单穗总粒数128130粒,结实93-94%。熟相较好。稻谷长椭圆形,长7.8mm左右,长宽比2.29。一般米粒长5.3mm,长宽比1。,3,()抗逆性较强经江苏省农科院测定,对水稻穗颈瘟高抗,苗期高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B5、中C15、中D1、中E3、中F1、中G1 6个;纹枯病抗性在中高之间;中抗白叶枯病,属抗性较好的品种。该品种叶色较深。株高100cm左右。一般穗轴和穗下节间长占株高一半,叶鞘全抱节间。抗倒能力强。在我市种植,一生总叶片(主茎)数1718叶,地上节间67个。主茎叶面顺序:倒2叶倒3叶剑叶倒4倒5叶。最高叶面指数6左右,在接近抽穂时出现。做直播稻栽培,叶片、株高等相应减少。,4,三、武运粳7号,1、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00008,2、品种名称,武运粳7号(原名9522),3、选育单位,江苏省武进市农科所,4、品种来源,加48/香糯9121/丙815省级审定情况:1998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 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该品种属常规粳稻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片宽挺,穗层整齐。丰产性好,对白叶枯病有一定的抗性,米质中等偏上。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和褐飞虱。,在我市种植已有年头了,曾因小(翘)穗头而淡出市场.,5,四、淮稻9号,1、品种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7,2、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68”,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经淮9712(扬稻3号/02428/IR26/中国45/连粳1号)系统选育,于2000年育成。3、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4、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6.0kg,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1.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3kg,较对照增产8.5%。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g左右。株高100cm左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与对照相当。株型紧凑,长势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挺色深,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较难落粒;接种鉴定中感穗颈瘟、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3.5%,垩白粒率14.3%,垩白度1.8%,胶稠度73.0mm,直链淀粉含量18.0%,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6,五、淮稻10号,1、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708,2、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9836”,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984180/武运粳8号杂交,于2002年育成。3、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4、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1kg,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3.0%,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8kg,较对照增产12.1%。每亩有效穗24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1粒左右,结实率91%左右,千粒重26g左右。株高98cm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较对照迟熟2天。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9%(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2.2%,垩白粒率30.0%,垩白度3.0%,胶稠度84.0mm,直链淀粉含量16.7%,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7,六、南粳44,1、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92、来源与类型 原名“宁4009”,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南粳38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3、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4、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8.1kg,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0.1%,2005年减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显著;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9kg,较对照增产7.1%。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100cm左右,全生育期158天左右,较对照早熟12天。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9.5%(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62.0%,垩白粒率28.0%,垩白度2.2%,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8,八、宁粳3号,1、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9,2、来源与类型 原名“W006”,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以宁粳1号(W001)/宁粳2号(W262),于2004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3、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4、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8.5kg,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9.4%,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8kg,较对照增产16.4%。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2万,每穗实粒数127.5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6.0g。株高98.6cm,全生育期159天,较对照早熟1-2天。,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0.7%(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28.0%,垩白度3.0%,胶稠度82.0mm,直链淀粉含量16.8%,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