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十五种病症保健康复按摩001,一、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五十肩”、“露肩风”、“冻结肩”、“肩凝症”、“肩痹”等,是一种肩关节囊及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老年性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女性多见。,(一)病因,1老年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发生纤维化改变。,2内分泌机能紊乱。,3急慢性劳损。,4风寒侵袭。,5肩关节缺乏运动。,(二)临床表现,1疼痛与压痛,肩周炎疼痛的性质多为酸痛或钝痛。早期肩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疼可扩散至肘部,遇寒湿疼痛加剧,遇热痛减,日轻夜重,常常影响睡眠。后期肩部疼痛减轻,但活动障碍较显著。常可在肩峰下滑囊及三角肌下滑囊部、肱二头肌长头或短头腱沟、三角肌后缘、冈上肌与冈下肌附着点,以及肩内俞、肩贞、天宗等部位找到明显压痛点。,2活动障碍,病程越长,活动障碍越明显。常不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如穿衣、洗脸、梳头、素腰带等。肩关节被动上举、后伸摸棘、内收、外展、内外旋动作均受限。,3肌肉萎缩,患肩病久,局部肌肉常出现废用性萎缩,尤以三角肌较为明显。,(三)按摩方法,1抱揉肩周,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以双手大鱼际或全掌抱着肩部,做大面积抚摩抱揉。,2揉、滚肩部及拿揉三阴三阳,保健按摩师以单手掌或双手掌揉肩部及上臂,拇指与多指相对用力揉拿或捏拿肩部及上臂。然后用左手握患肢前臂并托起肘部,将上肢外展并活动其肩部,同时用右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肩背部及上臂。,3点拨肩部肌肉及阿是穴,宾客一手大鱼际或掌根部自患肩的肩胛骨脊柱缘由上而下揉数遍,拇指拨35遍,然后以食、中、无名指从肩胛脊柱缘插入肩胛骨前方,拨理肩胛下肌35遍,拇指或掌根揉拨肩胛腋窝缘。,4按揉腧穴,双手拇指对按中府、天宗、肩贞、肩内俞。拇指重按肩外俞、秉风、臣骨、缺盆、肩 、拇指按揉或拨极泉和肩部痛点。,5被动运动肩关节,根据不同方向的活动障碍选用下列动法。,(1)推肘内收,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北立于宾客患侧偏后方,一手推患侧肘部,另一手从健侧胸前握住患肢腕部,缓慢牵拉内收,然后用推患肘的手掌磨擦患肩。最后空拳叩打患侧肩周围。,(2)扛肩揉搓,保健按摩师取半蹲式,用肩扛宾客患肢上臂,双手扣于肩部前后,进行协调的揉搓且尽力向上找动肩关节。,(3)反手旋肩,(4)环转运动肩部,保健按摩师立于宾客患侧后方,用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握拿患肢肘部托起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运动,以患者能耐受为最大范围。,6搓抖及拍打肩臂部,双掌或握空拳拍打或叩打肩背及上臂部,多指与掌根推拿臂部。,(四)注意事项,1按摩治疗后,在病变局部进行湿热敷或中药熏洗,待疼痛缓解后,逐渐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2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受风着凉。,3注意保护患肩,避免过劳与外伤。,二、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主要的症状有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可合并肢体功能丧失等综合症状。本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综合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一)病因,1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软骨板逐渐骨化,髓核逐渐脱水导致纤维化、椎间隙变窄,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出现增生。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2急慢性外伤造成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操作,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压迫神经、血管产生症状。,(二)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其中以颈项、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为最常见。颈椎病往往因颈部过劳、扭伤或寒冷刺激使症状加剧而诱发。临床症状为:,1颈型,颈椎各椎间关节及周围肌筋损伤导致的颈肩酸胀、疼痛、颈项僵硬。不能做点头、仰头及头颈部旋转活动,呈斜颈姿势,患者回头时须颈部与躯干共同旋转。,2神经根型,颈丛和臂丛神经受挤压,造成颈项、肩胛上背、上胸壁、肩臂或手部放射性麻木、疼痛、无力或肌肉萎缩、感觉异常。,3椎动脉型,由于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挤压椎动脉,造成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疲倦无力,严重者可出现位置性眩晕、猝倒等。,4脊髓型,因脊髓受压而出现上下肢一侧或两侧麻木,走路无力不稳、瘫痪、大小便障碍等。,5交感神经型,戏交感神经受压引起枕部疼痛、偏头痛、头昏、心动过速、胸闷肢冷、视物模糊、出汗障碍等综合症状。,6混合型,临床上凡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为混合型颈椎病。,(三)按摩方法,1勾点风池及拿揉颈项,部,保健按摩师一手扶宾客头部,另一手推摩拿揉颈部,用小鱼际滚颈部,多指揉颈部两侧,拇指揉颈部督脉路线。,2点拨颈肩部肌肉及按揉腧穴,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沿宾客膀胱经的天柱至大杼穴一段按揉弹拨,拇指按揉天柱、风池、大柱、肩井、列缺、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池、合谷、绝骨等穴。,3拿揉、牵抖上肢,保健按摩师用手多指与掌根相对用力拿揉上臂,双手握患肢腕部牵引抖动。,4、 拍打肩臂部,(四)注意事项,1平时要注意颈部、肩部及上肢部的锻炼,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或经常低头。,2枕头高低要适宜,避免过高。,附:落枕,落枕是指患者颈项部酸痛,转动不灵活的一种疾患。多因睡眠姿势不正,枕头过高或过低,使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处于伸展状态,以至发生颈部肌肉劳伤痉挛,或因颈部受寒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患得多在一觉醒来后突然感觉颈项一侧或两侧的肌肉酸痛僵硬,头向一侧歪斜,活动困难,动则疼痛加剧,严重者可牵引致肩背疼痛。,治疗落枕的按摩方法可参照颈椎病的按摩方法。,三、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指因各种突然刺激造成的腰部软姐织损伤,又称“扭腰”、“闪腰”,是一种觉见的外伤疾患。由于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承担着人体60%以上的重量,并从事着复杂的运动。腰部前方只有松软的腹腔和髂腰肌,附近仅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无骨性结构的保护,因此在负重或不协调的运动中,极易受到损伤。损伤在急性期未能给予有效治疗,则容易转化为慢性,成为顽固的腰背痛。,(一)病因,多由于突然受暴力损伤而起,如过度后伸与前屈,扭转弯曲超过了腰部的正常活动范围,或搬运重物,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度,劳动者是腰部姿势不正确,或扛抬重物是,配合不协调,以及跌打或暴力直接打击腰部,使腰部的肌肉组织受到剧烈的扭转、牵拉突然受伤。,(二)临床表现,腰痛发病骤然,伤后即感腰部一侧或两侧局限性疼痛。患者常能指出准确的疼痛部位。有些患者在受伤时感到腰部清脆的响声或有韧带撕裂样感觉,随即感到疼痛。小便用力时均感到疼痛加剧。触摸患侧腰肌可见紧张、痉挛、僵硬等。,(三)按摩方法,1远端取穴镇痛,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重叠按揉宾客扭伤穴(阳池与曲池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或腰痛穴等,以缓解腰部疼痛。,2轻推背部及掌按背腰部,保健按摩师双手掌在宾客背腰部自上而下做“八”字形分推数启蒙,两掌自上而下揉脊柱两侧腰肌,双手拇指在腰部疼痛部位揉推分拨,并顺期肌纤维方向推理肌筋数遍。,3轻点背腰部俞穴,。,4轻点拨腰椎旁竖几脊肌及阿是穴要以能忍受为度,5,。,点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四)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腰部禁止做大幅度运动,卧硬板床休息35天,并防止腰部受寒冷刺激。,2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腰肌的保护能力。,3注意劳动姿势,避免无精神准备的突然动作。,四、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筋慢性损伤,主要是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病例中,腰部劳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一)病因,1在劳动中工期维护某种不平衡的体位,如经常用同一侧肩部扛抬重物,长期从弯腰工作等,或由于习惯性的姿势不良,常可导致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背酸痛。,2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未作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反复多次损伤,局部出血渗液,产生纤维性变或疤痕组织,压迫或刺激神经而形成慢性腰痛。,3先天性畸性,如由于单侧性腰椎骶化或小关节两侧不对称等,使腰骶部两则活动度不一致而诱发腰痛。,(二)临床表现,有长期腰痛和反复发作史,腰骶部和腰椎两则疼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发、沉重、病人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部位。疼痛在过量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部分患者腰部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密切关系。腰部运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腰部活动过多即感腰部有牵制感,多数患者腰部喜热怕冷,甚至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加重,可出现腰肌痉挛、脊柱侧弯、患侧下肢有牵涉性疼痛等症状。,(三)按摩方法,1推、揉、滚腰背部,。,2按压腰背,保健按摩师用双手掌根按压宾客腰背部肌筋。,3点拨腰肌两侧及阿是穴,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重叠,分别自上而下左右拨宾宫两侧骶棘肌,拇指重点按揉、推理腰部痛点。,4、肘推腰肌,5擦摩腰骶,保健按摩师单掌擦摩宾客腰骶部,大鱼际或掌根擦肾俞、腰阳关,以有透热感为佳。,6、点揉肾俞、命门、关元、八髎及委中穴,7、拍打背腰部及扳腰,(四)注意事项,1本病应坚持长期治疗,平时注意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姿势,睡觉宜用硬板床。,2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着凉。,3坚持腰背锻炼,增加腰肌弹性和固护能力。,五、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向外胀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腰伴上肢的放射性疼痛。此病是临床觉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1内因,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韧性及弹性逐渐减弱。这就构成了本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部位,是根据承受压力多少和活动度大小来决定。而腰4-5,腰5、骶1之间负重最多,活动度最大,所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发症的部位。,2外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创伤引起的。绝大多数发生在青壮年,在椎间盘本身退化变性、纤维环变脆的基础上,遭受一次突然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的下腰部损伤,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有一部分患者有受寒凉的历史,寒凉刺激为诱发本病的原因。,(二)类型,本症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部位和程度分为如下若干类型。,1按髓核突出方向分为三型,(1)向后突出型,髓核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本型临床最多也最重要。按突出部位又分为:,1)单侧型,是临床是最多见的一种,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局限于一侧。,2)双侧型,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下肢均有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此型临床上较少见。,3)中央型,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此型左右侧神经根均不受压,受压的只是马尾神经,所以产生的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2)向前突出型,本型不引起特殊症状,故无临床意义。,(3)向椎体内突出型,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的松质骨,多为环状缺口,常发生在青年期。,2按髓核突出程度分为三型,(1)幼弱型(隐藏型),纤维环部分破裂,纤维环由内向外形成裂缝,但外层尚保持完整。,(2)成熟型,(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自椎间隙向外胀出。,(3)移行型,(即突出型)该型介于幼弱型与成熟型之间,纤维环接近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胀出较大,可发展变为成熟型,也可缩回椎间隙而消失。,(三)临床表现,1,多数患者有外伤史或反复发作史。,2腰部疼痛,咳嗽、打喷嚏及腹压加大时(如用力排便等)疼痛加剧,重者起卧困难,步履跛行,疼痛难忍。,3一侧或双侧下肢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且常发生在腰痛减轻或消失时。疼痛先由臀部开始,逐步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有的可至足背外侧及足跟和足掌,如果突出部位在中央,则可出现马尾神经症状,表现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障碍。,4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受限为主,少数前屈受限明显。,5脊柱有不同程度的侧弯,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腑部,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为了使神经根躲开突出物的压迫而脊柱凸向健侧;相反,如果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上方,则脊柱凸向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6病程长的患者还可出现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及足掌麻木感,患肢可见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7患肢温度下降,部分患者感到患肢发凉,检查发现患肢温度较健侧温度低。,(四)按摩方法,1常规手法 按腰肌劳损按摩方法加点拨坐骨神经路线上的穴位如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摇腿揉腰,复位,2复位和矫形手法,此类手法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3恢复期手法,(1)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其患侧。,1) 双手自上而下揉腰背部与骶臀部。,2) 拇指拨揉两侧腰段的骶棘肌。,3)肘尖压揉腰段的骶棘肌。,4)肘尖自上而下滑按脊柱腰段两侧。,5)拇指拨揉骶骨两侧酸痛点。,6)握拳或向臂滚揉腰部,以有热感为度。,7)多指揉两下肢后侧。,8)压揉下肢坐骨神经走行路线上的酸痛点。,9)点揉涌泉穴。,10)腰部后伸运动。,(,2)宾客改为侧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其前面。,1)肘尖压揉髋骨两条横线,一条沿髂骨边缘自后向前,作一弧线,从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另一条从次骨 自后向前到大转子。,2)拇指拨揉两则腰肌。,3)前臂滚揉下肢足小阳胆经。,(3)宾客取仰卧位。,1) 揉拿大小腿,直腿抬高运动。,2) 屈髋屈膝环转运动。,3) 屈双腿、腰部屈曲运动。,(一) 注意事项,1可配合牵引疗法。,2.治疗期间睡硬板床,注意保暖,防止潮湿受凉。,3.按摩必须排除骨技病变。,4.恢复期注意功能锻炼。,5.可选用理疗、针灸等配合治疗。,6.若按摩无效,患者痛苦难忍,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六、骨性膝关节炎,骨性膝关节炎是指损伤、劳损所致膝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一)病因,此病与年龄、性别、职业、损伤等关系密切。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该病的病因虽由诸多因素所致,但应首先考虑膝关节的机械因素,机械性积累损伤是主要的,引起此病的另一原因是老年人软骨的弹性减低而遭受力学伤害产生退行性改变。,中医学认为,此病一是因慢性劳损、受寒或轻微外伤所致;二是因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而致,肝虚无以养筋,肾虚无以濡骨,而使筋骨疲软,步履不便。,(二)临床表现,1疼痛经常出现在活动之后,上下楼梯或由坐位突然站起时疼痛加剧,休息后感觉关节僵硬,不活动时无自发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时在行走时有膝关节滑脱感。,2膝关节肿胀,股四头肌萎缩。,3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髌骨时,关节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可出现膝翻或膝外翻。,4关节内有游离体时,行走时可突然出现绞锁现象 ,稍活动又突然消失。,(三)按摩方法,1,双手抱揉揉膝关节周围,2、拿揉大腿下端,3、点按血海、膝眼、梁丘、足三里、昆仑、鹤顶 阳陵泉等。,4、点 拨按揉压痛点,5、屈伸膝关节,6、拨伸膝关节,俯卧,1、拿揉后下肢,2、点按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穴,3、点拨腘肌及压痛点,4、拍打下肢后侧,4,(四)注意事项,1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可用热水袋或热物热敷,2应注意对患肢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3肥胖者应注意减肥。,七、小儿斜颈,小儿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是以患儿头向一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疾病。引起斜颈的原因有很多,如脊柱畸形、颈部肌肉麻痹等。,(一)病因,关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对于此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1)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头偏向一侧,使胸锁乳突肌受压,发生肌纤维化及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浸润。,(2)由于产伤,引起肌肉撕裂,造成血肿,最后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斜颈。,(3)临产时,由于胎位不正,臀部或横位,或胎儿过大,使胸锁乳突肌霜段的动脉受阻而引起肌肉部分缺血,或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4)斜颈是由于一侧的胸锁乳肌感染所造成的肌炎所致。,(二)临床表现,患儿头向患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摸到肿块,底部稍可移动。患儿颈部向健侧转动时,肿块突出明显,如勉强转动,可引起患儿疼痛、哭闹。病期较长者,可影响到患侧颜面的发育,而健侧颜面也产生适应性的改变,致颜面部大小不对称。晚期还会产生继发生胸椎侧突畸形。,(三)按摩方法,1轻摩颈部,2拇指推颈部,3、拇指点拨颈部胸锁乳突肌及阿是穴,3拿捏胸锁乳突肌,保健按摩帅用拇指和食、中二指相对用力进行一紧一松拿捏,刚柔结合,用力由轻到重。,4牵引拔伸颈部,保健按摩师一手拇指按压患儿颈部肿块,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使其头颈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环转运动数遍;一手将其头部置于最大限度向健侧的屈曲位,并稍前屈,另一手拇指在其肿块部及整个胸锁乳突肌上做轻揉和轻拨,最后按压。,(四)注意事项,1按摩手法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2嘱家长加强患儿的锻炼,可用玩具等引诱患儿多向健侧扭头。,3睡觉时可用沙袋固定。,八、失眠,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入睡困难,眠而易醒,时睡时醒,严惩者可整认不眠,古代又称“不寐”。本症伴有头晕、眩晕、心悸、健忘等症状。,(一)病因,1中医学认为:,1)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2)阴虚火旺,肝阳内动,情志所伤。,3)阴不交阴,心肾不交,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4)心虚胆怯,心神不安。,2现代医学认为:,1)心理生理性原因:如长期、持续、过度脑力活动及精神紧张;强烈精神刺激;生活规律的被动改变;长期生活无规律等。,2)精神疾病和躯体病变所引起的失眠。,3)药物或酒精引起的失眠。,(二)临床表现,1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不思钦食,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2阴虚火旺 心烦、头晕,耳鸣,口干,津少,舌红,脉细弱。,3痰热内扰 胸闷,头重,心烦,口苦,目眩,苔黄腻,脉滑数。,4肝郁化火 性情易怒,不思钦食,口渴喜钦,目赤口苦,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三)按摩方法,1、掌 按背腰部,2、掌 揉背腰部都先左侧后右侧,3、点按膈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八髎及安眠穴,4、按头部(按中级头部按法去掉面部手法),5、分推胸胁及揉腹,6、拇指揉点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7、拇指揉手少阴心经及厥阴心包经,8、点按劳宫、,内关、神门、大陵、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及太冲穴。,。,(四)注意事项,1保持乐观情绪,坚持锻炼身体。,2防止脑力劳动过度,注意不钦浓茶、咖啡等。,3注意引起失眠的原发病的治疗。,九、头痛,头痛是一个自觉症状,临床上极为常见,可以出现在各种急性慢性疾病中。因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则会发生头痛。,(一)病因,1中医学认为,头痛原因众多,但以内伤、外感为主。,1)外感头痛 由于感受风寒、风热、暑湿而引起的头痛,2)内伤头痛 主要由于肝阳上亢情感不和,郁怒伤肝;痰浊中阻,身体虚弱或病后失养;气血虚弱,脾胃素虚或钦食不节,或久病失于调养致气血亏虚;肾阴不足或疲劳过度致肾精亏耗,或因肾阴不足、肾阳衰弱而引起头痛。,2现代医学认为,头痛可作为伴随症状散见于内、外、神经、精神及五官科等疾病中,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可见炎症、损伤、肿痛、压迫牵引、推移、扩张等使痛觉敏感结构受到刺激而引起。有些头痛与紧张、焦虑、强光强声等刺激有关。,(二)临床表现,1风寒头痛,因受风寒而引起头痛,有时痛连项背,恶风寒,喜温暖,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紧。,2风热头痛,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红耳赤,口渴欲钦,咽红肿痛,小便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口干,知红,少苔或苔黄,脉数。,4血虚肾亏头痛,血虚头痛为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脉数。肾亏头痛为头脑空痛,耳鸣目眩,腰酸膝软,遗精带下,阳痿,四肢发冷,舌淡胖,脉沉细无力,阴虚者口干少津,脉经弱。,(三)按摩方法,按头部中级,1、,风寒头痛加,拿点风池、风府、天柱等穴,2、风热头痛加点,按风池、大椎、曲池、尺泽及擦大椎,3、肝阳头痛加点,按肝俞、肾俞 、太冲、照海三阴交及加揉足厥阴肝经,4、血虚肾亏头痛,加点揉脾俞、胃俞、肾俞、腰阳 关、八髎、太溪、绝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四)注意事项,1.头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必须注意引起头痛的原发病的治疗。,2.注意节制烟、酒。,十、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其特点是病人自觉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呕吐、出汗、昏倒等症状,(一)病因,1中医学认为眩晕是由于肝阳上扰、肾精不足、气血虚弱、痰浊中阻所引起的。,2现代医学认为,眩晕可作为伴随症状散见于耳原性病症:美尼尔氏综合症、迷路炎、迷路外伤、内听动脉阻塞、晕动症;神经原性病症: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脑干肿瘤、癫痫;眼原性病症:屈光不正、眼肌瘫痪;颈原性病症:颈肌不平衡、肥大性颈椎骨关节炎;全身性病症:心血管病、血液病、代谢性疾病、过敏反映、减压病、全身严重感染等。,(二)临床表现,1肝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重,面呈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2肾精不足,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无力。,3气血虚弱,动则眩晕加剧,劳累则发,面色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钦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4痰浊中阻,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三)按摩方法,按头部中级按法,1肝阳上扰,加点压肝俞、肾俞、太溪及太冲穴,2肾精不足,加点按肾俞、腰阳关、命门、大肠俞、八髎、太溪、及擦八髎,3、气血亏虚,加点按背俞 穴尤以脾俞、胃俞 、三焦俞及肾俞为主。点拨足三里,4痰浊中阻,加分推胸胁部。掌揉腹部。拇指揉腹部胃经路线。点按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脾俞及胃俞穴,(四)注意事项,中年以上,肝阳引起的眩晕,如肝阳化风,病情严重时可猝然晕倒,有时可发展为中风,故应及时防治眩晕,平时宜钦食清淡,忌辛辣肥腻,戒恼怒酗酒,节房事,适当参加体力劳动,锻炼身体,并服药调治。,十一、胃脘痛,胃脘痛是以上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症状。,(一)病因,1中医学认为,引起胃脘痛的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钦食所伤、肝气犯胃及脾胃虚寒等。,2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胃脘痛的常见疾病是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及胃癌等。常见致病因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二)临床表现,1寒邪犯胃,胃痛发作,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不渴,喜热钦,苔薄白,脉弦紧。,2钦食伤胃,胃脘胀痛不舒,有阵发性疼痛,暖腐吞酸,呕吐未消化的食物,吐后痛减,苔厚而腻,脉滑。,3肝气犯胃,情志不舒,胸胁胀满,胃脘部发胀,口苦咽干,暖气反酸,大便不畅,舌边红,脉弦。,4脾胃虚弱,推关元、揉擦命门穴。,5钦食不节,按揉三焦俞。,(三)点按内关,足三里,掐合谷,拇指拨灵台,至阳穴,点肝俞,脾俞,胃俞,及压痛点,摩膻中,中脘穴及摩腹,揉腹,(四)注意事项,1对胃、十二指溃疡出血期的患者,一般不宜按摩治疗。,2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钦调节,心情开朗,不过度疲劳。,3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风着凉。,十二、泄泻,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一)病因,1中医学认为,泄泻是由于感受外邪、钦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引起。,2现代医学认为,腹泻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胃酸减少或缺乏,各种肠道感染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肿瘤,肠吸收缺陷,食物中毒,药物影响,肠变应性病,肠蠕动紊乱等。,(二)临床表现,1寒湿(风寒),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脘腹胀满,恶寒发热,头痛身困,肢体酸痛,或兼呕吐,苔薄白,脉浮。,2钦食所伤,腹痛肠鸣,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吞酸,食欲减退,舌苔垢浊,脉滑数或沉弦。,3.脾胃虚弱,大便溏薄,泄泻时作时时止,水谷不化,纳呆腹胀,神疲倦怠,面色萎黄,知淡苔白,脉缓弱。,4命门火衰,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行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5肝气乘脾,平时多有胸胁胀满,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三)按摩方法,1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一侧,用双手掌沿督脉路线从长强交替上推至命门,双手拇指尚足太阳经内侧线自骶尾部推按至背腰部;双手拇指重叠拨次 ,按压大肠俞,对揉、对按两侧脾俞、胃俞、肾俞穴,然后将双手置于两侧臀部向内上方捧拢,向上推颤。,2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两掌逆时针轮状推腹部,叠掌揉腹部;掌根按揉关元;双手拇指按揉天枢、中脘、气海、足三里穴。拇指分别按揉手足阳明经(上肢前臂段、下肢小腿段。,(1)属寒湿者,重点揉神阙、气海(以腹内有温热感为度)、足三里、内关(每穴约1分钟);在背部及腰骶部用擦法,以透热为度。,(2)属伤食者,在腹部多使推法、摩法、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3)属命门火衰者,重点揉关元,双手拇指压盲俞。,(4)属肝气乘脾者,加施斜擦两胁(以微热为度),轻揉两侧章门、期门及背部的肝俞、胆俞、膈俞,拇指点按太冲、行间等穴。,(四)注意事项,1避免腹部着凉。,2注意钦食卫生,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十三、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多见于各种急慢性病中。属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有一定关系,有燥结和秘结之分。,(一)病因,劳损内伤或病后体虚和老年人气血不足,导致气虚使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下润大肠而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身体阳盛或钦酒过度、嗜食辛热原味,以致胃肠积热;或热病后津液耗伤,不能润下,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以及忧郁思虑,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脾不健运,胃肠通降失司,糟粕内停,不得不行,而成便秘。,(二)临床表现,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经常三五日或七八日解便一次,甚至更长时间解一次。有的患者次数虽正常,但粪质干燥,坚硬难排。或少数患者,时有便意,大便也不干燥,但排便艰难。便秘日久,由于腑气不通,浊气下降,常引起其他症状,如腹胀腹痛,头晕脑胀,钦食减退,睡眠不安,心烦易怒,痔疮或肛裂等。,(三)按摩方法,1两掌顺时针轮状推腹部;双手拇指尚升、横、降结肠方向交替按压至乙状结肠区,在乙状结肠区用双手拇指缓缓揉动,且做上下压颤动作;拇指按揉中脘、天枢、大横等穴,2双掌分推腹部;两掌捧腹部;双手拇指同时自内向外滑拨腹直肌,然后右手握空拳滚揉腹部(左手掌轻按右拳上,以增加压力),滚动幅度由小到大。,3两手掌侧沿结肠方向交替快速敲击,重点刺激乙状结肠区;拇指按揉水分、足三里、上巨虚。,4双手拇指对揉两侧胃仓、三焦俞;双手拇指、食指重叠,捏、拿、按、压、拨大肠俞;叠掌揉骶骨背面。,(四)注意事项,对于习惯性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喝开水(可晨起钦服淡盐开水),平时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品,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做下蹲起立及仰卧展髋压腹动作等,均有利于便秘的治疗。,十四、痛经,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及腰骶部疼痛难忍,甚至出现虚脱状态,随月经周期而发作,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影响工作与学习者,称为痛经。,(一)病因,1中医学认为,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或寒、或气滞、或血瘀、或虚而致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月经排出困难,不通则痛,故发生行经疼痛。,2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原发性痛经的原因是,精神因素、体质因素、子宫痉挛收缩。引起继发性痛经的原因是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二)临床表现,痛经是妇女常驻见病之一,尤以青年妇女为多见。痛经大多在经前数日,或月经来潮后的第一天开始,于月经来后逐渐减轻并消失,偶见延续到经后或经后始发病,当疼痛发作时,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性情急躁、乳房发胀或胀痛、恶心、呕吐、腰酸等。如仅感到小腹或腰部轻微胀痛不适,这是常有的现象,不作痛经论。,(三)按摩方法,1点掐合谷三阴交足三里,2掌揉背腰部及掌擦腰骶及八廖穴,3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先用拇指按压天枢、五枢、血海、三阴交穴各3分钟,再掌擦气海、关元、中极穴各3分钟,用两手拇指反复揉按脐下冲任脉路线,最后按揉中脘、血海、足三里。,4双手多指拿揉下,肢大腿前群肌,拇指或大鱼际揉下肢小腿胃经和脾经路线,拇指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四)注意事项,1按摩治疗痛经,应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治疗两次,连续三个月治疗六次为一个疗程。,2在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注意经期卫生,3适当休息,情绪安宁,避免暴怒及忧郁。,十五、小儿疳积,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滞是指婴幼儿伤于乳食、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积滞于中焦。积滞日久不愈,进一步发展,以致气阴耗伤,体虚瘦弱,面容枯槁,精神不振等,即为疳症。所谓“无积不成疳”,本病与西医所说的小儿营养不良相似。按摩治疗本病可收到较好效果。,(一)病因,引起小儿疳积的主要原因是“钦食伤脾;喂养不足;慢性消化道疾病,或呼吸道感染,结核病,或其他慢性病;先天性畸形。,(二)临床表现,本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情发展多为由轻到重,由实变虚的过程。患儿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物不化,毛发稀疏,皮肤粗糙,颧红,烦燥不安,睡眠不实,口渴、尿黄,便恶臭,苔厚腻,脉滑数。积滞日久,耗伤正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少则血亏,气血两亏,虚象毕露。尤其长期纳少,便溏,手足不温,面色黄白无光泽,头大颈长,形体消瘦,甚至骨瘦如柴,萎靡不振,手足心热,浮肿,脉细无力等。,(三)按摩方法,1患儿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立于其旁,用手沿脊柱两则膀胱经路经自下而上,反复揉按3-5遍,重点按脾俞、胃俞、三焦俞、长强至大椎穴。,2患儿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摩揉胁肋,拿揉腹部,按揉中脘、天枢、神阙、丹田等穴,然后再揉按下肢脾、胃经路线,重点按揉足三里、梁丘、三阴交穴。,3捏积。若积滞伤脾,重点按揉中脘、足三里、四缝穴。,若积滞日久化热,点按肾俞、涌泉、脾胃虚寒搓命门、揉神阙、丹田、推三关(前臂桡侧,阳池与曲池成一直线的距离)。,(四)注意事项,1经常带小儿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2喂养要得当,定时、定量喂奶和吃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品。,3少食肥甘厚腻之品,注意饮食卫生。,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