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建筑——白马寺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388445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佛教建筑——白马寺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佛教建筑——白马寺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佛教建筑——白马寺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佛教建筑,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雄伟、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米,身长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河南洛阳市白马寺山门和白马,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天王殿,天王殿,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米,宽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大佛殿,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大雄殿,殿内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大佛龛内供的是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前,站着韦驮、韦力两位护法天将。佛殿的两侧则排列着十八尊神态各异、眉目俊朗的罗汉塑像。这十八罗汉,姿貌宛若真人,表情栩栩如生,透着凡人的喜怒哀乐,是中国佛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上品,现在已经成了,白马寺,的镇寺之宝。,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接引殿,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白马寺最后面是,清凉台,,清凉台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在此译出的,历来为藏经之所,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清凉台,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毗卢殿,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佛教在中国发展,形成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清凉台石碑,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法宝阁屋脊,上的一排“仙物神兽”,其中一定有“龙生九子”中的第三子“,嘲凤”。“嘲凤”形似兽,是为龙的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凤”,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凤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法宝阁阶台墙下的“螭吻”,正在张嘴大口地“吸水”。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齐云塔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齐云塔,比丘尼道场,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