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创新

上传人:苏**** 文档编号:243386600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电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电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三章,电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创新,投资项目决策,13.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理论,1.,可行性研究的涵义,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一种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的系统投资决策分析研究方法,是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所有方面(包括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生产、销售、环境、法律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调查研究,对备选方案从技术的先进性、生产的可行性、建设的可能性、经济的合理性等进行比较评价,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研究方法。,2.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西方国家推行可行性研究较早,,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项必做的工作。根据可行性研究深度的不同,把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1,)机会研究。,(,2,)初步可行性研究。,(,3,)可行性研究。,3.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从宏观上可以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改进项目管理;微观上可以减少投资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效果。其具体作用有:,(,1,)作为投资项目决策的依据。投资主体决定是否兴建该项目,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提出的研究结论。,(,2,)作为投资项目设计的依据。项目设计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不得任意修改。,(,3,)作为向银行贷款的依据。银行通过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觉得贷款还是不贷款。,(4)作为向当地土地、环保、消防等主管部门申请开工建设手续的依据。,(5)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项目被列入年度投资计划之后,项目实施计划、施工材料、设备采购计划都要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方案进行。,(6)作为项目评估的依据。,(7)作为科学实验和设备制造的依据。,(8)作为项目建成后,企业组织管理、机构设置、职工培训等工作的依据。,4.可行性研究的内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主要解决四个问题:意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二是研究项目的技术方案及其可行性;三是研究项目生产建设的条件;四是进行财务和经济评价,解决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行性研究主要研究下列问题:,1,)市场研究与需求分析。,2,)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3,)建厂条件与厂址选择。,4,)工艺技术方案设计与分析。,5,)项目的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6,)项目实施进度安排。,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评估等。,5.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国际上典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项目所有者应与可行性研究的承办单位(设计机构或咨询机构)密切合作。,(,1,)开始阶段。承办单位要详细讨论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明确业主的目标。,(,2,)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研究。,(,3,)综合评价、优选阶段。将项目各方面的情况,综合研究设计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对备选方案进行详细的讨论、比较。,(,4,)对选取的方案作更详细更具体的编制,制定具体的范围,估算投资、经营成本和收益,做出项目的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国家有一般的规定,如工业项目(新建项目)的、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利用外资项目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性项目的等。,(,6,)编制资金筹措计划。项目的资金筹措在比较方案时已经作过研究,但随着实施期限和条件的改变,也会导致资金的改变,这些都可以随财务分析作相应的调整。,6.可行性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咨询单位或设计单位,同时,它还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资质审定,取得承担可行性研究的资格。,2)有承担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问题负责的能力。,3)如果有多个单位共同完成一项可行性研究,必须有一个总负责单位。,可行性研究中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可行性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可行性研究要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分析和论证,以得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因此,建设所需的条件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公正性原则。可行性研究工作中要排除各种干扰,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这样才能使可行性研究工作正确、公正,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7.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1,)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行业、地区的发展规划与计划,国家的进口贸易政策和关税法规政策,国家、地方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信贷政策、财税制度),以及地方的法规。,2,)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3,)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区域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建厂地区的规划(如城市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交通道路网的规划等)。,4,)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基础资料。,5,)有关投资项目的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定额等资料。,6,)国家正式公布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编制程序、评价方法和参数等。,(,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防止错误和虚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满足下列要求:,1,)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科学分析,得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不能限定可行的结论,为可行去编造数据。,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深度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基本内容要完整。为此,调查研究要贯彻始终;要掌握切实可靠的资料,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客观性;要坚持按可行性研究的程序进行研究;要按国家规定的格式、内容进行实事求是的编写;要坚持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要坚持现有论据,后下结论。,3,)为保证可行性研究的质量,承办单位要配齐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要由足够的时间保证,不能走形式;不能草率行事;要严格执行签订的合同,并按合同的要求签订验收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和报告。,13.2,项目的财务评价,13.2.1,财务评价概述,1.,财务评价的概念,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及时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能力,从而据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2.,财务评价的特点,1,)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追求项目投资给企业(或投资主体)带来的财务收益(利润)最大化。,2,)评价角度。是站在项目投资主体或项目系统自身角度进行的经济评价。,3,)费用与效益的识别。财务评价中的费用是指由于项目的实施给投资主体带来的直接费用支出;财务评价中的效益是指由于项目实施给投资主体带来的直接收益。,4,)价格。费用与效益的计算均采用市场价格。,5,)主要参数。利率、汇率、税收及折旧等均按国家现行财税制度规定执行。,3.财务评价的费用与效益识别,费用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经济评价的目标。费用和效益都是相对于评价目标而言的,是以评价目标来定义的。效益就是对评价目标的贡献;费用则是对评价目标的反贡献,是负效益。在项目经济评价中,费用与效益处于追求目标下的对立统一。没有费用,就没有效益。为了与国民经济评价中的费用与效益相区别,习惯上把财务评价中的费用统称为支出,把效益统称为收益。支出是指企业(实施者或投资主体)或投资项目自身为系统边界,由于投资项目实施发生的货币支付(即由企业内流向企业外的货币),也称直接费用或现金流出。收益是指以企业或投资项目系统自身为系统边界,由于投资项目实施而带来的货币收入(即由企业外流向企业内的货币),也称为直接收益或现金流入。,(1)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财务收益(现金流入)。,1)销售收入。包括提供服务的收入。,2)资产回收。指寿命期未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和流动资金。,3)补贴。指国家或有关部门为鼓励和扶持某些项目的开发或技术方案的实施而给予的补贴。在价格、税收、汇率上的优惠已体现在收入的增加或支出的减少上,不再另计。,(,2,)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财务费用(现金流出)。,1,)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无形及其他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2,)经营成本。即总成本费用中需要以现金支付的部分。,3,)税金。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税和所得税。,如果进行项目自有资金投资效益评价,支出中还应包括借款本息偿还,其投资支出也仅指自有资金支出。,对于新建项目或新实施的技术方案,财务评价的费用(支出)与效益(收益)可直接识别和计算。对于更新改造项目或技术方案,如果难以直接识别和计算财务收益和支出,应采用“有无对比法”识别和计算。,4.财务评价的程序,项目或技术方案财务评价一般要依次经过以下四步:,1)财务收益和支出的识别。,2)财务收益和支出的测算。,3)财务评价报表的编制。,4)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与分析评价。,5.财务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财务评价包括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平衡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 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考察项目投资的盈利水平。,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如图,6-1,所示。,全部投资盈利能力分析,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分析,总投资盈利分析,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汇余缺情况,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外汇平衡,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财务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13.2.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测算,1.,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作为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财务评价,首先要收,集、整理和测算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品种及生产规模。,2,)投资估算额、分年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包括借款利率、外汇利率、借款偿还条件等)。,3,)项目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投资期和达产期)。,4)产品售价、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的预测值。,5)成本费用分项估算值。,6)利润分配方案及偿还借款资金来源。,7)基准收益率、基准投资回收期等财务评价参数。,8)其他财务评价基础资料。,2.投资估算,从体现项目投资规模的角度,投资估算由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部分组成。固定资产由下列费用项目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贷款利息。,4.项目计算期的确定,为全面评价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计算有关动态评价指标,需要合理地确定项目或方案的计算期。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期。,建设期是指项目建设过程所耗用的时间长度,可从项目设计开始算起到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为止,也可以从正式破土动工算起。前者包括研究设计期、施工期和试运转期;后者不包括设计期。建设期是安排建设计划、签订合同、筹集资金、组织施工、检查工程进度、进行生产准备的依据。为了使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应最大限度地缩短建设期。,5.收入、成本和销售税金的测算,收入是指项目或技术方案在生产期取得的销售(营业)收入,按照产品销售量与销售单位的成绩计算。为计算现金流量,一般假定销售量等于生产量,销售收入等于全部销售汇款现金收入。产品销售价格一般采用预期出场价格,并按是否含增值税可分为含税价格和不含税价格两种。财务评价无论采用何种价格,都要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与相关成本费用的计算口径保持一致。,成本费用的测算是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测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生产成本、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测算。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和摊销费按国家规定年限和方法计算。无形资产按法律或合同规定的年限平均摊销,法律或合同没有规定的按不少于,10,年摊销;其他资产(开办费)按不少于,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防洪费等。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分析中,如果产品的销售和外购货物(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进价均采用不含税价格,则增值税不应计入项目现金流出中,因为销售收入(现金流入)中不含增值税金;如果产品销售和外购货物的进价均采用含税价格,则增值税税金应作为现金流入式估算项目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产品含税销售收入,-,外购含税价值总额),增值税税率,(,1,增值税税率),产品增值税税率目前一般为,17%,,所以上式中的最后一项取值约为,14.53%,。计算项目应缴纳的增值税是,用含税销售(营业)收入与含税外购货物价值总额的差额乘以,14.53%,即可。,6.利润分配与借款还本付息测算,项目的销售(营业)收入扣除总成本费用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后,即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计算和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作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应在盈余公积金、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三者之间分配。其中,盈余公积金按规定提取,一般为税后利润的,10%,;应付利润是指向出资者(股东)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是税后利润与盈余公积金和应付利润的差额,可用于偿还借款本金。,固定资产借款本金可用于折旧费、摊销费、未分配利润以及其他还款资金偿还、这里的 借款本金是指项目建设期未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金(建设期支付利息时)或本息累计额(建设期未付利息时)。国内借款一般按项目最大偿还能力计算还本付息,以便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偿还期。国内借款按已经明确或预计可能的借款偿还条件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在生产期各年应付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并通过产品销售收回后偿还。生产期还款均按年末偿还考虑,每年应计利息按下式计算,生产期每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年利率,借款偿还方式用等额偿还本息和等额成本、利息照付两种方式。等额偿还本息中,每年应付利息等于年初本金累计与年利率的乘积;每年偿还的本金数额等于总额减轻当年支付的利息。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每年应偿还的本金等于建设期末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息累计除以还款年限;每年应支付利息的计算与等额还本付息方式相同。为反映项目各年还本付息情况,财务评价要编制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按全年计算,并计入财务费用,其借款本金用计算期未收回的流动资金偿还。若提前还款,按年末偿还处理。,项目财务评价除了要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外,还要对财务评价基本参数如基准收益率、基准投资回收期等进行选取。,13.2.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能够直接、清楚地反映出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表格,利用它可以进行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计算各项评价指标,从而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按照投资计算基础不同,现金流量分为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投资者现金流量表。本书主要研究项目现金流量表。,1.,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项目全部投资(包括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角度,对项目各年的现金流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表格反映。,现金流入项目,现金流入由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等三个项目组成。,(,1,)产品销售(营业)收入。这是指项目建成后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在技术经济中,一般假定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售出,也即产量等于销量,此时产品销售收入的计算式为,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产量,单价,在投产期,因此尚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故销售收入的计算式为,销售收入,=,设计产量生产负荷,单价,(,2,)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发生在项目计算期的最后一年,其数额根据实际情况可有两种方法确定。,3,.,现金流出项目,现金流出项目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内容,但不包括建设期利息。,(,2,)流动资金投资。流动资金投资额来自于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中的有关项目,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注意的是流动资金投入的年份,一般情况下流动资金自项目投产起分年度按计划投入。,(,3,)经营成本。经营成本是指总成本费用中扣除折旧、摊销、维简和利息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式为,经营成本是指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维简费,-,利息支出,(,4,)销售税金及附加。按有关规定计算。在技术经济计算中式给出一个合并税率,此时计税依据是产品的销售收入。,(5),所得税。所得税的计算是按照公式“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进行的。在技术经济计算中,为简便起见,一般对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进行简化。在不考虑利润调整及分配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即等于当年实现的利润,也即,应纳税所得额,=,利润,-,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4.,现金流量表的计算,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1,)静态部分的计算一般是根据现金流量表,在表上直接进行的。,1,)净现金流量。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等于当年的现金流入减去当年的现金流出,即,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在项目建设期净现金流量一般是负的,在生产经营期为正数。,2,)累计净现金流量。项目累计净现金流量等于各年净现金流量相加。,(,2,)动态部分的计算首先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延长表,其形式如表,6-3,所示。,13.2.4,财务评价报表的编制及评价指标,1.,财务评价报表,为了便于对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进行财务评价,需要编制一套必要的财务报表。财务评价报表包括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两大类。,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是用来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分析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能力,并作出财务评价理论所用的报表。财务评价基本报表主要包括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和财务外汇平衡表。,财务评价的辅助报表是用来对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为基本报表提供数据,并作为辅助性分析所用的报表。财务评价辅助报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主要产出物和投入物使用,价格依据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以及其他辅助报表。,2.,财务损益表的编制及评价指标计算,财务损益表主要反映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所得税及税后利润分配情况。根据损益表和总投资估算数据可计算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等评价指标,并与行业平均水平或投资主体要求达到的水平比较,以判断项目或技术方案单位投资的盈利能力。,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评价指标的计算,为了评价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财务盈利能力,需要编制财务现金流量表。财务现金流量表包括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和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两个基本报表。,全部投资现金流量由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净现金流量(税后)、累计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累计净现金流量六部分组成。现金流入为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三项之和。其中,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各年数据取自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固定资产余值和流动资金均在计算期最后一年回收,固定资产余值数据取折旧估算表中固定资产期末净现值合计,流动资金回收额为项目全部流动资金。现金流出由固定资产(含投资方向调节税)、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项组成。其中,投资数据取自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经营成本取自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销售税金及附加取自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所得税取自损益表。净现金流量是各年现金流入合计与对应年份现金流出合计之差。累计净现金流量为本年及以前各年净现金流量之和。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为税后净现金流量与所得税两项之和。,根据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可计算并分析税前税后的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考察项目全部投资的盈利能力。,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由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净现金流量三部分组成。自有资金现金流入各项数据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相同。自有资金现金流出由自有资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及税金等项组成。其中,自有资金各年数据取自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借款本金偿还(在计算期末);借款利息支付为生产期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之和,取自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经营成本和税金支出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数据相同。,根据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壳计算并分析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等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4.,资金来源与运营表的编制及评价指标计算,资金来源于运用表是反映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资金盈余或短缺情况的报表。该表主要用于分析项目的资金平衡能力和清偿能力,并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依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由资金来源、资金运用、盈余资金和积累盈余资金四部分组成。,资金来源包括利润总额、折旧费、摊销费、长期借款、流动资金借款、其他短期借款、自有资金、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其中,长期借款应包括在建设期内未偿还的利息。,资金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借款利息、流动资金、所得税、应付利润、长期借款本金偿还、流动资金借款本金偿还和其他短期借款本金偿还。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是指各年增加的部分。,以上各项数据均来自相关的财务报表。,根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及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可计算固定资产国内借款偿还期(简称借款偿还期)。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偿还期是指国家财政规定及项目具体财务条件下,以项目投产后可用于还款的自己能偿还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本金和建设期利息(不包括拟用自有资金支付的建设期利息)所需的时间。其计算式为,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的年份,-,开始借款年份,+,(当年偿还借款额,当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额),借款偿还期满足贷款机构要求的期限时,及认为项目具有清偿能力。,5.,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评价指标计算,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建设项目或技术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情况的报表。该表主要用来考察项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合理性和清偿能力。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组成,并且符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其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净值、无形及递延资产净值;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新建项目设立时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资本公积金(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以及外界对项目的捐赠款等)、累积盈余公积金和累积未分配利润。各项数据的取值和测算方法如下:,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存货、现金三项数据来自流动资金估算表;累积盈余资金来自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但应用在计算期最后一年扣除其中包括的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即自有流动资金。,在建工程只在建设期内存在,生产期将转为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数据是指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或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建设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借款利息三项之和的年累计值。,固定资产净值、无形及递延资产净值分别取自折旧估算表和摊销估算表。,流动负债及短期负债,包括应付账款、流动资金借款和其他短期借款的余额。应付账款来自流动资金估算表;流动资金借款来自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或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投产期相应借款额的逐年累计数,(,达产期数额不变,),;其他短期借款余额与长期借款余额计算方法相同。,长期借款余额在建设期是指长期借款,(,含建设期借款利息,),逐年累计数,在生产期是指年初余额减去当年还本数的差额,可由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或资金来源与运用表相关数据求得。,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金和资本公积金在建设期是指逐年累计数,生产期是指全部资本金或资本公积金数额;累计盈余公积金和累计未分配利润取自权益表。,根据资产负债表可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评价指标,分析项目的资金结构和清偿能力。资金负债率是反映项目各年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及偿债能力的指标,等于各年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流动比率是反映项目各年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等于各年的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之比;速动比率是反映项目各年快速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等于各年的流动资产总额和存货与流动负债总额之比。,6.外汇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外汇平衡表是反映项目各年外汇余缺程度的报表,主要由外汇来源、外汇运用和外汇余缺额三部分组成。外汇来源包括项目产品销售外汇收入、外汇借款和其他外汇收入;外汇运用主要是进行投资、进口原料及零部件、支付技术转让费和偿还外汇本息等;外汇余缺额直接反映了项目计算期内外汇平衡程度。外汇不能平衡的项目,应根据外汇余缺程度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进行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财务评价,应通过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明确的评价结论。,13.3,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国民经济评价又称费用与效益分析,它与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财务评价,共同组成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投资项目或技术方案的国民经济评价目的在于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投资项目上,使全社会可用于投资的有限资源能得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使国民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发展。,13.3.1,国民经济评价的概述,1.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技术方案的效益与费用,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技术方案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从而评价技术方案的经济合理性,2,国民经济评价的对象,宏观经济效果的好坏是投资决策的土要依据。国民经济评价是技术方案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此,从原则上,所有项目一般均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并以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作为主要决策依据。,但是,国民经济评价是一项较财务评价复杂得多的分析评价工作,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条件及可能,一般只要求对某些在国民经济中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如涉及国民经济若干部门的重大工业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有关较稀缺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明显失真的项目,以及审批机关要求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进出口、技术引进、中外合资经营项目等。,3.国民经济评价的作用,(1),国民经济评价是宏观上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2),国民经济评价是真实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的需要。,(3),国民经济评价是投资决策科学化的需要。,4,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的或相似的一面,又合本质的区别。下面用两个例子说明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对项目决策的影响。,(1),两者的共同点,1),评价的目的类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最有利的投资方案,都是对技术方案的盈利性进行分析评价。,2),评价的基础相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都是在完成投资项目的产品市场分析、方案构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及项目使用期内现金流量分析基础上进行的。,3),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评价指标类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都是以现金流量分析,(,国民经济中也称为费用,效益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通过编制基本报表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主要评价指标。,(2),两者的区别,1),评价的角度不同。财务评价是从企业财务角度,(,货币收支,),对项目进行分析,考察项目的微观财务盈利能力;而国民经济评价则是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考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2),费用、效益的含义及划分范围不同。财务评价根据项目的直接财务收支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收益;国民经济评价则根据项目实际耗费的有用资源及向社会提供的有用产品,(,或服务,),来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有些在财务评价中视为费用或收益的财务收支,如税金、国内借款利息和补贴等,在国民经济评价中不视为费用或效益;财务评价中不考虑项目的间接费用和间接收益,如项目对环境的破坏或改善等,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则视为费用和效益。,3),费用、效益的计算价格不同。财务评价采用实际的市场价格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收益;国民经济评价则采用能够反映资源真实经济价值的影子价格来计量项目的费用和效益。,4),评价的判据不同。财务评价的主要判据是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判据则是社会折现率。,(3),两者对项目决策的影响。,由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区别,能出现同一项目的财务评价结论与国民经济评价结论不,致的情况。,1),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均可行,项目子以通过。,2),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均不可行,项目应予否定。,3),财务评价结论可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均不可行,项目一般应予以否定。,4,)财务评价结论不可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可行,项目一般应予以推荐。此时可建议采取某些财务优惠措施,使项目具有财务上的生存能力。,5.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与程序,(,1,)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2,)影子价格的确定,(,3,)基础数据的调整,(,4,)编制报表,(,5,)国民经济效益分析,(,6,)进行不确定性分析,(,7,)作出评价结论与建议,13.3.2,国民经济评价效应与费用的识别,1.,识别效益和费用的基本原则,(1),系统的边界,(2),追踪的对象。,2.,项目的直接费用和直接效益,项目的直接效益和费用是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出的直接正、负贡献,其识别与计量比较容易。,(1),项目的直接效益,项目的直接效益是由于项目向国民经济大系统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对国民经济所作出的直接贡献。直接效益的确定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1),若项目产出物用以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量,其效益就是这部分增加量所满足的国内需求的价值,等于对这部分增加供给量的消费者支付意愿。,2),若项目产出物未导致国内市场供给量的相应增加,如项目产出物用于出口,其效益为所得外汇的经济价值;如项目产出物用于替代出口,其效益等于所节约外汇的经济价值;如项目产出物用于替代国内原生产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品,其效益为原生产企业减产或停产向社会所释放的资源,其价值等于对这部分资源的支付意愿。,(2),项目的直接费用,项目的直接费用是指因项目建设和生产耗费的直接投入而使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直接费用的确定一般也为两种情况:,1),若项目的投入物来自国内生产量的增加,其费用就是增加国内生产所消耗资源的经济价值。,2),若项目的投入物的国内生产量保持不变,若项目的投入物来自进口,其费用等于所花费外汇的经济价值;若项目的投入物来自出口减少,其费用等于所减少外汇收入的经济价值;若项目的投入物来自对其他项目供应量的减少,其费用为其他项目因此而减少的效益,等于其他项目对这部分投入物的支付意愿。,3外部效果,任何工程都将是国民经济整体的一个组成都分,它与其他的经济实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把一个投资项目孤立出来进行研究和考察是极其困难的事。如果价格用得合理、产出与投入估计得准确,那么有可能把投资项目与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联系作出较好的描述,在很多情况下,投资项目的产出或投入并未全部地计人投资项目的收益或支出中去,通常把这类效益或费用统称为外部效果。显然,作为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或社会评价应包括这一部分。,4直接支付转移,项目财务评价中某些财务费用和财务收入,并未伴有资源的相应投入和产出,不影响社会最终产品的增减,因而不反映国民收入的变化。它们只表现为资源的支配权利从项目转移到社会其他实体,或者从社会其他实体转移给项目。这种转移,只是货币在项目和社会其他实体之间的转移,并不同时发生社会资源的相应变动。项目与社会实体之间的这种并不伴随有资源变动的纯粹货币性质的转移,称为项目的直接转移支付。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有四种常见的直接转移交付,它们是税金、补贴、国内贷款和其债务偿还,(,还本付息,),。,(1),税金,(,2,)补贴,(3),国内贷款及其还本付息,(4),国内贷款及其还本付息,5,无形效果,费用,效益分析中最为困难的是那些带有难以用货币进行度量的效益和费用的估价问题。例如城市的犯罪率、安全和国防以及很多有关人身舒适的内容,如噪声、空气污染和绿化等等。由于这些东西不会在市场上出现,也不会有市场价格,但不能不认为这些内容确实是社会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13.3.3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一是经济效果,(,益,),指标;二是社会效果,(,益,),指标。其中,经济效益指标是主要定量计算的指标,而社会效果,(,益,),指标主要说明无形效果。,1.,经济效益指标,2,社会效益指标,13.4,技术创新的含义与类型,13.4.1,技术创新的含义,1,熊彼特的“创新”定义,2,傅家骥等人的技术创新定义,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创新,(,生态创新,),的重新定义,13.4.2,技术创新与相关概念的比较,1,技术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和联系,2,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的区别和联系,3.,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和联系,4,技术创新与其他创新概念的区别,13.4.3,技术创新的类型,最早对创新进行分类的当然也是熊彼特,他将创新理论大致归纳为三类,即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在实际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技术创新的分类亦不同。,1.按技术创新的对象分类,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1)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创新获得并在市场上首次实现新产品商业化的过程。包括新设想产生、研发、设计与研制、商业化生严、营销服务和扩散这样的一个多环节的有序活动。,(2)过程创新,过程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从广义的角度来界定过程创新,共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生产装备及工艺的改进和更新;二是对生产过程的重组,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过程创新活动,是新的生产技术的运用,是对提高生产:效率所作的根本性的创新活动;三是最高层次的过程创新活动,既有对生产装备的创新,又包括对整个生产过程的重组,这层面的过程创新代表着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2,按技术创新的程度分类,根据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变化强度和技术创新程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1,)渐进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又称改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进行局部性改进而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这些创新常常出自直接从事生产的工程师、工人、用户。,(,2,)根本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或称重大创新,是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如数字式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就是电视机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创新。根本性创新的特点有:一是技术突破的内生性,即成功的开发是对技术的飞跃。二是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率先性是根本性创新所追求的目标,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三是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知识和能力支持是根本性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另外,根本性创新常常会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3按技术创新的来源分类,根据企业技术创新来源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类。,(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又称内源创新,包括企业各种内容和层次的创新。,(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自主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购买或破译自主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以其为技术进行改进的做法。模仿创新是各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创新行为,日本是模仿创新最成功的典范,松下公司、三洋电机等都依靠模仿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综观世界各国,当今市场领袖大多并非原来的自主创新者,而更多的恰恰是模仿创新者。,(3)合作创新,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或企业间联合开展创新的做法,使自主创新与模仿相结合的创新活动。其优点在于:缩短企业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地位;有助于企业打破行业壁垒,以较低的成本进入新行业;有助于企业参与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4其他分类方法,按创新的效益来分,创新可带来生产要素的节约,相应有三种创新: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中性技术创新。,按照产品定价与边际成本间的关系,创新可分为激烈创新与非激烈创新。如果创新企业的垄断价格低于其他企业的边际成本,则创新是剧烈的(,Sang-Seung Yi,1999,)。,对比分析技术创新的几种分类方式,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类方法仍是简单而不完整的,例如,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在实际中很难划分清楚,这不仅是因为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在实际中常相伴出现,而且也因为某些创新发生在不同的部门可划分为不同的创新,如设备,(,作为技术的载体,),在制造部门的改进属于产品创新,而在用户,(,将设备作为生产工具,),使用中的改进则属过程创新。在激进创新与循序创新之间的“连续”与否的标准及不连续的“测度”如何刻画等都是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13.5,电信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型,13.5.1,技术创新的过程,从技术角度讲,狭义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构成广义的技术创新,狭义的技术创新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制造与销售等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简记作,R,D,。,对技术创新各环节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技术创新过程研究的一个重点,先后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分别对应着线性模型,(1inear models),、交互式模型,(interactive stages),、以企业为中心的模型,(firmcentered models),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theory),。,线性模型又包括两类,一类是技术推动的线性模型,即从基础研究开始到制造与销售的正向过程,这一类模型是在熊彼特的思想观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类是需求引导或市场拉动模型,其特征与前一类相反,这是由,Schmookler(1966),提出的。交互式模型,(,即链式模型,),是在线性模型基础上,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而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理论学者不断地将可能的因素加入模型中时。这种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只能用图示的方法说明内在环节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人们开始了以企业活动为中心的创新研究。,20,世纪,80,年代“企业”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参与者,同时也成为政府政策关注的焦点。这种焦点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把企业培育为“民族斗士”,(national champions),的示范作用和关于商业对基础研究的作用的信念的下降。最初的模型聚焦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然后扩展到与外部团体的相互作用,并把与市场的相互作用看作是创造性的特殊动力。企业为中心的模型将研究局限于企业及其直接环境,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应该将其放在政府与商业的大环境中,并考虑文化等因素,(Uttcrback,,,1986,;,Forrest,,,1991),。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包括企业、工业在内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被定义为“在国家内部,促进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及他们之间的联系”,(Hall,,,1994),。国家创新体系着眼于国家政策与措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技术政策是为了影响国家和工业的创新性,能通过影响开发、商业化或采用新技术而设计与实施的政策,(Mowery,,,1995),。当前,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一般倾向于集中在国家的,R,D,结构,(,包括私人与公共,R,D,部门的性能,),、管理和劳动力环境、政府的最佳角色、国家的基础结构、金融框架与国内市场、文化对商业活动的影响等方面,(Rhonda Roberts,,,1998),。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两个主要活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实力与弱点的评估,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问题诊断与处理。从,90,年代初开始,创新管理的研究致力于创新过程的建模和应用构建的模型提供政策建议。,近年来还有一个讨论的热点,那就是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Freeman(1995)指出,在创新中企业极大地依赖于其国家创新体系,全球化使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变得更重要而不是不重要。Archibugi and Michie(1997),McKelvey(1993),Niosi and Bellon(1994)等人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对技术创新过程的认识由简单到全面,这与对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研究是一致的,同时也会加深我们对技术创新动力结构的认识。,13.5.2,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1,创新的动力结构:一无论、多无论、轨道论,(1),一元论:又分为纯正的技术推动说,(TechnologyPush),和纯正的需求拉动说,(needspull),。这里的需求是指广义的需求,包括市场需求、政府或军事需求、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以及社会需求等。,(2),二元论: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是技术发展推动的,也可以是广义需求拉动的。成功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反映需求的特征,又包括,R,D,活动所带来新技术知识提供的机会。这一观点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罗纳德,阿曼和朱利安。库珀,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教授曼斯菲尔德、罗森堡等人提出的。,(3),三元论: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和政府行为。即在二元论的基础上加上了政府行为,这里的政府行为指政府的规划和组织行为,以及政策和法律行为。,(4),四元论: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政府行为和企业家创新偏好。这,观点是由英国肯尼迪、冯,威札克、费尔普斯等人提出的,(,傅家骥等人,,1992),,他们认为技术推动奠基创新生产化的可能,而求拉动构成创新企业化的条件,政府启动为创新提供适宜的政策与管理环境,企业家创新偏好使创新者的内在潜能得以发挥。此外,熊彼特,(Joseph A Sehmpter,1934),也把企业家看作是通过推出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寻找和掌握新的原材料及能源、实行企业的新组织来确立新的更有利“组合”的主体。,(5),五元论: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政府行为,企业家创新偏好,社会、技术、经济系统的自组织作用。所谓自组织作用是指某些系统内在的有着使系统本身由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的能力。,(6),技术轨道推进沦:英国经济学家多斯认为根本性创新会带来某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模式化,就成了技术典范;某种技术典范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就相对固化为技术轨道;,旦形成某条技术轨道,在这条技术轨道上就会有持续的创新涌现。这就是技术轨道推进论。技术轨道推进论的核心在于,,但有某项根本性创新出现,形成技术轨道,某类技术就会沿着它本身开辟的轨道,自发地启动并完成多项渐进型创新,并为新的根本性创新积累能量。如此循环往复,则创新层出不穷。,2,创新动力的作用时序:顺序、平行作用论,(1),顺序作用论:英国的,V,沃尔什和多希等人认为,(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1983),无论是需求拉动。还是技术推动,都没有系统地占据技术创新动力的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在某类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推动重要,些;相应在技术的成熟阶段,需求拉动的重要性就要上升。,(,2,)平行作用论(傅家骥等人,,1992,):在同一时点上,往往多种力量同时并行作用于同一创新过程。这是因为,若无技术推动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性,需求所滋生的任何拉动都是徒劳的;若无需求拉动提供潜在的盈利机会,企业家绝不会去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也无须去和其他企业家进行竞争;若无“技术推动”沉淀创新的技术基础,形成技术轨道,需求拉动提供创新价值的实现条件,政府既无可能、也没必要去耗费社会资源,启动某一特定的创新过程。政府启动往往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但也有政府从头做起的创新过程。因此,只存在创新的某一阶段那种动力为主的问题,而不存在谁前谁后之嫌。,3.,创新动力的权重结构:需求拉动首位权重说,英国的施穆克勒认为(,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1983,),在推动创新的动力体系中,需求拉动是首位的,最为重要的。若无市场需求,任何创新都是无利可图的,创新者也无法从创新中得到期望的利润。但他并不认为需求是技术创新得以启动、持续、活跃的唯一源泉,他也承认和强调技术推动的强有力作用。,4.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1,)技术推动的作用机理:技术推动创新是通过多种途径完成的。一是新技术思路诱导;二是技术预期(包括技术寿命周期预期、技术经济效益预期);三是技术轨道;四是输入推动。技术创新的实现,可能采用下面几种形式:一是单一技术的商业化;二是技术组合的商业化;三是技术交叉的商业化(主要发生在新旧技术体系之间);四是技术系统局部变革的商业化。,(,2,)需求拉动的作用机理: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中,技术知识的物化和商品化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基本手段,这是需求可以拉动创新的根本原因。工业社会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社会的消费需求日益剧增,既有规模的扩张,又有结构的演变和升级。需求规模的扩张和社会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并存,这就只能依靠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内涵、集约增长。需求结构的衍变、升级与传统产品的品种少、质量差并存,同样也职能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因此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拉动并持续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当然这种拉动和影响要以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作为传导媒介。社会需求规模的增长,影响创新的速度和规模;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影响创新的方向、内容和结构。,(,3,)政府启动的作用机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需要政府来干预、规划、组织、调控社会的经济秩序。政府可以通过自主记得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法律体系以及行为体系,来启动社会各层次的技术创新。所谓启动,不外乎是通过后向推动、前向拉动、纵向参与和扶植,来激励企业、产业的创新过程。政府启动,对于技术创新的发起,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各国的经验证明,规模较大、收益较多的技术创新,一般都得益于政府启动。,(,4,)企业家创新偏好的作用机理:企业家创新偏好是指企业家对于技术经济现象的好奇心,对生存过程某些事物的特殊兴趣,灵机一动的创新意识,再加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固有的远见卓识、甘冒风险、积极进取的人格特质)。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激励者、协调者和组织实施者,他们借助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以及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和自身特质来创造一种事宜技术创新的组织氛围和文化氛围,以保证和寸金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最终求得企业的全面发展。,5.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是企业高效率地组织创新的基本前提,市场需求的拉动形式包括:提供创新思路,提供创新机会,诱发企业创新战略,诱发企业内在动力。为企业提供创新思路和创新机会,是市场需求拉动企业创新的初始和表象形式。市场需求可以诱发企业制定创新战略,诱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这才是它牵动企业创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