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概述原则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243385354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概述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环保概述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环保概述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原则,”,一词,是现代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的一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一、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2,在任何一个法律体系中,法的原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认为,法的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技术性事项。),如,人民主权原则,法律平等原则,人权原则,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或体现的,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适用于环境保护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指导方针或者基本准则。是环境保护法本质的集中表现,。,由法律确认,,适用于环境保护法一切领域,是各项环境保护法制度、规范的基础。,4,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5,二、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6,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上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1,、概念,7,一种主张,:,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即,“先污染,后治理”,。,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就是走了这条道路,我国也曾经历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和严重浪费资源的道路,。,8,另一种主张:停止发展论,-,主张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既然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就只有停止发展。,其著名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有如下基本观点:,9,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口激增,、,加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五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这五种趋势都按一定的指数增长。,五种增长的启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由于人类与环境系统存在着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的矛盾,如果增长不停止而达到极性时,便会导致全球性危机和人类社会的突然瓦解。,因而,他们提出“必须把经济增长限制到零”,即所谓“,零增长论,”。,10,如何评价上述两种观点呢?,11,两种观点显然都不妥当。,“先污染后治理”,论,实际是只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而,增长的极限,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能动性。,但它指出了五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增长超过极限将导致全球危机的警告是具有科学意义的,虽然两者完全相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错误:,都把发展与环境看成是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反映到,环境立法中,就是的,“,环境优先论,”,或,“,经济优先论,”,片面认识的根源。,12,协调发展原则的定义,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原则,正确地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13,固然,环境问题,多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当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和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正是基于环境与发展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的关系。,但需求的增长,并非必然,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互促进的一面。,14,2,、意义,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自然生态规律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规律,必须遵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障人体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15,3,、贯彻,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16,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不仅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的统一,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就控制可能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17,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六五”以前,我国实际上都没有把环境保护列入五年规划。这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的总根源。,在“六五”计划中,开始列入了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在“七五”计划中,继续列有环境保护专章,规定了“七五”期间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八五”计划中的环境保护有了加强,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于,1994,年发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从而使编制环境保护计划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8,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方针、实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保障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它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诱导、约束和协调的功能,。,主要环境经济政策,奖励综合利用政策,经济优惠政策,征收环境资源费政策,19,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相当严竣,,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科学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20,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在我国,许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是由于监督管理不严和管理不善造成的。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可以解决许多环境问题。,新华网,2008,年,2,月,23,日电,今后,河北省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将不再“软弱无力”。按照省政府刚刚通过的,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这个省的环保执法人员将首次具有现场暂扣、封存权等“硬手段”。,21,评价,协调发展原则并不能为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它只是一种指导思想。通过该原则可以矫正人们破坏环境的具体行为,所以各级人民政府在经济建设工作中是否真正贯彻该原则并没有法律保障,目前大多数是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高低和环境意识的强弱。为了真正使协调发展原则发挥其功能,有必要设置政府环保责任制,考核其政绩不能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综合考虑环境指标,如达不到法律要求就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22,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23,1,、,概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24,明确了预防和治理的关系,确定了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途径和方式。它要求,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要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25,实行预防为主是由环境问题的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消除危害需要时间长,有些甚至是无法补救的,“末端治理”模式的不足:,一是治理成本高;,二是治理难度大;,三是无助于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的减少;,四是造成政府行政监督管理和执法的成本过高,如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26,2,、意义, 可以获得投资省、收效大的效果, 是实现三效益统一的重要保证, 使我国的环保工作由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的防治,27,3,、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环境污染和破坏同生产不合理布局有重要联系,农业生产和资源的开发布局同自然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工业生产布局同环境污染有直接的关系。,生产部门的分布,又影响居民点的分布,从而影响城镇分布、人口密度及交通、文化设施分布。,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通过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把环境问题解决在建设之前或建设过程之中。,28,积极治理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理;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要限期治理,对逾期末完成治理任务的,应依责令其关闭、停产或转产。,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29,山东鲁药投资逾亿元建设“三废”工程,案情简介,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抗公司”,),是我国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该公司坚持发展和环保两手抓的经营方针,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30,鲁抗公司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投资逾亿元资金,建设了一系列废气、废液、废渣处理工程,如,1983,年起公司投资,2 400,万元,相继建成了生物流化床、深井曝气、氧化沟和厌氧好氧等一系列废水处理装置。,90,年代后期,针对国家对淮河流域企业提出的环保高要求,公司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投资,5 000,万元,在南区引进建成了一套,CASS,污水综合处理系统。在解决废水污染的同时,鲁抗公司先后对,6,台锅炉的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保证了烟气、粉尘、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31,鲁抗公司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严格按,GMP,标准和,ISO014001,标准组织生产,尽可能地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建立了“五不准”原则,即:,不准清浓污水混流,不准菌渣冲入下水道,不准废炭、废油、废溶煤冲入下水道,不准包装物、杂物冲入水池,不准擅自停用环保设备和装置,凡违反“五不准”的员工,查出一个,下岗一个,32,因为在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方面的突出贡献,,鲁抗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业污染普查工作先进企业”、,“山东省医药环保先进单位”,,并于,2001,年顺利通过了,ISO014001,环保体系认证。,33,案情分析:,该公司运用了哪项基本原则?,预防为主原则是国内外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34,(1),采取“先污染后治理”方式发展经济得不偿失。,以一些发达国家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些国家的环境投资一般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一,2,, 日本,1970,年环境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1975,年上升到,2,,实际支出达,200,亿美元;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实际支出约,500,亿,600,亿美元;欧共体,(,即现在的欧盟,),曾做过一个估算,若通过治理解决环境问题,总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若以正常国民经济增长率为,5,计算的话,大部分要花到环境投资上去。,35,再看看我国的情况,据统计,,1985,年与,1993,年主要生态破坏,(,森林、草地、耕地、水域,),造成的经济损失,,1985,年的年度总损失为,726,亿元,未来总恢复费用为,347,亿元;,1993,年的年度总损失为,672,亿元,未来总恢复费用为,431,亿元,,1985,年与,1993,年中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分别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8.7,和,3.9,。,36,(2),环境问题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有些环境问题根本是不可能消除。例如:自然资源的形成经历了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时间,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因素,认为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掠夺式的开采,而不注意对其加以保护,这种经营方式将会导致自然资源因过度开采而枯竭,使之不能恢复或永远灭失。再如某些野生动物,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已经变成今天的濒危动物,这些情况的出现又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给人类的生存繁衍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37,(3),预测环境影响的科学技术也存在有限性和滞后性。,环境问题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使得科学技术并不是总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充分的论据。当科学论据被证实的时候,也许环境问题早已出现了。,例如:针对向空气中排放,CO,2,气体对气候的影响,科学家曾提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一种认为工业活动排放的,CO,2,等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气体会产生“阳伞效应”,从而使全球变冷。但无论变冷还是变暖,都会给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我们不能等到两种理论争出个孰是孰非,而是从现在开始就应采取预防措施,控制人类活动,减少,CO,2,的排放。,38,预防为主原则在我国逐步被认识到并在法律中加以明确规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早在,1972,年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中就提到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然而当时仅是一个类似于口号的倡导,因为早期虽然曾提出环境保护的主张,但由于当时注意力集中在大力发展经济上,而且当时的环境问题也不是很突出,所以环境保护并未真正提上议事日程,该原则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也就未真正引起重视。,39,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环境问题逐步突现出来。于是在,1982,年,8,月召开了全国工业系统防治污染经验交流会议,之后不久,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 (1983,年,2,月,),,强调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这些思想在以后的环境法律中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如,环境保护法,第,25,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90,年,12,月,),,,水土保持法,第,4,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5,条,,水污染防治法,第,22,条。,2003,年实施的,清洁生产法,更是对该原则的具体化。,40,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预防为主原则的新突破,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41,意义:立法方向的重要转变,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清洁生产,才能彻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42,43,四、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44,1,、概念,(环境责任),“,污染者付费,”,,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最先是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在,1972,年初提出的。,我国,1979,年在,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45,“,利用者补偿”,,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认为环境资源不是劳动创造的,没有劳动价值;,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认识到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表现在自然再生产能力上,,人类为维护、恢复、增殖自然资源及开发替代资源应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以,国家作为环境资源的所有者,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是理所当然的,46,“,开发者保护”,,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不仅有依法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还有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保护好环境资源,就可以使开发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为更好地持续利用创造条件。所以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不仅有依法开发利用的权利,同时还负有保护的义务。,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47,“,破坏者恢复”,,是指因开发环境资源而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负有恢复整治的责任。,48,2,、意义,可以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推动企事业单位积极性,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49,3,、,贯彻,(,1,)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2,)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力度,实行限期治理是分期分批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措施。,(,3,)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者、破坏者治理,主要有:征收排污费;征收资源费和资源税;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4,)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目前许多环境问题还是由于监管不严造成的,50,五、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51,1,、概念,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环境管理,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检举和控告。,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执行这一原则,就是把对环境的,国家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把,依法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自觉维护相结合,。,52,2,、意义,有利于调动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共同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性的全民事业。挖掘群众中蕴藏着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巨大潜力,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吸收群众参加环境管理,每个公民都有享受清洁、优美、安静的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国内外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广大群众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有参与环境管理的迫切要求。,53,3,、,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的贯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让每个公民了解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懂得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这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基础。,54,55,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环境保护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通过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使广大群众了解环境污染和破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增强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56,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保证。如,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的规定,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一种体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有待提高。,5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听证会组织者应当按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在申请人中遴选参会代表,并在举行听证会的,5,日前通知已选定的参会代表。,听证会组织者选定的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15,人。,听证会必须公开举行。,58,环境公益诉讼,所谓环境公益诉讼,是指任何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我国现行的环境诉讼法律规定中,惟有直接受害人才有权提起民事诉讼,最后被归于民事法律管辖范畴。由于环境权益不仅仅属于私人权益,更属于社会公益,所以在欧美各国的环境法中,都普遍采用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