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讲,行业与职业,Industry and Occupation,1,一、概念阐释,行业( Industry ):,指生产部门,体现产业特性。,职业( Occupation ):,指就业岗位,反映从业属性。,2,几点思考:,1、可否替代理解:行业产业?职业就业?,2、行业与职业的统一与矛盾?,3、先有职业,后有行业?(追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4、行业分化引导职业细化?,5、产业转移带来就业转型?,3,二、行职业划分,(一)行业分类,(二)职业分类,(三)产业分类,4,1、农、林、牧、副、渔业(5个),2、采掘业(7个),3、制造业(30个),4、电力、燃气及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业(3个),5、建筑业(3个),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2个),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个),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6个),9、金融、保险业(2个),10、房地产业(2个),11、社会服务业(9个),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3个),1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3个),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个),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4个),16、其他行业,(一),行业,分类,(括16个大类,,92个门类),5,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负责人,2、专业技术人员,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商业、服务人员,5、农、林、牧、副、渔、水利生产人员,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二),职业分类,6,观察:行业人口的职业分布,7,第一产业,(First Industry):,农业,第二产业,( Secondary Industry ):,工矿业,交通业,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文教卫生,商贸服务业,(三),产业分类,8,相关论题: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籍华人学者段纪宪就撰文指出: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把以农业人口为宽底边的产业结构正三角形倒转,即大幅度缩减农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尤其需要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使广大农业人口在非农行业实现非农就业。这虽然是极为艰辛的转变,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参见下图)。,现代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结构转变,9,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的两要素:人口与产值,劳动力从业结构(),产值(GDP)结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第39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第112页。,10,人口的产业划分和户籍划分,农村人口农业人口部分非农人口,城镇人口非农人口部分农业人口,农业人口,非农化,非农人口,农村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产业,户籍,11,关于“失业”,失业的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前两种失业被认为即使在充分就业条件下都难以避免的自然失业( Natural unemployment ),只有周期失业会引起劳动力总需求的减少,导致普遍的失业。,12,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失业率(),13,劳动参与率讨论?,14,刘易斯拐点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954年刘易斯(Arthur Lewis)发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这篇开创性文献被奉为解释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过程的“一般”理论。文中指出,发展中经济存在两个部门: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在许多经济中,支付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可以获得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即传统部门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现代部门需要的劳动力。,1964年拉尼斯( G.Ranis)费景汉(J. Fei)发表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一文,拓展了刘易斯理论模型,形成含有转折区间的二元经济模型。拓展的刘易斯模型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经历两次农村剩余劳动力(Redundant Labour)转移,即所谓的”刘易斯拐点“(Lewisian Turning Point)。,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无限供给 有限剩余 转移殆尽,15,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探讨,一、概念界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趋近于零,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而不会减少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供给量与社会需求量之差。即相对于农(牧)业生产所需的合理劳动力之外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边际收益低于非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劳动力。,当农业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呈下降趋势时,就内生着剩余劳动力。,有必要区别:农业剩余与农村剩余。,16,耕地劳动比例法(胡鞍钢,1997) :,通过估算农业生产中耕地数量与有效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即可计算农业劳动力总量与有效劳动力数量之差农业剩余劳动力。,直接计算法(王诚、1996):,根据农业统计数据直接进行计算。公式表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总劳动力数量乡镇企业就业量私营企业就业量个体劳动就业量流入城市岗位就业量农业资源可容纳有效就业量。,生产函数法(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2002)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农业生产量达到最大时,各生产要素(仅只劳动力与耕地)按最优配置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从而推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指标评测,17,三、数据观察,劳动日假设,种植业劳动力需求量,饲养业劳动力需求量,两项合计,250个劳动日/年,1.48,0.80,2.28,300个劳动日/年,1.23,0.67,1.90,320个劳动日/年,1.15,0.63,1.78,农业劳动力需求量三种假设情形,(按2005年种植业和饲养业全部需工量570亿劳动日计) 单位:亿人,农村劳动力配置的几种情形,(按2005年农村劳动力总规模约4.85亿计),18,农民工(Rural Migrant workers),概念探讨:身份与职业的错位: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已离开田地,从事非农职业;但尚未具备工人的素养和非农待遇。,规模变化:农民工规模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数量。全国农民工数量超过,1,亿。,发展趋势:?,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