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我国农业科技与技术推广政策,一、政策评价,二、环境条件与目标取向,三、改革路径,一、农业科技政策回顾与评价,总体评价:,基本形成了农业科技和技术推广体系,确立了“科教兴农”的根本战略方针,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也取得初步成效,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一)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1,基本建成了农业科研体系,1978年以来,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两级较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目前,全国地区以上(包括地区)独立农业科研机构有1100多个,其中农业部属的中央级科研机构58个,省属科研机构450多个,地区、市属科研机构630多个。此外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相关研究所、其他部委所属的一部分科研机构也从事农业基础和应用研究。,2,农业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地区以上农业科研单位的职工已达12.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万人。此外,高等农业院校有2万多名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相当一部分力量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部分研究所的5000多名科研人员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研究工作。,3,农业科研条件不断改善,1963年,全国农业科研新产品试制费、中间实验费和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三项经费为8100万元,1979年增加到1.51亿元,1986年增加到2.7亿元,1994年增加到3.1亿元,2004年到 亿元,2008年为 亿元。,全国农业科技类馆藏文献、农业科技期刊不断增加。国家级、省部级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达100多家,实行“开放、流动、联合”运行机制,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对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技术、管理经验及农业种质资源是有效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合作交流,与其中19个国家签定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协定。并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下属的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签定了正式合作协议。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国际合作交流方式由一般性交流互访、举办技术讲座,逐步发展到外国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宏观发展技术咨询,同国内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及合作开发等方式。,合作交流领域设计农业、畜牧业、农机、水产、农产品加工利用、饲料工业、生物技术及农用塑料工业等100多个学科。,同时,我国杂交水稻、大豆良种、梅山猪、北京鸭、四大家鱼以及养蚕技术、海带养殖技术等先后被一些国家引进;并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派农业专家。,5,农业科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科研人才严重短缺,(2)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我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只有30%左右,而美国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为8085%,英国、法国、德国的利用率为5060%。,原因:我国农业技术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从农业产业及产品结构看,研究重点过分偏向于粮棉品种;从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结构分析,过分偏重于农业产中技术(全国农业科技机构90%的力量集中在产中阶段,其中又有55%集中在种植业、畜牧、水产领域);从常规技术与高心技术结构看,对高新农业技术缺乏足够重视。,(3)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平均值约为1%,其中,发展中国家约为0.5%,发达国家一般为2%,而美国高达3%。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只有0.20.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美国一半(美国为0.81)。,(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1,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1)实行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国家兴办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体制,好处:体现政府意志,贯彻政府政策,问题:推广工作稳定性不够(领导人员变动);推广人员积极性不够(行政干预、强迫命令);推广作用发挥不够(重视不够)。,(2)技术推广机构有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两方面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3)县、乡两级推广机构是技术推广体系的重点,(4)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贡献,(1)促进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2)通过多种途径培训了大批基层干部和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3)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提供技术信息、兴办服务型经营实体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了社会化服务。,(4)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3,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困难,(1)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根据抽样调查,目前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平均事业费只有3040万元,占推广机构总经费的60%,项目费和创收收入费各占总经费的20%左右。乡镇农技站的事业费平均为1.43万元,占其总经费的37%,项目费平均为0.17万元,占总经费的4.4%,实体创收收入平均为1.88万元,占总经费的50%。据估计,农技推广经费的缺口大约在1/3左右。直接结果:线断、网破、人散。,五大专业技术推广体系: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化、农业经营管理。问题:各级机构中如何设立体系没有统一规定;五大体系之间各自独立,缺乏横向合作,影响资源整合;推广部门与科研院所联系不够。,(2)农民对现代农业高心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质量。,(三)“科教兴农”战略的提出和实施,1,“科教兴农”战略的提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农业科学技术体制,使之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1989年,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农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1990年开始,国务院、有关部门重点部署和推进“科教兴农”工作。,2,“科教兴农”的实施,(1)星火计划(1986年) 内容:一是支持一大批利用农村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先进适用的技术项目,建立一批科技先导型示范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为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作出示范;二是开发一批适用于农村、适用于乡镇企业的成套设备并组织批量生产;三是培养一批农村技术、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四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农村规模经济发展。,(2)丰收计划(1987年) 内容为农业先进实用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3)燎原计划(1988年) 它是为“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的推行培养农技人才,奠定发展基础的计划。,4,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989年) 主要是大力推广作物新品种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5,推行农业技术承包制(上世纪80年代开始),6,选派科技副县长(1987年推广辽宁经验),7,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或研究会)(1987年),8,跨越计划(1999年) 形成一批农业生产性试验和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产品中试基地;通过对重大农业技术和农业科研成果、科技产品的熟化、中试和组装,培育一系列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产品,培养一批集成配套技术的示范样板。,(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成效,1,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农业部随即提出关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86年,国务院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同年农业部制定了贯彻规定的实施办法。,198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提出“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才”的“双放”政策。,198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农业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要求“农村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2001年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颁布,标志我国农业科技体系进入了创新阶段。,2,成效,(1)不断调整了科研方向、任务,使科研与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结合。,(2)加强了科研开发工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3)改革了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机构运行进一步民主化、制度化。,(4)改革了科研管理制度,放活了科技人员。,(5)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二、农业科技政策的环境条件与目标取向,(一)环境条件,1,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主要挑战,(1)农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竞争力弱。,(2)农业企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程度低。,(3)农业生产的资源短缺、基础薄弱、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综合生产能力较差。,(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5)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弱。总体上我国落后10-15年。,2,农业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1)产权、专利方面的制约,我国农业原始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专利少。,(2)公益性创新制约,公益性创新是涉及公众、企业、农民利益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公益性战略领域的研究开发。,公益性创新由于无法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必须由政府供给。,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某种意义上弱化了政府的公益性创新积极性。,(3)人才制约,(4)投入制约,(5)科技资源分配失衡,(6)科技体制制约,3,我国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1)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能持续不断地提供能有效提高单位粮食产量、降低单位粮食成本的降本增效配套生产技术。,(2)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提供不同类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的系列专用优质良种,区域化、专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配套的收获、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等技术。,(3)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提供农产品产后保鲜、精深加工、资源多梯次利用、产品系列开发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4)迫切需要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检测、无害化处理、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等技术。,(5)迫切需要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管理、政策等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传播的农业信息技术及其服务体系。,(6)迫切需要节约农业资源、提高资源效率、开辟后备资源、拓展资源空间、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源的系列技术。,(7)迫切需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8)迫切需要对原创性基础研究、战略必争的高技术前沿、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的研究。,4,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征,(1)农业高技术及其产业化日益成为农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的支撑。,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材料科学、海洋科学、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2)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公共投资比重上升,私人投资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科研投资,发达国家的农业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高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经费的80%以上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和国家无偿拨款。,私人投资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农业科研经费总数的50%以上来自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农业科研投资的积极性与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分不开。,(3)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比重快速上升。,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达国家农业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之比达1:1-2。,农产品加工业日益成为农业国际投资的重要形式。,(4)围绕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链进行系列产品的技术开发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的主要技术创新形式。,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德尔蒙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罐头公司,该公司经营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38个农牧场,54家加工厂,13家罐头厂,6个卡车转运站,1座海运装卸站,1个空运发售中心,以及24个餐馆等。公司通过招标,有关科研机构和大学负责向其产业链上个环节提供一揽子的配套技术。,(5)农产品标准化技术研究开发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标准化体系都已比较健全,设有专门的农业标准化监督和管理机构,农业标准化法规也系统覆盖农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和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取向,1,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1)方针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2)原则,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科研院所、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国情,加速先进使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2,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根据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时间,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像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农产品增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三、我国农业科技政策改革的路径,(一)战略转变,1,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2,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3,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4,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二)农业科技改革,1,建立新型农业科研体系,(1)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专业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2)改革农业科技机构和服务体系,将农业科技机构分三类: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技机构,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基础性、公益性为主的农业科技机构。,第一类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第二类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从事非公益性技术咨询服务的科技企业;第三类在优化结构、分流人员、转变机制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3)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是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走“产学研”道路。,二是实行推广行为社会化。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主要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承担,实行低价或免费政策。有市场前景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去推广。,三是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鼓励以农业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加快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组织的建设步伐。允许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4)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改革科技立项与委托制,实行招投标制。,二是改革经费使用方式,推行课题制。,三是改革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实行理事会决策制,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在用人上,全面推行聘任制。,四是改革分配办法,按岗定酬、按绩取酬。,2,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1)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产业化,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产业化经营。,(2)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四是为“21世纪16亿人口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工程”增加科技储备。,五是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要求,研究和实行优化生态、节约资源、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措施,不断以科技创新,为达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3)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区域性试验基地,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院校实验、实习基地,(4)加速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支持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实施高等农业教育振兴工程,优化结构,促进高等农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5)建立科技创新的人才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使用上靠环境,人才激励上靠改革(如分配制度改革)和政策(倾斜政策),(6)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7)高新技术转基因工程产业化和安全保证,对我国转基因技术成熟且国外同类产品已进入的转基因作物,应大力推进产业化。,加强生物转基因工程安全性的研究,完善管理法规监控体系。,加强转基因生物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政策研究。,关于转基因技术及安全性知识适度宣传。,(8)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