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43343938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你为什么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1、怎样成为一名教师?,(1)具备条件,(2)参加课程考试,(3)认证教师资格,(4)参加教师岗位招考,(5)见习,(6)转正,什么是教师资格证考试?,1,、具有相应的学历资格,2,、参加理论考试并获得合格,(两门或者三门),3,、通过普通话相应要求的测试,4,、通过课堂教学技能测试(试讲),5,、其他要求,笔 试 日 程,类别,/,时间,3,月,17,日,(,下半年在,11,月,3,日,),上午,9:00-11:00,下午,13:00-15:00,下午,16:00-18:00,幼 儿 园,综合素质,(101),(机考),保教知识与能力,(102),(机考),小 学,综合素质,(20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2),初级中学,综合素质,(301),教育知识与能力(,302,),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职文化课,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面试日程,面试,日期,2018,年,1,月,6,日,7,日,。,试卷构成,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每个考试科目,卷面总分均为,150,分,然后折合成,120,分的报告,考生拿到手的合格分为,70,分合格。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题,20,2,40,简答题,3,10,30,材料分析题,2,20,40,教学设计题,1,40,40,总计,26,150,模块,比例,题型,教育知识与应用,19%,单选、简答,学生指导,班级管理,31%,单选、简答、材料分析,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50%,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教学设计,合 计,100%,单选题:约,33%,非选择题:约,67%,第一章,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概论,教育的发展,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最早提出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的概念(层次),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 动),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主导):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向他,人施加影响的人。,2、,受教育者,(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3、,教育中介,(1)教育内容: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与品德。,(2)教育媒介,教育的形态(简单),1,、家庭教育:父母及家里面年长者的教育,2,、社会教育: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其他社会文化机构和有关团体(比如各种培训班、老年大学等),3,、学校教育,教育的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基本功能(背),(一)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1、帮助个体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2、帮助个体获取社会文化,3、促使个体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习惯,4、有利于个体社会观念的形成,5、培养个体社会角色,(二)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1、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发展,3、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神创造教育,生物起源说,:,(法国勒图尔诺、英国沛西.能,动物的本能行为。,主要观点: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是种族发展的需要,评价:混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忽视了人,类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目的性。,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评价: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劳动起源说:,起源劳动。前苏联凯洛夫。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起源于人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教育发展的过程(简单了解),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古代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脱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3,、,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科学;,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4,、近代社会的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次重点,多看),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与社会基本关系,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补充),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四)教育与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就业结构,地域结构,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1),核心思想:,“,仁,”,和,“,礼,”,(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3),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4),教育内容,:,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5),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6),道德修养,:,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7),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墨家,的教育思想,-,墨翟,“,兼爱,”,和,“,非攻,”,为主张,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道家,的教育思想,“,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学记,“,教育学的雏形,”,(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长善救失,(6),启发诱导,朱熹: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开始了根据年龄分段学习,分为小学和大学。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教学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尊师敬道,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揠苗助长,启发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课内与课外结合:藏息相辅、时教必有、 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蔡元培:五育并举,大学办学思想,教育独立。,黄炎培:职业教育,“,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敬业乐群,”,的大职业教育。,晏阳初:平民乡村教育,“,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国际平民教育之父。,陶行知:创造教育先驱,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万世师表,”,。,陈鹤琴:幼儿教育,“,活教育,”,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主要观点,(1),教学理念,-,教育遵循自然,;,(2),教学思想,-,“,泛智教育,”,;,(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思想;,(4),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2),卢梭,代表作,爱弥儿,-,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3),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4),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强调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5)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白板说,”,-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6)斯宾塞(书上没有,补充),代表作,教育论,完满生活做准备,”,生活准备说,教育的目的是为,“,知识价值论,,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1835,,,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1)赫尔巴特(德国),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和伦理学;,(2),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3),教育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4),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5),旧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6),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兴趣,(2)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再组,”,教育目的:组织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的本质:“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从做中学,”,、兴趣,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课程(活动中心),”“,做中学(经验中心),”,(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四本书,世界第一本关于教育学著作,学记,西方第一本关于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形成)昆体良,西方第一本,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萌芽,的产生,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西方标志教育学,正式成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或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意义:略书,14,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确立依据(补充),1,、符合社会政治经济需要,2,、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3,、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体本位论,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代表人物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社会本位论,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过程除了它本身没有其他目的,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1,、,2,略(不考),3,、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三方面,次重点,多看),4,、全面发展的组成和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概述,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为建立起来的。(注意各级和各类的区别),教育制度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人类早期,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在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分支类型:苏联,学制历史,中国现代学制清末开始。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1.壬寅学制:1902年8月,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未实行。,2.癸卯学制:1904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但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残余。,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民国第一个学制,男女同校,设置专门学校培养实科人才。反映资产阶级要求。,4.壬戌学制:即“1922年学制”、“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我国现在学制类型,六三学制为主,多种学制并存。,小练习,在我国,最早“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A,学生,B,学校教师,C,教材,D,教材编写者,首先提出 “普及教育”的口号是在()时期,A,封建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主要目标是(),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B,传递知识经验,C,促进社会发展,D,提高教育水平,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1916,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念。,A,我的教育信条, B,民主主义与教育,C,学校与社会, D,人的问题,1,、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2,、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3、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第二节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定义:,P22,小学教育的特点(背诵):,全民性,基础性,义务性,全面性,趣味性,启蒙性,小学教育在基本教育中的地位(背),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4,、免费性(补充),1.2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基础教育、第一阶段教育,对象:,6-12,岁,内容:,基本技能:语言技能、运算技能、操作技能;,基本知识:国家历史、天下大事、文化艺术、道德规范,基本素质:善良诚实、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社会道德,1,、小学教育历史:,产生:殷周时期,西周:周天子在官府建小学,春秋战国:孔子兴私学,隋唐以后:官办小学和私办小学,2,、近现代小学教育,19,世纪,80,年代后,新式小学兴起,近代小学开端:,1878,年张焕纶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设小班,-,私立;,最早的公立小学:,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该校四院中外院即为小学;,清末小学:,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5,年,民国小学:,1912,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初小,4,年,高小,3,年,,1919,年改为小学,6,年前,4,年初小,后,2,年高小,3,、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明确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性质,(,2,)明确,“,4+2,”,的小学学制,(,3,)明确小学教育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4,)小学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4,、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1,)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推行,9,年义务教育,(,2,)改革学制:,“,4+2,”,=,“,5,年一贯制,”,(,3,)教学改革试验:学制退回,“,4+2,”,第三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学校管理概念:,P25,学校管理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小学的组织与运行,学校组织定义,P26,学校组织机构及类型,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选择题),1,、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2,、群众性组织:少先队、学生会、教工会、教代会,3,、行政性组织:行政会议、教导处等,4,、事务性组织:年级组、教研组等,学校运行机制,1,、学校领导体制,P28,2,、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什么是课程,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或者某一类活动。,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课程的类型(选择),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组织方式不同划分,1、,分科课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根据,一定的逻辑,进行编排而形成,不同的教学科目,。,分科课程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学校中最主要最常用的课程类型。,中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特点:科目化;预设性;结构化;系统化;学问化;专业化;,1,、我国古代“六艺”、欧洲中世纪“七艺”属于( ),A,、活动中心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社会中心课程论,D,、儿童中心课程论,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整合课程),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学科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而形成的。(相邻知识、性质相近知识、人文自然学科、文化、儿童与文化),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杜威,课程应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为基本形式,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加以组织。,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特点:活动性;综合性;经验性;主体性;心理学化;开放性;乡土性。,根据课程管理制度不同,1、必修课程,指根据课程计划的统一规定,所在学生必须修习的科目。,必修课程突出体现了国家对学生所学课程的共同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打下了一般的基础。,特点:强制性,。,2、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允许个人选择需修习的科目。,1893年出现在美国。主导思想是在单轨制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保证升学和就业两方面的需要。,特点:自主性。,选修和必修课程的关系:,1、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2、必修是学生省心发展所具备知识和技能的保证,选择提供个性发展空间。(没有共性就没有个性。),3、选修和必修等值,必修尊重学生,选修也脱离不了共同标准,两者相互独立内在统一。,2.2.3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不同),1、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自上而下统一编制、实施和评价。是一个国家课程的主体,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属一级课程。,特点:强制性;统一性;公共性;基础性;神圣性。,2、地方课程,指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政府或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简单地说,是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特点:地方性;多样性;特色性;自主性,。,3、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对各自学校学生的需求和当地资源而开发的课程。目的是形成学校特色。三级课程,特点:校本性;多样性;灵活性;个性化;特色化;自主性;动态性。,1、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计划的各门学科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特点:显露性;计划性;行政性;规范性;可评估性。,2、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或隐藏课程),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特点:整体性;非公开性;依附性;潜隐性;易接受性;持久性;难评估性。,课程资源:,P32,课程开发:儿童、社会、学科特征,课程开发模式:目标导向、过程导向、情景导向,课程目标:,P33,课程结构特征(背诵),客观性,有序性,可转换性,可度量性,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选择),1,直线式,2,螺旋式,3,分支平行,4,综合式,课程流派,(一)学科中心课程论,1.观点:,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相应技能为目标。,2、依据: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按照科学逻辑和学生认知来组织。,3.代表人物:,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人类五大活动来设置课程(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教育子女;社会政治活动;闲暇爱好与感情活动)。,积极:,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对其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科逻辑编排教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消极:,强调知识体系,忽略生活生产,往往与现实问题脱节,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二)活动中心课程论(经验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1.基本观点,课程设置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材内容,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加强在活动中的学习,教材编排注重儿童的心理结构,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协助与引导,2.代表人物,卢梭,杜威:“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积极:,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强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重视课程的综合,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消极:,忽视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对教师要求较高,降低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三)社会中心课程论,1.基本观点,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但不是按儿童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而是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即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确定课程目的,组织课程内容。,早期代表:康茨、拉格,20世纪50年代后:布拉梅尔德、迪尔凯姆,积极:有利于为社会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消极: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它因素,忽视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系统知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基本特征:,1、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研活动,2、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3、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4、一种探索规律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非重点),1、按照研究的领域,基础理论研究:,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阐明客观规律,,主要回答“为什么的”的问题。例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规律,应用性研究:,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的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例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2、按照研究范围的大小,宏观研究:,对教育系统大范围的整体性的、,系统性研究。例如: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口,中观研究:,对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的研究,如:幼儿教育研究,初等教育研究,微观研究:,对教育问题的某个因素进行细致,具体的研究,如: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3、按研究的层次分类,阐释性研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综述性研究:把分散的、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事物的多方面,创造性研究:用一只信息,产生出新颖并且独特的产品,4、按照研究功能,理论性研究课题: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应用型课题研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开发性课题研究:以开发使用的教学产品为目的的课题类研究,教育科研的步骤(背诵),1、选题,2、查阅文献,3、定制研究工作计划,4、搜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6、撰写报告,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多看),教育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且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特点:目的明确、真实自然、直接详实,分类: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有机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除了,PPT,上的书上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方法,学有余力的同学回家自己看看,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了解其总体现状,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特点:,1、研究教育现实、教育问题为对象,2、教育目的就事论事,获得科学知识,3、性质上是一种通过语言直接与研究对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找什么样男朋友(老公),A,、长得很帅,年入,6w,,身高,170,,家庭条件一般,B,、长得很一般,年入,15w,,身高,170,,家庭条件一般,C,、长得很一般,年入,6w,,身高,180,,家庭条件一般,D,、长得很一般,年入,6w,,身高,170,,家庭条件很好,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1、自变量,2、因变量,3、无关变量,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四阶段模式,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六阶段模式,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教育,叙事研究,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和专业发展,1,、教师的职业角色(背),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2,、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次重),1,、学科专业素养,2,、文化素养,3,、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是第一要素),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福勒和布朗:三阶段发展论,1,、关注生存阶段(别人怎么看,能混下去吗),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成绩),3,、关注学生阶段(全面发展),柏林那:五阶段发展论,1,、新手,2,、进步中的新手,3,、胜任,4,、能手,5,、专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遵守职业道德,2,、提升专业能力,3,、拓展个人知识,4,、构建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背诵),1,、终身学习,2,、教学反思,3,、行动研究,4,、同伴互助,5,、课题研究,6,、专业人士引领,7,、网络远程研修,8,、教师成长记录袋,真题训练,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 ),A、陶行知,B、徐特立,C、杨贤江,D、蔡元培,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A.,论语,B.,学记,C.,师说,D.,大学,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卢梭爱弥儿,B、斯宾塞教育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和,(,),。,A.,美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904年,由张之洞、张百熙等人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史称( )主要是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 六三三学制,B 五四学制,C 壬寅学制,D 葵卯学制,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取的是,( ),。,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种形式并存,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C.,南洋公学外院,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制”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癸卯学制,简答题,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答案要点,】,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