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治法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29870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15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疾病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外科疾病治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外科疾病治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外科疾病的治法,内治法,初起 已成 溃后,邪毒蕴结 瘀滞化热 脓毒外泄,经络阻塞 腐肉成脓 正气耗损,气血凝滞,消法 托法 补法,内治法,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托法:,用透托和补托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毒邪随脓外泄,以免邪毒内陷。,补法:,用补益药物扶助正气,助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消、托、补是内治法的总则。,内治法,一、消法,(一)、解表法:,1,、含义:,应用解表发汗的药物,使邪毒随汗外出而解,而达到消散和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2,、机理:,肌表是人体的外卫,外感邪毒侵入肌表与正气相搏,此时邪气尚滞结于肌表,主要是引起营卫失和,因其邪在血脉之上、肌肤之间,故能通过发汗解表法,使邪毒走散,以免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等病理变化的产生,而达到治疗外科疾病。正如,内经,所说:“,汗之则疮已,”。,内治法,3,、临床应用,(,1,)辛凉解表:,适应症:,外感风热症:,症见疮疡焮红肿痛;或咽喉疼痛,或皮肤起风团,丘疹,红斑等,伴有恶寒轻,发热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代表方剂:,银翘散,牛蒡解肌汤,常用药物:,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银花等。,(,2,)辛温解表:,适应症:,外感风寒症:,症见疮疡肿痛酸楚,或皮肤起风团,丘疹,皮疹颜色白,伴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万灵丹,常用药物:,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生姜等。,内治法,4,、注意事项,(,1,),临症时需配合解毒之品。,(,2,),疮家不可发汗,伤寒论,“,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乃痉”。,疮家:,指金创大出血之病人或大脓疡出脓过多之病人,或久病之人。由于脓为气血所化生,出脓过多或出血过多,均耗伤阴血,导致阴津亏损,汗为津液,又汗和血同源,如果再发汗,则更加耗损阴津所以见此类病人,虽有表证,也不可发汗。故,疮家不可发汗。,内治法,一、消法,(二)、通里法:,1,、含义:,用攻逐里实的药物,将蕴积体内的里热实邪逐出,从而达到除积导滞,荡涤实热,逐瘀止痛,邪去毒消的治疗方法。,2,、机理:,因为脏腑蕴热可以引起外科疾病,是因为脏腑蕴热生毒,加之外感邪毒而成,症候以内热,毒蕴为主要矛盾,表现为大便不通等症状,所以要采取疏通脏腑,排泄内蕴之热毒,才能达到邪去毒消,脏腑安和的目的。,内治法,3,、临床应用,(,1,)清泄脏热:,适应症:,痈疽肿硬,发热作呕,大便秘结,烦燥饮冷,心烦胸闷,舌干口苦,六脉沉实有力。,代表方剂:,内疏黄连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芩、栀子、大黄、木香、槟榔、桔梗等。,(,2,)清泄腑热:,适应症:,阳明腑实症,具有痞满燥实坚证,代表方剂:,承气汤,常用药物:,大黄,枳实,槟榔,芒硝,厚补等。,内治法,4,、注意事项,、,年老体弱,孕妇禁用;,、,中病即止;,、,与清热解毒药,和营祛瘀药联合使用。,内治法,一、消法,(三)、清热法:,1,、含义:,运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热毒蕴结的主要法则。,2,、机理:,因为外科病由热邪火毒所致者甚多,火毒内蕴则腐肉成脓,且火毒炽盛,正气虚损,可致火毒内陷,因此,应用“寒凉直折火毒”之剂,则能够清解火毒。,内治法,3,、临床应用,(,1,)清热解毒 :,适应症:,红肿热痛之阳症,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常用药物:,蒲公英,银花,紫地丁,野菊花,天葵子。,(,2,)清气分热,:,适应症:,红肿热痛或白肿热痛之阳症或皮肤病之皮损焮红灼热,脓疱糜烂等,伴有发热,口渴,喜冷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内治法,3,、临床应用,(,3,)清血分热:,适应症:,适用于焮红灼热之外科病或红斑瘀点,灼热之皮肤病,伴见高热,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常用药物:,犀角,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紫草,大青叶等,(,4,)养阴清热:,适应症:,阴虚火旺之外科疾病,代表方剂:,知柏地黄汤,常用药物:,生地,玄参,麦冬,龟板,沙参,知母,黄柏等,(,5,)清骨蒸潮热:,适应症:,虚损性外科疾病虚热不退的病者,代表方剂:,清骨散,常用药物:,地骨皮,青蒿,别甲,银柴胡等。,内治法,4,、注意事项,、,苦寒败胃,不宜久用:,苦寒败胃,影响消化功能,致使气血生化乏源,影响预后;苦寒可伤阴化燥,引起低热;寒凉可以冰凝气血,使急性炎症转为恶急性和慢性炎症。,、,脾胃虚寒者慎用。,内治法,一、消法,(四)、温通法:,1,、含义:,是运用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的药物,以驱散阴寒凝滞之邪,是治疗外科寒症的主要法则。,2,、机理:,由于寒邪凝滞经络,使气血运行受阻,阳气不能畅达,出现外形漫肿,不红不热或局部青紫,发凉等寒凝症,用具有温散作用的药物以驱散寒邪,通达阳气,以解除寒凝,通行气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内治法,3,、临床应用,(,1,)温经通阳,散寒化痰,适应症:,体虚寒痰阻于筋骨之症,代表方剂:,阳和汤,常用药物:,熟地,鹿角霜,麻黄,白芥子,肉桂,干姜,附子,炮姜炭等。,(,2,)温经散寒,祛风化湿,适应症:,体虚风寒湿邪袭于筋骨,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常用药物:,细辛,桂枝,生姜,羌活,独活,秦艽,防风,桑寄生等。,内治法,4,、注意事项,、,阴虚有热者,不用本法,以免温燥药助火伤阴,变生他症。,、,临床上多以补养气血,活血通络的法则配合使用。,内治法,一、消法,(五)、祛痰法:,1,、含义:,运用咸寒化痰软坚的药物,使因痰凝聚之肿块,得以消散的法则。,2,、机理:,痰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如外邪伤肺,宣化失常,津液化生成痰;脾失健运,输布失常,聚液成痰;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停成痰;情志伤肝,气郁化火,阴虚火旺,可炼液成痰;痰同时又是一种致病因子,转注于筋骨之间,皮肉之内,则产生癌肿、瘿瘤、瘰疠之症,所以针对病因,化痰消肿,软坚散结,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内治法,3,、临床应用,(,1,)疏风化痰,适应症:,风热挟痰之病症,代表方剂:,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常用药物:,牛蒡子,薄菏,菊花,蝉衣,夏枯草,陈皮,茯苓等。,(,2,)解郁化痰,适应症:,适用于气郁挟痰之病症,代表方剂:,消遥散合二陈汤,常用药物:,柴胡,川栋,郁金,香附,海藻,昆布,白芥子,浙贝。,(,3,)养营化痰,适应症:,适用于体虚挟痰之症,代表方剂:,香贝养营汤,常用药物:,当归,白芍,丹参,熟地,首乌,贝母,陈皮,茯苓等,内治法,4,、注意事项,、,因痰而致的外科疾病,多与气滞,火热相结合,故一般少用温化之品,以免肋火生热。,、,根据部位,采用循经之品。,内治法,一、消法,(六)、理湿法:,1,、含义:,运用化湿,燥湿,理湿的药物,以祛除湿邪的一种治法。,2,、机理:,湿是重着粘滞的邪气,其中人缓,其入人深,能阻碍气机,导致外科疾病的产生。,内治法,3,、临床应用,(,1,)清热利湿,适应症:,适用于湿热症,症见肌肤 焮红作痒,滋水淋漓。,代表方剂:,五神汤,常用药物:,银花,茯苓,地丁草,牛膝,车前子等。,(,2,)祛风除湿,适应症:,适用于风湿袭于肌表之症。,代表方剂:,豨莶丸,常用药物:,豨莶草,羌活,防风,威灵仙。,(,3,)健脾理湿,适应症:,适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外泛肌肤之症,症见皮肤糜烂,渗液,皮肤肥厚,病势缠绵不愈,舌质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印,脉濡或滑。,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白术,苍术,厚朴,陈皮,茯苓,扁豆,苡米仁。,内治法,4,、注意事项,、,湿邪常与热、风、寒、暑等邪相合发病,故治疗时应结合清热、祛风、散寒、清暑等法。,、,根据湿邪致病特点,上焦宜化,中焦宜燥,下焦宜利。,、,阴虚津亏者,慎用或不用。,内治法,一、消法,(七)、行气法:,1,、含义:,应用行气理气的药物,使气机条达,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结,止痛为目的的治疗方法。,2,、机理:,气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病理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气行则血行,行滞则血瘀,所以行气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法。,内治法,3,、临床应用,(,1,)行气活血,适应症:,疮疡初起红热不甚者或痈疽后期,寒热已除,毒热已退,肿痛不消者。,代表方剂:,木香流气饮,常用药物:,木香,槟榔,川芎,当归,陈皮等。,(,2,)疏肝理气,适应症:,适用于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所致的外科疾病。,代表方剂:,消遥散,常用药物:,柴胡,青皮,川楝子,香附,延胡索等。,内治法,4,、注意事项,、,行气药用于广泛,常与祛痰,和营,清热解毒法合用。,、,气阴亏虚,火毒炽盛者慎用。,内治法,一、消法,(八)、和营法:,1,、含义:,是用调和营血,活血散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畅流,从而达到肿消痛减的目的。,2,、机理:,外科疾病的产生是由于“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所致,故应用调和营血,活血散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营卫气血畅行,而逆转病机,达到治疗外科疾病的目的。,内治法,3,、临床应用,(,1,)活血化瘀,适应症:,肿疡或溃后肿硬疼痛不减,结块淡红,或不红或青紫者。,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等。,(,2,)破血逐瘀,适应症:,瘀血凝聚,闭阻经络所引起的外科疾病。,代表方剂:,大黄虫丸,常用药物:,虫,水蛭,大黄,三棱,莪术等。,内治法,4,、注意事项,、,本法须与他法合用。,、,火毒炽盛者,气血亏损者不宜用。,内治法,二、托法,托法适用于,疮疡的中期,1,、补托法:,邪盛正虚,益气托毒,托里消毒散,养阴托毒,竹叶黄芪汤,温阳托毒,神功内托散,2,、透托法,邪盛正实,透脓散,内治法,三、补法,(一)、,调补气血阴阳,:,1,、益气,四君子汤,2,、补血,四物汤,3,、养阴,六味地黄汤,4,、温阳,右归丸,内治法,三、补法,(二)、,调补脾胃,:,1,、理脾和胃,异功散,2,、和胃化浊,温胆汤,3,、清养胃阴,益胃汤,外治法,一、药物疗法,(一)、,给药途径,:,内服:可以被肝破坏,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皮下,注射: 静脉 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肌肉,吸入:全身麻醉,灌肠:肠粘膜吸收,鼻饲:从骨管插入,皮肤:经皮吸收,外治法,(二)、外用药的吸收原理,:,1,、吸收的途径:,角质层的细胞膜,毛囊,和汗腺,细胞间隙之中的基质吸收,所以在临床上要使药物吸收更快,更充分,就必须想方设法使毛囊和汗腺扩张,因此,我们在外用药中加一些芳香走窜之品,如冰片、樟脑、麝香、公丁香,细辛等。,外治法,(二)、外用药的吸收原理,:,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皮肤的水合程度,(,2,)药物的性质,A,:赋型剂:动物油脂最好,其次是植物油,最差的是矿物油(如凡士林、石蜡),B,:维生素物质:水溶性物质难吸收,脂溶性物质易吸收,C,:激素类药:皮质激素软膏易吸收,(,3,)药物的电解电离度,外治法,(三)、外用药的配伍原则 :,冲和膏:,紫荆皮 破气逐瘀消肿 君,赤芍,活血行气 臣,白芷,独活 发表散寒解毒 佐,石菖薄 寒气通窍,赋型剂:葱汁、姜汁、凡士林、蜜 使,外治法,(四)、外用药的种类,:,1,、草药,(,1,)适应症:,一切具有红肿热痛的阳症肿疡,(,2,)制备方法:,采用各种新鲜的草药,捣料外敷患处,(,3,) 常用的药物,:蒲公英、野菊花、七叶一枝花、半边莲、半枝莲、芙蓉花、叶等。,如:毒蛇咬伤:半边莲、七叶一枝花外敷,乳痈:野菊花、蒲公英、芙蓉花叶外敷,(,4,)注意事项:,溃疡患者慎用;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外治法,2,、膏药(又称:铅丹膏、薄帖、硬膏),(,1,)制备方法,按药物配方备药、研末,麻油浸药末,油中煎熬,过滤,将药渣滤去,药油继续加温,至滴水成珠的程度,加入广丹,摊在纸上或布上即可,外治法,(,2,)作用:,固定,保护疮面,粘性好,使用方便,肿疡:消肿定痛,溃疡,提脓祛腐,生肌收口,(,3,)适应症:一切外科疾病的初起,已成,溃后三个方面,外治法,(,4,)临床应用,阳症:,太乙膏:,解毒,散瘀,活血,止痛,肿疡,溃疡均用。,千捶膏:,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阴症:,阳和解凝膏:,阴症未溃,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外治法,(,5,)注意事项,有厚薄之分,薄型用于溃疡,厚型用于肿疡,应用时加掺药效果更佳,注意膏药风(接触性皮炎)的防治,外治法,3,、油膏(又称软膏),(,1,)组成,制备:,由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为赋型剂,配以药物如金黄散、玉露散调匀即可。,(,2,)适应症:,可用于肿疡,溃疡,特别是大面积的溃疡或疮疡发生在凹陷褶缝处。,外治法,(,3,)具体运用:,金黄油膏、玉露油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阳证疮疡。,四阳玉龙膏,:温经活血,散寒化痰,适用于阴证疮疡。,冲和油膏:,解毒消肿,活血祛寒,适用于半阴半阳之肿疡。,生肌玉红膏:,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及烧伤。,生肌白玉膏:,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腐肉已脱,疮口不敛及皮肤皲裂,乳头破裂,肛裂。,外治法,(,4,)注意事项:,溃疡面宜薄,且勤换。,夏天慎用。,外治法,4,、箍围药(又称敷贴),(,1,),含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初起轻的可以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限局,达到早日成脓和破溃;就是在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2,)适应症:,疮疡的三个阶段,凡见局部肿胀,散慢不聚者。,外治法,(,3,)制备及组成:,药粉,+,调制剂,醋:散瘀解毒,酒:活血,葱、姜、蒜汁:辛香散邪,蛋清、蜂蜜:缓和刺激,银花露、菊花汁:清凉解毒,水:冷茶水均可,外治法,(,4,)临床运用:,金黄散、玉露散:,性凉、清热解毒,散瘀化痰,适用具有红肿热痛的阳证。,回阳玉龙散:,性温,温经活血,散寒化痰,适用于阴证疮疡。,(,5,)注意事项:,敷药时应超过肿胀的范围。,保持局部湿润,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外治法,5,、掺药(又称散剂,粉剂),(,1,)组成:,粉末,单味和复方均可。,(,2,)制作:,研制极细粉末,以无声为度,有的需水飞,在研制过程中贵重药如麝香,牛黄,珍珠等分开研或后下。,(,3,)贮藏:,有色瓶,瓷瓶,长期不用,需用蜡或泥封口,(,4,)使用方法:,将药物直接均匀撒在疮面上。,将药粉撒在膏药,油膏之上。,制成药线应用。,外治法,(,5,)药物的种类,消散药:,作用:,消肿散结,渗透和消散,适用:,疮疡初起,肿势局限一处,应用:,阳毒内消散、红灵丹,活血止痛消肿,化痰解毒,阳症,阳毒内消散、桂麝散、黑退消,温经散寒,化痰软坚,阴症,注意事项:,疮疡初起,肿势局限者方可使用。,外治法,(,5,)药物的种类,提脓祛腐药,作用:提脓祛腐,适用:溃疡期,脓栓未脱,腐肉不去,新肉不生,应用:红升丹,升丹 熟石膏,1 9,九一丹 以生肌为主,稍有分泌物时,2 8,八二丹 祛腐生肌并重,适用于疮而较大,,3 7,七三丹 有脓,但脓栓较少,5 5,五五丹 以祛腐为主,脓栓多,(各半丹),临床要根据需要,可配成药线使用,外治法,3,、腐蚀药及平胬药,(,1,)作用:,腐蚀不正常组织和平复胬肉,(,2,)适应症:,外疡不能自行溃破,以药代刀。,溃疡腐肉难去。,不正常的组织如息肉,疣,瘰疠等。,外治法,(,3,)临床应用:,白降丹,纯丹剂:,较少,在溃疡已成脓,但不能自溃时应用,以药代刀。,稀释剂:,用熟石膏稀释,在溃疡后腐肉难去时使用。,糊剂:,用面粉和水调制糊状,再加丹药,常用的比例是面粉,30,克,丹药,15,克备用。,锭剂:,用糊剂,根据不同的需要做成锭剂。,药线:,外治法,运用升丹,降丹注意事项:,头面,指趾肉少皮薄近骨处慎用。,大面积创面慎用。,过敏者禁用。,肝功能差者慎用。,不伤及正常组织为原则。,外治法,4,、生肌收口药:,作用:,解毒,收敛,生肌长肉。,适用:,疮疡后期,腐肉已脱,阴证,阳证均可。,运用:,生肌散,八宝丹,象皮生肌散。,注意事项:,脓毒未尽,腐肉未脱时禁用。,若已形成漏管时禁用,以免造成假性愈合。,肉芽不新鲜时,配合内服药使用。,外治法,二、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就是运用各种器械和手法操作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外治法,切开法:,就是用手术刀进行脓肿切口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切外疡,的确已成脓者。,运用切开法应注意的几问题:,选择有利时机,:脓成熟后,疮顶处较软。,切口的位置:,脓肿稍低的位置。,切口方向:,一般疮疡:循经切开,乳房部:放射状切口,面部:沿皮肤的自然纹理,手指:侧方切口,关节部:分段切开,切口深度:,随具体情况而定。,切口大小:,脓肿范围大,肌肉丰厚处,脓腔深,切口宜大,,脓肿范围小,表浅,切口宜小。,外治法,注意关节部慎用刀法,以免伤及筋脉,病者体质虚弱慎用,以免产生刀晕,颜面部疔疮,尤其在危险三角区处,不宜过早切开,以免形成走黄,切开时需要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外治法,刀晕的防治,刀晕是在进行手术时突然出现的严重的全身性症候群。病人轻者出现头晕,欲呕,心烦意乱,心神不宁;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志昏糊,大汗淋漓,甚至出现休克。,预防:,1,、术前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2,、身体虚弱者慎用,3,、饥饿,睡眠不足,疲劳时慎用,4,、体位舒适,5,、动作敏捷,细致,处理:,出现刀晕,立即停止手术,轻症:将患者平卧,头位稍低,针刺人中穴,重者:按疼痛性休克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