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243325059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湖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湖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湖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剖析,马 勇,江苏省建湖县植保植检站,1,概 述,近十几年来,随着粳稻大面积种植,稻纵卷叶螟已逐步成为我县水稻主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和危害均呈现出新的特点。自2003年以来,连年大发生,2代迁入增殖后,3、4代大发生。,2,1、发生的新特点,以前,稻纵卷叶螟只有个别年份达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程度。一般年份2代零星迁入,3代为主害代,4代回迁。,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偶发变成常发;二是轻发变成重发;三是从3代为主害代变成3、4代都是主害代;四是从4代回迁推迟到5代回迁。,2代仍为迁入代,其迁入早,迁入量少。一般于6月底前零星迁入,百穴虫量低于10头,发生程度较轻。3代为主害代,发生量大,危害严重,7月底、8月初为低龄幼虫高峰期,近几年均达大发生程度。4代已形成主害代,由于我县大面积种植中晚熟粳稻,大多数品种齐穗期推迟到9月上中旬,少数已齐穗的品种,由于粳稻的叶片嫩绿,且叶片窄,稻纵卷叶螟依然能够危害,近几年发生程度均达大发生。,3,2、实际发生概况,2.1 稻纵卷叶螟 2 代轻发生,2.2 稻纵卷叶螟 3 代大发生,2.3 稻纵卷叶螟 4 代特大发生,4,2.1 稻纵卷叶螟 2 代轻发生 稻纵卷叶螟 2 代田间自然卷叶率均低于1%,田间残虫低于8头/百穴,符合轻发生的标准,详见表1。,表1 20032009年 2 代卷叶螟田间发生简况,年份,灯下蛾量(头),田间自然卷叶率(%),田间残虫(头/百穴),2003,未见,0.32,3.4,2004,未见,0.36,4.3,2005,1,0.86,7.8,2006,1,0.93,5.3,2007,6,0.54,6.3,2008,未见,0.72,2.4,2009,未见,0.29,1.4,2、实际发生概况,5,2.2 稻纵卷叶螟 3 代大发生 稻纵卷叶螟 3 代峰日蛾量除了2003年的,786.3,头/667m2外均超过1000头/667m2, 2007年达到,4500,头/ 667m2,峰日虫卵量均超过130头粒/百穴,符合大发生的标准,详见表2。,表2 20032009年 3 代发生简况,年份,上代残虫(头,/,百穴),峰日蛾量(头/667),峰日虫卵量(头粒,/,百穴),2003,3.4,786.3,290,2004,4.25,2200,140,2005,7.8,1600,563.5,2006,5.3,1100,133.4,2007,6.3,4500,757.6,2008,2.4,1450,283,2009,1.4,1546,171.4,2、实际发生概况,6,2.3 稻纵卷叶螟 4 代特大发生 稻纵卷叶螟 4 代峰日蛾量除了2009年的,976,头/667m2外均超过3400头/667m2, 2007年达到,25000,头/667m2,峰日虫卵量均超过140头粒/百穴, 2005年达到2800头粒/百穴,符合特大发生的标准,详见表3.,表3 20032009年 4 代发生简况,年份,上代残虫(头,/,百穴),峰日蛾量(头/667),峰日虫卵量(头粒,/,百穴),2003,96.6,23000,2363,2004,1.43,3430,570.3,2005,37.3,16000,2801.6,2006,10.78,6800,1333.3,2007,95.2,25000,2484,2008,50.8,13250,1808,2009,2.85,976,141.3,2、实际发生概况,7,3、 大发生的原因分析,3.1 天气因素,3.2 防治因素,3.3 药剂因素,3.4 耕作制度因素,8,3.1 天气因素,由于6月下旬7月初本地进入梅雨季节, 2 代稻纵卷叶螟常随西南暧湿下沉气流降落,迁入虫量少,达不到防治标准。但迁入后由于雨水多,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成活率都高,为 3 代的发生积累了基数。加上 7月下旬、8月初,空气湿度大,8月底、9月初气温偏高,湿度适宜, 3 、 4 代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量大、卵的孵化率高。而发生期间雨日较多,也直接影响了针对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降低了防治效果。,3、 大发生的原因分析,9,3.2 防治因素,一是错过适期用药,不少农民掌握不好正确的用药适期,在幼虫孵化后已出现危害,甚至见到卷叶、白叶时才用药,此时幼虫龄期已高,防治效果自然较差;,二是喷雾质量不高,仅有少数农户使用弥雾机弥雾或用小孔径喷片喷细雾,大面积使用的仍是大孔径喷片粗喷雾,加之“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喷雾质量差;,三是施药时间不当,防治 3 、 4 代稻纵卷叶螟期间正是暑伏高温时段,多数农民利用早晚凉爽时段施药,此时露水重,药液粘着力差,加上施药人员走过的秧苗药液几乎全部滚落,造成一行行白叶,留下了虫源。,3、 大发生的原因分析,10,3.3 药剂因素,一是农药品种选择不正确,部分使用多年且害虫已产生较高抗性的农药仍在使用,速效与长效药剂未配合使用。,二是农药用量不足,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提高较快,常规用量已达不到防治效果,而部分农户仍以常规剂量进行防治,导致防治效果差。,三是使用选择性差的农药,大量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虽然防治效果比较好,但是天敌被大量杀死,导致该虫的繁殖率增加,同时抗药性也在迅速提高,给稻纵卷叶螟的长期治理带来困难。,3、 大发生的原因分析,11,3.4 耕作制度因素,今年来建湖直播稻的面积逐渐增加,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造成水稻生长嫩绿,荫蔽度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滞留危害,加重了危害损失。田间小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也是导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重要原因。,3、 大发生的原因分析,12,4、防治对策,4.1 加强迁入虫源监测,4.2 科学制定防治适期,4.3 选用高效、对路药剂,13,4.1 加强迁入虫源监测,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初始虫源随着6月底7月初的降雨从外地迁入。由于直播稻面积增大,需要加强对田外寄主 2 代虫源迁入量的监测,从而为全季稻纵卷叶螟预报提供依据。,3 、 4 代虫源既有本地发育的残虫也有外来虫源,因此在查准本地残虫的基础上要密切注意外地虫源的迁入。,如外地迁入量小,本地温湿度适宜, 3 、 4 代都有可能大发生;如初始虫源迁入量大, 3 、 4 代肯定为大发生。,4、防治对策,14,4.2 科学制定防治适期,一般情况下,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适期为初孵幼虫盛期,但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则应根据虫情制定相应的防治适期。,1)大发生时在峰期集中的情况下,应选择在卵孵始盛期或高峰期用药。,2)有两个高峰且峰期较近的情况下,应根据主峰的前后顺序安排好防治时间:主峰在前应选择主峰的卵孵高峰期为防治适期;主峰在后应选择主峰的盛期为防治适期。,3)如果两个高峰间隔时间长,则需要两次用药。,4、防治对策,15,4.3 选用高效、对路药剂,乐斯本、丙溴磷、阿维菌素、甲维盐、抑食肼、氯虫苯甲酰胺等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要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农药。,正常选用速效品种农药与持效期长的农药品种配合使用。如亩用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00g加48%乐斯本乳油80ml在卵孵高峰防治一次,防效可达92.8%。,错过防治适期的高龄虫可用速效农药品种如甲维盐、乐斯本、丙溴磷等进行扫残。,发生量大,且峰期长的年份,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在卵孵盛期使用。,4、防治对策,16,今年我站对部分新药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效果都不错,详见表4,。,表4 几种新药剂防治 3 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09年 建湖),药剂(用药量),药后8天防治效果,杀虫效果(%),保叶效果(%),新,药,剂,18克/升透皮阿维菌素100毫升/亩,99.24,98.11,18克/升透皮阿维菌素80毫升/亩,98.30,95.76,20%甲维毒死蜱100克/亩,94.52,91.34,20%甲维毒死蜱80克/亩,93.26,89.51,30%毒死蜱抑食肼100克/亩,93.19,87.92,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100毫升/亩,88.09,86.80,40%毒死蜱100毫升/亩,86.07,85.92,17,谢谢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