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23070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传染病学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传染病学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学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 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主要内容,一、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六、并发症和后遗症,七、诊断和鉴别诊断,八、治疗,九、预防,一、病原学,一、病原学,脑膜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该菌为专性需氧菌,于,5%,10% CO,2,环境下生长良好。,细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同时对干燥、,寒(低于,30,)、热(高于,50,)及,一般消毒剂和常用抗生素极为敏感,故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一、病原学,一、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因此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二)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但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三)易感性和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与其免疫水平密切相关。,新生儿自母体获得杀菌抗体而很少发病,其后逐渐降低。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的发生率最高。,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四)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而,3,、,4,月,为高峰。人体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发病机制,脑膜炎球菌必须到达脑脊髓膜才能引起流脑的发病。细菌由人体鼻咽部侵入脑脊髓膜可分三个步骤:,呼吸道感染期,(细菌粘附并透过黏膜),败血症期,(进入血流,),脑膜炎期,(最终侵入脑膜),(一)发病机制,免疫功能正常,隐性感染或带菌者,(,60,70,),免疫功能较弱,呼吸道感染,(,30,),免疫功能低下,败血症,脑膜炎,(,1,),细菌被杀灭,细菌在鼻咽部繁殖,细菌毒力较强,(一)发病机制,内毒素,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损伤及内脏的广泛出血,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休克、,DIC,及微循环障碍,(一)发病机制,细菌侵入脑膜,引起脑膜和脊髓膜化脓性炎症,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惊厥、昏迷,小脑幕裂孔和枕骨大孔疝,可迅速致死,(二)病理解剖,1.,败血症期,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皮肤黏膜局灶性出血,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亦可有广泛出血。,(二)病理解剖,2.,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表现为血管充血、出血、炎症和水肿,引起颅内高压;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引起脑脊液混浊。,3.,暴发型脑膜脑炎,病变主要在脑实质,引起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颅内压显著升高,严重者发生脑疝。,(二)病理解剖,脑膜血管充血,(二)病理解剖,蛛网膜下脓性分泌物,(二)病理解剖,四、临床表现,(一)流脑分型,普通型,(最常见,占,90%,),轻 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暴发型,败血症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在,24h,内死亡),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为,1,2d,,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直径,lmm,2cm,。,前驱期,败血症期,1.,普通型,1.,普通型,脑膜炎期,恢复期,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重者有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后进入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大瘀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1.,普通型,足、踝部皮肤瘀斑,1.,普通型,败血症期硬腭瘀点瘀斑,2.暴发型,(,1,)败血症休克型:,短期内出现广泛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是本型的特征,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可有呼吸急促,易并发,DIC,。但脑膜刺激征大都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2.,暴发型,暴发休克型发生,DIC,及皮肤瘀斑、坏疽,2.,暴发型,暴发休克型(华,-,佛氏综合征)肾上腺出血坏死,2.,暴发型,暴发休克型(华,-,佛氏综合征)肾上腺出血坏死,2.暴发型,(,2,)脑膜脑炎型:,主要以脑实质严重损害为特征。,除高热、瘀斑外,病人意识障碍加深,并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锥体束征阳性。,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眼底检查见静脉迂曲及视神经盘水肿等脑水肿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常见的是枕骨大孔疝,少数为天幕裂孔疝。均可因呼吸衰竭死亡。,2.暴发型,(,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极严重,病死率高。,3.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二)婴幼儿流脑的特点,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除高热、拒食、吐奶、烦躁和啼哭不安外,惊厥、腹泻和咳嗽较成人多见。,脑膜刺激征可缺如。,前囟未闭者大多突出,少数患儿因频繁呕吐、出汗致失水反可出现前囟下陷。,(三)老年人流脑的特点,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故暴发型发病率高;,呼吸道感染症状多见,意识障碍明显,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发生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及夹杂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可能不高,示病情重,机体反应差。,(四)临床表现,颈抵抗,(四)临床表现,出血性皮疹,五、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多在,20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也明显升高。并发,DIC,者血小板减少。,(二)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在,100010,6,/L,以上,以分叶核升高为主。,蛋白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如临床上表现为脑膜炎,而病程早期脑脊液检查正常,则应于,12,24h,后再次检查,以免漏诊。,(三)细菌学检查,1.,涂片,取瘀斑处组织液涂片染色镜检,简便易行,阳性率高达,80%,。脑脊液沉淀后涂片的阳性率为,60%,70%,。,2.,细菌培养,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应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取血液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率较低。若阳性应进行菌株分型和药敏试验。,(四)免疫学检查,可,协助诊断,,多应用于已使用抗生素而细菌学检出阴性者。,1.,特异性抗原检测,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聚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蛋白协同凝聚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早期血液和脑脊液中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早期诊断。方法灵敏、特异、快速。,(四)免疫学检查,可,协助诊断,,多应用于已使用抗生素而细菌学检出阴性者。,2.,抗体检测,间接血凝法、杀菌抗体试验、,ELISA,、,RIA,和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可进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方法,目前应用日渐减少。,(五)其他,1.,核酸检测,可检测早期血清和脑脊液中,A,、,B,、,C,群细菌,DNA,,脑脊液的阳性率约为,92%,,血清的阳性率约为,86%,。,法检测脑脊液,2,微球蛋白,流脑病人脑脊液此蛋白明显升高,并与脑脊液中的蛋白含量及白细胞数平行,甚至早期脑脊液尚正常时即已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因此该项检测更敏感,有助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3.,鲎溶解物试验(,LLT,),用来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内毒素,有助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诊断。,六、并发症和后遗症,六、并发症和后遗症,(一)并发症,主要是因菌血症或败血症期间细菌播散所致的继发感染,如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脓胸等。 继发感染以肺炎最多见,尤多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二)后遗症,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动眼神经麻痹、耳聋及失明等,亦可有肢体瘫痪、癫痫和精神障碍。,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脑脊液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一)诊断,病例定义:,若从其血液、脑脊液或其他未污染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脑膜炎球菌,则为,确诊病例,;,若只能从其未污染血液或体液中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则为,推定病例,;,抗原试验阳性、但培养阴性的病人,则为,可能病例。,(二)鉴别诊断,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1,)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大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和颅脑外伤;,(,2,)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3,)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继发于皮肤感染;,(,4,)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常继发于腰穿、麻醉、造影或术后;,(二)鉴别诊断,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5,)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易发生于颅脑手术后。此外,上述细菌感染的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以散发为主,无皮肤瘀点、瘀斑。确诊有赖于细菌性检查。,(二)鉴别诊断,2.,结核性脑膜炎,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晚,无瘀点、瘀斑,脑脊液白细胞数较少且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和氯化物减少;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查抗酸染色阳性杆菌,容易与流脑鉴别。,(二)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脊液,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外观清亮,可见蜘蛛膜状凝块),八、治疗,(一)普通型的治疗,1.,一般治疗,强调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液体量及电解质。,2.,病原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常选用以下抗菌药物。,(一)普通型的治疗,2.,病原治疗,(,1,)青霉素:,至目前,青霉素对脑膜炎球菌仍为一种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尚未出现明显的耐药。剂量成人,20,万,U/kg,,儿童,20,万,40,万,U/kg,,分次置,5%,葡萄糖液内静滴,疗程,5,7d,。,(一)普通型的治疗,2.,病原治疗,(,2,)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脑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毒性低。头孢噻肟成人,2g,,儿童,50mg/kg,,每,6h,静滴,1,次;头孢曲松成人,2g,,儿童,50,100mg/kg,,每,l2h,静滴,1,次。疗程,7d,。,(一)普通型的治疗,2.,病原治疗,(,3,)氯霉素:,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为血浓度的,30%,50%,,需警惕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故用于不能使用青霉素或病原不明患者。剂量成人,2,3g,,儿童,50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内静滴,症状好转后改为肌注或口服,疗程,7d,。,(,4,)磺胺药:,磺胺嘧啶或复方磺胺甲噁唑,由于耐药菌株增加,现已少用或不用。,(一)普通型的治疗,3.,对症治疗,高热时物理降温及应用退热药物;如有颅内压升高,可用,20%,甘露醇,l,2g/kg,,儿童每次,脱水降颅压,每,4,6h,一次,静脉快速滴注。,(二)暴发型的治疗,1.,休克型的治疗,(,1,)应尽早使用有效抗菌药物:青霉素每日,20,40,万,U/kg,。,(二)暴发型的治疗,1.,休克型的治疗,(,2,)迅速纠正休克:在纠正血容量和酸中毒的基础上,如休克仍无明显好转,应选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副作用较小的山莨菪碱(,654-2,),见面色转红,四肢温暖,血压上升后,减少剂量,延长给药时间而逐渐停药。阿托品可替代山莨菪碱。亦可使用多巴胺,根据治疗反应调整浓度和速度。如休克仍未纠正,且中心静脉压反有升高,或肺底出现湿啰音等淤血体征时可考虑应用酚妥拉明(苄胺唑啉)治疗。,(二)暴发型的治疗,1.,休克型的治疗,(,3,)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应用,减轻毒血症,稳定溶酶体,也可解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抑制血小板凝聚,有利于抗休克。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日,100,500mg,,儿童,8,10mg/kg,,休克纠正即停用,一般应用不超过,3d,。,(二)暴发型的治疗,1.,休克型的治疗,(,4,)抗,DIC,治疗:如皮肤瘀点、瘀斑不断增加,且融合成片,并有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应及早应用肝素治疗,剂量每次,1mg/kg,加入,10%,葡萄糖,100ml,内静脉滴注,,4,6h,可重复,1,次,多数病人应用,1,2,次即可见效而停用。高凝状态纠正后,应输入新鲜血液、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二)暴发型的治疗,1.,休克型的治疗,(,5,)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心率明显增快时用强心剂。,(二)暴发型的治疗,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1,)应尽早使用有效抗菌药物:用法同休克型。,(,2,)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本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颅压升高,及时脱水治疗,防止脑疝及呼吸衰竭。用,20%,甘露醇,用法同前。如症状严重,可交替加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直到颅内高压症状好转,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二)暴发型的治疗,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3,)肾上腺皮质激素:除上述作用外,并有减轻脑水肿降颅压作用,常用地塞米松,成人每日,10,20mg,,儿童,分,1,2,次静脉滴注。,(二)暴发型的治疗,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4,)防治呼吸衰竭:对呼吸衰竭病人,予以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在应用脱水剂同时,应用山梗菜碱、二甲弗林等呼吸兴奋剂。如呼吸衰竭症状仍不见好转反而加重,甚至呼吸停止,则应尽早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器。并应进行血气分析监测。,(二)暴发型的治疗,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5,)对症治疗:有高热及惊厥者应用物理及药物降温。并应尽早应用镇静剂,必要时行亚冬眠疗法。,(三)预后,本病普通型如及时诊断,并予以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多能治愈,并发症和后遗症少见。暴发型病死率较高,其中脑膜脑炎型及混合型预后更差。小于,1,岁的婴幼儿及老年人预后差。,九、预防,九、预防,1.,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隔离治疗,密切观察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d,。,2.,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九、预防,3.,疫苗预防 国内多年来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达,90%,以上,使我国流脑发病率大大降低。剂量为皮下注射,1,次,无明显不良反应。注射后约,2,周大多数受种者的体内均可测出杀菌抗体,持续,2,年以上。,九、预防,4.,药物预防 对密切接触者,除作医学观察外,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噁唑进行药物预防,剂量均为每日,2g,,儿童,50,100mg/kg,,连用,3d,。,九、预防,在流脑流行期间,凡具有:发热伴头痛;精神萎靡;急性咽炎;皮肤、口腔黏膜出血等,4,项之,2,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阻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米诺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儿童,5,l0mg/kg,,分,2,次服用,连服,3d,。米诺环素,300mg/d,,共,3d,,但有头昏等明显不良反应。另外,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等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谢 谢!,The End,谢谢您的聆听!,期待您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